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學霸們都有記筆記的好習慣。
80年前的《電工原理》和讀書筆記
上海交大1950屆學生的《電工學》英語筆記
太抽象,看不懂?還有這樣的靈魂畫手——
一位老電工的手繪筆記
現在,供電公司青年員工的工作筆記裡都有什麼呢?
江蘇揚州供電公司員工管樂的筆記
在揚州供電公司江都運維站二次檢修班,管樂的工作筆記十分「搶手」。翻開他的工作筆記,黑、紅、藍三色筆分別標註線路圖、文字說明和各種註解,工作要點、難點一目了然。
我以前沒有記筆記的習慣,自從2016年單位開展「青智庫」勞動競賽,我已經記了兩大本筆記。現在,一遇到不會處理的故障,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查筆記。這些筆記已經成為我的「師父」。通過查筆記,我可以審視自己的成長,及時回望、自省,每次翻看都有新收穫。
在我的筆記上,出現比較多的是二次圖紙,這是我們變電二次檢修專業的核心。在現場,我先將某個設備實際的二次接線抄下來,得到一幅實際接線圖,然後再拿出理論設計圖,將兩張圖對應著看,弄清每一個端子、每一根接線的含義,從而弄清這一塊的整體情況。
從壓變端子箱,到流變端子箱,再到開關端子箱,藉助筆記我得到了一張張接線圖,我把它們視為一塊塊拼圖。等某一天我把這些拼圖都搜集完整,拼出一個整幅的畫出來,那就是變電站完整的二次迴路圖。如果能將二次迴路的來龍去脈都弄清楚了,我認為消缺自不在話下,而消缺正是變電二次檢修工體現能力的地方。
除了一張張局部的二次迴路圖,筆記上我還記錄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消缺過程,如果變電站所有的缺陷都被我們「記錄在案」,那消缺效率一定大增。
總的來說,我在筆記上就是做了這兩件事:搜集一塊塊拼圖(局部的二次迴路圖)和一次次的消缺經驗,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揚州供電公司每一位青年員工都有幾本工作筆記,這是該公司開展「青智庫」勞動競賽的一項重要舉措,並將這些筆記命名為「成長印記」。
「青智庫」勞動競賽還包括「分享驛站」「崗位建功」「青創之星」三個模塊。競賽開展以來,共有110餘名班組青幹參加創新活動,多項成果獲得國家電網公司、江蘇電力行業等獎項。
你有記筆記的習慣嗎?
你身邊有筆記達人嗎?
我們等你來曬!
編輯 | 匡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文 | 管樂 曹斯明 謝紅春 蘇適(完整內容請關注《亮報》6月21日16版)
猜你喜歡
娶了這樣的女人好嗎?聽聽她們的老公怎麼說
電網青年爆笑值班日記
高溫津貼有「秘密」,不知道就虧了!
焊接機器人一出手,創造經濟效益400萬+
100000+人已關注,長按二維碼加入我們
《亮報》官微「閃亮播報」 ID gjdwlb | 有趣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