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的年輕家長應該都比較注重寶寶的顏值,都追求給寶寶睡「圓頭」,但是很多老一輩的家長卻正好相反,喜歡給孩子睡「扁頭」。
小李的婆婆就是這樣,去年寶寶出生的時候,她婆婆就送了一個小枕頭,而且是大米做的。
小李當時不懂這些,就覺得真的挺好看的,而且是奶奶的心意就給孩子用了。結果過了幾個月,小李有天抱孩子的時候就覺得孩子的後腦勺特別平,這才反應過來應該是睡大米枕頭睡出來的。
當天小李就趕緊把枕頭換掉了,沒想到婆婆不樂意了,還跟小李說:「你懂什麼?扁頭有福!」
還好小李的老公也覺得「扁頭有福」這種說法不靠譜,兩人把老人勸好了,又專門改了改睡姿,這才把「扁頭」調整過來了。
其實,睡扁頭是從滿族流傳下來的一種說法。
民國的一本《中華全國風俗志》中是這樣記載的:
「滿族嬰兒初生,枕以硬枕,枕實以豆,務平其後腦骨,以硬起欠美觀,習俗然也」。
當時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老人都認為滿族孩子要有挺拔的身姿,看起來孔武有力,所以認為大方臉、飽滿的額頭是「有福之相」而這種「睡扁頭」的方法剛好可以達到這個效果。後來隨著滿漢融合,這種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而且在北方更常見。
這種「睡扁頭」的習俗除了不能給孩子帶來福氣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麻煩:
孩子的頭型之所以會因為枕頭等外界的壓力變化,其實是因為寶寶的頭骨還在發育,所以很容易被改變。
但是這也說明,改變頭型的過程其實是在壓迫孩子的頭部。在醫學上,這種扁頭還有專門的一種名稱:「扁頭症候群」,如果頭型過於扁,還可能會壓迫小腦等部分,不僅不能給孩子帶來「福氣」,還可能影響孩子的健康。
睡扁頭會讓孩子的腦部非常平,所以孩子臉部的肉自然而然的的就變成了平坦的狀態,就像一個雞蛋本來很圓潤,但是卻非要把它壓扁變成荷包蛋一樣,這樣孩子就會變成一個大餅臉,這對於孩子來講是很影響顏值的。
8個月大的嬰兒睡覺的時候其實並不需要枕頭,因為嬰兒的脊柱生理彎曲還沒有出現,平躺時並不需要有枕頭支撐頭部。
而且在孩子平時睡覺的過程中,家長最好不要給孩子使用枕頭,因為孩子剛出生後,顱骨會很脆弱,而過硬的枕頭則會影響孩子的顱骨發育。
家長在平時也要多觀察孩子的睡姿,及時的幫助孩子調整,如果發現孩子頭部變形,最好及時就醫,不要自己隨意的使用偏方,以免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
這裡是水兒媽媽育兒分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