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慶豐收,話旅遊!八方來客齊聚五裡街鎮埔頭村!

2020-12-11 東南早報

早報訊(記者傅恆 王盼琛 通訊員康慶平 葉國強 文/圖)踩著大鼓的節點,看看白鶴亮翅等鄉村特色文化的表演,到展示館裡瞧瞧農產品,走進民房盡情吃小吃,到田間地頭採摘水果、平菇,如果還意猶未盡,您還可以和農民一起玩點推臂、滾南瓜的遊戲……10月19日,永春縣舉行以「有一種生活叫永春——房前屋後瓜果香」為主題的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鄉村旅遊推介會活動,八方來客齊聚在五裡街鎮埔頭村,慶豐收,謀振興,賞美景,話旅遊。

活動當天,永春白鶴拳、藤牌武術等文藝演出讓觀眾一飽眼福,同時,在舞臺旁邊,由當地祖祠改造而成的農產品展示館裡,物品琳琅滿目,永春蘆柑、篾香、佛手、老醋、漆籃、紙織畫、岵山晚荔等7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和成為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永春漆籃,成為該館裡最亮麗的風景線。

民俗文化大餐讓大家樂享眼福的同時,以七組二十多間民房店面為主的特色小吃一條街,也讓遊客大飽口福。在短短的百米小街,咯攤、肉羹湯、煎芋粿等近20種永春特色小吃,應有盡有,現場人潮湧動。此外,當天還舉行具有鄉土特色的推臂、頂腰等體育活動,激烈的比賽引得眾多遊客駐足叫好。

相關焦點

  • 永春縣五裡街鎮埔頭村建設甲骨文主題公園
    圖為甲骨文公園一角記者日前在永春縣五裡街鎮埔頭村看見,該村除了有漂亮的風景外在甲骨文主題公園裡,同時向參觀者展示甲骨文的演變過程。甲骨文形象生動,能讓大家更多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據五裡街鎮相關人士介紹,埔頭村建設甲骨文公園不是空穴來風,他們在該村的祖譜上發現了先人對甲骨文有研究的資料和記載,而且內容十分豐富,依託這些資源,經過考慮,決定在溪邊建設甲骨文主題公園,以增強村裡的文化內涵。
  • 永春五裡街鎮大羽村——泉州市首批旅遊特色村
    首批15個「六大旅遊產品」示範項目 特色文化旅遊示範基地(3個): 晉江五店市 永春中國香都 南安東星奢石文創園
  • 永春五裡街鎮:發展食用菌 助力鄉村振興
    10月23日,永春縣五裡街鎮埔頭村冠菌現代農業的菇農在採摘平菇。康慶平 攝東南網10月24日訊(本網記者 潘賢利 通訊員 康慶平)近年來,永春縣五裡街鎮通過實施農業產業強鎮,引進集種植香菇、平菇、秀珍菇、黑木耳等食用菌品種的冠菌現代農業,打造一個集食用菌生產、採摘體驗、觀光旅遊等為一體的多功能產業園,年產鮮菇3000多噸,有效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冠菌現代農業的成功發展,永春縣五裡街鎮農業產業強鎮的一個縮影。
  • 又是一年永春蘆柑成熟季,遊客紛紛前來這裡體驗採摘樂趣
    11月7日、8日恰逢周末,在永春縣五裡街鎮埔頭村文旅基地內的裕嘉蘆柑園裡一顆顆蘆柑掛滿枝頭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採摘的樂趣。  據悉,最近,永春縣五裡街鎮埔頭村文旅基地特向廣大市民遊客推薦了一條精品採摘遊玩路線,為遊客們的假日增添了樂趣。在基地裡,除了能夠親身體驗採摘蘆柑的樂趣外,這裡的旅遊觀光小火車也成為基地內一道靚麗風景線,鄉村文化廣場內新增的射箭、投壺、卡丁車等遊樂休閒體驗項目,讓遊客們在這裡盡情享受撒歡的無限樂趣。
  • 古厝茶飄香——走進永春茶葉博物館
    福建日報記者 黃楓 通訊員 蘇福彬 攝東南網5月3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楓 通訊員 蘇福彬 文/圖)永春縣五裡街鎮埔頭村,距縣城五六公裡。樹木掩映中,一座兩進兩護厝的閩南風格古厝,靜靜立在霞陵溪旁。兩年前,這座古厝還是幾近荒廢的模樣,如今,這裡成為永春首家集茶葉歷史文化、古茶器具展示及品茶休閒功能為一體的「永春茶葉博物館」。
  • 古鎮文化底蘊 不曾老去的永春五裡街
    ← 鎮上的五裡老街,蔥綠掩映著白牆灰瓦的古宅。  → 通過發展武術文化旅遊,帶動了農業觀光採摘。  永春縣五裡街鎮,是永春最悠久的商貿古鎮。據《永春縣誌》稱,民國初以其地距離縣城五華裡而改稱五裡街,是永春、德化、大田一帶貨物集散地,為閩南著名集鎮之一。這裡是內地與沿海的交通樞紐,幾百年來,三明永安等內陸的茶葉、香菇、筍乾等山貨和閩南沿海的魚蝦鹽糖都在此聚集、流通,因此成為南來北往商賈的雲集之地。
  • 永春五裡街鎮!
    這2個村鎮分別是永春縣五裡街鎮 、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 。太子參)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太平鎮(青梅)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烏龍茶)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鐘山鎮(蔬菜)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五裡街鎮>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泉州這2個地方還有很多魅力無窮之處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永春縣五裡街鎮
  • 永春五裡街鎮舉辦第二屆「韭菜王」大賽
    2020年10月25日(農曆九月初九)上午,永春五裡街鎮在高壠村華民觀光園舉辦2020年第二屆「韭菜王」大賽,五裡街鎮從事韭菜生產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戶等經營主體,自有韭菜基地面積在1畝以上的農戶參加比賽。
  • 永春縣五裡街鎮大羽村
    五裡街鎮大羽村地處縣城西北部,距縣城6公裡,是名揚海內外的永春白鶴拳故鄉。全村有4個村民小組,103戶,415人,黨員23人,地域面積2.76平方公裡,2014年村民人均純收入1.42萬元。先後獲得中國永春拳第一村、中國特色村、全國宜居村莊、省鄉村旅遊特色村、省生態村、省衛生村等榮譽稱號。
  • 永春五裡街大羽村上榜「金牌旅遊村」!
    大羽村享有多個稱號——中國詠春拳第一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特色村、省級鄉村旅遊特色村等榮譽,還曾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與此同時,僅400多人的大羽村,每年迎來遊客十多萬,這還不包括每年慕名而來的數萬名武術愛好者。大羽村習武之風源遠流長,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積澱。自唐宋以來,永春白鶴拳文化長盛不衰,拳館遍及市井鄉間。
  • 稻花香裡說豐年 永春岵山話變遷
    稻花香裡說豐年,美麗鄉村永春岵山話變遷。以前,交通不便住所簡陋是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如今的岵山,到處是「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皇宮式,土樓洋樓還有中西合璧」,坑塘清清,青山環繞,阡陌交通,綠水迢迢......不僅是一幅「自然山水畫」,而且是一張「人文山水圖」,成為我國農村小康和鄉村振興的縮影。
  • 臺灣農民應聘"榮譽村主任" 永春傳授種植技術
    「為了更好發展地方農業,學習先進的種植栽培技術,五裡街鎮聘請臺灣農民陳金溪做埔頭村『榮譽村主任』。」日前,永春五裡街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陳金溪在永春試種先進水果品種技術獨特,大家從懷疑到信服,讚嘆不已。  牛奶豆漿種植水果  前不久,記者在永春五裡街鋪頭鎮看到,陳金溪與村民正在交流葡萄種植技術。
  • 永春五裡古街將「涅槃重生」
    ■記者 林福龍 莊麗祥 通訊員 蘇福彬 康慶平 蒲遠寶 文/圖部分老屋已完成翻修五裡老街承載著永春人的鄉愁記憶長五華裡的街區裡,聚集著來自省內外的數百商戶,被譽為「閩南商貿重鎮」;溝通福建腹地和沿海地帶的交通樞紐作用,德化的陶瓷、大田的山貨挑到五裡街,再裝船運到泉州沿海碼頭;沿海的海貨、洋貨通過水路運到五裡街,再分散到內地……這就是泉州海絲源頭之一——永春五裡街,它也是該縣目前保留相對完整具有閩南騎樓風格特色的傳統老街。
  • 永春五裡街鎮:發展「長韭」事業 富裕村民生活
    近年來,五裡街鎮通過「技術+基地+農戶」種植模式,將一棵小小的韭菜發展到年產值上億元的韭菜產業,讓當地農戶擁有一份「長韭」的事業,保障了穩定的經濟來源,鼓足錢袋子,生活變富了。在五裡街鎮吾東村韭菜基地,成片的韭菜在豔陽下翠綠瀲灩。黃光埕是村裡較早種植韭菜的農戶之一,種植韭菜已經十多年了。從早上四五點忙到八點,他已經收割了近三百斤韭菜,和家人一起分揀完,便可運到村裡的韭菜分揀與檢測中心,等待收購商上門收購。到今年,黃光埕種植了近四畝的韭菜。雖然今年韭菜的市場相對往年低迷,但對於黃光埕來說,每天保證有穩定的收入,讓他有滿滿的安全感。
  • 永春:一條溪成就一條街 五裡長街盡鄉思
    舊街上中西合璧的騎樓建築東南網4月10日訊(福建日報通訊員 施由森 文/圖)閩南特色的騎樓商鋪、深淺不一的彎曲小巷、難再行船的溪邊碼頭……走進永春縣五裡街鎮的五裡舊街五裡街鎮是永春的著名古鎮,因從縣城的城隍廟到五裡街的新亭路總長達五華裡而得名,古稱官田市,清朝同治年間後稱豐岑頭,民國初改稱五裡街。「這裡早已沒有了往日的喧囂,但保留著的騎樓商鋪依然能夠照見當年的繁華。」從小就居住在五裡街、現在從事紙織畫製作的老人林志恩說。
  • 永春五裡街鎮:拆違組合拳 打出「加速度」
    永春縣五裡街鎮華巖社區的居民如是說。4 月1日,五裡街鎮黨委政府聯合縣城市管理局、鎮派出所等多部門對該社區的一處違章建設的750平方米的鐵皮搭蓋進行拆除。據了解,該違章搭蓋位於一處廠房的消防通道上,通道中堆滿雜物,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我鎮在摸排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協調組織拆除,以消除潛在的消防隱患,保證生命通道暢通。」五裡街鎮相關負責人說。
  • 永春埔頭生本堂:桃谷恩榮第一家 研究清代古厝的範本
    在永春縣五裡街鎮埔頭村有一座百年古厝——「生本堂」,被譽為「桃谷恩榮第一家」。研究清代古厝難得的範本    古代永春尚武之風的縮影  生本堂佔地約10畝,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坐東南向西北,四周山環水繞,地理位置俗稱「獅子戲水」。
  • 永春五裡街鎮儒林社區:一家4代 9個「當兵的人」
    ­  昨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日子,這一天,對於永春耄耋老人林春風而言更有不一樣的意義——她們一家4代人,先後有9人成為解放軍。近日,在永春五裡街鎮儒林社區林春風家裡,她指著自家牆壁上的字畫,大聲朗讀,表達了對家庭戎裝情結的自豪。­  走進林春風的家裡,猶如走入一處書畫展覽室,在二樓的客廳及樓道的牆壁上,掛滿了書法作品,內容以歌頌紅軍的革命精神為主,形式上則採用詩文、歌曲和對聯等。­  三張擺放在陽臺的桌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獎狀和作品。
  • 閩南街巷故事 | 永春五裡街 千年商貿重地
    ——林鉍龍老師永春文史專家林鉍龍當時,五裡街的溪仔坂是一個貿易經商的地方,很多地方的人都到溪仔坂經商。紙織畫、白鶴拳、榜舍龜、巽來莊,都是如今五裡街的一張張名片。2永春白鶴拳五裡街人不僅懂經商,重文化,而且尚武,在這裡,人人都非常熱愛永春白鶴拳。
  • 永春:留住「古早味」煥發新活力
    在永春,像龍水村這樣在發展中遭遇成長之痛的傳統村落不在少數。如何更好地保護和發展?永春在實踐中探索出自己的模式。衛星定位保護老記憶作為千年古邑,永春在發展中形成不少傳統村落。但因交通不便和經濟落後等原因,大量人口外出、古厝破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