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泡泡龍》,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那個估算射擊角度打泡泡的消除遊戲。作為早年扛鼎級的三消類遊戲,它雖然看起來只是休閒小遊戲,可一上手玩起來還真停不下來。
稍微老派一點的朋友,腦海裡可能會想到紅白機上更早的那個平臺類《泡泡龍》——把敵人變成泡泡然後戳爆的設計,當年玩起來也非常爽快。
這兩個遊戲雖然類型不同,但確實是TAITO開發的同一系列。這個系列前前後後跨了不少平臺,搞清楚誰先誰後,不同作品間的關係,是有點麻煩。
但不論通關哪個版本的《泡泡龍》,在片尾Staff裡都能看到一名叫MTJ的設計師,同時擔綱了遊戲策劃和角色設計,看起來非常強力。
今天要聊的,就是《泡泡龍》和他這位生父「MTJ」的故事。
MTJ的個人經歷堪稱傳奇——他在設計《泡泡龍》的時候只有二十多歲,此前做過的幾個項目都不太成功,半隻腳踏在失業的邊緣。
在失敗中掙扎的MTJ,在《泡泡龍》的設計過程裡靈光一閃,想出了吸引「圈外玩家」的點子,一手締造出了街機廳最火熱的遊戲之一。
在《泡泡龍》成功後,MTJ看不起業界成功之後就固步自封的風氣,一反慣例,設計出了一個從機制、到美術,甚至連主標題都和前作毫無瓜葛的續作——而且它還成功了。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個遊戲的名氣可能在有些地方比《泡泡龍》還大,它叫《彩虹島》。
更為傳奇的是,《彩虹島》之後,MTJ在個人成就的頂峰,選擇急流勇退到幕後,投身進遊戲教育。
他開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遊戲學校,希望此後能成為遊戲行業的傳燈者。
但是童話沒有繼續下去。
在今天,我們搜索關鍵詞MTJ,幾乎找不到多少和遊戲相關的內容。這位設計師從《泡泡龍》開始的動人故事,因為種種現實原因,最終迎來了一個悽冷但非常感人的結尾。
本期《紅白機》,我們就來講講遊戲背後這段令人嘆息的過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視頻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