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是一種境界(經典!)

2020-12-17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一個人的清歡,勝過無數喧囂的無聊,遠離了熱鬧,才看得見自己的詩和遠方。

獨處,是在內心修籬種菊,萬水千山都能坦蕩而過,世事繁華都能放下從容。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靜謐的美更顯得青山空靈,悠閒自在,美妙怡人。

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享受到那份寧靜,尋得一個人的清歡。

有的人,身處鬧市被人群包圍,卻內心一片孤獨;有的人,遠離人群一個人獨處,卻感覺生活非常的快樂。

獨處,並不是寂寞;狂歡,並不是合群;正所謂,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合群是一群人的孤獨。

在這鬧騰的世間,讓心尋得一塊靜地,安放心靈。

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好人生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沒錢,慢慢積賺;沒房,慢慢打拼;累了痛了,咬咬牙扛下去。

自己的路,只能靠自己走,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誰都不會對你的人生負責,關鍵的時候,可以拉你上來,也可以推你下去;正在拉你一把的人,也可以把手一松;幫你是情分,不幫你也是本分。

人這一輩子,靠誰都不安全,只有靠自己心裡才踏實。

人生在世,誰都不易,所謂的出息,都是在苦痛中熬出來的;所謂的輝煌人生,都是拼出來的,該吃的苦,一點都不會少。一個人經過千錘百鍊,無依無靠的日子,慢慢的才會變強。真正的強者,足以抗下所有的事情。

生活告訴我們,酸甜苦辣的滋味,才是人生;靠自己努力,才是城牆堡壘。

不管你認識誰,都不如認識自己,不管你依靠誰,都不如依靠自己,當你習慣了獨來獨往,你就不再會依靠任何人。

內心安寧,才是生活中最美好的狀態

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其實都是因風而起,身不由己。人生有聚有散,生活有起有伏,心若安寧,才能抵抗塵世的汙濁,生活的煩惱。修一顆靜心,內心的安寧,才不會被外界的因素幹擾,隨緣所牽。

一個人,走到哪裡都是生命;一片葉,落到哪裡都是歸宿;隨緣自在,內心安寧,才是生活中最美好的狀態。

獨處,是讓自己安靜下來,深入思考,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讓長久不解的迷霧衝破,才能變的晴朗透徹。

內心安寧,心才能清明;喜歡獨處,才能看清一切;做好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喜歡獨處的人,都非常自信

淺水喧譁,深水沉默。不愛說話,不代表是高冷;喜歡獨處,不代表會寂寞。

喜歡獨處的人,有一顆感性的心,平日裡不是看看書,就是寫寫詞;不是杯邀月影,就是手弄花枝。

喜歡獨處的人,總是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妙,總是能在幸福的日子裡生出傷感。

喜歡獨處的人,都非常自信,萬事不求人,自己的事情喜歡自己處理。

一個人的自卑,是一種情緒;一個人的自信,是一種能力。

自信的人,才能夠鎖定目標,不畏困難,不會迷茫,獨自走下去。

自信的人,內心都很強大,把孤獨當成享受,在獨處中與自己的心靈對話,遇見真實的自己。

周國平說:獨處是一種檢測,用它可以測出一個人靈魂的深度,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真正的感受。

做人如太陽一樣,不為大地而生,卻照耀了大地。

做事如深海一般,不為山川而流,卻容納了百川。

沒有大地,太陽依舊炙熱。沒有山川,大海依舊奔湧。

這就是獨處的魅力,當太陽落山後,沒有了明媚,依舊可以欣賞夜幕當空的深邃。

這亦是靈魂的深度,不以某種事物的存在而存在,而是因為某種意義的產生,才奠定了它存在的基礎。

而真正的感受,是一汪清澈的泉水,在獨處的世界裡,肆意奔流。在那裡,我們看到山青朗月,看到百花叢生,看到清涼遍谷。

願你在冗長的歲月裡,闢得一處澄明,染得一身清香。在幽深的長河裡,遇得一葉扁舟,尋得一地安棲。

孤身卻不孤獨,安靜卻不寂靜。

相關焦點

  • 你獨處的能力,決定了你的思想境界,和人生高度
    最近在書裡看到一句話,你獨處的能力,決定了你的思想境界,以及你的人生高度。看完之後我深有感慨。暫且不說獨處是否真的具有如此大的魔力,但自古以來,獨處都被放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上。林清玄說:「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拉布葉說:「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們無法獨處。」叔本華說:「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學會獨處,遠離喧囂,寧靜而以致遠
    獨處思維更清晰,不取悅任何人。少了無為的紛擾,獨處以寧靜,寧靜而以致遠。為們有時在人群中也會感覺孤獨,甚至覺得不合群,可能恰恰是一種獨處的意識在佔據你的心間。獨處,是一個人回歸自然的表露,不必再戴著面具去面對你所遇到的每一個人。能靜靜的獨處,對於我們來說,真的難能可貴。
  • 人生的最高境界:獨處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獨處。人這一生,不需要太多朋友,學會獨處,才是最重要的修行。 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人生曼妙的風景,不是外人的肯定,而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 有聲│周國平: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探尋聲音境界 還原誦讀本質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則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務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這時候,我們獨自面對自己和上帝,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以及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對話。
  • 獨處不代表孤獨,獨處是一種能力,學會獨處藝術,是人生的必修課
    我們很多人覺得喜歡獨處的人性格孤僻,不善於交往,其實未必。開朗合群的人能給眾人帶來快樂,而喜歡獨處的人也有他自身的魅力所在。獨處不是孤獨,孤獨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無助的情感體驗,而獨處是有益的,充實的,調節身心的手段。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具備這種能力並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
  • 聽茶,一種境界,一種參悟
    聽茶,是一種獨處,遠離喧囂; 聽茶,是一種享受,體味清靜; 聽茶,是一種心態,放鬆心情;聽茶,是一種境界,一種參悟。
  • 隨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獨處修行的感覺真的不錯!」當時挺是不解,便問道:「怎麼?怎麼突然想起修行來?」他說:「世俗的生活挺累,不若學學古人跑到深山裡來個獨處修行,倒也樂個輕鬆!」當即默然,隨即無奈反問了聲,道:「那你現在輕鬆了嗎?」
  • 一個焦慮症患者談獨處:獨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心境
    所謂的獨處,似乎不是只有「一個人」這麼簡單的事情,否則的話,一個人打電動、一個人追劇,不也是獨處的一種嗎?在獨處上,還有一個迷思,就是人要懂得獨處,才能有伴侶,要先學會一個人過得好,才能兩個人過得好。但是,一個人穿梭在大街小巷當中,什麼事情都自己來,就是獨處的精華所在嗎?
  • 煙波茶館|有一種幸福叫自娛自樂,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境界
    自娛自樂是一種能力,自娛自樂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沒有誰會永遠在你的世界裡陪伴,也沒有什麼關係是永恆不變的。人生就是一段旅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起點和終點。自娛自樂不是一種墮落的思想,反而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另一番境界。大智若愚是我們的智慧,當所有人都還停留在看不懂或是疑惑的時候,我們已經做到了看淡一切的釋然。難道這不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嗎? 正所謂世界這麼亂,軟弱給誰看。沒有人應該為你做什麼事情,天地萬物有終有始,有圓有缺。
  • 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
    放棄是一種靈性的覺醒,一種慧根的顯現,一如放鳥返林、放魚入水。當一切塵埃落定,往日的喧囂歸於平靜,我們才會真正懂得:放棄也是一種選擇,失去也是一種收穫。04悟獨處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能得到淨化。獨處,也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回歸自我。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會潔淨,心智才會成熟,心胸才會寬廣。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
  • 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是獨處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得學會與自己獨處,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時間,讓自己的心在這個喧囂的世界得到歇息。很多人都把自己活的很鬧騰,卻忽略了活著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與自己獨處,享受孤獨。人生最佳的狀態,不是天天都有忙不完的吃喝,聽不完的奉承,而是一個人時,靜靜的獨處,拋開瑣事煩惱與心靈對話的樣子。
  • 學會獨處和依賴,相互交替,是心智成熟的標誌
    說起獨自一人,我們就會浮現出一個場景,一個人、落單、孤獨的身影、寂寞的靈魂,好像大家都不太喜歡孤獨,尤其是喜歡獨處的人會被人理解為不合群,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如果無法獨處,可能是心理還不夠成熟,因為作為人的形態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熱鬧以及獨處,而很多人喜歡熱鬧卻無法獨處,是不是一種心理缺失呢?
  • 想要做真實的自己,從學會「獨處」開始,這是一個人最高的境界
    ,作為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它既是一種價值取向,也是生活方式的一種境況。人們經常把好人緣,朋友成群,當成一種了不起的能力,但實際上,脫離群體的「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一種能力。要知道,一切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獨處也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喜歡獨處的人,不外乎三種,一是經歷了坎坷,看透一切的人,二是擁有聰明智慧的人,三是性格獨立,喜歡安靜的人。
  • 享受獨處的心境,感受「道」的魅力
    道家是諸子百家當中極為重要對後世影響極大的一個思想哲學派別,道家的開山鼻祖是老子,老子出函谷關之際,留下《道德經》,以寥寥數千言,勘破宇宙萬物直規律法則,講述了人生之非凡之道,千百年來有無數先賢曠達希望能夠達到老子所說的道的境界,但是道到底是什麼?
  • 人生最愜意的一場修行:享受獨處
    真正讓自己強大起來的方式,是高質量的獨處。與其讓自己混在一場無用的社交中,不如選擇獨處,去面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地過 不吵不鬧不炫耀,安安靜靜做自己就好。當你不盲目合群,忠於內心時,才是你真正認清自己的開始。
  • 水心朗誦‖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
    放棄是一種靈性的覺醒,一種慧根的顯現,一如放鳥返林、放魚入水。當一切塵埃落定,往日的喧囂歸於平靜,我們才會真正懂得:放棄也是一種選擇,失去也是一種收穫。悟心境人活的就是心境。人生的許多變數,取決於天、地、人三才的運轉變化,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佳,則凡事自順。人的一生,小事無數,你能計較多少?
  • 喜歡獨處的人,往往都擁有這六個優秀的人格特質
    獨處既是一個人的清歡,也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喜歡獨處的人,是懂得安靜,是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題記01.獨處,更是一種智慧的沉澱,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足夠強大和豐富的人。同時,很多高層次的人,他們身上都有一個特質,那就是「獨」。獨處,是別人眼裡的孤單與寂寞,而懂的人會懂,它恰是他內心的愉悅與歡喜,此歡喜,亦不足為外人道也。
  • 讀作家梭羅的獨處感悟,一個人的中秋節,也充滿了小歡喜
    把孤獨的狀態,理解為更高的一種人生境界。因為正在讀梭羅的《瓦爾登湖》,在這裡就以梭羅對獨處的感悟為例,引導我們進入詩人、作家的那種心理感受。梭羅是美國知名的作家和自然主義者,他倡導的超驗主義思想有著超然的浪漫主義色彩,他對自然的描述溫情而有力量,他偏愛中國儒家思想,在本書中引用了很多的儒家經典。
  • 安靜獨處的經典句子,舒適於身,淡然於心
    一、我一直認為,選擇一種舒服的生活姿態,比選擇一個人重要的多。我的生活極其簡單,上班下班,不喜歡應酬,喜歡安靜,獨處。二、與其花時間花精力去維持那些表面系,不如獨處安靜看書聽聽歌。享受自己跟自己獨處。雖然疼都是別人給的,但是傷都是自己好的。六、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獨處的時候,安靜、自在、不拘束、不用遷就。從一開始的害怕到現在的享受,在其中不斷的發現遇到更好的自己。七、偶爾獨處,偶爾一人食,安靜的給自己的生活清零,扔掉不再穿的衣服,扔掉不喜歡卻又一直都在的壞習慣。
  • 學會與自己獨處,才會懂得和他人相處
    世界本就是孤兒院,孤獨是圓滿的開始,學會與自己獨處,才會懂得和他人相處。孤獨是我們今生的必修課,聆聽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呼吸,找到生命的本質。當你想面對全世界的時候,不妨先學會和自己溫柔相處,感受孤獨的美妙,讓內心純淨如一澈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