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獨處時間,顯示了你的人生層次

2021-02-20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江晚舟

來源:隨書課堂(ID: suishu2017)

能在獨處時間裡放下一切喧囂和繁華的人,必是真正的富有。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姍姍朗讀音頻

聽一個已婚的男同事提過一件事:每次他開車回家,到了家樓下還會在車裡坐好久。 

我原來不是很理解,但偶然看到知乎上有人說:

「他不想下車,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推開車門就成了父親、老公、兒子,卻唯獨不是自己。 」

在外面忙於工作與社交,回家之後要對家人事無巨細的關心,忙碌之中已看不到自己的樣子,所以,便分外珍惜獨處的時間,哪怕是車裡片刻的寧靜。 

正如叔本華所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當人被生活中的喧囂壓得喘不過氣時,總會開始渴望獨處,可實際上,很多人卻並不善於獨處。

前兩天陪小楚去看她的一個朋友,因為之前見過一次,所以有點印象,一個外表挺精緻可愛的女孩。 

到了她的住所,窗簾拉著,沒開燈,空氣悶悶的,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自己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不知道幹什麼,也懶得收拾。 

所以,她一般就是拉住窗簾睡覺,醒了就玩遊戲看電視劇,餓了就訂個外賣,特別懶的時候就吃泡麵。 

離開的路上,我問小楚那女孩的工作情況,小楚說,她在一家小的創業公司實習,馬上就要轉正了,但她沒有什麼把握,所以現在還是挺迷茫的。

我想起了自己大學時,因為宿舍裡就自己一個外省的,所以,放假時,也是自己窩在宿舍裡,過著豬一樣的生活。 

但現在的我,無比後悔自己那時的頹廢,如果當時珍惜這些獨處的時間,學學英語……

哪怕只是跑跑步,看看書,走出校園的那一刻都會容易許多。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於在房間裡獨處。 」

所以,外人眼裡的你,和獨處時的你,永遠是兩個樣子。一個假裝淡然,一個不知所措。

低層次的人,獨處時間總會將自己的低層次暴露無遺。

娛樂圈裡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明星們生活中的狀態總被曝光出來。

比如說某個女明星素顏醜,吸菸喝酒,還滿嘴髒話,和螢屏上清純可人的形象截然相反。

或者某個小鮮肉私下喜歡泡夜店,跟網紅各種曖昧不清,可觀眾印象裡的他卻是呆萌天真的模樣。

…… 

然後,人設崩塌。

這些遠離大眾視野的明星,暴露了真實的自己,不是神,普通人而已。 

但有一些明星,卻始終不會面臨這樣的危機,了解了私下的生活你只會更喜歡他。

比如陳道明。 

他偏愛獨處,閒暇時間,會坐在只能看到天空的窗前彈鋼琴;或者想想自己拍戲的經歷,靜靜地揮筆作畫,這樣的生活,他覺得舒適又恬靜。

在接受楊瀾的採訪時,陳道明說:「獨處是一種美德,可以讓人內心得到淨化。 」

層次高的人,他們善於獨處,遠離人群時,一樣是讓別人望塵莫及的模樣。

優質的獨處,就像是一場更深的修行。 

韓寒在松江二中讀書期間,總是獨來獨往,沒什麼朋友,因為他幹的事和別人不一樣。 

別人在上數學課,他在寫小說;別人在上外語課,他在寫小說。 

然後下了課,他對別人說:「這是我上課寫的小說,寫的很好的。」別人的心裡說不定在說:你神經病啊。

然而,白雲蒼狗,韓寒的很多同學,被社會所塑造普通人,而喜歡獨處的韓寒則成就了自己。

其實,韓寒的經歷,我們身上都有過,小時候都有自己喜歡的與眾不同的東西,但他堅持下來了,我們卻屈從了。 

因為受不了一個人吃飯、睡覺、玩樂,我們敗給了這種所謂的孤獨。

的確,很多人將獨處看做孤獨,但,什麼是孤獨? 

林語堂說: 「孤獨兩個字拆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但都與你無關,這就叫孤獨。 」

為什麼獨處,變成了孤獨?

之前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巴爾扎克說:「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

之所以有時你覺得孤獨,因為你的精神是貧瘠的,便會覺得寂寞。

就算在人群喧囂處,你在進行的也是無用的社交。 

臺灣作家龍應臺有一個長期的習慣,每天抽點時間出門散步,在家附近的山路上,看花貓嬉戲,看花開花落。 

「只有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和其他人在一起,多少會分心。

所以,正如周國平所說,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

我們要做的是努力培養自己的獨處能力,獨處的時候,安於寂寞,保持一種享受的態度,不斷審視和充實自己。

TED 演講者皮克·耶爾,29歲時就過上了普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住在派克大道與二十街交界處的一間公寓裡;在曼哈頓一棟摩天大樓的25層上班;工作是為《時代》周刊報導國際時事;可以隨心所欲地到世界各地旅行。 

然而在忙碌、興奮之餘,他覺得自己只是在盲目的狂奔。

於是,他選擇逃離現在的生活,搬到日本京都的一條后街,生活了一年。 

正如《安靜的力量》中他認為的,「放空」是解決麻煩必要的方式, 所以他倡導,關掉電腦、將手機丟到一邊,長時間地獨處、靜坐的生活。 

以一個第三者的視角審視自己的生活,才能將生活過得更明白。 

美國作家梭羅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下,他越是富有。

能在自己的獨處時間裡,放下一切喧囂和繁華的人,必定是真正的富有。

清代金石家張廷濟有一幅對聯,「朱晦翁半日靜坐,歐陽子方夜讀書」。 

意思是: 儒學大師朱熹喜歡花半天時間靜坐,歐陽修常常在萬籟俱寂的夜裡讀書。

這讓我想到一個說法:君子慎獨,君子,擁有更優質的獨處能力。 

記得《百年孤獨》裡說: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

的確,我們不能避免孤獨,所以要鍛鍊自己獨處的能力,讓獨處,成為最好的修行。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相關焦點

  • 人生的層次,取決於一個人獨處的能力(深度)
    減法道是知行合一的人生哲學,融合儒家、道家及禪文化於一體的人生必修課,習之如醍醐灌頂,明心見性,當下即是!更多精彩,歡迎關注、訂閱我的人氣專欄。01無意義的社交,是最消耗人生氣場的形式。社交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外在價值,但獨處卻能塑造一個人的內在價值。同與不喜歡的人在一起消磨時光相比,獨處讓人倍加自在,因為獨處時身心更純粹,更自覺。少而精,朋友在質不在量。人生太短、太貴,空間有限,不必把太多的人請進生命,不要讓品行不端的人拉底自己的層次。
  • 獨處,決定了你人生的層次
    人只有在獨處之時,方能撥開迷霧,心靈遊於物外,與天地精神往來,看清生命的真相。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獨處。因為,獨處可以讓一個人的精神得到減負,讓心靈和自我重新回歸,更能讓靈魂得到升華。人們總花很多的時間去進行無用的社交,或者給自己安排滿滿的忙碌行程。
  • 獨處的時光,決定了你的層次
    與其花費時間與精力在酒桌上觥籌交錯,去結交一些無關痛癢的「朋友」,還不如學會好好與自己相處。 獨處,是一種智慧的沉澱。 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足夠強大和豐富的人。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 層次越高的人,越習慣獨處
    1很喜歡楊絳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光中,往往能看清自己,實現自我增值。縱觀當下,有太多的人為了積累人脈,時常混入到不同的圈子中,總以為這會是自己的人脈,殊不知,這樣的人脈恰恰會給予你傷害。
  • 越是層次高的女人,越喜歡獨處
    在這場精神的洗禮中,她又可以重新啟程,輕裝上陣了,她又可以去找尋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了。善於獨處的女人,內心往往更加豐富細膩獨處是在一個人的世界裡靈魂的自在遨遊,它可以讓你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尋找別樣的生活滋味。
  • 你獨處的能力,決定了你的思想境界,和人生高度
    最近在書裡看到一句話,你獨處的能力,決定了你的思想境界,以及你的人生高度。看完之後我深有感慨。暫且不說獨處是否真的具有如此大的魔力,但自古以來,獨處都被放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上。林清玄說:「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拉布葉說:「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們無法獨處。」叔本華說:「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 社會心理學:經常獨處的人,有這3種特徵,你的人生正在發光發熱
    獨處是一種人生智慧,但並不是每一種獨處都能導向正能量,真正有意義的獨處,是能給你的人生帶來裨益的。比如,經常獨處的人,有以下三種特徵,你的人生正在發光發熱。可是,當他們獨處的時候,卻如同失去了靈魂一般,無處話悽涼。我們要學會獨處,就是要學會與自己相處,去認識自己,審視自己,這樣的你,哪怕自己一個人,也不會覺得孤單寂寞,而你的人生也會因此而發光發熱。
  • 獨處不代表孤獨,獨處是一種能力,學會獨處藝術,是人生的必修課
    我們很多人覺得喜歡獨處的人性格孤僻,不善於交往,其實未必。開朗合群的人能給眾人帶來快樂,而喜歡獨處的人也有他自身的魅力所在。獨處不是孤獨,孤獨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無助的情感體驗,而獨處是有益的,充實的,調節身心的手段。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具備這種能力並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
  • 你看不懂的《當你學會獨處》
    獨處不是與世隔絕,而是獨自一人時也能夠淡定從容地過自己的生活,能夠合理支配自己的時間,懂得享受個人的專屬時光。本書分為「自我」「命運」「靈魂」「讀書」「性格」「反思」六個主題,自成角度、啟迪你學會獨處、安於當下。 「做自己」看似輕鬆平常,實則是一件很難的事。
  • 真正讓你「發光」的,是那些獨處的時光
    文章來源:碧讀好書作者:幽夢你喜歡獨處嗎?大千世界中,有人會選擇插進人群中歡聲笑語,成為其中最普通的一個;有人則會獨自行走單行線,無需聽從他人評價,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劉若英真正將獨處過成一種習慣和態度,遠離紛繁熱鬧,回歸寧靜內心,不驕不躁,穩步向前。獨處是難得的自在時間,看一本書,泡一杯茶,插一束花,做一頓飯。在屬於自己的時光中做著熱愛的事,就是最大的幸福。那是我們享受生命的曼妙時刻,是我們領悟人生的最佳時期。
  • 《精緻的獨處》:一本優雅的旅行筆記,教你感知獨處的幸福
    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在《心流》中說,「一個普通成年人的清醒時間中有三分之一是在獨處。」可見獨處是一個人的常態,哪怕你是一個極度喜歡熱鬧的人,你也無法真正擺脫獨處。那麼獨處的時間裡,你在做什麼?刷朋友圈?逛淘寶?看網頁?你可能很忙碌,也可能很無聊。
  • 人生最愜意的一場修行:享受獨處
    真正讓自己強大起來的方式,是高質量的獨處。與其讓自己混在一場無用的社交中,不如選擇獨處,去面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地過 不吵不鬧不炫耀,安安靜靜做自己就好。當你不盲目合群,忠於內心時,才是你真正認清自己的開始。
  • 你有沒有給孩子一個人獨處的時間?
    但有些時候,如果能給孩子留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也未嘗不可。第一,孩子可以通過獨處的時候培養自己的覺察力。你希望陪著孩子,不想讓孩子孤單寂寞,不如自己換位思考一下,你會不會也有想自己一個人呆著,不希望身邊其他人打擾的時候呢?孩子也可以擁有屬於他自己的時間。
  • 越是層次不高的女人,越喜歡用消耗的方式,去經營人生
    作家冰心說:「牆角的花,當你孤芳自賞時,天地變小了。」 如果你是一個初學者,就要謙虛謹慎,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有朝一日實現人生的超越。 如果你已經能力超群,更要學會沉寂人生,安定於心。 低調的生活,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有些時候,越是層次不高的女人,越喜歡用消耗的方式,去經營人生。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學會獨處,遠離喧囂,寧靜而以致遠
    然而對於很多人來說,物慾橫流的當下社會,獨處已經是很難的事情。其實,對很多人而言,學會獨處是提升自我修養的最好捷徑。人生因此而與眾不同。我下意識的認為學會獨處的人內心是豐富的,強大的。我感覺與人群消磨很多時候也特累,且毫無意義。更喜歡一個人逛街,想買就買,不用怕耽誤別人的時間,也不願聽別人的參考意見。
  • 你在經歷獨處時光嗎67.0%受訪者建議獨處時做好生活規劃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9.6%的受訪者這段時間在獨處,66.5%受訪者覺得獨處的感覺好。獨處時,67.0%的受訪者建議做好生活規劃,65.2%的受訪者建議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受訪者中,男性佔44.0%,女性佔56.0%。
  • 越是層次高的人,越是習慣與自己獨處的人
    獨處不是永遠,我們終究要走出一方小天地,進入紛紜的人間。獨處,是一種智慧。只有在獨處的時候,你可以什麼都不用想,什麼都不用在乎,只是單純的看看書,品品茶,哪怕只有片刻安寧,也足以淨化你的心靈。這個世界很喧囂,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一段獨處的時光,享受屬於一個人的安靜,因為只有獨處才能讓一個人靜靜地反思過去,清醒的認識自己,思考未來的路。
  • 人生的層次,就這20個字,你在哪一層?
    很多人想知道自己在人生的哪一個層次和階段,沒有一個清晰的判斷標準,實際上這個事很簡單,人生的層次就下面20個字,可以對照一下你在哪一個層次?【1】割捨不下。人生的這種層次,通常發生在三十歲左右的年齡段裡面,有對啥事都感興趣,有衝勁有激情到貌似看透了很多的道理,實際上自己屬於半瓶水的狀態,根本沒有自己想的那麼水平高,在這個階段人是最容易犯錯誤的,尤其是方向性的錯誤,很可能在選擇自己人生的方向上就是從這個年齡段而開始出現偏差的。
  • 微光人生之獨處!
    作者:(原創)薇安想想,今年是我獨處 的第八個年頭。這幾年經歷過愛恨情仇、世態炎涼之後,我決定往後的人生也要獨自前行!最大的原因是我不相信有一直不變的感情!當然你非要死乞白賴的和我楞犟,我就和你細數一下!以前,我和全是界的女孩子一樣,都希望能夠遇見自己的夢中情人!像紫霞仙子說的那樣:「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雲彩來娶我,我只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事實上夢是好的,醒來以後你會發現你總要遇上你人生中必得遇見的一個或者幾個渣男!
  •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
    世上正是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最怕的就是獨處,讓他們獨自待一會兒,對於他們來說簡直是一種酷刑。只要閒了下來,他們就必須找個地方去消遣,他們的日子表面上過得十分熱鬧,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極其空虛,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想方設法避免獨處。對此只能有一個解釋,就是連他們自己也感覺到了自己的貧乏,和這樣貧乏的自己待在一起是頂沒有意思的,再無聊的消遣也比這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