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道是知行合一的人生哲學,融合儒家、道家及禪文化於一體的人生必修課,習之如醍醐灌頂,明心見性,當下即是!更多精彩,歡迎關注、訂閱我的人氣專欄。
01
無意義的社交,是最消耗人生氣場的形式。
社交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外在價值,但獨處卻能塑造一個人的內在價值。
同與不喜歡的人在一起消磨時光相比,獨處讓人倍加自在,因為獨處時身心更純粹,更自覺。
少而精,朋友在質不在量。人生太短、太貴,空間有限,不必把太多的人請進生命,不要讓品行不端的人拉底自己的層次。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心心相印、彼此共振的朋友,才給自己的生命更多的開闊與圓滿。
不要在爛人爛事上糾纏,要學會找到你的核心價值觀,緊緊圍繞,抓住應該抓住的,放棄應該放棄的。節省生命的能量,釋放到最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上去,這才是上等的智慧。
學會捨棄,學會拒絕。得意處,人聲鼎沸,所謂友誼來得極其輕鬆。患難時,你會發現,能夠求助的人少而又少。對於一些無意義的飯局、酒局,不必要參加的一些膚淺交往,要勇於捨棄,學會拒絕。
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你若盛開,蝴蝶自在。你,才是你自己的貴人。
與其在一群人的狂歡中感到寂寞,不如在一個人的獨處中收穫驚喜。與其在熱鬧的人群裡迷失自我,不如在自己的世界與寂寞為伍,這就是人生的斷舍離。
周國平說: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慣於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寂寞是一片土壤,獨處則是創造的種子。所有有成就的人,無一不是在寂寞的獨處中認識自己,完善自己,升華自己。
與其喧鬧,不如在獨處中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