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經歷獨處時光嗎67.0%受訪者建議獨處時做好生活規劃

2021-02-08 中國青年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 山

在這段時間,不少人經歷了獨處的時光。獨處的時候,如果能夠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就不會覺得煩悶,還能從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抽離出來,和自己好好相處,充實內心。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9.6%的受訪者這段時間在獨處,66.5%受訪者覺得獨處的感覺好。獨處時,67.0%的受訪者建議做好生活規劃,65.2%的受訪者建議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

受訪者中,男性佔44.0%,女性佔56.0%。00後佔5.7%,90後佔35.5%,80後佔44.1%,70後佔10.5%,60後佔3.8%。

66.5%受訪者覺得獨處的感覺好

老家在河北的文玲,二月初就返回了天津,她的室友回來得比較遲,文玲就有了一段獨處時光。「開始一個人的時候,我會有些不適應,覺得心裡空落落的,屋子裡靜得嚇人。後來我慢慢調整,現在已經很享受這種感覺了」。

文玲說,她最近早睡早起、按時吃飯,每天堅持健身、看書,狀態越來越好,外形也變得更好,自我的認同感增強了。

調查顯示,59.6%的受訪者這段時間在獨處,91.9%的受訪者有過獨處的經歷。

家住河北保定的張晞今年上大三,這段時間一直在準備考研。「白天家裡人上班,只有我自己在家,除了上網課,剩下的時間我會看些專業書。」張晞回憶,以前在學校住宿舍的時候,她學習時總想找個安靜的地方,認為是吵鬧的環境讓自己不專心,但是這段時間獨處,卻發現是自己自控力不好。

在吉林某事業單位工作的樊靜(化名)說,她丈夫要參與疫情防控的後勤保障工作,有段時間住在單位,她因此就有了一段獨處的時間。「我老公剛趕回去上班的第一晚,我沒有睡好,已經好久沒有一個人生活了,很不適應」。之後,樊靜給自己的生活做了安排,白天做家務,有時間就鑽研一下美食。

在廣州工作的戴羽說,這段時間,她基本都處於獨處的狀態。「我表面上看是個比較愛熱鬧的人,但私底下我還是挺喜歡獨處的。」戴羽認為,獨處不等同於孤獨、寂寞,它可以讓人從複雜的社交中抽離出來,更多地關注自我的感受,從而達到自洽。

數據顯示,66.5%的受訪者覺得獨處的感覺好。65.5%的受訪者覺得獨處可以精簡社交,簡化社會關係,58.8%的受訪者覺得獨處可以「充電」,學習新的知識技能,58.8%的受訪者覺得獨處可以讓人更好地認識、發現自我,46.2%的受訪者覺得獨處可以讓人更加獨立自主。

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國際教育心理學專家陳志林認為,獨處既可能讓人感到痛苦,也可能使人愉悅。享受獨處的人,並不會覺得自己缺乏與人接觸的體驗,他們在精神上有所寄託,這時的獨處是有益身心的。

67.0%受訪者建議獨處時做好生活規劃

樊靜覺得,獨處讓人有更多的時間關注自身真實感受,「有時和很多人在一起,總覺得沒了『自我』,獨處就可以找回自我」。

張晞則感覺,自己一個人時,學習效率會有所下降,「我覺得獨處時需要提高自律能力,這樣才能不斷地向目標推進」。

「屏蔽掉一些無關的社交,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到更需要的地方。」戴羽在獨處的這段時間裡,學習了一直想學的尤克裡裡,看了以前沒有時間看的書,作了很多思考。

戴羽覺得,獨處的前提是要掌握一定的生活能力,把自己照顧好是最基本的。

獨處需要注意什麼?調查中,71.7%的受訪者認為要保持正常作息,57.8%的受訪者認為要規律飲食,52.2%的受訪者認為要保持居家環境清潔衛生。其他還有學習必要的生活技能(48.3%)、時間管理(46.8%)和自律(38.9%)等。

「獨處不是與世隔絕,保持一定的社交也是很有必要的。」文玲覺得,與親友在線上保持聯繫,能讓人獨處時不會覺得孤單,「我周末晚上經常跟家人或好友視頻,在視頻中看到熟悉的人的面龐,心情也會好」。

現在,張晞每天會寫一篇日記類型的微博,記錄自己一天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復盤、反思即將過去的一天。「我希望能夠把這段獨處的時光過得充實,如果能夠考上研究生,到時我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讓獨處的生活更精彩,67.0%的受訪者建議做好生活規劃,65.2%的受訪者建議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60.9%的受訪者建議保持一定的社交,47.1%的受訪者建議多讀書,豐富精神世界。

對於獨處,陳志林認為,首先,要正確認識獨處的含義。「獨處不同於孤獨、寂寞。在這段因為疫情隔離在家的時光裡,我們要靜下心來,將每天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不讓焦慮的情緒侵蝕我們的大腦,享受獨處帶來的快樂」。

其次,要用感興趣的活動填充獨處時光。「比如讀書或觀影,做有趣的手帳,做瑜伽、跳操鍛鍊身體,在網上搜集各地風景照匯集成冊,學一項簡單的技能……這段時間,很多網絡平臺開放了一大批免費的教育資源供大家學習」。

最後,獨處時要學會自我探索和覺察。「通過較長時間的獨處時光,我們可以進行深入且有效的思考,比如自己的職業規劃、人生規劃等。只有越來越了解自己、越來越坦然地接受真實的自己,才能更自如地體驗人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真正讓你「發光」的,是那些獨處的時光
    文章來源:碧讀好書作者:幽夢你喜歡獨處嗎?大千世界中,有人會選擇插進人群中歡聲笑語,成為其中最普通的一個;有人則會獨自行走單行線,無需聽從他人評價,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後來有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那裡一定很孤獨,很想見人吧,特別是在風雪天裡。」誰知梭羅反問道:「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系中嗎?」
  • 獨處的時光,決定了你的層次
    獨處,是一種智慧的沉澱。 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足夠強大和豐富的人。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終要學會的,還是和自己相處的能力。
  • 浙裡品讀|獨處時做什麼,決定了你是誰
    你把獨處的時間花在什麼地方,它就會回饋給你一個什麼樣的自己。我有一個朋友,做了六年全職媽媽。這五年裡,她的生活就是帶孩子、打理家務,每天忙得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今年小孩上小學了,她終於有了可以自己安排的時間,可是當孩子去上學、老公去上班,她忽然覺得很迷茫,不知道該幹點什麼。
  • 《精緻的獨處》:一本優雅的旅行筆記,教你感知獨處的幸福
    很多人說,從前日夜期盼著可以有一個長假,不用上班、不用早起、不用打卡、不用應付客戶,想著那該是多麼自在而幸福的時光。如今真的實現了,卻並沒有想像中那般快樂。這暴露的一個問題,就是很多人不懂得如何獨處。當生活節奏被打亂,當我們失去了所有外界壓力之後,我們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無處安放的慌亂感。
  • 如何獨處?
    © Mother Jones然而,在目前大規模隔離的背景下,拉馬爾以及在伊朗監獄單獨囚禁中倖存下來的記者賈森·雷扎安(Jason Rezaian)討論了他們的經歷,以期為我們提供幫助。因此,讓我們考慮一下拉馬爾的見解:單獨監禁其實就是被迫獨處:你四處奔波,就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做的那樣。現在突然之間,你要面對的只有你自己了,並且你發現,很多情況下你的內心空無一物。
  • 在變老的路上,會獨處的女人,往往生活得簡單又舒適
    懂得獨處的女人,她們從不怕寂寞,也不屑於討好誰,取悅誰,工作時,踏實認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下班後處理好生活的瑣碎,便讓自己安靜的獨處,把心的疲憊抖落,把情緒的浮躁刪除,讓寧靜的內心充滿喜悅,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情趣,陶冶情操,豐富自己的內涵,靠自己的力量改寫自己的人生,靠自己的堅強和毅力讓生活變得熠熠生輝。
  • 獨處時適合做的75件事🤗享受獨處時光✅(建議收藏)
    心理學家提出「積極獨處」的概念,指獨處應當是主動選擇的,而且不以獨處本身為目的,而是為了更好地關注和發展自己。因此,獨處的要點是關注當下的自己。我們也要擁有一定的「獨處的能力」。獨處,獨自一個,與自己相處,在某一環境裡,沒有別人,只有我;能力,指順利、有效完成某種活動所需具備的心理條件。獨處的能力意指一個人即便孤身一人,內心依然具有充盈感和安全感,即使是一個人,也照樣能夠順利且有效地完成心之所向的活動。
  • 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是獨處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得學會與自己獨處,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時間,讓自己的心在這個喧囂的世界得到歇息。很多人都把自己活的很鬧騰,卻忽略了活著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與自己獨處,享受孤獨。人生最佳的狀態,不是天天都有忙不完的吃喝,聽不完的奉承,而是一個人時,靜靜的獨處,拋開瑣事煩惱與心靈對話的樣子。
  • 找一段獨處的時光,吃茶去
    世界很鬧騰,人心很不安,總讓人嚮往一段獨處的時光。獨處不是寂寞,獨來獨往也不是孤獨;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形單影隻是一個人的愜意生活。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越來越喜歡獨處,就像有酒癮一樣,如果很久不喝酒,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好像生命中缺少了一點什麼,具體缺什麼,又說不出來。
  • 給自己一個房間,享受恬淡的獨處時光
    如果有一個自己的房間,給你遮風擋雨,給你獨處的快樂。這大概是人生中獨有的樂趣。如果有一個自己的房間,給你保護。保護你的心,不會忘記真實,而保護你,讓你勇敢的生活。在黑夜裡,不害怕,不猶豫。當你苦苦追求的東西,真正到來,會把你壓垮。而有一個自己的房間,會讓你有地方修養自己疲憊的心。
  • 層次越高的人,越習慣獨處
    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光中,往往能看清自己,實現自我增值。縱觀當下,有太多的人為了積累人脈,時常混入到不同的圈子中,總以為這會是自己的人脈,殊不知,這樣的人脈恰恰會給予你傷害。雖然有老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句話固然沒錯,但是呢,你一昧的往不屬於的圈子強融,對於他人來說,你對他人沒有利益的價值。試問,別人日後會幫你嗎?
  • 享受、珍惜我的獨處時光
    總是抱怨工作太忙家裡太吵,沒有一個人的獨處時光。當單獨面對自己的時候,我並不覺得忙裡偷閒自在快樂,反而不知何去何從。短暫而寶貴的自由,到頭來還是用來刷手機。就像現在,到家了卻不上樓,家人不在家,不知道一個人回去可以幹什麼。索性熄了火,坐在車裡,密閉的小環境給了我極大的舒適感和安全感。窗外有車駛過,有人路過,不吵不鬧剛剛好。
  • 長期一個人獨處,最恐慌的是什麼,對於這種獨處,該怎麼去習慣
    曾幾何時,你有沒有過悲觀厭世,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想要輕生的念頭,又是什麼讓你重回自信,勇敢生活的。1,、獨處的日子裡,你最不想面對的是什麼對於自己獨處的那段時間你還留有什麼記憶,或者你正處於這個階段。記得在那段孤獨的時光裡,或許在沒有朋友在身邊,或許跟父母分隔兩地,少了友情,少了親情。
  • 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學會獨處,心靈更自由
    一個人獨處,也許有一些孤寂,也許是一種無奈。然而,獨處帶給人的空靈自由,是其他物質無法給予的。一個人就是全世界,可以感受天地之大美,萬物之精華。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說,孤獨是種大自在。學會獨處,學會與自己做朋友,也許孤獨便不再孤獨,那時你會覺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原來可以如此美妙。
  • 獨處是單獨一個人的意思嗎?聽佛陀告訴你什麼是勝妙獨處
    很多人都把獨處當成一個人的獨行,一個人待著;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散步,等等。其實獨處有另一層深意,我請佛陀來告訴你。這一天,很多比丘圍坐在佛陀身邊,跟佛陀說: 「世尊,有一個上座比丘,喜歡獨處,也喜歡讚嘆獨處者,」佛陀與一比丘說: 「去把這位比丘叫過來吧。」不一會,上座比丘被叫到佛陀跟前,佛陀問他: 「你是喜歡獨處,也經常讚嘆獨處者嗎?」上座回道: 「是的,世尊。」
  • 獨處,一個人的對話
    獨處給予你內省的自由,讓你更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寂寞和孤獨不一樣,寂寞常常意味著你對某人或某事有著需要,只要獲得了就會感到安全、快樂。對一些人來說,寂寞可能是一個慢性病,是覺得你的伴侶永遠是不夠的,而一個人感到孤獨時有時可能會產生焦慮,恐慌症和抑鬱症等更糟糕的症狀。對許多人來說,消除這種恐懼的方法是有個人陪伴。
  • 在沏一杯茶的時光裡,和自己獨處
    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跟家人好好吃一頓飯了。更多的時候,我們都在獨處。對於在外打拼的遊子而言,媽媽飯菜的味道、爸爸的茶香,成了我們熬過孤獨的念想。如今,學著父輩們的樣子,獨處時斟茶來喝,竟也開始覺得時光尚好。但和以往印象裡,茶的苦澀、濃烈不同,我愛的茶更加溫和醇香。最好茶的口感帶著一股濃鬱的蜜香,一如那些美好的日子。
  • 流利說英語:真正拉開你與他人差距的,恰恰是獨處時光
    除去上班、必要的社交活動等場景,獨處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生活常態。關於獨處,很多人的理想畫面可能是靠在舒服的沙發上,在柔和如蜜的燈光下,或是翻看自己喜歡的書籍,或是聽聽自己欣賞的音樂。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的獨處變成了另外一種模樣:本想拿起手機看個時間,結果一會兒逛逛淘寶,一會兒刷刷抖音,時間就這樣被消耗掉了,事先想好的計劃也都成了空想。曼迪·赫爾在《安頓一個人的時光》中寫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滯不前,也可以是一場充實、美妙、精彩紛呈的冒險。
  • 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就是他獨處的時光,加速成長
    獨處的時光,對於我們來說,尤其重要。現代人每天生活都忙忙碌碌,周圍都是人,因此,一個人的時光,就顯得格外珍貴。 你如何對待獨處的時光,就是在如何對待自己的人生。 長期以來,我都是一個特別享受獨處的人。
  • 越能「善用獨處時光」的人 心理越健康
    人際交往和獨處是每個人在世上生活的兩種方式,兩種都必不可少,只是比例不同罷了。由於選擇和天生性格的不同,有人更愛社交,有人更喜歡獨處。人們總是嘉許社交能力高超的人們,卻忘了能獨處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甚至比社交能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