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箱的封口膠帶「瘦身」,鞋盒外不再套紙箱。這些小舉措,看起來不起眼,卻有益於環境保護。日前,武漢市快遞行業推出塑料汙染治理工作三年實施方案,推動快遞包裝的「綠色轉型」。
圓通武漢轉運中心的環保快遞袋可實現重複使用。記者金文兵 攝
12月17日上午,記者在漢口馬場角橫路一家快遞網點看到,用戶李女士準備寄出一雙鞋子。她熟練地在網點一側回收復用的舊紙箱堆中翻找,想給鞋盒再套一層紙箱。網點負責人範經理過來一看,「這個鞋盒還挺硬實,直接寄走吧,不必再給鞋盒增肥了。」
「咦,你家膠帶是不是變窄了呀?」記者發出疑問。
範經理對此表示肯定,「之前用的是50毫米的寬膠帶,現在改成這種45毫米的窄膠帶了,這一點『瘦身』,對封閉快遞包裹完全沒有影響。」
隨著電商經濟與快遞行業的高速發展,對資源的消耗增加,快遞包裝廢棄物問題引起各界關注。日前,武漢郵政管理局推出《武漢市郵政快遞業塑料汙染治理工作三年實施方案》,禁、減(限)、享三管齊下,推動快遞包裝的「綠色轉型」。
首先是禁。到2022年底,武漢市中心城區的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和一次性塑料紡織袋等。
同時,引導公眾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抵制過度包裝。推廣可循環包裝,減少一次性塑料泡沫箱等的使用;協同電子商務平臺減少二次包裝,推進一次性塑料製品減量替代;推廣使用環保(瘦身)膠帶、包裝袋和填充物等;推廣使用功能指標與環保要求兼備的紙質等可降解替代包裝材料。
其三,鼓勵各企業探索可循環包裝應用的新模式。積極推廣「共享快遞盒」等可循環、可摺疊包裝和可循環集裝容器;在生鮮同城快遞配送中,推行可復用冷藏式快遞箱;支持企業化回收設施投放,在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站點和快遞營業網點,設置快遞包裝、可循環快遞箱(盒)回收設施,消除設施進居民社區、地鐵站、車站和寫字樓等公共場所的管理障礙。(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金文兵 通訊員曾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