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9-25 17:10:00
此前,由中國提出的《工業自動化系統與集成 工具機數控系統 一般要求》國際標準提案,經國際標準化組織自動化系統與集成技術委員會物理設備控制分會(ISO/TC184/SC1)批准正式立項,這是ISO/TC184/SC1中首次由中國提出並成功立項的項目,實現了我國在工具機數控系統國際標準領域「零」的突破。
「裝備振興,工具機先行。」
工具機行業作為裝備製造產業的基石,在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項國際標準的成功立項,標誌著中國在國際標準規則工作中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將進一步提升,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國工具機行業正從跟隨者向引領者轉變。
由於起步較晚,我國工具機行業發展之初,主要依靠模仿和引進,相對於發展較為成熟的德國等歐美國家,我國工藝技術依舊較為落後,很難擺脫「低端」的尷尬狀況,儘管擁有著廣袤的市場,但在很多重要行業的工具機應用,國外產品依舊佔有較大的比重。
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工具機行業也投入到「數位化浪潮」中,數控工具機應運而生,相對於傳統工具機,數控工具機具有更精細的加工精度和更高的加工質量,憑藉更加自動化的優勢,數控工具機與新工業時代下的加工需求不謀而合。
近年來,在創新發展的驅動下,我國數控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產業規模擴大的同時,技術開發也取得了諸多進展。
例如:作為國產工具機行業的「老大哥」,瀋陽工具機潛心5年,推出全球首臺具有網絡智能功能的i5系統,在業界引起不小的轟動,不僅優化了工具機性能,更能融合網絡新技術,支持雲平臺數據採集分析,成為國內高端數控工具機的代表。
同樣的,廣州數控、華中數控以及大連光洋等企業也憑藉創新技術不斷刷新著國產數控技術的最高水平,這都表明我國已經具備世界頂尖的技術能力。
儘管發展勢頭良好,但我國工具機依舊存在問題。
數控化水平低
雖然我國擁有掌握頂尖技術的領先企業,但那並不能代表整個工具機行業。
技術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對於眾多較為年輕的中小工具機企業來說,其加工精度、定位精度等性能並不能讓用戶信服。
此外,設備維護是數控工具機的重要一環,相對於國外產品,國內產品的性能還不夠優異,後期維護壓力較大,從全生命周期來看,國內產品依舊需要改善。
功能部件有差距
數控功能部件包括數控系統、主軸單元、數控刀架和轉臺、滾珠絲槓副和滾動直線導軌副、刀庫和機械手、高速防護裝置等,它們是數控工具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技術水平的高低、性能的優劣以及整體的社會配套水平直接決定和影響著數控工具機整機的技術水平和性能。
相對數控工具機主機來說,我國功能部件生產企業的發展更顯滯後。
從整體上看,我國功能部件生產發展緩慢,品種少,產業化程度低,從精度指標和性能指標都還不過硬。
近年來,我國製造行業發展向好,市場需求不斷升級,工具機行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我國必須加快發展才能不被淘汰。
首先就是生產專業化。
我國工具機行業存在規模宏大,但布局趨同的問題,這就使得其規模效益無法釋放,這也是被詬病「大而不強」的關鍵。產品驅動,又無法形成競爭優勢,市場份額的佔有率就大打折扣。
因此,優勢企業應當面向產業鏈的中高端發展,最終達到對整個產業鏈的(相對)掌控。
而一般中小企業則應當趨向於產業鏈的中低端,成為產業鏈的一個環節或某個環節的若干部分,最終附生於優勢企業。
由此,形成一個有活力的產業生態系統。
其次是提高產品研發能力。
這一點是老生常談了,自主智慧財產權問題不斷引發熱議,企業的自主研發、創造能力成為長存的關鍵。
在這一過程中,聯合研發成為企業快速提高研發能力的有效手段,自主開發與國外技術引進相結合,提高技術起點,縮短研發周期。
最後就是技術引進與合作。
這點可以從時下流行的「買買買」得到印證。
通過收購、併購以及「聯姻」等方式,助力企業快速發展,加速技術水平的提升。
雖然長路漫漫,但在國家支持和領先企業的帶動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國產數控工具機的未來,不容小覷。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