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層次,取決於一個人獨處的能力(深度)

2020-12-11 減法生活

減法道是知行合一的人生哲學,融合儒家、道家及禪文化於一體的人生必修課,習之如醍醐灌頂,明心見性,當下即是!更多精彩,歡迎關注、訂閱我的人氣專欄。

01

無意義的社交,是最消耗人生氣場的形式。

社交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外在價值,但獨處卻能塑造一個人的內在價值。

同與不喜歡的人在一起消磨時光相比,獨處讓人倍加自在,因為獨處時身心更純粹,更自覺。

少而精,朋友在質不在量。人生太短、太貴,空間有限,不必把太多的人請進生命,不要讓品行不端的人拉底自己的層次。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心心相印、彼此共振的朋友,才給自己的生命更多的開闊與圓滿。

不要在爛人爛事上糾纏,要學會找到你的核心價值觀,緊緊圍繞,抓住應該抓住的,放棄應該放棄的。節省生命的能量,釋放到最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上去,這才是上等的智慧。

學會捨棄,學會拒絕。得意處,人聲鼎沸,所謂友誼來得極其輕鬆。患難時,你會發現,能夠求助的人少而又少。對於一些無意義的飯局、酒局,不必要參加的一些膚淺交往,要勇於捨棄,學會拒絕。

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你若盛開,蝴蝶自在。你,才是你自己的貴人。

與其在一群人的狂歡中感到寂寞,不如在一個人的獨處中收穫驚喜。與其在熱鬧的人群裡迷失自我,不如在自己的世界與寂寞為伍,這就是人生的斷舍離。

周國平說: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慣於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寂寞是一片土壤,獨處則是創造的種子。所有有成就的人,無一不是在寂寞的獨處中認識自己,完善自己,升華自己。

與其喧鬧,不如在獨處中安靜。

相關焦點

  • 你的獨處時間,顯示了你的人生層次
    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所以,她一般就是拉住窗簾睡覺,醒了就玩遊戲看電視劇,餓了就訂個外賣,特別懶的時候就吃泡麵。 離開的路上,我問小楚那女孩的工作情況,小楚說,她在一家小的創業公司實習,馬上就要轉正了,但她沒有什麼把握,所以現在還是挺迷茫的。我想起了自己大學時,因為宿舍裡就自己一個外省的,所以,放假時,也是自己窩在宿舍裡,過著豬一樣的生活。
  • 越是層次高的女人,越喜歡獨處
    因為層次很高的人的孤獨並非是一般意義上無人陪伴的寂寞,而是一種自我境界的無法達成。所以他們更加享受和自己相處,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尋快樂的源泉。獨處是一個人的精神洗禮在這個偌大的世界中,我們發現庸庸碌碌的人往往喜歡結伴而行。
  • 層次越高的人,越習慣獨處
    1很喜歡楊絳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光中,往往能看清自己,實現自我增值。縱觀當下,有太多的人為了積累人脈,時常混入到不同的圈子中,總以為這會是自己的人脈,殊不知,這樣的人脈恰恰會給予你傷害。
  • 獨處不代表孤獨,獨處是一種能力,學會獨處藝術,是人生的必修課
    我們很多人覺得喜歡獨處的人性格孤僻,不善於交往,其實未必。開朗合群的人能給眾人帶來快樂,而喜歡獨處的人也有他自身的魅力所在。獨處不是孤獨,孤獨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無助的情感體驗,而獨處是有益的,充實的,調節身心的手段。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具備這種能力並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
  • 獨處的時光,決定了你的層次
    獨處,是一種智慧的沉澱。 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足夠強大和豐富的人。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終要學會的,還是和自己相處的能力。
  • 有聲│周國平: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如果說不擅交際是一種性格的弱點,那麼,不耐孤獨就簡直是一種靈魂的缺陷了。從心理學的觀點看,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所謂整合,就是把新的經驗放到內在記憶中的某個恰當位置上。
  • 你獨處的能力,決定了你的思想境界,和人生高度
    最近在書裡看到一句話,你獨處的能力,決定了你的思想境界,以及你的人生高度。看完之後我深有感慨。暫且不說獨處是否真的具有如此大的魔力,但自古以來,獨處都被放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上。林清玄說:「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拉布葉說:「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們無法獨處。」叔本華說:「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 獨處,決定了你人生的層次
    人只有在獨處之時,方能撥開迷霧,心靈遊於物外,與天地精神往來,看清生命的真相。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獨處。因為,獨處可以讓一個人的精神得到減負,讓心靈和自我重新回歸,更能讓靈魂得到升華。人們總花很多的時間去進行無用的社交,或者給自己安排滿滿的忙碌行程。
  • 一個人生活得好壞與否,取決於對一個字的理解深度
    不僅如此,生活中還有很多意義深刻的漢字,有的具有一定寓意,來形容某一類人;有的是說明某些人生至理,形成一個人的處世哲學。然而一個人的生活的好壞又取決於什麼呢?當然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好,可也不得否認生活中也確實會有不好的事情出現,而這個時候對「道「的理解深度就決定了一個人生活的質量。
  • 獨處,一個人的對話
    這種對孤獨的理解似乎暗示,孤獨不是自我選擇,而是一個強加的狀態,即一個人不能按照社會預期的方式融入社會。進一步說,它可能意味著獨處的人是一些有問題的或有缺陷的人。社會媒體給我們的印象—幻覺—即使只是與別人以文字交流都能把雙方聯繫起來。滑鼠點擊「喜歡」意味著「我看過你的文章,同意你的觀點」。評論作為交談的一種方式,好像我們真的與作者在同一個時空交流。
  • 一個人在家 #獨處
    #一個人在家# #獨處# #人生為什麼需要獨處# 一個人在家,有太多事可以幹了,可以澆花弄草,可以追劇,可以看書,可以唱歌,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我很喜歡獨處的時光,真的一點都不孤單,反而很自由,很隨性。有時候想想,獨來獨往的生活,真的挺舒服的。
  • 周國平:獨處可以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真正的感受
    周國平認為:獨處的確是一種檢驗,用它可以測出一個人靈魂的深度,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真正的感受。我們在獨處的時光中,學會用一個局外人的眼光去審視你的內心,明白你真正想要什麼東西,真正追求什麼夢想。陪伴在叔本華身旁的只有一條捲毛狗,他卻在這段獨處的時間裡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安徒生,一輩子煢煢孑立,為世界留下了一系列美好的童話,卻把孤獨留給了自己。他們的成功,正是因為懂得如何去利用那段獨處的時光。有人說,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獨處。
  • 學生時代的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成長期(圖)
    許多人不太能面對一個人獨處的空虛感。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學習如何和別人做朋友,其實也需要學習和自己交往,一個人也可以很舒服、很輕鬆自在,只要善加安排,會發現自己更多的潛能。獨處不是孤獨許多人誤以為獨處會感到孤獨,孤孤單單一個人!
  • 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才是真正的奢侈品(深度)
    皮囊再美也敵不過歲月的無情侵蝕,唯有精神長相,愈經磨洗而愈發蓬勃與豐盈,成為一個人生命中最閃亮的光芒。精神長相,不取決於金錢,不取決於地位,不取決於年齡,而是取決一個人生命的格局與靈魂的境界。到了一定年紀,你的形象裡就帶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經過的事。
  • 別一個人獨處太久
    有人說,獨處是人生中美好的時刻,是很美好的一種體驗。在獨處的時候,我們能從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抽身出來,做回自己。在獨處中,我們能靜靜地任思緒飄飛,能按自己的意願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也有人說獨處是最好的修行。
  •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層次高低,取決於這四個特徵,你有嗎?
    導語:如何判斷一個人的層次高低,取決於這四個特徵,你有嗎?人與人之間不只是只有金錢上的差別,不只是有地位上的高低很多人,他們在思想層次上都能夠區分的特別明顯。一個人,他的層次是高是低,是有以下的,這四個方面就能夠明顯區別出來的。
  • 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是獨處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得學會與自己獨處,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時間,讓自己的心在這個喧囂的世界得到歇息。很多人都把自己活的很鬧騰,卻忽略了活著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與自己獨處,享受孤獨。人生最佳的狀態,不是天天都有忙不完的吃喝,聽不完的奉承,而是一個人時,靜靜的獨處,拋開瑣事煩惱與心靈對話的樣子。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學會獨處,遠離喧囂,寧靜而以致遠
    然而對於很多人來說,物慾橫流的當下社會,獨處已經是很難的事情。其實,對很多人而言,學會獨處是提升自我修養的最好捷徑。人生因此而與眾不同。我下意識的認為學會獨處的人內心是豐富的,強大的。我感覺與人群消磨很多時候也特累,且毫無意義。更喜歡一個人逛街,想買就買,不用怕耽誤別人的時間,也不願聽別人的參考意見。
  • 獨處,是一種境界(經典!)
    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享受到那份寧靜,尋得一個人的清歡。有的人,身處鬧市被人群包圍,卻內心一片孤獨;有的人,遠離人群一個人獨處,卻感覺生活非常的快樂。獨處,並不是寂寞;狂歡,並不是合群;正所謂,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合群是一群人的孤獨。
  •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
    人們往往把與人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反過來說,不擅長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然有些寂寞,但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煩瑣的事務中抽身出來,回歸了自我。這時候,我們獨自面對自己,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以及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對話,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