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這個深山中的千年古寨,是最後的匈奴部落,深秋美得別有韻味

2020-12-20 倫哥視野

歡迎來到倫哥視野!

在安徽省池州市的深山峽谷中隱藏著一個神秘的古村,由於地處偏僻、交通阻塞,長期保持著相對封閉的與世隔絕狀態,完好地保存了村落的原始狀態。更為與眾不同的是,這個古村的村民多為歷史上神秘消失的匈奴人的後裔,因此被稱作是「大山深處最後的匈奴部落」。這個神秘的古村就是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古名南溪,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花園鄉,距東至縣城34公裡。由於這裡的村民大都姓金,古村又被稱為金家村。村莊臥於高山足下,三面環山,2004年才闢通的一條鄉級公路將封閉千年的古村通向外面的世界。

據考證,南溪古寨匈奴後裔的祖先是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公元前121年,匈奴休屠王和渾邪王共同降漢,金日磾被漢武帝授以馬監侍郎,並賜金姓。到了唐代,金氏族人來安徽為官,不斷繁衍,後來發生著名的黃巢起義,族人為避禍亂,從徽州遷到池州南溪深山中築寨定居,至今已有1100多年。

明清時期,金氏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有多人在朝廷為官,村內有99條巷弄,1000多戶,4000餘人口,巷弄內全是曲徑通幽的石板小道,房屋依山而建,成梯形走向,繞著小溪有序地排列著,溪水就從房簷屋腳下流淌。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至德縣政府和至德縣城中學曾一度遷到這裡。

如今,村中金氏家族中輩分最小的「向」字輩,是金日磾的88代孫。

南溪古寨風光旖旎,可以說是山、水、村的巧妙組合,是一幅絕妙的山水畫,是藏在深山未經雕琢的一塊璞玉。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使這裡的山巒顯得格外奇特。南溪古寨的村前有「雙獅守天門」「雙蛇鬥金龜」,村後有九條山脈俯衝而下,蜿蜓到村口,盤成三個圓丘,形似九龍戲三珠。群巒疊翠的山峰上,雲霧繚繞,林木蔥鬱,雜樹生花,間有奇巖怪石和溶洞景觀。溶洞中有雌雄兩尊石獅,尾東頭西,高達30餘米,石前有一石柱,形似寶劍,石上有口深井,泉水從獅口中流出,石後有溶洞,石凝萬象,千姿百態,洞口滴水嗒嗒,令人嘖嘖稱奇。

南溪古寨是池州市風水集大成者,是按照《易經》進行設計和布局的。境內地形為盤龍迴旋之狀,前有朱雀山,後有玄武山,東有青龍、獅山,西有西山、象山,四方吉象,護佑民安,是極佳的風水寶地。

村中有三條小溪,由西向東,溪水倒流,溪上壘起的兩座石橋,前後只有三步長,接通人行道,形成溪水倒流和三步兩道橋的奇觀。金氏族人在村口小河上連建三座石拱橋,一曰會源橋,二曰奎壁橋,三曰中興橋,狀如三把金鎖,以此鎖住村內風水,永不流失。

南溪古寨有著厚重的歷史感,因地處深山峽谷之中,這裡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築,是徽式建築與北方草原地區建築的結合,有元代古碉樓,明代大成祠、社神碑,清朝節孝牌坊、貞節牌坊等。

其中,匈奴民族烙印最為鮮明的建築是元代古碉樓。匈奴人勇猛剽悍,驍勇善戰,除了遷徙、作戰住在帳篷裡,一般都住碉樓,以便禦敵。這幢碉樓牆壁之間的夾角只有60度,如利劍的鋒刃直刺藍天。牆身結實,門窗窄小,柱眼裡似乎隨時都有利箭射出。

建於明代萬曆丁丑年(公元1577年)的「南溪金氏大成祠」, 迄今已有440多年的歷史,雖歷經滄桑仍保存完好,不失徽派建築精妙。大成祠的整個建築面積有1200平方,前後三進,88根柱子落地,門楣高大,山牆聳立,天井庭院寬敞,兩旁有花鳥麒麟浮圖座廂,後廳是祖宗牌位,內懸「南溪鯤化」等匾額,建築用材考究,雕刻玲瓏剔透,整體組合氣勢恢宏。

深秋時節走進南溪古寨,首先撲入你眼帘的是幾株高高聳立的參天古楓和古樟,那挺直蒼老的樹幹,婆娑作響的繁茂枝葉,似乎記錄著歲月的滄桑。村莊內嫋嫋升起的炊煙,空氣中飄蕩的淡淡茶香和那小橋流水、雞鳴深巷、鳥語山林的意境,顯示出勃勃生機。

四處可見古村房屋大多是灰瓦馬頭牆的徽派建築,只是刷白牆的不多。青石板路、原國民政府縣衙門口的石獅、銀杏樹的落葉、匈奴碉樓邊發紅的杉樹、綠色的菜地、紅色的小花、山邊淡淡的雲霧,這些元素組合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南溪古寨遺留著古樸的民俗文化,如安苗、糊倉、舞燈、打猖等。每年農曆八月十三,該村保留著全村祭祀天神的習俗。在古村裡,無論是祭祀還是招待貴賓,主位都是坐南朝北,北面為大,表示朝向他們的家鄉。

南溪金氏以耕讀傳家,世不經商,加之偏遠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成為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村落。在這座群山環繞的古村裡,生活是如此的靜謐,一方小院,兩廂廝守,三餐佳餚,四季相依,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怡然自樂。

本文由倫哥視野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飽覽河山!廣州從化這個山中小村,是驢友徒步大本營,被贊「廣東最美鄉村」

相關焦點

  • 納蘭性德詞作中最深的秋天「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後來在他的墓志銘上就寫著「有文武才,數歲即善騎射。」正是因為納蘭性德善騎射。所以,他並不滿足於只是去保護另一個男人。他常常也希望能夠像大將軍一樣在沙場上浴血奮戰。而這首《蝶戀花.出塞》就表達出這樣的情緒。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
  • 江南最後的原始風光,梯田古寨美得太撩人
    獨山古寨一個隱秘在浙南遂昌縣的千年古村落,始建於南宋孝宗年間,經元明清以規模化發展,如今仍舊保持著難得的古樸風貌。整個寨子依山傍水,以天馬山獨立於烏溪江而得名,景色與名字都很有特色。小火車是這裡的標誌,可以拿來凹造型,也可以坐上它去古礦洞中探險,還可以做一回礦工,嘗嘗淘金的甜頭,來一次真正的「黃金之旅」。景區裡面的礦洞相連,配上古代的字符與酒旗,居然有種拍《盜墓筆記》的feel~出了礦洞,吃飯歇腳的地兒都古色古香的,很有特色。
  • 北方有匈奴人血統,匈奴戰敗去了哪裡?和匈牙利有什麼關係
    在中國記載的近千年的歷史中,中國的老對手經常出現在記載中,它就是匈奴。匈奴是東北,西北的少數民族,過著遊牧的生活,由於北方的乾旱,匈奴人就探查南方,發現水資源豐富,於是不斷分兵南下,經歷最多的是漢,那麼匈奴為何突然消失,他們去了哪裡?
  • 匈奴部落進犯,他義無反顧地支援盟國,最後順利穩固住地位!
    而這個齊桓公也就大家所熟知的齊小白了。他能順利的繼位也是一件非常驚險的事情。而齊桓公與管仲的結識也正是從這裡開始的。管仲在他繼位前,多次想要將他殺害,但都未成功。但齊桓公卻沒有和管仲計較,重用了他,才有了後來稱霸的局面。
  • 千年一寨:神秘的潮州九宮八卦古寨(圖)
    龍湖古寨北門。(攝影/賓語)  龍湖古寨,又稱塘湖古寨,因西、南、被三面皆塘而得名。據《潮州府志》和《海陽縣誌》記載,有據可考的進士、舉人,龍湖古寨就出了69位,著名的有潮州歷史上唯一進士一甲第三名(探花)姚宏中,明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御倭名將、廣西左布政使劉子興,被譽為潮州前七賢之一的太卿成子學,一門三科甲的夏建中、子夏宏、孫夏懋學,一代名吏肖廷玉等。潮州府城牌坊街原有39座鄉賢坊,其中的6座是為龍湖先賢而建。
  • 張家界有個千年古寨,古色古香,像世外桃源
    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是賀龍先生的家鄉,距離賀龍先生故居40公裡的地方,有這樣一個地方,寂靜清幽,革命時期,賀龍元帥曾在此留下革命的足跡。這個地方叫「苦竹寨」,始建於唐宋,盛於明清。縈繞這座古寨裡歷史的風華變遷,2000年都沒消散,如今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依然有屬於一代人的鄉愁記憶。
  • 納蘭性德的《蝶戀花》:深山夕照深秋雨
    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古往今來統治者總是希望千秋萬載,基業長青。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聽著「萬歲萬歲萬萬歲」的聲音,真的很陶醉。
  • 去安徽池州、探訪九華天池和矮人部落
    九華天池是由「兩池一谷」構成,「兩池」是指天池與龍池,「一谷」是指冰川石谷,它們連同峽谷溪流、飛瀑怪石、幽林迷窟一起,構成了九華天池獨具特色的江南奇觀,石谷間堆疊著大量的冰川,地下河暗流湧動,洞洞相連,泉水清澈見底,石谷中樹石相抱,古藤纏繞,幽深的樹林,瀑布飛流而下,形成了「天河掛綠水」的奇觀,被譽為江南的「阿里山」
  • 內江深山裡的神秘古寨,它的來歷和這四大家族有關
    內江深山裡的神秘古寨,它的來歷和這四大家族有關 暮春時節 威遠縣作家協會組織會員去 威遠縣界牌鎮四合堡採風 我得以與這個寨堡再次相會
  • 中國最後的一夫多妻制部落,隱藏在深山之中,專家:即將要消失
    中國在以前也有過漫長的一夫多妻歷史,古代的男性可以合法擁有多個女人,而現代社會一夫一妻制度已經成為潮流,除去一些還保留著傳統的國家和因為宗教原因而選擇一夫多妻的國家外,大多數的國家都是採取一夫一妻制度,中國也不例外,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已經實行了70年的一夫一妻制度,這項制度也被人們廣泛的接受了,但在中國卻也有一個地方仍舊實行一夫多妻制度,是中國最後的一夫多妻部落
  • 走進千年古寨,尋找千年古茶樹,重走茶馬古道
    ,每天的時間都被工作來填滿,拖鞋疲憊的身體做著機械的事情,為了自己的未來不得不努力工作,從來沒有想過當下,也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去看看大好河山,從來都是再說以後去看,我們一生中有多少個以後。最近這幾年的時間,旅遊業發展的非常快速,各個省每年到了節假日都開始熱鬧起來了,有了旅遊行業的推動,每個地方的經濟也在快速的發展,景點跟景點都有些非同一般的意義,特別是對當地的發展,它是在時間中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等待著有緣人去發現。
  • 匈奴、契丹、柔然、突厥、女真、韃靼,到底是什麼意思?
    中國歷史從有記載開始到今天一共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多年之中中國共經歷了二十四個王朝的更替,中華民族內部也變成了56個民族,從民族融合的角度觀察中國歷史,那麼中國的數千年歷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在中國的歷史中,少數民族也建立過多個民族政權,特別是在中國北方就出現了許多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但這些少數民族政權存在的時間卻不算太長,雖然這些少數民族都是遊牧民族但卻戰爭不斷,同一個地區政權頻繁更替。中國人對北方古代的少數民族記憶比較深刻,因為這些少數民族時常侵犯中原地區,可每次前來侵犯的民族卻不同,比如突厥、匈奴等等。
  • 這對日本夫婦,在深山老林裡守護千年溫泉
    法華院就是在那時秉承最澄大師的教義,在這深山老林裡建立的九州地區地理位置最高的 院,是天台宗的一個重要的修行場所。 聽完這個故事,我對他說:「我是浙江人,我要去法華院看看。」弘藏先生告訴我:「如果真想去看的話,那你就必須要翻過這座高山。這座高山海拔 2000 米,至少得爬三個半小時。」 第二天一早,我和弘藏先生,還有我們亞洲通訊社西日本分社的記者福田先生一起開始登山。
  • 匈奴起源於哪裡?與大漢朝徵戰130餘年的匈奴,最後又去了哪裡?
    匈奴起源於哪裡?與大漢朝徵戰130餘年的匈奴,最後又去了哪裡?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匈奴政權,既是北方一個少數民族的輝煌,也是一個少數民族的落幕。它源自何處?如何興起?最後又去了何方?這一切都像是一個謎塵封在歷史深處。
  • 深秋,這裡一片粉黛,雲霞般的粉色如夢如幻,秋的韻味盡顯這裡
    說起深秋,人們常用的詞秋風瑟瑟,樹葉枯黃,讓人感到衰敗悽涼。而這裡,一片粉黛,如詩如畫,讓人感到浪漫溫磬,秋的韻味盡顯這裡,愛的思念都在那一片粉黛中。這裡,大西安百姓的福地,西安北郊河堤路,一年四季景致不同,每個季節都美得醉人。
  • 匈奴、契丹究竟是不是外族,他們算不算中國人
    古人所謂的民族古籍裡最早關於民族的記載,還是三皇五帝時期,黃帝炎帝堯舜禹,新石器時代的部落聯盟。一個山頭一個部落,每個部落都可能是一族。大禹在塗山開會,萬國來朝,來了上萬個諸侯國,當然,萬是個虛數,不一定有那麼多,但就算沒上萬也肯定不少。我們都知道黃帝他們搞的是禪讓制,為啥是禪讓制呢?因為黃帝這個天下共主,其實只是聯盟長,對聯盟只有調解權,沒有支配權。
  • 寧波深秋去哪裡玩好?爬山賞秋看紅葉觀銀杏,景色迷人目不暇接哦
    寧波秋季旅遊大多以登山賞秋、賞紅葉、賞花、觀候鳥為主,那麼,寧波秋季旅遊,有哪些值得一遊的景區呢?一起來看看吧。寧波5大深秋旅遊好去處 :1、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賞紅楓) ( 森林公園 )四明山為國家級3A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 匈奴的後裔今天在哪裡?陝北的匈奴人去哪了?
    狄,又叫北狄,分很多種,主要有白狄、赤狄、長狄,生活在陝北的是白狄。神木發現的石峁遺址、清澗發現的李家崖遺址、佳縣發現的石摞摞山遺址,都是龍山晚期、商周時期陝北先民留下來的生活遺址。 陝西不但從地圖上看自北向南呈長長的地形。就其居住在這個狹長地域裡的人來講,其實也有著非常的不同。
  • 李商隱詩中的深秋月色,短短4句,便美得令人心醉!
    他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所以在李商隱的筆下,很多尋常的題材,往往能夠營造出一種高超優美的意境,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如李商隱的一首詩《霜月》。《霜月》是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所描寫的是深秋季節,詩人在一座百尺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色。同樣是寫深秋月色,李商隱卻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是著重刻畫了月中的素娥、霜裡的青衣。
  • 歷史上令多個朝代頭疼的匈奴,到底是哪個民族?結果出人意料
    我國歷史上關於匈奴的記載有很多,但是到了近代,這個民族似乎是突然消失了一樣。我國的56個民族都能在歷史上追溯到,但就是沒有匈奴,匈奴這個民族到底去哪了呢?有人說歐洲匈人和中東匈人就是我國古代匈奴人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