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問題:學好英語,有多重要?
其中,被高贊的回答是:在中國,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能帶來額外的受益。
在當今社會,不僅僅是學生考試,還有生活工作,或多或少的會用到你覺得「陌生又熟悉」的英文。
而當你需要用到英文的場景,大多數是這樣:
教孩子讀英文單詞,發音卻一股子中國味兒,全都一個調;
孩子寫英語作文,用的都是小學生單詞,分數特別低,而你不會還不敢教;
出國旅遊,不會講英文,都不敢一個人出去;
偶遇外國人問路,秒變啞巴,一句話都憋不出,只能手舞足蹈的用肢體語言;
看,儘管你認為英語在生活中的使用率不高,但卻不能否認它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孩子學習的過程當中,英語學不好就是吃啞巴虧!
1
會講一口流利的英文,究竟有多爽?
在明星圈中,為了能講一口流利英語而下苦工的大有人在。
周冬雨,一個0基礎的英語「學渣」逆襲成學霸的演員。
猶記得,她拍完《山楂樹之戀》後參加夏威夷電影節,面對媒體採訪時,全程需要竇驍幫忙翻譯,為此還向現場記者道歉,「對不起,我說不好英文」,事後還被網友扒出她的高考英語只有26分。
而就在前段時間,在坎城電影節的採訪中,她面對主持人的提問,全程英文對答如流的姿態,驚豔了眾網友。
臉上洋溢的自信,不經意地散發著優雅魅力,與以前不知所措是截然不同的。
另外一位不得不提的,就是剛拍完大片《花木蘭》的劉亦菲了。不僅是在電影情景中,還是面對坎城的採訪,劉亦菲用一口流利的英語hold住了氣場,也徵服了全球的粉絲和觀眾。
原本她們憑藉自己的能力和名氣,依舊可以擁有大批粉絲擁護。但是她們願意正視自己,想要做更好的自己,所以不斷能努力提高英文水平。
看,講得一口流利英文的她們,從國內演員變成了國際演員,不僅形象提升了,還為自己的事業提升了一個高度。
自信優雅,美麗知性,就像迎著朝陽生長的青藤般,不斷地向上攀爬,不給自己設終點。
2
學好英文,就得從娃娃抓起。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能力已成為一種必備技能。
並且,作為教學考試的重要科目之一,英語成為每一個孩子的必學課程。
蒙特梭利認為,0—3歲 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的大腦正在逐步發育成熟,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所有的神經聯繫都非常容易建構。
因此,越來越多的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外語方面的天賦,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外語學習環境。
當然,在父母的付出之下,許多孩子都取得了耀眼的成果,甚至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8歲的時候,已經翻譯3本英文小說,和大導演史匹柏同臺交流,也是絲毫不露怯;
王中磊的兒子威廉8歲時就可以無障礙和外國友人溝通近20分鐘,被網友堪稱「英語水平八級」;
李湘的女兒王詩齡,可以用流利的英文講解數學題目,甚至去圖書館借做菜相關的書籍都是英文的;
為什麼,他們都要費盡心機讓孩子學好英文呢?因為他們想讓孩子看的更遠,學的更多。
學得一種外語能力,就能幫他打開進入另一個世界的學習之門,最後達成多元學習與價值的目標。
這些孩子,不受語言的束縛,變得更自信,未來的選擇空間更大。
3
那麼,要如何才能讓孩子學好英語呢?
其實,學好英語的竅門,就是要讓孩子形成定向語言思維之前,培養孩子講英文的習慣。
也就是說,單一語言環境的寶寶會隨著習慣單一語言,而漸漸失去這種能力。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多語言環境中,並堅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去學習,那麼日積月累之下,會逐見成效。
1. 讓孩子發現興趣切入點
幾乎每一種語言,都要先讓孩子找到興趣的切入點,可以是動畫片,可以是一首歌曲,當孩子顯示出興趣時,父母要及時的抓住這點興趣,幫助她打開一扇新的門。
2. 孩子不喜歡只教abc的老師
要把英語融入到生活當中,不該僅僅局限於書本。
比如在和孩子玩遊戲中,孩子們就這樣學會了關於遊戲需要知道的一切法語單詞;或者說學畫畫,孩子們就學會了如何用英語描述顏色、風景、物體。
我們都說寓教於樂,如果小孩子不喜歡學某樣東西,先想想是不是教學過程不夠有趣。
3. 堅持學習,不要半途而廢
英語學習,如果不能夠堅持持續的學習,中途而廢的話,就像燒水,只把水燒到50、60度就不燒了,等水涼了再繼續燒,就相當於重新開始燒,以前燒的功虧一簣。
而堅持學習英語的話,能夠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讓他們懂得學習這座大廈,是需要我們不間斷地添磚加瓦,不斷地努力進取建起來的。
而且,這樣的大廈才是穩固結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