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裡,我們或許都不是孤單的,但是,我們很多時候是孤獨的。
孤獨並不可恥,假裝不孤獨的人才可恥。
世界本就是孤兒院,孤獨是圓滿的開始,
學會與自己獨處,才會懂得和他人相處。
孤獨是我們今生的必修課,聆聽自己的心跳,
感受自己的呼吸,找到生命的本質。
當你想面對全世界的時候,不妨先學會和自己溫柔相處,
感受孤獨的美妙,讓內心純淨如一澈清泉。
生活中,快樂與孤獨恰似孿生,左右相伴,時隱時現,快樂總是被惦記著分享著,孤獨只有冷落。當然,孤獨的感覺確是一種蕭剎與寥寂,細品一下,其實孤獨並不可怕,它的滋味是很美妙的。
一個人時,全身心地溶入獨處的氛圍,全身心地沉醉於音樂與獨處的安靜之中,整個人就放鬆了,連日以來積蓄的鬱悶與不快,就在一剎那間,煙消雲散,一切釋然。
獨處時的冷靜是說不出來的,它以一種安靜孤寂的狀態映澈心底,令人久久難以忘懷。有時獨處的冷靜又會給人以新的感覺、新的思想。
漫步深秋的林中,與落葉同行,不甘孤寂的警醒與落葉一起隨風起舞,如最後一片落葉在最後時刻詮釋生命的美麗。
隨意地哼唱那首不知歌詞的曲子,與歌者一起品味著感受著,哼唱生命的行板,蓄意激起生活的強音。這是一種心境,一種柔情,一種安祥,歸乎恬淡,且不失希望。
細細想來,獨處就是在經意與不經意間創造了一個可以看清世事,看清自己,思考無限的空間,可以在空間裡蓄積著,在空間裡享受著……
小孤獨,是顯性的,能被人覺察到,甚至能觸摸到的那種;大孤獨,則是隱性的,因為已經滲入到骨子裡,甚至是與生俱來的,是靈魂深處對自己的審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深刻的態度。
凡是能享受孤獨,能駕馭孤獨,能超脫孤獨的人,一般是王者,是強者。你看那老虎和獅子,都是獨來獨往的統治者,主宰自己,統治森林。凡是那些成群結隊的報團的,一般才是弱小的。
真正的孤獨,是在靈魂深處與自己對話,觸摸自己,聆聽自己的心跳,重新審視自己的方向和需要。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誰要是不熱愛孤獨,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不能忍受孤獨,也就不能享受生活之美。喧囂,煩躁,有時候才會讓人真正的痛苦和恓惶,那種苦楚會讓人萬劫不復和不知所措。只有享受孤獨,駕馭得了孤獨,才是自己生命狀態裡的王者。
沒有孤獨滄桑的閱歷,怎會對得起一直老去的生命,跌宕起伏,才是人生常態,孤獨寂寞,才是生命的故事。
無法理解孤獨,也就無法理解生命裡的寂靜之美,內心也就無法做到淡定與從容。
孤獨往往伴隨著精神的獨立、人格的高尚、情操的高潔。孤獨不是孤芳自賞的清高,是睿智地、深邃地、從容地、真實地審視人生、反省自我。孤獨是一種情感體驗,更是一種境界。它讓人的思緒向靈魂的深處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