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 記者 楊威 通訊員 徐尤佳
杭州網訊 近日,在浙江省中醫藥學會睡眠與情志疾病分會學術年會上,杭州市中醫院院長張永華分享了幾個因睡眠和情志問題導致身體功能紊亂的病例,他強調,「睡不好」不僅影響人的精神狀態,還會導致身體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甚至會導致器質性病變。
便秘十多年又飽受失眠困擾 35歲女子處於崩潰邊緣
今年35歲的林女士被便秘困擾了十幾年,走進張永華院長的診室之前,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不僅便秘,近年來她還飽受失眠困擾,有時候一晚上只能睡兩三個小時,最終患上嚴重的失眠障礙。
晚上睡不著,白天上班沒精神,脾氣暴躁,「點火就著,老公孩子都繞著我走,同事關係也不融洽,」林女士說,「我知道是自己的問題,但收不住,還每天憂心大便問題。」
經過進一步了解,張永華發展,林女士的便秘問題可以追溯到大學時期。她一直都認為,每天通便,對身體好,否則皮膚就會變差。每天清晨通便,成了她這一會恪守的生活規律。但這個規律,在大一軍訓時被打破。
軍心期間的作息與林女士以往的習慣不同,早晨「如廁」時間改變,讓林女士很焦慮。想上廁所的時候沒時間,有時間去的時候又拉不出,一段時間下來,林女士臉上長了痤瘡,這可急壞了林女士,她甚至覺得自己身體裡毒素堆積,不排出來要命了。
在朋友的推薦下,她開始嘗試通便保健品。擔心保健品的副作用,又停下來換其他的。這十幾年下來,林女士吃遍了通便的藥品和保健品,今年有時候甚至一天要用5瓶開塞露才能拉得出。
年初,林女士專程去做了一次腸鏡,發現腸道變黑,醫生告訴她,一些保健品含有大黃等蒽醌類的藥物,服用多了會對胃腸道造成影響。這下林女士更加焦慮了,加上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增大,惡性循壞之下,林女士幾乎難成眠。
了解過後,張永華發現,林女士的失眠和便秘問題,主要還是由焦慮引起的。「毫不誇張地說,10個便秘患者中,就有7個存在睡眠與情志問題。」 張永華建議林女士,先治失眠,便秘會隨之解決的。張永華給林女士開了調理睡眠的藥方,添加潤腸的藥物,同時配合針灸理療,一個療程後,她的睡眠慢慢好轉,如今每晚可以睡六七個小時。
治療三個多月後,林女士回到張院長的門診複診,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明顯好了許多,她告訴張院長,自己的便秘也解決了,再也不用依靠通便藥品了。
打呼嚕並非睡得香 危害比想像得更嚴重
李先生今年47歲,他自訴失眠,頭疼,心煩,白天睏倦。最近因為好幾次開車時睏倦加上注意力難集中好幾次撞到別人的車,這時才警惕起來,來到張永華處看失眠。
張永華看他體型肥胖,臉色潮紅,問他晚上打不大呼嚕,在旁的妻子說,他呼嚕很響,我覺得他睡著了,但他總覺得沒有睡著,睡眠質量很差,夜尿增多,心煩氣躁,注意力集中不了,最近記憶也有下降,所以一定要找你看看。張院長仔細問了他的病史和症狀後,建議他做個睡眠呼吸監測。監測結果如專家所料,他存在著重度的睡眠呼吸暫停,睡眠呼吸紊亂指數>30。
經過和耳鼻喉科專家會診後,確定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手段。一段時間下來,體重下來了,李先生晚上再也不打呼嚕了,白天也能全神貫注地進入工作狀態。
張永華介紹,睡眠呼吸障礙(OSAHS)是除失眠障礙外第二大睡眠障礙疾病,多見於中年以上的男性肥胖病人,夜間鼾聲很響,甚至有突然的呼吸暫停,症狀不明顯時病人不太重視。當出現失眠,頭痛,精神睏乏,白天嗜睡,注意力難集中,甚至焦慮等病人常主訴失眠來就診,沒有經驗的醫師常常會誤診。該病對人體危害較大,除影響病人功能,易發生交通事故外,可誘發或加重心血管、內分泌、神經系統等多種慢性病。因此建議這方面的患者還是要及時治療。
浙江成立省級睡眠醫學聯盟 提高睡眠醫學的公眾知曉率
9月20-21日,由杭州市中醫院承辦的「2019年浙江省中醫藥學會睡眠與情志疾病分會學術年會暨國家級繼教班」在杭州舉行,並大大會上成立了浙江省中醫睡眠醫學聯盟。
全國睡眠醫學領域的專家,圍繞著睡眠與情志疾病相關文獻、臨證經驗、幹預技術、醫學指南、科學研究等方面展開討論,共同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睡眠的有效方式。
作為睡眠方面的知名專家,張永華在會上分享了睡眠與情緒、性格及慢性病之間的關係,並介紹了目前臨床上4種治療睡眠障礙的主要手段,分別是心理、藥物、物理和中醫治療。
他指出,睡眠醫學在中國的知曉率很低,普通群眾對睡眠醫學的知曉率僅8%,即使是醫務人員,對睡眠醫學的知曉率也僅20%。「看著指標就診及看診,成了市民及醫生的主要選擇,」張永華說,舉辦此次分會,就是希望更多醫學界人士參與其中,提高公眾對於睡眠障礙的認識及整個行業的治療水平,進而對於整個社會的慢病防治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