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那些事兒:演歌的演變,插花的藝術

2020-12-22 明惠看天下

日本那些事兒:演歌的演變,插花的藝術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關注小編的文章,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關於日本的知識,首先我們來說下日本演歌的演變,演歌這一文藝形式對外國人來說十分陌生,可是日本人,特別是中年人卻愛它、唱它。演歌既有穿雲裂石之勢,又有如泣如訴之情。明治維新推翻了幕府統治,廣大人民群眾有了言論自由,為了宣傳民權思想,人們走上街頭,以演唱的形式達到演講的目的,演歌的歌詞就是演講的內容,也就是演講者的心裡話。

隨著時代的推移,演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擺脫了政治束縛,變成了歌唱人們日常勞作和感情生活的文娛形式。如果你去聽演歌,或翻閱演歌的歌詞,就會發現其內容多為愛情、別離、夜晚、細雨、男女、愁酒、眼淚等。演歌的第二個變化,就是從街頭進入室內,甚至登上了大雅之堂。每年新年之際,集合了大批名手的「紅白歌合戰」,受到日本人民的熱烈歡迎,並湧現出幹昌夫、冠五郎、北島三郎、松田聖子、松尾和子等一大批著名歌手。另一個變化是由於伴奏在尺八三味線等民族樂器的基礎上又吸收了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使演歌更豐潤、更飽滿了。

這種介於民謠與民歌之間的演歌,之所以久唱不衰,是由於它來自生活,歌唱生活,歌唱情感。它是日本的歌,是日本人民心靈的歌。近年來日本興起了「唱歌酒座」。「酒座」多設在僻靜處,酒館面積不大,裡邊備有威士忌、清酒及各種小吃,還設有錄像、錄音等設備。到這裡的顧客,既可以唱歌,也可以聽別人唱。如果自己唱,則先要告訴招待,唱什麼歌。輪到你唱時,招待就會將磁帶放入放聲機。這時,你就可以走上舞臺,拿起話筒,隨著音樂的伴奏進行演唱。這時,牆上的銀幕上就會出現歌曲所描寫的錄像畫面。當你唱完時,牆上的分數顯示器還會出現自動評分機給你打的分。若誰得80分以上,在座的人就會為他鼓掌。

目前,這種「唱歌酒座」風靡日本,尤其為年輕人所喜愛。在日本,只要你走進一個普通居民的家裡,或是來到一個公共場所,都能看到室內擺著各式各樣的花瓶,裡面插著千姿百態的鮮花。這些瓶花從花朵、樹葉的疏密、方向、高矮等的配置到顏色的調和,都經過匠心獨運的藝術加工,這就是日本的插花藝術。插花又稱花道、瓶花,是日本一種古老而獨特的造型藝術,據說它起源於佛前供花這種純粹的宗教儀式:直到15世紀,才逐漸擺脫宗教色多,發展成一門觀藝術。但卻一直是貴族有閒生活的點。

18世紀後,才逐漸衝破了貴族生活的小天地,日益滲透到平民群眾的生活中去,成為人人可以製作和觀賞的東西。插花有很多形式,最常見的有立花、生花、盛花、投人花、前衛花等。立花」屬於最古老的插花樣式,可以說是插花的母體。立花的字面意思為「站立的花」,它採用的是松樹、桃花、竹子、柳葉、紅葉、扁柏等。之所以稱為立花,是從草木升高的姿勢而採取豎立的形態。「立花」要求以一個立體的花。

攝花瓶表現平面庭園風景。插法分為三種,第一種規定花的高度與橫度為一比二;第二種是二比一;第三種是高度與橫闊度同一個尺寸,但方度以不超過三尺為原則。「生花」也叫「格花」,有許多流派。最古老的是池坊派,擁有一百萬人。不論哪種風格,花枝布局都構成獨具一格的三角形。寫實派在整枝時,儘量保持其自然形態,而象徵派則採用各種橋枝工具,極力彎曲枝條。盛花」和「投入花」是著重利用花齊自然姿態的藝術結構,可以說屬於自由創作,花形沒有一定的標準,在花材和花器方面,不像前兩種那樣有許多限制。「盛花」使用廣口狀盤形花器;「投入花」使用細長的花瓶,都有重色彩和重自然兩種特色。

前衛花」是1948年在大阪舉行的中山文雨前衛花展後開始使用的。它擺脫和拋棄了傳統的觀念和手法,使用玻璃,布、紙、羽毛、鐵片及其它材料做素材、有時與花卉聯結一起作為自然物的一部分,有時作為自然花卉的對照物使用。「前衛花」為日本的插花藝術開拓了新的領域。

紅花需要綠葉扶持,美花也得好花器相配。根據插花的風格、造型,選擇不同材料、不同形狀的器皿,也是非常講究的。插花的花瓶有典雅的瓷瓶、素樸的竹簡,古狀、壺狀,千變萬化,不拘一格。為插花藝術家們提供了廣闊的創作和想像多一、設色古香的銅器:容器表面有的細膩光滑,有的粗樸厚重;其形狀則圓形、半月形由於花道能夠裝飾人們的生活,所以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諸多流深。據說有上千種之多。每個派別都有「家元」(創始人及世襲主持者)和「師範「(最高教授者)組成中樞機構,各自有一套固定的規程,其形式要求非常嚴格。各個流派都有優秀的作家,定期展出插花作品。

在日本,花道藝術已經成為許多不屬於任何特定流派的普通人士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種花道造型裝點著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在一些特殊的時刻和節目中人們則採用某些特殊的材料表達了美好的願望。在新年,代表水恆的長青松,尤其受到插花者的歡迎,並且通常和竹子搭配使用,表達了人們青春常駐的美好祝願;查花則適合送與受尊敬的老人;三月三日,為日本傳統的偶人節(「錐祭」),也被稱為女孩節,人們常把桃花和傳統的木偶搭配在一起展示,表示內心的祝願;在兒童節(五月五日)的花道造型中,多用蝴蝶花代表男性力量;七月七日,星星節的造型「棚機」是用竹子作為裝飾的一部分;九月,人們集會賞月時,用南美洲草來做花道造型,代表了蕭瑟的秋天。今天,花道在日本已經不局限於家庭裝飾,而且應用到展覽會、櫥窗陳列、舞臺裝飾等方面,給更多的人以優美的藝術享受。好了,以上就是我們說的全部內容了,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個故事見。

相關焦點

  • 平成最後的「紅白」,唱出「演歌」的落寂
    而在上世紀80年代由著名歌唱家蔣大為所演唱的日本歌曲《北國之春》更是一首地地道道的「演歌」(原唱千昌夫)。由於歷史上的關係,許多早期閩南話歌曲直接照搬了日本演歌的曲調,所以日本演歌在今天一些國人聽來,第一反應往往是為何是滿滿的「閩南風」,顯然是本末倒置了。
  • 漫談插花藝術- 園林資訊 - 園林網
    因它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也不是簡單的造型,而是融生活情趣、文化素質、藝術修養為一體的一種藝術創作活動。插花界的朋友都認為,插花是用心來創造花型,用花型來表達心態的一門造型藝術。 文藝復興後,插花藝術擺脫了宗教的束縛,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出現了瓶花、籃花、束花等多種形式,成為室內陳設和社交活動常用的裝飾品和禮品。16至17世紀,西方插花形成了傳統的幾何形、圖案式風格,而在歐洲流行。18至19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強盛,西方插花藝術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局面。     總之,插花藝術是一門古老的藝術,由於歷史文化原因,在世界上形成了東方式和西方式兩種不同的插花藝術。
  • 蔡英文座艦演習中播放日本演歌改編曲 臺網友怒了
    臺「海巡署」演習,蔡英文座艦播放日本演歌改編流行曲惹議) 【環球網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參加臺「海巡署」4日上午舉行的演習。演習過程中,蔡英文座艦宜蘭艦沿途播放由日本演歌改編的歌曲「快樂地出帆」,引發爭議。
  • 臺「海巡署」演習,蔡英文座艦播放日本演歌改編流行曲惹議
    演習過程中,蔡英文座艦宜蘭艦沿途播放由日本演歌改編的歌曲「快樂地出帆」,引發爭議。臺媒報導截圖據臺灣《聯合報》4日報導,臺「海巡署」上午在臺北港舉行「2019金華演習實兵演練暨海安10號演習」,模擬蔡當局面對恐怖攻擊、核生化災害及海上劫持、救生救難情境等狀況,蔡英文到場主持。在演習過程中,蔡英文的座艦宜蘭艦沿途播放改編自日本演歌的歌曲「快樂地出帆」。
  • Isunflower花藝學院:現代插花藝術的三大類
    現代的插花按照藝術風格,可以分為三個大類,是哪三個大類呢?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說說。東方式插花東方式的插花以中式插花和日本花道為代表,受儒家文化圈的文化影響很大,講究插花與環境的和諧,崇尚展現花材自然的姿態。東方式插花與中國國畫一樣,講究意境,用的花材數量通常不多,經常會使用松柏、迎春、銀柳、火棘等枝葉類的花材作為插花的主枝。
  • 現代插花藝術的特點
    豐富多樣的插花素材培育了很多觀花、觀葉、觀枝、觀芽等新品種植物材料,色彩豔麗,形態豐富;運用了許多自然或人工的植物材料如樹皮、藤條、羽毛、絲帶、金屬、玻璃、貝殼,增添了插花的語言。東西方交融的藝術特點傳統東方式插花重線條,輕顏色,注重留白。在現代插花藝術將傳統東方式插花的意境與西方插花的豔麗的花朵和對幾何圖形的美結合起來。反之,西方式插花減少了花朵數量,留出空間,融入了東方式插花藝術的線條美。3.
  • 插花:美好的藝術都源自生活,創意插花圖片大全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確實其實藝術家們的創作靈感都是來自於生活,生活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藝術分為很多種,小花認為,插花也是一種藝術。對於真正懂得插花的人來說,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並不是一定要選用名貴的花材、高價的花器,其實只要選取自己最喜歡的那一種就好了。
  • 日本傳統藝術形式指南
    幾個世紀以來,日本傳統藝術形式一直是迷戀和靈感的源泉,不僅在日本,而且在國際上。這部分是因為,除其他事項外,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欣賞他們簡單的美。從花道藝術到優雅的茶道,這裡是我們對日本傳統藝術形式的指南。
  • 【招募】藝術插花班首度招生
    【課程背景】通過理論知識學習和操作技能訓練,能夠初步懂得基本的禮儀行為,能夠根據構成美學原理,獨立完成常用禮儀插花造型的設計與製作,能夠按要求製作一般的花籃、花束以及新娘常用的花飾與花束,並能勝任相關行業的工作。
  • 從插花藝術看,花就是中國人的象徵
    無獨有偶,日本的神社中,祭祀請神時也會拿一枝山茶花。因此,插花最早源自生活中的祝禱和審美活動。我們要聊中華民族,就先從插花聊起。而且,傳統插花在2008年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代表的不僅僅是優雅的姿態,還有中國人的精神內核。中國插花藝術萌芽於新石器時期,在《詩經》《楚辭》的時代,已經開始自覺對花和植物進行篩選、分類、審美,並寄予情感。
  • 古代的插花藝術,追求靈動自然、和諧呼應
    插花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在宋代流行,在明代得到發揚,明清的人物畫像中,常擺爐瓶三事及花供作為裝飾,可見插花清供在貴族階層的流行。插花需要花與瓶和諧搭配,大瓶插花,忌諱過度修飾,追求率性隨意,自然流暢;小瓶插花,則宜瘦巧,不宜繁雜,插一枝必得一枝獨秀,插兩枝則兩相唱和。
  • 感受美好生活,藝術插花美化家園
    為豐富社區居民業餘生活,陶冶情操,提升居民藝術修養,倡導愛護環境,感受美好生活方式。近日,七裡河區建蘭路街道吳西街社區國芳物業曦華源小區組織開展「花開金秋情暖國芳」第一屆藝術插花主題活動。伴隨著花香與輕鬆的音樂,業主們親身體會到插花藝術帶來的歡樂。居民李大姐感慨的說:「在如此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能靜下心來感受大自然的賜予,身心得到了放鬆,感謝社區開展的此次活動。」此次插花活動不僅向居民們傳遞愛美藝術,愛護環境,維護家園,呼籲低碳環保、推進綠色發展理念,同時引導業主樹立垃圾分類、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環保意識和生活理念。
  • 【品味】插花藝術:在小天地裡做大文章
    在小天地裡做大文章近日,在陣陣花香中,渝北區總工會舉辦的「品質生活·鮮花相約」女職工插花藝術培訓開班,參訓的女職工們在「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的意境中學習插花藝術,感悟美好生活。學員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插花。周新宇 攝培訓中,國家插花花藝技師周東從插花藝術起源、插花藝術簡史、傳統插花的特點和風格、插花花材趣聞等多個方面講起。
  • 青島市南區總工會舉辦插花藝術培訓講座活動
    中工網訊 7月29日下午,青島市南區總工會在青島新100創意文化產業園,組織開展女職工「三走進」講座活動——插花藝術講座。此次活動由青島市南區總工會主辦,青島新100創意文化產業園和市派駐市南區聯繫服務企業工作隊金湖路八大湖街道分隊承辦。
  • 凌雲縣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組織舉辦插花藝術培訓班
    凌雲縣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組織舉辦插花藝術培訓班 2020-12-31 1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插花本身是一種藝術,講究頗多的,如何成為一個插花高手呢?
    你可能問,如何成為一個插花高手呢,下面就簡單和你說說:插花本身是一種藝術,講究頗多的。總的來說,插花一般選擇花朵尚未完全盛開的,最好選擇帶一部分葉片與似開非開的花蕾。而插花是嚮往有情調的女生的必修課。一個美麗的女生,帶著自己的插花作品,本身就是一副多麼動人的畫面。在安靜的房間裡,讓自己平靜,看著攤開一桌的香豔花草,賞心悅目,為平凡的現代生活增加典雅的意味。有情調的女生不僅是學插花,或許她還會學學英語,練練書法,學習茶道,練練瑜伽呢。
  • 宋人四藝:插花上至宮廷貴族,下至普通文人墨客,都熱衷插花藝術
    在現代,不少人以為插花就是隨隨便便的搭配一束花,一堂插花課更是需要不少的錢財,也讓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實插花的歷史久遠,最開始只是為了供奉佛前,以表虔誠,這時的插花也被稱為"佛花"。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欣賞能力也大為進步,插花成為了生活日常,在唐代開始進入宮廷,成為了後宮妃子的消遣娛樂和宮廷不可或缺的裝飾物,慢慢流傳至貴族和文人雅士之間,文人借插花吟詩作畫。到了宋代,插花已經普遍適用於日常生活,成為了一種風雅時尚,與點茶、焚香、掛畫被宋人合稱為"宋人四藝",已經上升為具有藝術性的一件事,其創作法則也十分優美講究。
  • 西崗鎮舉辦「新農村 新生活」培訓之插花藝術
    此次培訓為期兩天,將開設插花藝術、健康管理、家庭保潔及面點培訓等課程,邀請棗莊市仁合世紀職業培訓學校作系統培訓。活動要求,廣大婦女群眾要充分認識「新農村新生活」的重要意義,堅持學以致用、學有所長,在「美麗庭院」創建、就業創業、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展示新形象,貢獻新力量。
  • 明代時期,插花藝術和燒制瓷器的藝術合二為一,有什麼技藝呢?
    水盆以水石為主,山石擱置水中;旱盆有土有石而無水,土石常做成山形;水旱盆,盆中有水有土,有山有林,生意濃鬱,它標誌著明代盆景與盆器藝術已趨全面成熟,它們在中國陶瓷花器藝術發展史上是一座具有意義的裡程碑。其它花器,明代時期除了插花常用的瓶類花器與盆栽、盆景常用的盆類花器,還新出現了一些其它造型的陶瓷花器。
  • 【新聞】實用插花技能免費班開課,一起享受美的藝術
    4月17日,實用插花技能免費班在廣州新偉健康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開課,通過本職業能力理論知識學習和操作技能訓練,培訓對象能夠熟悉花卉基本知識、插花藝術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