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一個人有多大成就,就看他獨處時做了什麼,深以為然

2020-12-12 大柚小情

曾有人說,一個人是否真的努力,就看他獨處時都做了什麼。就像我,雖然我一直在喊著,我要好好工作,好好學習,學這個學那個。在自己很忙的時候,總是想要擠出時間學習,擠出時間去做自認為逼格高的事情。其實呢,那不過是作秀,看:我多努力多認真,無論多忙多累都不忘提升自己!

讓我認識到這件事的,是昨天下午半天的獨處時間。有三個小時的時間,我完全可以學一節會計課,或者看一本薄一點的書,更或者看一部電影。都算上充分利用了時間,可我幹什麼了呢?

有幾題會計試卷,發現概念模糊,去翻書,翻了幾分鐘,找到地方也沒看下去。然後想到該報名了,於是去班級群裡找老師給的網址,途中看到大家都在買最新的會計考點書本,我又去買了一套書。折回繼續報名,點進去後想改下之前信息採集的圖片,然後找到群裡發的圖片製作工具,再自拍,再設置,最終改好了圖片,發現要審核,報名只能改天。

然後就是看看手機,翻翻朋友圈,看看公眾號,再然後還有半個小時時間,就得去接孩子了,打開網絡,上了半小時會計課。以上也許沒多少字,但是真的佔用了三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聽到過一篇文章,說大多數人都標榜自己多努力,在別人看來也確實在努力,可是真正在奮鬥的人並沒有幾個。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庸庸碌碌,只有少數人有所成就。在獨處時間幹了什麼,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看一個人如何安排個人獨處時間,就能看出一個人將來能走多遠,能有多少成就。

朋友說她家孩子,剛上初一,天天晚上寫作業寫到11點多,言語間滿是心疼。頭兩天去她家做客,晚上吃完飯,她女兒就去寫作業了。她家臥室和客廳之間的牆是打開的,嵌了一塊很大的透明玻璃。我在客廳看見她女兒寫會作業,看一看手機,好像還在跟別人聊天,衝著手機笑。然後一會出來上廁所,一會喝水。

我問朋友,你女兒一直這樣一邊學習一邊玩手機嗎?她說是啊,怎麼了,孩子說有不會的題,她可以隨時問問同學。朋友說她夫妻倆學歷不高,初中的課程輔導不了,去輔導班吧孩子又不願去,就給她配了個手機,隨時問老師,問同學。

難怪孩子每天學習這麼晚,按這樣的學習效率,孩子也很難取得好成績。我建議她收回孩子的手機,實在輔導不了可以去輔導班,或者第二天到學校問老師同學。一邊學習一邊看手機,不僅不利於學習,還會養成不良習慣。沒有定性,注意力不能集中,都是學習天敵。

每個人都應該學習自我管理,特別是自律。有一期節目講到演員韓雪的日常生活,參加同期節目的演員謝依霖都驚呆了。無論晚上多忙,多晚睡,早上都雷打不動的七點半起床,每天兩頓飯,化妝時間五分鐘以內。韓雪的自律讓她無論什麼時候都淡定從容,優雅自若。

獨處時更應該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因為無論做什麼,別人都看不到,沒有人評論長短,所以最容易鬆懈。可是你的未來會知道,你現在的每一步,每一個決定,都在未來標好了價格。不要等到將來後悔,現在就行動起來,人前努力,更要在人後好好奮鬥!

相關焦點

  • 如何判斷一個人會有多大的成就?只要看看私底下你做了些什麼
    你獨自一人時的作為,決定了你一生的成就!有句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看到的,也只是一個人的某一面,或許是他最風光的那一面,或許是他虛偽的那一面。可是,在獨自無人的時候,他到底在做著什麼呢?恐怕也只有這個人自己才知道。
  • 一個男人有沒有出息,看他獨處時的樣子就知道了
    記得上大學時,輔導員在給新生做新學期入學訓話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時間是最公平的,也是最不公平的,因為四年後,所有新生都將走出象牙塔,而從這裡走出去的人能力水平卻各不相同。你怎樣對待這四年的時間,時間也將怎樣回饋你。輔導員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們深以為然,可是聽過之後也就如同家長的絮叨一般,耳旁風似的散了。
  • 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就是他獨處的時光,加速成長
    你如何對待獨處的時光,就是在如何對待自己的人生。 長期以來,我都是一個特別享受獨處的人。我很喜歡獨處,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亦或者一個人什麼也不做,就靜靜地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看人來人往,讓腦袋處於一种放空的狀態。 除此以外,在獨處的時候,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安靜地在家裡看會書。
  • 一個焦慮症患者談獨處:獨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心境
    以前總會想說要在車上看看書,要找空閒時間閱讀,才能精進自己的才能,讓自己變得更有文化素養,或者能讓父母看見自己的用功上進;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很難一個人靜下來,閱讀一本書對我來說也是一大挑戰。總覺得時間一直逼迫我去成長、去做點什麼讓社會看見我,才能有所成就;又或是畢業了,開始有經濟上的壓力,需要自己想辦法養活自己,這些事情都讓我慢慢地更難靜下來,大腦中的時間軸不斷被過去和未來拉扯,更難體會所謂的獨處。然而,一個人閱讀一本書,就叫做獨處嗎?
  • 想知道一個人對你的愛有多深,看這六點
    因為比起做那件事情本身,陪伴自己的愛人,讓自己的愛人感受到自己對她的愛,才是最重要的。愛一個人,就是要讓她感到快樂。02 放棄與其他異性來往有很多人對我說,自己的另一半總是跟前任保持聯繫,或者是跟一些異性朋友走得很近,對此他們很苦惱,不知道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確實不能一概而論,要看具體是什麼情況。
  • 浙裡品讀|獨處時做什麼,決定了你是誰
    你把獨處的時間花在什麼地方,它就會回饋給你一個什麼樣的自己。我有一個朋友,做了六年全職媽媽。這五年裡,她的生活就是帶孩子、打理家務,每天忙得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今年小孩上小學了,她終於有了可以自己安排的時間,可是當孩子去上學、老公去上班,她忽然覺得很迷茫,不知道該幹點什麼。
  • 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而現在韓雪也真的是越來越優秀,配音非常好,配什麼,像什麼,英語超級棒,而且書讀得也超多,說話很有涵養。其實這就是真正強大的人,當一個人喜歡獨來獨往,就說明他開始變得強大了。我們活在世上,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別人做什麼自己就去做,要始終有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其實獨來獨往並不是特別獨行,而是一種姿態,是一些高貴的人行走於世間的姿態,他們不急不緩,享受著每一個獨處的時光。
  • 你有沒有給孩子一個人獨處的時間?
    有的家長會陷入一種誤區,認為隨時隨地的陪伴才是對孩子好的,所以看到孩子一個人,會擔心孩子太無聊,看到孩子一個人默默發呆,坐著沒事幹的時候,自己就希望能想辦法趕緊去和孩子玩耍,讓孩子能夠做一些有趣又開心的事情,這樣才不會讓孩子的生活枯燥。但有些時候,如果能給孩子留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也未嘗不可。
  • 獨處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嗎,長期獨處的人性格會怎麼樣?
    被動獨處,是現實情況的改變,導致一個人,不得不獨處。比如:一個人突然失業了,切斷了他的工作社交;繼而分手或離婚了,又阻隔了親密關係的交往;然後,朋友們也越來越少了,於是他很少與人交流。長期獨處。在這種情況下,他的獨處就被動的。
  • 一個人獨處久了,會上癮
    ,當一個人的時候,才有機會去面對自己的內心,去尋找那個最真實的自己。雖然一個人的狀態,在他人看起來很孤獨,可是自己卻是快樂的,那是孤獨的快樂,而孤獨的快樂,是思想的快樂,是真實的快樂,要真正地獲得這種快樂,前提是必須真實地對待自己,當與他人相處時,大多數是在想如何與他人更好的相處,以獲得更加順暢的交流,而一旦出於這個目的,就破壞了真實的前提,無法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而一個人時的獨處,更容易進入真正孤獨的狀態,獲得孤獨的快樂,
  • 一個人能取得多大成就,關鍵看這3點,現在知道也不晚
    一個人要想取得大的成功,努力只是標配,不努力萬萬沒有成功的可能,只有努力,你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一個人能取得多大成就,不僅僅是要努力,關鍵看這三點,看看你有幾條?古往今來,哪些取得大的成功的人,除了努力外,一般還有這3特質!
  • 為什麼一個人獨處,到了晚上就容易流淚?心理學有解釋
    -01一個人在夜晚獨處的時候,更容易流淚人在夜晚,尤其是一個人的夜晚,會對外界有一個更清晰地感知;你靜靜地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外面的任何一丁點兒聲音,都會讓你的想像進入另外一個空間。有人哭泣的時候,你會想這個人到底遇到了什麼事情,才哭得那麼大聲;有人爭吵的時候,你會想,這家人到底因為什麼事情在吵架。看著手機忽然若隱若現的一個消息通知,你還以為是你期待已久的那個人給你發來了問候,慌忙起身拿起來手機,卻發現是一條新聞通知。人在夜晚,對外界的感性程度,特別強烈。
  • 經常一個人獨處的人,一定會孤獨嗎?
    常獨處的人,喜歡享受孤獨,喜歡一個人學會安靜,喜歡一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孤獨,也要看個人怎麼理解這個詞。我們各有自己的主張,我們各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的心境不同,所做的事也形成了不同的意義。當我們去傾聽內心的聲音時,我們不知什麼是孤獨。
  • 一個人的堅強不是看他外殼有多硬,而是看他的疤痕有多深
    一個人的堅強不是看他外殼有多硬,而是看他的疤痕有多深。——劉同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最難過的時候是什麼時候?最難過的時候是明知道不可挽回,卻還在掙扎不已,抱著希望奔向絕望的過程。我們都知道的是那些恐慌在它們只是恐慌的時候,是最為可怕的時候,因為不知道走向也不能夠預知劇情,所以我們預支了忐忑和茫然,一路走一路鼓勵又一路恐嚇這自己,害怕一切是心裡想的那樣,又害怕有出乎意料結局。所以不論怎麼樣的安慰,怎麼樣的開解都不能夠起到作用,因為心不定無法神凝。
  • 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做到這三件事,必能有所出息
    獨處,是一個人成長的一條必經之路。每個人都會有獨處的時光,也會在獨處的時候慢慢成長。獨處不代表孤獨,不代表性格怪異,不代表沒有朋友,不代表不合群。當一個人學會享受獨處所帶來的好處時,說明他在慢慢走向成熟。獨處的時光是難得的,也是最應該好好利用的。
  • 想要做真實的自己,從學會「獨處」開始,這是一個人最高的境界
    人們經常把好人緣,朋友成群,當成一種了不起的能力,但實際上,脫離群體的「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一種能力。要知道,一切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獨處也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喜歡獨處的人,不外乎三種,一是經歷了坎坷,看透一切的人,二是擁有聰明智慧的人,三是性格獨立,喜歡安靜的人。
  • 一個人能有多大發展,看他家裡的3個地方,往往就能知道大概
    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想有所成就,但是若想有大的發展,往往是從細節做起的,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其實,一個人未來能有多大發展,往往你留意一下他家裡的幾個地方,就不難做出大致的預測。,從側面就可以看出這個人骨子裡是一個缺乏自律的人,缺乏基本細節的管理和控制,試想一下這樣的人,在工作或者事業上,往往是缺乏耐心,做事只注重表,不注重裡,是一個不腳踏實地的人,這樣的人在事業上往往會因為缺乏細節的管理而喪失機會,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老祖宗都總結出來的道理,這樣的人你往往能知道未來的發展有多大。
  • 老祖宗的告誡:一個人做事能有多大成就,取決於他如何「做人」!
    老祖宗的告誡:一個人做事能有多大成就,取決於他如何「做人」!1古人有云,立業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古往今來,無論是成就於皇家大院,還是發跡於市井村野,舉凡成大器者,莫不將「做事為要,做人為先」根植於心。因為「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只有將人做好了,做事才有了根基。
  • 看一個人有多優秀,就看他如何「宅」在家裡
    在家反正也不知道要幹什麼,不如就睡一整天好了。我好想和朋友們一起出去玩,一個人在家實在太無聊了。當有記者問他成功的秘訣時,他是這樣說的:我得謝謝那些年的孤獨時光。小時候我因為孤獨,所以愛上了畫畫,對建築有了一種懵懂概念。畢業後因為喜歡獨處,能夠靜下心來思考,很多設計靈感都源於那個時期。
  • 學生時代的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成長期(圖)
    許多人不太能面對一個人獨處的空虛感。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學習如何和別人做朋友,其實也需要學習和自己交往,一個人也可以很舒服、很輕鬆自在,只要善加安排,會發現自己更多的潛能。獨處不是孤獨許多人誤以為獨處會感到孤獨,孤孤單單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