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給孩子一個人獨處的時間?

2020-09-09 學之道講堂


我們之前一直和大家分享:家長可以如何陪孩子玩遊戲,要怎麼跟孩子交談等等的內容,檸檬也看到一些家長的留言,就像有個家長說:現在知道孩子需要陪伴,自己沒事也會多在家,或者帶孩子出去逛逛,平時看到孩子一個人的時候,也會想著可以怎麼去和孩子交流,不讓孩子覺得無聊。

首先檸檬很開心看到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的心理發展方面,也更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了,這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在陪伴孩子上,並不是說孩子每時每刻都需要家長的陪伴的。有的家長會陷入一種誤區,認為隨時隨地的陪伴才是對孩子好的,所以看到孩子一個人,會擔心孩子太無聊,看到孩子一個人默默發呆,坐著沒事幹的時候,自己就希望能想辦法趕緊去和孩子玩耍,讓孩子能夠做一些有趣又開心的事情,這樣才不會讓孩子的生活枯燥。

但有些時候,如果能給孩子留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也未嘗不可。

第一,孩子可以通過獨處的時候培養自己的覺察力。

他需要知道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發現自身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他可能會慢慢找到自我的價值,而思考這些問題最佳的時機就是獨處的時候。

第二,有時候讓孩子獨處,也便於家長觀察孩子的真實狀態。

你希望陪著孩子,不想讓孩子孤單寂寞,不如自己換位思考一下,你會不會也有想自己一個人呆著,不希望身邊其他人打擾的時候呢?孩子也可以擁有屬於他自己的時間。

如果家長實在擔心,可以藉此機會,在孩子的一定距離外觀察他現在的情況,也許你會發現孩子在一個人的時候,還有你平時沒有發現的一面,也可以因此進一步的去深入了解他。



第三,給孩子一個人獨處的時間,並不意味著你就要走的遠遠的。

我們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陪伴孩子,雖然是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世界,家長同樣也可以在孩子身邊創造一個你自己的世界。就比如孩子在沙發上坐著的時候,可能抱著娃娃和玩具,也可能你都不知道他在做些什麼,這個時候你也可以坐在沙發的另外一邊,看看書,按按手機什麼的。這樣看來,雖然你們兩人做的事情並沒有交集,也沒有互動,但卻是在一起在進行一項「平行遊戲」。並且你還能隨時發現孩子的情況。

最後,家長可以在適當的時間「打擾」孩子。

孩子一個人的時候,如果他需要你的加入,是會無形之中給你一些反饋的,有的時候孩子會直接邀請你參與進來。雖說需要給孩子一點自己的空間,但如果你發現某個時刻孩子是需要你的,或者發現他正在進行的事情陷入了瓶頸時等等,這個時候的你將成為他的「超級英雄」,幫助他完成困難,將有利於引導他更好發展。

所以說偶爾給孩子一點自己的時間也是一件不錯的事,如果孩子一直黏著你,那你也可以讓他自己找點事情,創造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能夠自由成長與發揮的空間。

在孩子一個人的時候你通常都在做些什麼呢?可以在下方留言區和我分享你的經驗。

相關焦點

  • 獨處,一個人的對話
    這種對孤獨的理解似乎暗示,孤獨不是自我選擇,而是一個強加的狀態,即一個人不能按照社會預期的方式融入社會。進一步說,它可能意味著獨處的人是一些有問題的或有缺陷的人。社會媒體給我們的印象—幻覺—即使只是與別人以文字交流都能把雙方聯繫起來。滑鼠點擊「喜歡」意味著「我看過你的文章,同意你的觀點」。評論作為交談的一種方式,好像我們真的與作者在同一個時空交流。
  • 別一個人獨處太久
    有人說,獨處是人生中美好的時刻,是很美好的一種體驗。在獨處的時候,我們能從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抽身出來,做回自己。在獨處中,我們能靜靜地任思緒飄飛,能按自己的意願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也有人說獨處是最好的修行。
  • 讓孩子有時間獨處對他的成長更有利
    當你想讓孩子停止玩這種無聊的遊戲,做一些看書練琴之類的正事時,先停下來仔細地觀察一下孩子的表情,有沒有看到過那種專注的眼神,伸展的四肢,以及絲絲入戲的表情?這就是孩子在「想像的世界」中陶醉的典型表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正沉浸在快樂的「心流」中。
  • 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可是那些真正強大的人,其實都是獨來獨往的,他們從不浪費時間在這些無聊的社交上,而是將時間都花在真正有用的地方。比如他們會一個人安靜地學習,他們會一個人安靜地鍛鍊,會一個人提升自己,從不會總是和他人在一起去玩。對他們來說重要的社會,才會去,剩餘的社交,都不會去參加。
  • 孩子的獨處比你想像的要重要
    ,有時還會呼喚孩子,可以說是沒有停下對孩子的關心,最後使得孩子也沒有興致玩耍。 父母都有一顆愛孩子的心,但是愛的表達多種多樣,給孩子適當的獨處時間,也是每一位家長需要學習的愛的方式。 能獨處的孩子,即使爸爸媽媽暫時不在身邊,也不會感到孤單,害怕,甚至會自己找東西玩,懂得規劃時間。
  • 一個焦慮症患者談獨處:獨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心境
    以前總會想說要在車上看看書,要找空閒時間閱讀,才能精進自己的才能,讓自己變得更有文化素養,或者能讓父母看見自己的用功上進;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很難一個人靜下來,閱讀一本書對我來說也是一大挑戰。總覺得時間一直逼迫我去成長、去做點什麼讓社會看見我,才能有所成就;又或是畢業了,開始有經濟上的壓力,需要自己想辦法養活自己,這些事情都讓我慢慢地更難靜下來,大腦中的時間軸不斷被過去和未來拉扯,更難體會所謂的獨處。然而,一個人閱讀一本書,就叫做獨處嗎?
  • 獨處是單獨一個人的意思嗎?聽佛陀告訴你什麼是勝妙獨處
    很多人都把獨處當成一個人的獨行,一個人待著;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散步,等等。其實獨處有另一層深意,我請佛陀來告訴你。這一天,很多比丘圍坐在佛陀身邊,跟佛陀說: 「世尊,有一個上座比丘,喜歡獨處,也喜歡讚嘆獨處者,」佛陀與一比丘說: 「去把這位比丘叫過來吧。」不一會,上座比丘被叫到佛陀跟前,佛陀問他: 「你是喜歡獨處,也經常讚嘆獨處者嗎?」上座回道: 「是的,世尊。」
  • 你的獨處時間,顯示了你的人生層次
    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比如陳道明。 他偏愛獨處,閒暇時間,會坐在只能看到天空的窗前彈鋼琴;或者想想自己拍戲的經歷,靜靜地揮筆作畫,這樣的生活,他覺得舒適又恬靜。在接受楊瀾的採訪時,陳道明說:「獨處是一種美德,可以讓人內心得到淨化。 」層次高的人,他們善於獨處,遠離人群時,一樣是讓別人望塵莫及的模樣。
  • 獨處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嗎,長期獨處的人性格會怎麼樣?
    始終一個人獨處。他說,與人交流其實很「孤獨」,書籍字畫才懂他。深以為然。是所謂:書生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反之,走遍全世界,你的內在依然貧瘠。獨處的時候,沒有一定思想和內涵的人,會痛苦不堪。他們會覺得極其無聊。當然,這不是他們的錯。是遺傳基因和受教育程度以及閱歷……決定了這一切。而對於一個靈魂豐盛的人來說,一個人就是「全世界」。獨處,才是他的至高享受。而能夠獨處的人,才有足夠的能量,去愛別人。
  • 為什麼一個人獨處,到了晚上就容易流淚?心理學有解釋
    -01一個人在夜晚獨處的時候,更容易流淚人在夜晚,尤其是一個人的夜晚,會對外界有一個更清晰地感知;你靜靜地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外面的任何一丁點兒聲音,都會讓你的想像進入另外一個空間。但一到了晚上,尤其是自己一個人獨處時,這種理性就會被感性佔據上風;感官變得特別敏銳,於是就調動了你內心豐富又複雜的情感。這些情感可能是你這一段時間以來的工作壓力,可能是你不順利的感情,可能是和家人的關係鬧了矛盾等等。
  • 一個人獨處久了,會上癮
    文/經典館原創作品,違者必究現代社會,人們大多數處於被他人包圍的狀態,去餐廳吃飯,會受其他顧客的影響,去坐公交,會受到其他乘客的影響,去購物的時,候會受到銷售員的影響,總之,人一天之中,真的很少有時間是自己的
  • 一個人在家 #獨處
    #一個人在家# #獨處# #人生為什麼需要獨處# 一個人在家,有太多事可以幹了,可以澆花弄草,可以追劇,可以看書,可以唱歌,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我很喜歡獨處的時光,真的一點都不孤單,反而很自由,很隨性。有時候想想,獨來獨往的生活,真的挺舒服的。
  • 心理學:一個人喜歡「獨處」是好是壞?
    很坦白的說,無論友誼還是愛情或者婚姻,無論這些東西把一個人綁得有多緊,一個人最終能夠指望的人,只有他自己,最多會寄希望於他的孩子。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公事還是私事,一個人越不需要和人們打交道,他生活的處境就越好。
  • 經常一個人獨處的人,一定會孤獨嗎?
    常獨處的人,喜歡享受孤獨,喜歡一個人學會安靜,喜歡一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孤獨,也要看個人怎麼理解這個詞。我們各有自己的主張,我們各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的心境不同,所做的事也形成了不同的意義。當我們去傾聽內心的聲音時,我們不知什麼是孤獨。
  • 想知道一個人有多大成就,就看他獨處時做了什麼,深以為然
    曾有人說,一個人是否真的努力,就看他獨處時都做了什麼。就像我,雖然我一直在喊著,我要好好工作,好好學習,學這個學那個。在自己很忙的時候,總是想要擠出時間學習,擠出時間去做自認為逼格高的事情。其實呢,那不過是作秀,看:我多努力多認真,無論多忙多累都不忘提升自己!
  • 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是獨處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得學會與自己獨處,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時間,讓自己的心在這個喧囂的世界得到歇息。很多人都把自己活的很鬧騰,卻忽略了活著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與自己獨處,享受孤獨。人生最佳的狀態,不是天天都有忙不完的吃喝,聽不完的奉承,而是一個人時,靜靜的獨處,拋開瑣事煩惱與心靈對話的樣子。
  • 長期一個人獨處,最恐慌的是什麼,對於這種獨處,該怎麼去習慣
    曾幾何時,你有沒有過悲觀厭世,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想要輕生的念頭,又是什麼讓你重回自信,勇敢生活的。1,、獨處的日子裡,你最不想面對的是什麼對於自己獨處的那段時間你還留有什麼記憶,或者你正處於這個階段。記得在那段孤獨的時光裡,或許在沒有朋友在身邊,或許跟父母分隔兩地,少了友情,少了親情。
  • 長期一個人單身獨處會出現心理問題嗎?
    長期一個人獨處,有種情況是婚戀年齡卻一直長期沒有婚戀關係的狀態。另外一種是沒有任何朋友,也不跟親戚來往,長期獨處,人際關係淡泊。適婚的年齡一直獨身有很多原因,其中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經濟原因,性格原因,工作原因等各種情況導致的;客觀點說那些生活質量很好,自我比較健全的獨身男女,工作也正常,社交也正常,完全不需要擔心有什麼心理問題,尤其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可能選擇獨身。如果一直期望戀愛和結婚卻有一直沒有進入戀愛和婚姻狀態的人會不會有心理問題呢?
  • 學生時代的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成長期(圖)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學習如何和別人做朋友,其實也需要學習和自己交往,一個人也可以很舒服、很輕鬆自在,只要善加安排,會發現自己更多的潛能。獨處不是孤獨許多人誤以為獨處會感到孤獨,孤孤單單一個人!孤獨是感受不到別人關愛,是被動接受情緒;而獨處是主動追求,刻意空出時間和空間給自己。
  • 周國平:獨處可以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真正的感受
    周國平認為:獨處的確是一種檢驗,用它可以測出一個人靈魂的深度,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真正的感受。我們在獨處的時光中,學會用一個局外人的眼光去審視你的內心,明白你真正想要什麼東西,真正追求什麼夢想。在獨處的時候,其實那才是生活中最愜意的一段時光,因為此時的你可以成為最真實的你。在人群當中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帶著厚厚的面具,面具下最真實的自己早已疲憊不堪,面具上卻依舊滿臉笑容,動作優雅從容。只有把時間都留給自己的時候,你才能完完全全成為自己,一個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