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成交額和物流訂單量再破紀錄。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月14日,郵政、快遞企業日投遞量達3.45億件,創行業日投遞量歷史新高;湖南省快遞行業協會預測,「雙11」期間,全省快遞包裹處理量將超過2億件。
購物狂歡之後,與數以億計的商品一同出現的,是數量龐大的膠帶、紙箱、泡沫緩衝材料、商品塑封等,海量快遞包裝「垃圾」去哪兒了?
三湘都市報記者追蹤發現,儘管電商及快遞公司在包裝、配送、回收等環節開始採取「綠色」舉措,但環保包裝材料價格偏高、快遞網點回收存儲不便、消費者配合度低仍是快遞「綠色轉型」路上需要破解的難題。
開福區安康路中通快遞網點內的快件包裝回收箱已被塞滿。
、
11月17日,長沙凱樂國際城小區附近的「媽媽驛站」快遞代收點內碼放著大量快遞。
現場 邊收貨邊拆,快遞包裝隨手扔進垃圾桶
11月16日,長沙凱樂國際城小區附近的「媽媽驛站」快遞代收點內,數百個包裹被進行人工編碼,整齊地擺放在貨架上。僅供兩人並排站立的過道,站著5名取快遞的住戶。
鄧女士領到包裹後,拿起桌上的小刀劃開膠帶,一層層剝下填充氣泡膜,從紙盒中取出一隻長約5釐米的口紅。「拆包裹也挺折騰,一隻口紅包得夠嚴實。」說完,她將包裝盒及填充物隨手扔進了門口的塑料筐中。
儘管大多數住戶選擇將包裹帶回家拆封,但代收點附近的2個垃圾桶及塑料筐在半小時內就已堆滿被丟棄的快遞包裝,部分包裝物被堆放在垃圾桶旁。記者注意到,不少包裝盒僅僅是封口的膠帶被拆開,整體完好。
「最近幾天的快遞實在是太多了,垃圾箱裡裡外外都是快遞紙箱和黑色包裝袋。」小區保潔員廖阿姨介紹,近幾日,快遞包裹數量暴增,原本一天兩次的垃圾清運工作不得不增加到一天三次,「紙箱踩扁後還可以賣給廢品回收站,塑膠袋、泡沫箱跟生活垃圾一起倒入了垃圾站。」
行動 膠帶瘦身、原包裝發貨……「綠色」成快遞熱詞
三湘都市報記者採訪發現,快遞包裝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物流行業的「綠色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電商及快遞公司已在包裝、配送、回收等環節開始採取「綠色」舉措。
今年初,國家郵政局開始大力推動實施「9571」工程:到2019年底,實現電子運單使用率95%,超50%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70%,1萬個郵政快遞網點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
「湖南的實施情況好得多,目前,省內超99.9%的企業用兩聯電子面單替代了傳統手寫式四聯面單,百世快遞則首次使用一聯電子面單。」湖南省快遞行業協會秘書長伍聲揚介紹,在膠帶瘦身方面,寬度從15釐米縮減至10釐米、5釐米,企業嘗試普通輕件打「一字條」、中大件打「十字格」的打包方式來減少膠帶使用量。
此外,今年「雙11」,申通長沙公司新增10萬個新型環保包裝袋,用於90%以上省內快遞的分撥、流轉。「環保袋分汽運件、航空件及易損物品三大類,由防水尼龍布製造,自然環境下3個月可降解,能循環使用超過50次。」申通湖南公司長沙轉運經理劉海平介紹,環保包裝袋循環使用一次的成本僅6分錢,相較於成本1-2元的一次性塑料編織袋,大大降低了包裹轉運成本。
令人欣慰的是,電商平臺和快遞企業的「綠色化」行動遠不止如此。如,順豐快遞推出共享快遞盒「豐BOX」,快遞員將3C、奢侈品等商品交付至消費者手中後,「豐BOX」將被帶回倉庫重複使用;京東及菜鳥聯盟均在推動商品原廠包裝發貨,菜鳥方面表示,天貓超市超70%不易破損的商品已採用原裝發貨模式;悅詩風吟、OLAY等企業則使用玉米桔梗製作的可降解填充物及拉鏈式無膠帶紙箱……
難題 可循環材料成本高、消費者配合度低等仍待破解
2019年,「推廣快遞綠色包裝」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綠色」成為快遞公司的「一號工程」。目前,從打包發貨、中轉分揀、再到運輸送達的綠色物流鏈已然形成,但環保包裝材料價格偏高、快遞網點回收存儲不便、消費者配合度低仍是快遞「綠色轉型」路上需要破解的難題。
「長29cm、寬17cm、高19cm的三層特硬紙板拉鏈式無膠帶紙箱價格需4元一個,普通紙箱只要1.1元,兩者相差近4倍;可降解環保快遞袋的價格也與普通塑膠袋差1-2倍。」淘寶皇冠賣家肖苒表示,環保膠帶、紙箱的價格偏高,讓不少賣家對「綠色」快遞望而卻步。
長沙市開福區安康路中通快遞網點店主介紹,為鼓勵消費者當場拆封快遞並留下包裝,網點會免費提供塑膠袋,快遞箱和氣泡膜將免費提供給寄快遞的顧客。「一卷寬45毫米的膠帶批發價約3元、長100米的氣泡膜批發價約45元,鼓勵消費者將包裝留在站點,可節約發貨包裝成本。」該店主表示,儘管店內在醒目位置擺放了快遞迴收箱,但用戶出於攜帶方便、隱私保護等方面考慮,願意現場拆包的顧客僅佔15%。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即便紙箱無法直接二次利用,也能當廢紙回收;而快遞塑膠袋、運輸生鮮使用的泡沫箱及冰袋等冷鏈耗材依舊是不可回收物,它們只能通過焚燒、填滿等方式處理。
「纏著透明塑料膠帶的紙箱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進行二次處理,否則會影響到造紙廠打紙漿過濾器工作,且廢紙箱回收價格遠不如報紙、書本。」長沙一位研究垃圾分類十餘年的業內人士透露,即便企業使用可降解塑膠袋,但回收企業單獨開闢回收線的成本偏高,它們最終會被混入不可回收垃圾中統一處理。
聲音業內盼建循環利用體系
據湖南省快遞行業協會測算,「雙11」期間,全省快遞包裹處理量將超2億件,約佔今年快件處理總量的5%。
「儘管湖南省向郵政、快遞企業發放了1000個快件外包裝廢棄物回收箱,但按照全省現有1萬個快遞攬投點估算,需5萬個回收箱才能覆蓋市州、鄉鎮的主要小區、社區及學校。」長沙一名業內人士坦言,當下回收箱投放數量與實際需求相差甚遠。
他認為,當快件外包裝末端回收、清運未建立完整回收體系前,破損紙箱、填充物、泡沫仍會被丟入垃圾桶,「電商平臺以及快遞公司對紙箱回收再利用尚無激勵政策,站點和消費者缺乏回收動力。包裝材料建立行業標準,將有效降低快遞材料回收的難度。」
「電商不斷擠壓快遞公司利潤空間的情況下,膠帶瘦身、減少包裝填充物、普通瓦楞紙箱循環利用能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在政策法規上只需引導即可取得成效。」伍聲揚認為,在難以回收利用的包裝耗材的處理上,仍需出臺強制性政策,以督促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環境成本。
延伸快遞包裝垃圾給環境帶來巨大負擔
11月11日,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擺脫塑縛與中華環保聯合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生特徵與管理現狀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全國共消耗快遞包裝材料941.23萬噸,其中,紙類包裝材料重量約佔91%,塑料類包裝材料重量約佔9%。而生產、使用及處理上述材料共排放約1303萬噸二氧化碳,需要種7.1億棵樹才能吸收。
《報告》還提到,2000年至2018年間,中國特大城市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佔生活垃圾增量的93%。按照該速度估算,2025年,中國電子商務和物流行業所產生的快遞包裝垃圾將翻兩番,達4127萬噸,將給環境帶來巨大負擔。
他山之石
日本:制定《包裝再生利用法》,鼓勵建立回收站,消費者將包裝廢棄物進行分類後,收運系統將通過定時回收、集合中轉等方式,運輸至專門的處理中心進行再循環、再製造處理。
德國:1991年,德國出臺《包裝廢棄物管理辦法》,提出包裝廢棄物應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最終處置」的順序進行,強制性要求包裝生產商、銷售商對包裝回收共同負責。
美國:為提高企業回收包裝的積極性,美國各州政府根據企業包裝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適當免除企業相關稅收。
法國:1994年出臺的《包裝廢棄物運輸法》明確規定,消費者有義務將廢棄的包裝物主動交給生產商或者零售商回收處理。在回收系統中,各級之間籤訂協議書及約定書,責任分工明確。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