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寫了一篇石敬瑭非賣國賊的文章,裡面說到契丹不是外族,而是中華民族一個分支,結果被噴得狗血淋頭。也罷,本打算接下來寫蘇美爾文明,只能暫時放一放,繼續撕扯這個問題,也算為科普做點微不足道的貢獻。
種族和民族的區別
說一個人是什麼族,含義其實有兩點,一個是種族,另一個是民族。種族就是人種,以膚色、發色、相貌等遺傳特徵為判斷,簡單說就是血族。而民族則是以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判斷,凡使用同一文化的都屬於同一民族。
打個比方,比如說猶太人,它就不是種族概念,因為它啥人都有,只要信奉猶太教就算猶太人。再比如說我們,經過數次民族大融合後,我們身上流的血液,早說不清啥是啥了,但大家都是漢族。
今天所謂民族,只以文化為區分,但古人不明白啊,種族民族傻傻分不清楚,別說古人了,我看絕大多數讀者,也搞不清種族民族區別。
古人所謂的民族
古籍裡最早關於民族的記載,還是三皇五帝時期,黃帝炎帝堯舜禹,新石器時代的部落聯盟。一個山頭一個部落,每個部落都可能是一族。
大禹在塗山開會,萬國來朝,來了上萬個諸侯國,當然,萬是個虛數,不一定有那麼多,但就算沒上萬也肯定不少。我們都知道黃帝他們搞的是禪讓制,為啥是禪讓制呢?因為黃帝這個天下共主,其實只是聯盟長,對聯盟只有調解權,沒有支配權。
人民調解員當然得選舉,不是你選出來的,他說話你也不認啊,關於這個我另有文章闡述,這裡不多廢話了。總之這種選舉制不是中國獨創,而是部落聯盟的必然產物,比如希臘城邦、斯巴達、古羅馬都有類似制度。
大禹在塗山開會,所謂「化幹戈為玉帛」,其實就是他本職工作。
《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華夏民族怎麼來的,就是黃帝他們把聯盟部落統稱華夏,把不聽話不參加聯盟的,全當成外族。
真實情況是,所謂夷狄羌戎,它既不是種族學,也不是文化分類,根本就是政治正確,只是為了打擊敵人而設立的一種蔑稱。
所以呢,你們不要硬搬古書,一看古人喊蠻夷,就認為是外族。楚國一開始也被稱為南蠻,周天子都不鳥他,楚人是自己稱王才有的楚國。要按你們觀點,自江淮以南,全都是外國人。這種狹隘民族觀要不得。
匈奴的來源
明白了古人的錯誤,懂得不硬搬史書,接下來就好說了。
王國維引《晉書》記載,認為匈奴人深鼻、高目、多須,所以他們是西胡種,後來有人進一步提出匈奴是突厥種,黃文弼依據霍去病墓前的馬踏飛燕,斷言匈奴是蒙古人種。
對於這些觀點,我不敢說他們妄言,但絕對有問題。因為從人種學上說,匈奴來源非常複雜,或者說,它根本不是單一民族。
華夏民族脫身於部落聯盟,只要參加聯盟都是華夏。匈奴同理,匈奴自戰國時期盛起於北方草原,日漸強大。其時北方草原上有大大小小無數部落,史籍中有記載的就有鬼方、混夷、獯鬻、獫狁、戎、狄,鬼戎、義渠、燕京、餘無、樓煩、大荔等等等等……
你們說哪個是匈奴,哪個不是?可能全部都是,也可能全部不是,匈奴也是一個統稱,他們在統一過程中,把參加聯盟或者降服的,叫為匈奴。
所以你想從人種學上判斷匈奴出處,根本無從談起,比如匈奴王族自稱是夏桀之子淳維後代(夏桀,夏朝末代皇帝,著名暴君)。這有可能是真的,匈奴王族搞不好真是中原人,但他領導的,卻是雜七雜八北方民族大雜燴。
貝加爾湖出土的公元前一世紀匈奴遺骨,不僅包括古西伯利亞人,還有歐羅巴白人人種,蒙古共和國出土遺骨則表明屬蒙古人種。
眾所周知,匈奴被漢朝打擊,分裂成南北兩部,南匈奴南下投降漢朝,逐漸融合,最終消失,北匈奴西遷去了歐洲,冒出來一個「匈奴王」阿提拉,直接把西羅馬帝國弄折了。
所以匈牙利也有匈奴墓葬,屬公元一世紀中期,這裡的匈奴具有明顯歐洲人種特徵,蒙古人種特徵很少。
我國出土的匈奴墓葬,最著名當屬青海大通匈奴墓,裡面有一枚「漢匈奴歸義親漢長」銅印,所以它是典型南匈奴遺骨。大通遺骨表明,他們更接近東亞人種,另有少量北亞人種特徵,也就是說,他們跟漢人沒多大區別。
從以上例子可以得知,匈奴不是單一血族,而是一個多民族聯合體。
想想就明白了,那會是奴隸制,幹啥都靠搶,順從者不管長啥樣都是同伴,反抗者哪怕你是我五服兄弟,照樣把你當異族滅。我們這樣幹,匈奴也是同理。
匈奴從來不是人種劃分,而是文化分類,即便匈奴王是夏桀後代,也沒人把他歸為炎黃子孫。
契丹種族來源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史書把匈奴契丹稱為外族,都是出於政治需要。漢武帝打匈奴,如果說他是自己人,那還怎麼下手?當然,匈奴肯定是外族,這個毫無爭論,我只是舉個例子。
但契丹就不一樣了,史書中契丹一詞最早見於《魏書·契丹傳》。
《魏書·契丹傳》:契丹國,在庫莫奚東,異種同類,俱竄於松漠之間。登國中,國軍大破之,遂逃迸,與庫莫奚分背。
庫莫奚,又叫奚族,或稱東部宇文,意思是東胡或者鮮卑宇文部。
《魏書·庫莫奚傳》:庫莫奚國之先,東部宇文之別也。
鮮卑我就不多解釋了,要不然還得多寫一篇,總之古人認為鮮卑源出東胡。鮮卑有個習慣,以部落為姓,比如唐朝名將尉遲恭,其實是鮮卑人,出自鮮卑尉遲部。
魏書認為,契丹和奚族是同族異部,都來自鮮卑,對於這點,遼史持相同意見。
《遼史·世表》卷六三:鮮卑葛馬菟之後曰普回……九世為慕容晃所滅,鮮卑眾散為宇文氏,或為庫莫奚,或為契丹。
宇文部早在345年就被滅了,遼史將宇文部、奚族、契丹並列,肯定不對,但這個不重要,知道就行了,不去管它,總之遼史承認,契丹與奚族同為鮮卑分支。
鮮卑來自東胡,東胡在哪?東北。你也不用往俄羅斯那邊扯,東胡居住地就在中國東北,沒那麼遠。
《史記·匈奴傳》:燕北有東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戎,然莫能相一。
你說東北人算不算中國人?
契丹文化
清楚了種族來源,再來談契丹文化,首先是遼史的看法。
《遼史·太祖本紀》:遼之先出自炎帝,世為審吉國,其可知者蓋自奇首雲。
遼史說契丹先祖叫奇首,炎帝後人。先不論真假,這是一種態度,阿保機說自己是炎帝後裔,即意味著他把自己當炎黃子孫。
眾所周知,阿保機非常喜歡漢文化,尤其崇拜劉邦,所以契丹人兩大姓是劉和蕭(劉邦蕭何)。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他兒子耶律德光攻滅後晉,在汴京稱帝,舉行登基大典,同時改契丹國號為遼。也就是說,遼國正式國都是開封,並不是北方政權,而是實打實中原政權。
再說政治體制,阿保機重用韓延徽等人,實施全面漢化,用漢字說漢話,中原王朝該有的它都有,比如設國史院修實錄、立起居舍人記起居注。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皇帝實錄和起居注,這是中原王朝標杆。
除此之外,一樣有宰相、三省六部,一樣是州縣兩級制,甚至同樣有科舉。
耶律德光在汴京稱帝,阿保機則在上京建都。上京在內蒙古赤峰巴林左旗,當時叫臨潢府。臨潢府完全按幽州城仿製,一模一樣,標準日字型,甚至北城叫皇城,南城就叫漢城(韓國人可能又要動歪心思了)。
遼國對外自稱是什麼?大中央契丹國、大中央遼國、南部瞻洲契丹國,南部瞻洲大遼國,總之翻來覆去就這幾個,前面不是冠大中央就是南部瞻洲,或者乾脆一起寫上,南部瞻洲大中央契丹國。
南部瞻洲大概是西遊記看多了,大中央什麼意思?契丹認為自己是正統中央王朝,對外代表中國。
契丹影響力非常大,以至於同時期老外們都把中國稱契丹,連日本也跟著叫。那時候出國你說自己是中國人沒人能懂,說契丹人才行。
宋元對契丹看法
不能契丹人自己這麼叫,關鍵是別人怎麼看?尤其是古人態度。
有人說我脫離歷史實際,不能拿現代觀念套,擱古代,契丹就是外族。宋朝元朝算古代吧,北宋和契丹是同班畢業生,元朝是他們結業老師,宋和元的看法,可以代表古人吧。
北宋與遼國的公文中,互稱南北朝,北宋喊遼國北朝,遼國喊北宋南朝,雖然我們管它叫北宋。
1042年,北宋大臣富弼出使契丹,當著遼主的面說:「北朝忘章聖之大德乎?」
互稱南北朝就意味著,雙方都以中原正統王朝自居,也承認對方的正統地位。
其實公文裡喊得更親,稱兄道弟。你們別瞧不起石敬瑭喊爸爸,澶淵之盟後,遼聖宗宋真宗結為兄弟,遼聖宗活得久,所以宋仁宗上臺後,寫國書頭一句就是「叔父大人在上。」
這不是個例,南宋金國隆興和議,宋孝宗跳過結拜步驟,直接當了侄子。
至於宋朝內部把遼金稱為北虜,那只是政治需要,被人打成那個樣,不侮蔑幾句,怎麼跟國內交待?如果真把對方當外族,叔父二字,怎麼喊得出口,豈不是連自己也成了蠻夷?這就好比讓你衝豬喊大哥,你願意嗎?
說到元朝對契丹看法,莫過於遼史,因為遼史是元朝修的,負責人是太師脫脫。用一句話就可以解釋,遼史稱遼朝,等於承認契丹正統地位。
順便說一句,元朝把遼金宋三史都作為正史對待,也就是說,元朝認為三者都是中原王朝。遼金宋為後三國,這可不是現代學者觀點,始作俑者是元朝史官,所以說民族觀不要這麼狹隘。
綜述
到了總結的時候,無論血緣還是文化,當代抑或後朝態度,契丹都是正兒八經中國人。你們不要看古人提一句夷狄,就拼命往外族上靠,外族不外族,政治因素太大了。就好比春秋時,周朝史官眼裡,楚國還是蠻夷呢,你能把江淮以南,都當外國人?
這根本不是秉承不秉承古人觀點的問題,而是愚昧不愚昧的問題。
奚族的故事(番外篇)
奚族跟本文關係不大,但既然講到了,也挺有意思的,本著科普精神,捎帶講一講,算是個番外篇。
奚族以能工巧匠著稱,這個民族本該在歷史上一閃而過,很難考證,但湊巧的是,奚族建過國,而且是遼國大將建的。
公元1122年,金兵滅遼,遼國名將蕭翰(奚族名回離保)於次年在奚族故鄉箭笴山建都稱帝,八個月後被宋兵剿滅。所以奚族歷史雖短,但也在歷史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篇章。
為什麼我說奚族很有意思呢?因為奚一詞有特殊含義。
《周禮》:女桃,每廟二人,奚四人……凡奚隸聚而出入者,則司牧之,戮其犯禁者。
對周禮的記載,東漢經學家鄭玄做了註解:「奚,女奴也。古者從坐男女,沒入縣官為奴。其少才知以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
意思是說,奚是周朝對奴隸的稱呼,犯罪連坐的家屬,普通的為奴,有點才能的為奚,身份比普通奴隸高一些,但仍然是奴隸身份,所以周禮規定,禁止他們成群結隊出入,違者戮之。
有人說奚族祖先是夏朝車神奚仲,這大概是從奚族善於造車考證出來的,且不管正確不正確,從奚這個稱呼來看,是一種蔑稱,也符合了古代史官們把一切敵人當外族的愚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