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海量快遞包裝能「綠」起來嗎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

  今年「雙11」,海量快遞包裝能「綠」起來嗎

  預計快遞將超10億件,包裝原材料上漲倒逼電商平臺快遞企業直面存在的問題

  超過10億件!這是國家郵政總局最新預測的今年「雙11」期間(11月11日至11月16日)全行業的快遞處理總量。

  快遞行業似乎搶了今年「雙11」的風頭:不僅因為即將創紀錄的快遞總量,還因為近期一系列與快遞相關的新聞:中通、韻達等快遞公司表示因運輸成本、人工成本和原材料價格上漲而調整快遞價格;眾多網店因快遞包裝盒價格上漲近一倍,提前囤紙箱備戰「雙11」;環保界人士則關注即將產生的巨量包裹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保壓力……

  社會各界關於推進「綠色包裝」的呼籲一直存在,不少快遞企業和電商平臺也進行了「綠色包裝」探索,但此前行業的總體改進不大。原因之一,在於快遞包裝的成本對企業、商家和消費者的影響似乎沒那麼大。然而,包裝成本和快遞總量的雙重激增,終究讓電商和快遞企業無法迴避這一問題,今年的「雙11」,快遞包裝能變「綠」嗎?

  從蘇寧的「共享快遞盒」到京東的「青流計劃」

  「為了46個小興安嶺」

  「為了46個小興安嶺」——這是蘇寧易購提出的口號。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說,2016年我國快遞包裹數量超過313億個,使用的瓦楞紙箱原紙多達4600萬噸,佔全球三分之一,約等於7200萬棵樹; 一座小興安嶺只不過有155.5萬棵樹。所以,今年「雙11」期間,蘇寧將用更輕便、易攜帶、可重複使用的「共享快遞盒」取代傳統的紙質快遞盒,「如果電商行業都加入 『共享快遞盒』計劃,不再使用傳統紙質快遞盒,那麼一年內可省下近46.3個小興安嶺的樹木。」

  菜鳥網絡將在「雙11」期間通過菜鳥驛站全面推廣紙箱回收行動。菜鳥表示,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地,以及全國各大高校的菜鳥驛站,消費者在收件拆包後,可以將紙箱留在驛站,由菜鳥聯合紙箱企業對紙箱進行循環利用,再次製成包裝箱用於快遞行業。

  與此前外界呼籲電商平臺、快遞企業等採用「綠色包裝」相比,今年企業的積極性明顯提高。這是因為巨量快遞帶來的成本壓力和環保壓力讓這些企業意識到,「綠色包裝」不是意味著「要我做」的責任,也能帶來「我要做」的經濟效益。

  膠帶長度一年繞地球425圈

  國家郵政局指導發布的 《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快遞行業消耗的包裝箱總量約86億個,其中快遞企業直接使用的紙箱約37億個,剩餘為電商平臺和賣家的自帶包裝; 塑膠袋總使用量約147億個,其中快遞企業直接使用約68億個,其餘為電商平臺和賣家自帶包裝;編織袋總使用量約32億條;封套總使用量約34億個;膠帶3.3億卷。

  以上數據說明,電商平臺、網上店鋪、快遞企業將物品過度包裝、二次包裝甚至「裹粽子」的現象非常普遍,如果將3.3億卷膠帶折合成長度,大約能繞地球赤道425圈。

  在各種快遞包裝中,紙箱雖然可循環利用,但由於大部分被當成普通垃圾處理,再利用率不高,造成資源浪費;而塑膠袋、膠帶、編織袋中的絕大多數是不可降解的,這意味著這些垃圾將給環境造成沉重負擔。

  同時,持續上漲的快遞原材料價格已給企業帶來經營壓力。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快遞紙箱使用的瓦楞紙價格在今年經歷「過山車式」變動:在1月和2月,瓦楞紙延續去年漲勢,維持4000元/噸以上的價格高位;隨後大幅下降,在4月1日—10日,價格為2795元/噸,之後逐步攀升;進入8月後,紙價再次回到4000元/噸以上高位; 最新數據顯示,9月1日—10日,瓦楞紙價格達4748.3元/噸,為今年以來的峰值。

  瓦楞紙價格上漲,直接帶來快遞紙箱漲價。中通、韻達等快遞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之前快遞包裝箱售價在1元至3元,漲價後變成3元至6元。雖然價格變動主要由消費者和選擇紙箱的商戶承擔,但快遞企業也承受了不小壓力。

  不過,快遞包裝的使用「大頭」是電商。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當前超過70%的快件和包裹來自電商。所以快遞包裝漲價,他們的壓力最大。

  淘寶店主「莓子」做手機殼生意,雖然手機殼體積小,但怕壓壞,每個都要用小紙箱,加上每天發貨量很大,她明顯感覺到近期紙箱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包裝箱價格幾乎翻了一倍,一個手機殼本來就賺幾元錢,現在利潤更薄了。」她還擔心,隨著「雙11」臨近,整個電商行業對快遞包裝的需求有增無減,這就導致「紙箱供貨商說是什麼價就什麼價」。

  「莓子」說,給產品漲價能直接把快遞包裝價格上漲壓力轉嫁給消費者,但她暫時沒這麼做。「不敢漲價。行業競爭很激烈,漲價可能就『掉粉』。」她覺得最好的解決方案是市場上有更廉價的快遞包裝,「比如回收後再生產的包裝能比原紙生產的包裝便宜些,或者有可降解又防摔的包裝袋,我肯定願意選這種。」

  「共享快遞盒」降成本利環保

  面對「我要做」的商戶,一些電商平臺率先牽頭,用「共享快遞盒」等方式增加快遞包裝使用次數,既為商戶減少成本,也有利於環境保護。

  侯恩龍說,蘇寧「雙11」推出的「共享快遞盒」在半年前的「418大促」期間已經試水,用可循環的塑料箱代替紙箱裝消費者購買的商品,由快遞員在「最後一公裡」投遞。如果消費者選擇自提,那麼循環箱就留在自提點,由蘇寧物流統一回收再利用; 如果商品由快遞員送貨上門,消費者驗貨籤收後,快遞員再將循環箱帶回。試點以來,每隻共享快遞盒平均每天能使用一至兩次,至今,第一批投放的5萬隻共享快遞盒已累計節省約650萬個紙質快遞盒。

  侯恩龍說,今年「雙11」使用的共享快遞盒是「418」的升級版,增加可摺疊款,便於快遞員回收。他透露,到明年,蘇寧將整體投入20萬個共享快遞盒,廣泛應用於3C、母嬰、快消易碎商品的自提和送貨上門服務,減少紙箱使用。

  京東與寶潔、雀巢、惠氏、樂高、金佰利等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推出「青流計劃」,核心也是重複利用快遞包裝盒,計劃在未來三年少用100億個紙箱。

  「青流計劃」的快遞盒目前仍是紙箱,但這些紙箱在外觀上簡化了品牌商Logo等信息,保證紙箱可以在電商物流倉庫內多次循環乃至跨品牌使用。包裝盒的大小會根據品牌在電商上的銷售情況確定,在網售時可以直接發包,不需要二次包裝,進一步減少包裝使用量。京東表示,在「青流計劃」中,每個商品包裝可以減重四分之一,八成以上的商品能做到包裝可回收。

  「綠色包裝」研發成了學問,使用可降解材料獲專利

  利用人工智慧算法,倉庫包裝材料至少減量5%

  「利用算法優化,幫助倉庫用更小的箱子裝下所有貨品。也就是說,在訂單生成的一瞬間,系統會自動計算出這個訂單需要多大箱子、幾個箱子來裝,找到最省材料的包裝方法。」在菜鳥網絡高級算法專家胡浩源看來,快遞變「綠」要從源頭抓起:減少快遞包裝和相關材料使用量。

  智能算法用足每一寸包裝

  胡浩源說,之所以想用算法解決包裝問題,是因為他和同伴去物流倉庫交流時,發現人工包裝環節存在浪費:「倉庫內一般會有幾個固定型號的包裝箱,工人打包經常是一個訂單只裝半個箱子; 或者有些商品雖然體積不大,但很重,還沒裝滿箱子就破了。這都造成浪費。」

  從倉庫回來,胡浩源和團隊著手開發算法技術。對這群「技術男」來說,這項技術不算複雜。胡浩源說,人工打包大多靠肉眼和經驗判斷,很難對商品的體積和體重精準估算,但人工智慧算法可以做到。用最終形成的菜鳥「智能打包算法」,消費者訂單一來,系統會立刻對商品的屬性、數量、重量、體積,甚至擺放的位置進行綜合計算,迅速與現有規格箱子的長寬高和承重量進行匹配,並計算出需要幾個箱子,以及商品在箱子裡面如何擺放最節省包裝,「整個計算過程,不足1秒。」

  從成本看,由於每個箱子空間利用更合理,使得每個訂單的耗材費用可節省0.16元、配送成本可節省0.12元。以一個日均10萬單的倉庫來說,一年至少節省1000萬元。

  更大的意義在於保護環境。胡浩源表示,利用人工智慧算法,倉庫能較過去減少5%以上的包裝材料。以2016年天貓「雙11」當天產生的約6.57億件包裹數來算,如果用這一技術,一天能節省超過3200萬個箱子; 再以2016年全國產生的313億件快遞計算,這個技術一年可以節省超過15億個包裝箱。

  「目前我們所做的只是利用算法更好地將訂單與倉庫現有包裝匹配,下一步還可以實現包裝定製化,即根據倉庫內商品特性、結合消費者購買組合習慣,定製最適合倉庫使用的包裝,快遞包裝耗材有望進一步降低15%以上。」胡浩源說,這將為整個行業降低成本。

  最新在上海投入使用的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物流中心採用了類似包裝算法。這一位於嘉定的物流中心由京東建設,除用機器替代人工完成入庫、打包、出庫等物流全流程作業外,「耗材智能算法」也是核心技術之一。系統根據商品類型和重量,與全自動打包系統結合,自動選擇不同規格的打包箱、包裝袋,讓每一釐米包裝材料都能發揮價值。

  可降解包裝研發仍有空間

  根據 《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2016年中國快遞業的包裝仍集中在六大類:快遞運單/快遞電子運單、編織袋、塑膠袋、封套、包裝箱(瓦楞紙箱)、膠帶。業內人士指出,紙質的運單、包裝箱能降解,但編織帶、塑膠袋、膠帶等材料被丟棄後,對環境造成很大壓力。從源頭推行「綠色包裝」,必須加大可降解包裝材料的研發。

  「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的包裝袋上有一行小字 『請沿此打開,可重複使用』。」京東物流相關負責人說,他們用的包裝袋不僅具備可反覆使用的特性,而且可降解,京東還因此獲得一項專利。

  這款「專利防撕袋」用的是採用食品級安全環保的新型塑料材質,包裝材料在堆肥條件下3個月至6個月可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對環境產生汙染;封口設計則在保證包裝不容易被破壞的條件下,做出手提設計,鼓勵消費者取出商品後重複使用塑膠袋。

  在順豐,一個名為「包裝實驗室」的內部機構瞄準的也是「綠色包裝」研發空間。可替代普通編織袋的帆布袋、用可降解聚丙烯塑料發泡材料做的循環保溫箱箱體、代替傳統填充物珍珠棉的可拉伸珍珠棉、可循環使用的文件封、無膠帶紙箱……這些都是「包裝實驗室」的研發成果。截至2016年,順豐也獲得20多項國家專利。

  不過,相關負責人表示,「綠色快遞」仍有探索空間:「理想的快遞綠色包裝不僅要滿足綠色標準,包括輕量化、減量化、循環化、標準化,還要在不影響質量的情況下,儘量節約成本,並通過大數據運算、創新、科技結合,實現包裝與物流運輸全鏈條的適配,減少運輸過程中的包裝材料消耗。」

  快遞員沒有積極性,消費者觀念待轉變

  送出的快遞箱如何回收

  電商和快遞企業實踐「綠色快遞」的積極性在增加。快遞員和消費者,能接受「綠色快遞」嗎?

  「我用過1號店的快遞箱回收服務,讓快遞員把快遞箱帶走,就能獲得積分,累計積分後可以兌換商品。」白領陳曉雲說,她注意到1號店有時送來的快遞箱印著品牌商戶的Logo,而不是平臺的Logo:「說明是重複使用的,我覺得挺好,很環保。」但陳曉雲也注意到,並非每次快遞員都主動提出將快遞箱帶回去,有時她不得不收下快遞箱,「比如我不在家,留下來的箱子就只能自己處理了」。

  業內人士指出,在快遞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回收可再利用的包裝是「綠色快遞」的重要環節。提供相應服務的企業也不少,但實際情況並不理想,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快遞員和消費者積極性不高。

  「送貨上門再把包裝盒送回倉庫,太麻煩。」一名快遞員直言,他們的收入與配送量直接掛鈎,如果要回收包裝箱,意味著要等消費者拆包,再把紙箱摺疊起來帶回配送站。且不說帶著紙箱行動麻煩,等候拆包就要花不少時間。「有些平臺對(回收紙箱的)消費者有獎勵,但對我們沒有獎勵,願意做的人不多。」

  另一家上海本地生鮮電商負責人說,並非所有消費者都接受循環包裝:「我們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兩個包裝選項,一個是可以循環利用的冷鏈包裝,一個是一次性使用的冷凍包裝。從企業角度,當然希望消費者選用循環包裝,可大部分消費者選的還是一次性包裝。」

  用什麼辦法才能提高快遞員和消費者的積極性?國家快遞業綠色發展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負責人朱磊認為,「綠色包裝」最終能降低企業成本,不僅能取得社會效益,也能取得經濟效益,所以要讓企業自發去做這件事。快遞員作為企業的員工,企業可以通過合適的薪酬制度鼓勵快遞員參與快遞箱的回收利用。

  在消費者態度上,菜鳥網絡副總裁史苗認為要正向激勵。一方面,可以用積分等手段鼓勵消費者交回快遞包裝。另一方面,也能引入一些小遊戲,增加用戶積極性。比如,菜鳥網絡聯合支付寶的公益項目「螞蟻森林」,將消費者選擇「綠色包裹」的行為與「螞蟻森林」中的能量儲備打通,消費者收到標有「綠色包裹」的快遞後,能夠獲得「綠色能量」,將這一虛擬能量累積達一定條件後,菜鳥將與公益組織一起為消費者在西北荒漠區種下一棵棵真樹。很多消費者受此鼓舞,選擇「綠色包裹」的積極性提高了。史苗透露說,今年才啟動的「綠色包裹」已累計發出500萬個。(記者 任翀)

相關焦點

  • 「雙11」過後,海量「快遞垃圾」去哪了
    三湘都市報記者 黃亞蘋 實習生 周可 今年「雙11」成交額和物流訂單量再破紀錄。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月14日,郵政、快遞企業日投遞量達3.45億件,創行業日投遞量歷史新高;湖南省快遞行業協會預測,雙「11」期間,全省快遞包裹處理量將超過2億件。 購物狂歡之後,與數以億計的商品一同出現的,是數量龐大的膠帶、紙箱、泡沫緩衝材料、商品塑封等,海量快遞包裝「垃圾」去哪兒了?
  • 快遞包裝如何才能「綠」起來
    但隨之而來的是快遞過度包裝、循環利用率低等問題,有些包裝物甚至會產生大量汙染,給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和沉重負擔。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快遞如何「變綠」成為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記者了解到,一件快遞,一般會有運單、封套、紙箱、塑膠袋、編織袋、膠帶和緩衝物等7大類包裝。這些快遞垃圾該如何處理?綠色快遞何時才能實現?
  • 紙箱、膠帶汙染環境 快遞包裝何時才能「綠」起來?
    近年來每逢傳統節日、西方節日,抑或是「雙11、雙12」等人造節日,都成為網際網路商家炒作的賣點,成為那些足不出戶的年輕網民「買買買」的「狂歡」。網購交易額放量增長帶來了快遞業繁榮發展,然而快遞數激增,過度包裝、違規包裝引發的汙染及危害愈發引人關注。調查發現,快遞垃圾主要包括包裹外的紙箱、膠帶紙,還有紙箱內作為填充物防震的海綿、塑料泡沫等。
  • 「雙11」快遞的包裝都去哪了
    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39.65億件。當你收到快遞,打開包裝取走物品後,快遞包裝盒去了哪裡呢?平時你是如何處理快遞包裝盒的?這些包裝盒都是嶄新的,如果丟掉太可惜,所以我把它們收集起來,寄件時可處理後再利用。 」  隨後記者走訪了李滄區和嶗山區多個小區了解到,雖然有部分市民都是拆完快遞直接將包裝盒丟在垃圾桶裡,但也有不少市民會收回家用來裝雜物。  廢品收購點  單日回收紙箱四五千斤  「雙11」效應已經直接映照在小區的垃圾桶邊。
  • 雙11快遞包裝都去哪了
    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39.65億件。當你收到快遞,打開包裝取走物品後,快遞包裝盒去了哪裡呢?平時你是如何處理快遞包裝盒的?從走出單元門到垃圾桶這一小段距離,路上有幾名大爺大媽會緊盯著她,有的甚至會一路小跑上前,「姑娘,你手裡拿的是不要的紙盒嗎?給我就行,扔了怪可惜的,我拿回家裝東西用。 」昨天上午,記者在福臨苑小區門口看到,一名快遞員正在處理市民丟棄的快遞盒,他告訴記者,「這些都是今天的快遞,有的人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把箱子拆了,拿走裡面的貨物把包裝盒留了下來。
  • 垃圾桶全是快遞紙箱,雙11後全湖南2億件快遞包裝該如何處理?
    今年「雙11」成交額和物流訂單量再破紀錄。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月14日,郵政、快遞企業日投遞量達3.45億件,創行業日投遞量歷史新高;湖南省快遞行業協會預測,「雙11」期間,全省快遞包裹處理量將超過2億件。
  • 雙十一海量快遞包裝去哪裡?菜鳥升級「回箱計劃」帶動全民參與包裹...
    今年雙十一剛剛結束,海量的包裹正在路上。數據顯示,2018年雙十一電商物流訂單量達到了13.52億件,其中,天貓雙11物流訂單量達到10.42億個。郵政、快遞企業實際攬收快件則為4.16億件。11月13日14時左右,2018天貓雙11的第1億個包裹已經送達,比去年提速約5小時。
  • 「雙11」快遞包裝去哪了?收廢品大媽一天收800斤紙箱
    「雙11效應」在短時間內讓電商爆了單,讓快遞爆了倉,而當近40億件快遞打包上路之後,「雙11」最後一站點爆的就是廢品市場。「雙11」會產生多少快遞垃圾?這兩天,餘燕(化名)只要拿著廢舊紙箱出門,就感覺自己像明星一樣受人矚目。
  • 海量快遞包裝的回收再利用 不能「看上去很美」
    這是2015年全國快遞業務的預計總量。龐大的數字背後,人們享受了多少便捷……    逾百萬噸!這是每年因快遞包裹產生的包裝「垃圾」總和。可以擺滿近20萬個足球場,僅封箱膠帶就可繞赤道數百圈……    這是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更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社會課題:海量的快遞包裝「垃圾」去了哪裡?該去哪裡?誰應為減少令人痛心的浪費和汙染擔起責任?
  • 又是一年快遞「井噴期」——快遞包裝何去何從?
    「雙11」後,海量快遞陸續抵達,隨之產生的快遞包裝物數量可想而知。其中,有紙殼箱、塑膠袋、膠帶、泡沫箱、冰袋等包裝物。資料顯示,僅2018年,全國快遞業共消耗快遞運單逾500億個、包裝箱約143億個、編織袋約53億條、塑膠袋約245億個、膠帶約430億米、封套57億個。又是一年快遞「井噴期」,如何使快遞包裝更加環保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 又是一年快遞「井噴期」 快遞包裝何去何從?
    朱女士購買的物品中,有鞋子、家居用品,還有生鮮食品,拆完快遞後留下了一大堆牛皮紙箱和白色泡沫箱,瞬間在家裡堆成了一座「小山」。像朱女士家的這種場面,最近在「剁手族」中較為常見——廣大購物者拆完快遞後如何處理紙箱?相比於往年,有哪些更科學環保的處理方式?「雙11」後,海量快遞陸續抵達,隨之產生的快遞包裝物數量可想而知。其中,有紙殼箱、塑膠袋、膠帶、泡沫箱、冰袋等包裝物。
  • 雙11包裝盒塑膠袋快遞垃圾如何有效處理?快遞包裝應推廣重複使用
    雙11包裝盒塑膠袋快遞垃圾如何有效處理?快遞包裝應推廣重複使用 2020-11-16 09:47:2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每年的「雙十一」都是網購的高峰期,最近,很多人都已經收到了自己訂購的商品,但隨之而來的還有成堆的包裝盒、塑膠袋。
  • 下單兩小時後收到快遞!順豐快遞送出臨沂雙11首單
    徐先生是順豐快遞雙11期間在臨沂的首單客戶,在下單兩個小時後,徐先生收到了他的快遞,怎麼會這麼快?26歲的謝賀是把快遞送給徐先生的順豐快遞員,雙11期間,謝賀早早來到高新區馬廠湖鎮的一家電商企業,「這是我們的大客戶,快遞量特別多,考慮雙11快遞單量會猛增,我們早早地來到該企業做好準備。」謝賀稱。
  • 「用快遞包裝箱兌換禮物」,本季雙11鄭州部分快遞站重啟快遞箱回收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楊霄 實習生 李名揚 劉鑫 文圖)「取走快遞,將快遞箱留給驛站」,這正成為今年雙11過後鄭州街頭的一種新風向。11月18日,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走訪鄭州快遞站點觀察到了這一特點。此前兩日,國家郵政局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已突破700億件,快遞業務水平達世界第一。
  • 2017年快遞包裝物總體回收率不到20% 「綠」更能贏
    2017年,包裝快遞所用紙板和塑料實際回收率不到10%,包裝物總體回收率不到20%——快遞業:「快」不會輸 「綠」更能贏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 靜隨著快遞、外賣的普及,人們在享受便捷生活的同時,也製造了海量的快遞包裝垃圾。
  • 環保包裝讓雲南快遞業「綠」起來
    「我從事分揀掃描工作近一年半,每天從我手上經過的快遞包裹大概有8000到10000票左右,那時培訓我才知道,大量的快遞塑料垃圾會嚴重汙染我們的河流、土壤,食品、飲水,影響到我們的健康。」錢登洪告訴記者,當知道每天經他掃描的這些快遞塑料包裝袋也會汙染侵佔人們的生活空間時,他決定要從自己做起減少這樣的汙染。
  • 雙11臨近包裝箱快遞袋將泛濫 共享快遞盒引關注
    「雙11」後,留下的大量快遞包裝箱都會成為關注的焦點,面對這種「棕色浪費」,我們如何開啟「綠色之戰」?  工作人員正在密封的就是「共享快遞盒」【現狀】淘寶賣家|拼「雙11」不僅要囤貨還得囤快遞包裝箱面對即將到來的「雙11」,淘寶賣家張沛有點小煩惱。
  • 【央廣網評】降低可循環包裝成本 讓快遞包裹真正「綠」起來
    據國家郵政局1月4日通報,2020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830億件,同比增長30.8%。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下,快遞行業經受住挑戰並穩中向好發展,這著實不易,令人欣慰。 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海量快件的背後是數量達近千億級別的廢棄快遞包裝。如果用填埋或焚燒等傳統的方式處理,既造成資源浪費,又將給大氣和土壤帶來嚴重汙染。
  • 尾款人,今年11.11注意看哪些包裝被「可降解袋」取代了?
    購物車清空了嗎? 是不是已經摩拳擦掌準備拆快遞了呢? 隨著雙十一成交額不斷的突破,快遞包裹數也「不甘落後」。 據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介紹,今年的旺季範圍自11月初至2021年春節(2月12日)前夕,共計103天。
  • 每年8億個包裝袋湧入杭州 海量「快遞垃圾」誰來處理?
    做這份工作四五年,她發現,每天送來的垃圾裡,上面貼著膠帶和回單的紙袋紙箱越來越多——這些,都是「快遞垃圾」。  在網購日益火爆的今天,類似的情景時時刻刻發生在杭城的各個角落。這幾年來,杭州快遞業務量以每年近80%的速度飆升,2014年,杭州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數已經達到8.46億件。  海量快遞帶來了海量包裝垃圾,造成的浪費和汙染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