學會與自己獨處,才會懂得和他人相處

2021-01-08 叮噹閒聊吧

生活裡,我們或許都不是孤單的,但是,我們很多時候是孤獨的。 

孤獨並不可恥,假裝不孤獨的人才可恥。

世界本就是孤兒院,孤獨是圓滿的開始,

學會與自己獨處,才會懂得和他人相處。

孤獨是我們今生的必修課,聆聽自己的心跳,

感受自己的呼吸,找到生命的本質。

當你想面對全世界的時候,不妨先學會和自己溫柔相處,

感受孤獨的美妙,讓內心純淨如一澈清泉。

生活中,快樂與孤獨恰似孿生,左右相伴,時隱時現,快樂總是被惦記著分享著,孤獨只有冷落。當然,孤獨的感覺確是一種蕭剎與寥寂,細品一下,其實孤獨並不可怕,它的滋味是很美妙的。  

一個人時,全身心地溶入獨處的氛圍,全身心地沉醉於音樂與獨處的安靜之中,整個人就放鬆了,連日以來積蓄的鬱悶與不快,就在一剎那間,煙消雲散,一切釋然。     

獨處時的冷靜是說不出來的,它以一種安靜孤寂的狀態映澈心底,令人久久難以忘懷。有時獨處的冷靜又會給人以新的感覺、新的思想。   

漫步深秋的林中,與落葉同行,不甘孤寂的警醒與落葉一起隨風起舞,如最後一片落葉在最後時刻詮釋生命的美麗。     

隨意地哼唱那首不知歌詞的曲子,與歌者一起品味著感受著,哼唱生命的行板,蓄意激起生活的強音。這是一種心境,一種柔情,一種安祥,歸乎恬淡,且不失希望。     

細細想來,獨處就是在經意與不經意間創造了一個可以看清世事,看清自己,思考無限的空間,可以在空間裡蓄積著,在空間裡享受著…… 

小孤獨,是顯性的,能被人覺察到,甚至能觸摸到的那種;大孤獨,則是隱性的,因為已經滲入到骨子裡,甚至是與生俱來的,是靈魂深處對自己的審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深刻的態度。

凡是能享受孤獨,能駕馭孤獨,能超脫孤獨的人,一般是王者,是強者。你看那老虎和獅子,都是獨來獨往的統治者,主宰自己,統治森林。凡是那些成群結隊的報團的,一般才是弱小的。

真正的孤獨,是在靈魂深處與自己對話,觸摸自己,聆聽自己的心跳,重新審視自己的方向和需要。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誰要是不熱愛孤獨,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不能忍受孤獨,也就不能享受生活之美。喧囂,煩躁,有時候才會讓人真正的痛苦和恓惶,那種苦楚會讓人萬劫不復和不知所措。只有享受孤獨,駕馭得了孤獨,才是自己生命狀態裡的王者。

沒有孤獨滄桑的閱歷,怎會對得起一直老去的生命,跌宕起伏,才是人生常態,孤獨寂寞,才是生命的故事。

無法理解孤獨,也就無法理解生命裡的寂靜之美,內心也就無法做到淡定與從容。

孤獨往往伴隨著精神的獨立、人格的高尚、情操的高潔。孤獨不是孤芳自賞的清高,是睿智地、深邃地、從容地、真實地審視人生、反省自我。孤獨是一種情感體驗,更是一種境界。它讓人的思緒向靈魂的深處飛去。

相關焦點

  • 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學會獨處,心靈更自由
    一個人獨自相處的時間久了,就慢慢的學會了與孤獨和睦相處,握手言和,人生而孤獨,漸漸地一個人在摸爬滾打中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不再在乎別人的冷眼旁觀,不再理會他人的閒言碎語,不再懼怕部分人的有意孤立。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 精讀|孤獨是內心的狂歡,沒有與內心交談,不會懂得和自己獨處
    享受孤獨不只是學會獨處,更是為了重新勘察自己與世界的距離,追求自我的豐富與獨立,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大的自由。在亂世的喧囂與世人的迷信中,我們應當為自己開闢一處心靈的孤獨之境。正如《菜根譚》中所說: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如此,我們才能守住自己心中的一溪雲,遊心太玄,俯仰自得。因為懂得享受孤獨,所以我們自由。
  • 學會懂得尊重他人
    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必定會得到別人的尊重,懂得為他人著想,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善於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為他人著想;與人相處會拿捏好分寸,懂得顧及別人的感受。
  • 獨處需取悅自己,共處需取悅他人
    今天說的是一個心理學的範疇——獨處與共處。人是群居動物,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裡面,每個人都需要獨處和共處。獨處是自我,共處是角色。獨處和共處和諧的人,ta在生活、工作中也應是得心應手、如魚得水。什麼是自我呢?自我是想不想……要不要……喜不喜歡……,想的、要的、喜歡的都是欲望,不想、不要、不喜歡的都是嫌惡。角色是該不該……可不可以……行不行……?
  • 最高級的相處「獨處」
    在認識到了什麼是孤獨和獨處,並不是很快就可以轉換過來的,因為孤獨也是有原因的,只有先克服帶來孤獨的原因,才能迎來高質量的獨處。克服孤獨:1:擺脫自卑:內心的孤獨感大部分是源於自卑,感覺自己不夠好,不敢和別人接觸交流,不讓別人了解你,看到你的弱點。
  • 致孤獨的你:學會獨處,就是學會愛自己
    那麼,怎樣學會獨處,以走出孤獨呢?前面說到,周國平先生談到應對寂寞的後兩種方式,其實就是學會獨處的方法,包括用讀書或寫作等做事的方式,讓自己安於當下的狀態,另外,通過內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在更加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活出真正的自己。
  • 享受孤獨 學會與自己獨處 是人生最珍貴的禮物
    孤獨是與生俱來的,我們不斷地尋找,不斷地失去,最終要學會與孤獨相處我一直覺得生命的個體從被父母孕育那一刻起就是孤獨的。大多一個人在母親的子宮裡,原理上是與父母在一起,能夠透過一點光亮,能夠聽到一點聲音。但是只是一個人孤獨地吸收營養,遊來遊去,不斷成長,直到呱呱墜地。成長的過程中,孤獨伴隨著。開始不會說話,與大人無法正常溝通,僅通過哭笑表達悲喜。
  • 人到中年,40歲的女人要學會「獨處」
    而有的女人,年到40歲,卻被生活,磨成了她自己都不認識的模樣。 劉若英在享受人生的孤獨時,她是這樣解釋的:孤獨並不等同於寂寞。也不是說孤獨,就永遠是一個人生活。而是要懂得學會與自己相處。 不管外在環境如何,找到了自己舒服的相處方式。這就是一個40歲的女人,學會獨處最理想的狀態。
  • 學會傾聽懂得欣賞享受獨處 今晚《非誠勿擾》情感成長課不可錯過
    聽到這個問題,男嘉賓給出了一個高贊回答,懂得彼此欣賞才是最重要的。對於場上的男女嘉賓來說,孤獨是一個特別能引發共鳴的話題,孟非和陳銘兩位老師深刻解讀了「享受獨處」的重要意義,讓大家對「孤獨」有了全新的認識。
  • 人活著,懂得善待和體諒他人,讓自己生活的更加瀟灑
    人之初,性本善良,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顆善良的種子,善待他人,是對生命的一種感恩,善待他人,其實也就是在善待自己,想要人愛之,就要學會先愛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善待,就要先自己學會善待他人。平凡的日子中,我們也會被他人所貶低,甚至不被尊重,這些都是極有可能發生和存在的,但是,在面對他人的不尊重時,我們不能去帶著情緒跟對方據理力爭,因為那樣做是徒勞的。我們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如果自己不對,正好趁機改正,感謝對方的不尊重讓自己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當然了,並不是說所有的不尊重,我們都要一味的去接受。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學會獨處,遠離喧囂,寧靜而以致遠
    人的精華在於靈魂,獨處的能力決定人的生活品質。當我們明白:靈魂終究只能獨行的時候,便會用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寂寞和孤獨,從而學會培養自己獨處的能力。人生在看似簡單的獨處中,積累更多智慧。獨處,是一種智慧的沉澱,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足夠強大和豐富的人。獨處的人專注,合群的人活躍;獨處的人善於謀劃,合群的人適合消遣;獨處的人淡然,合群的人狂熱。凡是能夠守住孤獨的人,才是內心真正強大而又豐富的人。
  • 想要做真實的自己,從學會「獨處」開始,這是一個人最高的境界
    但總有那麼一部分人,從來只學跟別人如何相處,卻不懂得與自己獨處,甚至害怕獨處。認為獨處會讓自己與社會脫節,與朋友失聯,哪怕在自己的房間待一會都待不下去,會立馬起身,不是找朋友,就是找能玩的地方去消遣。看起來每天日子過得很充實,但實際上,內心是極度匱乏,也總是喜歡逃避,不願意面對自我。
  • 人到中年,喜歡與人不遠不近的相處,懂得了慎言和自律
    正因為他有著對故土的留戀,對人民的同情,他才會做出棄醫從文的選擇吧!與其說救國醫民是他的理想,倒不如說是來自人性的呼喚更為妥帖。人到中年,漸漸的學會了獨處,學會了一個人行走,喜歡與人不遠不近的相處,懂得了慎言和自律,生活終是要有橋橋渡,無橋自渡,謹慎言論,不隨意去評判別人,不人云亦云,也是一種修為。
  • 人到中年,懂得獨處的人,內心多半很平和
    其實人到中年,我們真的要懂得獨處,因為獨處不僅僅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獨處的人,大多內心平和。01人到中年,學會獨處是一種生活的享受最近很喜歡一個人待著,喜歡看看書,喜歡弄弄花草。02人到中年,學會獨處是一場必修課我不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因為害怕寂寞,更害怕孤單。所以,我從來不會讓自己一個人待著。可是,當到了我這個年紀,我發現已經沒有人能夠和我在一起了,她們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事業,更有自己的責任。我不得不學著獨處。
  • 夫妻相處的秘訣:懂得示弱
    也就是說,真正有智慧的女人,要懂得在適當的時機向丈夫示弱,讓他對你心懷愧疚和感激,而不是與自己的丈夫爭勝,讓彼此都心懷恨意。王力雖然在朋友面前很「牛氣」,但是,這卻並不妨礙他晚上回家,給妻子端洗腳水,也並不妨礙他在和妻子獨處的時候,對妻子千依百順,以前,王力在為妻子做這些事的時候,心中還會不滿,但是,現在他的心裡卻是非常樂意的。
  • 你看不懂的《當你學會獨處》
    」社交恐懼症」是我們常常提到的一個名詞,與之對應的我們稱之「獨處恐懼症」。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在社交場合或者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會顯得十分侷促、害怕、焦慮;而有「獨處恐懼症」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會變得格外焦慮,無法忍受孤獨、不知所措,會不停地通過聯繫他人來尋求依賴和安全感。
  • 越是層次高的人,越是習慣與自己獨處的人
    已經沒有那麼年輕的活力了,特別是這幾年更不願意出去應酬不必要的交際,一個人獨處成為了一種享受。也不喜歡約著朋友出去旅遊了,更想要自己興起的時候背著一個包就出門了,隨便買一張票就走了。我一直都覺得,一個可以平靜的和自己好好相處的女人,一定是能夠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很好的人。
  • 與男人相處要懂得使用手段,否則就只能委屈自己了!
    有時候女人以為對男人好一點,自己就算辛苦點,受點委屈也無所謂,這樣男人看到自己的付出就會一直真心待自己。可這些委屈最終真的能換來男人的真心嗎?感情中的天平一旦嚴重傾斜,這段感情也就會變得危險了。在感情中,作為女人,一定要懂得就算跟愛的男人相處,也要學會使用一些手段。
  • 獨處的時光,決定了你的層次
    隨著年齡漸長,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與其花費時間與精力在酒桌上觥籌交錯,去結交一些無關痛癢的「朋友」,還不如學會好好與自己相處。 獨處,是一種智慧的沉澱。 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足夠強大和豐富的人。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 如何學會與自己獨處?
    趣味猜猜猜:河邊相會(打一字,詳情請見文末)獨處是你必須學會的事情之一。內向的人可能天生更喜歡獨處,但如果你是一個善於交際的人,你喜歡在你可以的時候和周圍的人在一起,避免孤獨。但獨處這可能會讓人不舒服,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你感覺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