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海,大水無形,失跡成海,岸圍海形,巖築川道,泥隙存水,取於掌臥之間……
澤壽,深林重沼,沼源至清,悶久而化形,沿山脈循根隙。若遇老參靈芝則纏留不去……
花煮,青銅巨鼎,無火可炙,唯燦爛花放,燃粉香焰……
你猜這些「神仙」來自哪裡?
《山海經》?《搜神記》?
NO NO NO,是《文那經》!
《文那經》是什麼?
它是一個女孩畫在牆上的奇幻世界。
束海
澤壽
這個女孩叫文那,畢業於清華美院版畫專業,在報紙當過美編,現在是專職藝術家,最近央視熱播的紀錄片《人生第一次》中就有她的身影和她的畫。
以前,文那畫在紙上、電腦上,偶爾畫在朋友餐廳的牆上。
而一次偶然的機會,作為插畫家的她在景德鎮三寶藝術村開始畫牆,鎮住了場子,也驚豔了眾人。畫得起勁的她,畫了一堵又一堵的牆,乾脆連電線桿都不放過。
她畫哪吒、陸羽、杜康、灶王爺,也畫自己的神仙,那些從中國幾千年文化中傳遞而來的色彩、線條、形象與村莊裡斑駁的土牆格外和諧。
中國的神仙很多,畫神仙的人也很多,但像文那這樣用毛筆在牆上畫自己原創神仙的卻並不多。文那畫畫之前不打草稿,但筆下的每個形象都是有名字,還帶著故事而來的。束海、調雲、披石、擊香……一個燒制陶器的過程她造出了十幾個神仙,「束海」是製作泥坯的神仙;「披石」是調釉的神仙。
2010年底,義大利阿拉香藝術中心的負責人去了景德鎮參觀三寶村,被文那畫在那裡的壁畫驚住了,邀請她去給自己的藝術中心畫一幅壁畫。
天馬行空的她,又在地中海海灣一座小山上的阿拉香,用中國的線條和色彩創造了兩個洋神仙——牽山、照海,一個可以調動千山,一個能照亮大海。
文那畫在模里西斯唐人街上的《容身圖》
她在荷蘭創造了可以把海像城牆一樣拔起,守護荷蘭國土的神仙「拔海」。她信手編的故事被當地人刻在牌子上,當成一直存在的傳說。在模里西斯唐人街,她讓茶神、酒仙、灶王爺渡海而去,照拂著那裡的華裔子孫。
在文那看來,這就是一種文化的互換,「形象是中國的,但故事是他們的。」
為義大利阿拉香藝術中心創作的洋神仙
靠著這一個個無法無天的神仙,塑造出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文那的毛筆在中國和世界各地,繪製出一幅獨特的中國文化圖景,也在國內開拓出一個獨屬於她的壁畫商業市場。
她的神仙走上了電影海報、時尚雜誌,走進了愛馬仕的展覽,也走進了希望小學。
文那為愛馬仕展覽創作的作品(局部)
你以為她畫了這麼多是想賺錢,是想成為最好的壁畫家?可她最想做的卻是把《文那經》的故事講好,用壁畫、雕塑、版畫……各種形式呈現出來。
她創造了一個文那的世界,每個神仙各司其職。
這裡做陶藝的神仙有束海、調雲;有耐心的叫穿金;讓人家無餘糧的是「竊魚」;乘風而來的叫「花獸」;翱翔天際的良禽叫「擇木」;讓人知道生活無解的是「束手」。這個臉上總是帶著笑的女孩,筆下的神仙也自帶幽默感。有的神仙玄玄乎乎,有的則格外樸實,比如閒神、愣神、呆神、大蔥神、八角神、芥末神……
讓人家無餘糧的竊魚
有耐心的穿金
讓人懂得生活無解的「束手」
那些引人好奇的神仙和生動鮮活的文字都出自文那之手。有時連她自己都驚訝那些文字是如何從她筆下流出。她說,是喜歡戲劇讓她的創作以內容為重,讓她的畫都有了故事內核。
如今文那畫筆下已經有了一百多個神仙,在她的期待中,這些神仙要登上更大的舞臺,要有更多人走進《文那經》裡的世界。
—END—
去《文那經》裡給自己找個守護神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