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插花藝術,追求靈動自然、和諧呼應

2020-12-12 我與冬天有個約會

插花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在宋代流行,在明代得到發揚,明清的人物畫像中,常擺爐瓶三事及花供作為裝飾,可見插花清供在貴族階層的流行。插花需要花與瓶和諧搭配,大瓶插花,忌諱過度修飾,追求率性隨意,自然流暢;小瓶插花,則宜瘦巧,不宜繁雜,插一枝必得一枝獨秀,插兩枝則兩相唱和。這裡面其實蘊含中國古人獨特的審美趣味。

插花時花與瓶要注重高低,要讓花枝稍微高出花瓶一些。假如花瓶高一尺,花枝應該高出瓶口一尺三四寸;如果花瓶高度為六七寸,花枝高出瓶口八九寸,才算上佳。忌諱插入的花枝太高,太高則花瓶容易傾倒;忌諱花枝插得太低,太低則失去了雅趣。現代插花一般採用黃金分割法,比例為3:5:8,即瓶高為3,花材高為5,總高為8。雖然滿足插花比率的要求,但是弊端在於,花藝整體造型顯得中規中矩,雖不出錯,卻缺乏個性,終究不美。

用小花瓶來插花,花枝應當選細瘦小巧一些,不宜繁雜。如果只插一枝花,要挑選奇特古雅、彎曲斜逸的花枝,不應太過瘦削筆直。如果打算插兩種花,需要分出高低並搭配組合,儼然如同天生的一枝;或兩枝花彼此相向,先湊成一簇仿佛天生一體,用麻絲綁定再插瓶。畢竟是小瓶,花枝一定要簡單,太多了插不了,而且豔俗煩雜。比如插小瓶時,可選紅白茶花,與草花作為綠葉相配。

梅花是最常見的插花品種,一般不插在小瓶中。在紅樓蘆雪庵聯詩中李紈就派寶玉找妙玉乞紅梅。這支梅花只有二尺來高,旁有一橫枝縱橫而出,約有五六尺長,其間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筆,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蘭蕙,各各稱賞。李紈素來愛美,早早命丫鬟把那隻美人聳肩瓶拿來插花,這裡所謂的聳肩其實就是高肩細腰的有點類似梅瓶的瓶器。梅花不宜用小瓶來插,因花枝修長斜逸,若花器短小,插梅之後,觀感常不諧調。高濂說「砍大枝梅花插供,方快人意」,當然還有另一種意思:插梅花要任性一點,砍下一根大枝才痛快。然而日本人的審美,崇尚小巧精緻,插梅花也沒有「方快人意」,大抵都是以小瓶來插。

瓶花雖然忌諱插得太繁雜,但更加忌諱花枝插得比花瓶還瘦削。應當採折傾斜的花枝,在小花瓶的左右鋪展開來,才算得上是得體。瓶中插的花卉,只可以有一兩種,稍微過多,便顯得多而雜亂,使人生厭,唯獨秋天的花不會如此。秋季花卉如何插瓶,晚明大畫家陳洪綬做了極好的示範。陳洪綬的《瓶花圖》,便是自由式插花的典範之作。金秋時節,正值一場秋雨後,菊花盛開,楓葉紅豔,陳洪綬與諸位友人入園林賞秋景,林下醉秋華,而後採紅葉一枝,白菊花一束,兼幾棵草花,一同插入瓶中,配成秋景花藝,更於秋香深院中揮毫,將此瓶花入畫。如圖下:

此畫不僅是一幅傳世名畫,更是研究明代插花的經典之作。這兩瓶花插得自然流暢,極具原生態之美。大瓶中,插了一枝頎長的樹枝,色葉樹種,入秋後葉片嫣紅如花,紅葉上還沾著晶瑩的露珠,又插了兩枝秋天的草花,看似雞冠花,葉片耷拉著,葉子上有些枯的斑點,若以花材而論,實在不完美,然而正以不完美故,自有一種斑駁的美感。瓶中的亮點是兩枝野菊花,白色的小花,一簇一簇,開得很熱鬧,插在瓶中也極絢麗。旁邊的小瓶中是一簇野菊花中混著兩朵野薔薇,搭配得不倫不類,然而看起來倒也生趣盎然。 這樣的一瓶花,率性隨意,自然流暢,有著天然去雕飾之感,確實呈現出了「林下醉秋華」之美。

插花講究高雅不俗,也講究自然和諧,更加追求靈動流暢,這主要根據插花之人的個人品味所決定的。其實不管哪一種,其實都好看。

相關焦點

  • 太太學堂推出中國傳統花藝課,傳統插花這麼美,你不來試一下?
    湖北省花協插花分會副會長第九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中國插花金獎2018年習近平主席會見莫迪總理接待花藝主要設計師中國插花培訓特別貢獻獎袁宏道插花藝術理論復興倡導者湖北鳳舞楚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中國傳統插花有多美?翻開蘇豔玲歷年來的獲獎作品,既充滿東方美學的人文情懷,又蘊含著深厚的地域文化,彰顯荊楚特色,有著大江大湖的靈動與磅礴。從事花藝創作 30年,蘇豔玲不斷精進,博採眾長,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表達語言。她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花藝大賽、展會的金獎、特等獎。
  • 學習花藝插花,插花過程中如何把握花材的協調性?
    插花講究一種協調美,比較注重點線面的結合,整體要看上去比較舒適和大方,那麼插花過程中如何把握花材的協調性呢? 花材的形態配置也要注意協調,在變化之中追求和諧,如面型花材與線型花材的配合,應在一定程度之內。
  • Isunflower花藝學院:現代插花藝術的三大類
    現代的插花按照藝術風格,可以分為三個大類,是哪三個大類呢?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說說。東方式插花東方式的插花以中式插花和日本花道為代表,受儒家文化圈的文化影響很大,講究插花與環境的和諧,崇尚展現花材自然的姿態。東方式插花與中國國畫一樣,講究意境,用的花材數量通常不多,經常會使用松柏、迎春、銀柳、火棘等枝葉類的花材作為插花的主枝。
  • 插花作品的美學意義是什麼,如何鑑賞?
    利用插花作品來描述生命是很早就出現的,人們通過鮮花所要表達的不是虛無縹緲的「好看」和「裝飾」,而是人類的生存,生產與發展的意識和追求。花蕾的含苞待放與人的青春懵懂,花朵的逐光綻放與人的追求渴望;花蒂的飽滿果實與人的成就輝煌,花與人的「同構相使似」使人在審視花時就像在審視自身一樣,進而花朵的嬌嫩柔弱、凋零易逝又讓人感到生命時光的短暫和脆弱。
  • 漫談插花藝術- 園林資訊 - 園林網
    因它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也不是簡單的造型,而是融生活情趣、文化素質、藝術修養為一體的一種藝術創作活動。插花界的朋友都認為,插花是用心來創造花型,用花型來表達心態的一門造型藝術。 文藝復興後,插花藝術擺脫了宗教的束縛,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出現了瓶花、籃花、束花等多種形式,成為室內陳設和社交活動常用的裝飾品和禮品。16至17世紀,西方插花形成了傳統的幾何形、圖案式風格,而在歐洲流行。18至19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強盛,西方插花藝術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局面。     總之,插花藝術是一門古老的藝術,由於歷史文化原因,在世界上形成了東方式和西方式兩種不同的插花藝術。
  • Isunflower花藝學院:今天我們來說說盆景式插花
    盆景式插花是一種借鑑了盆景藝術的底蘊和特點,用盆景創作手法和藝術魅力插花,展示鮮花之美的寫景式插花。盆景藝術是一種歷史很久的藝術形式,它取材時會用自然草卉、石材,以表達自然山水之美。因為盆景是將大規模的自然山水「濃縮」到小的區域裡,所以色彩通常比較像是自然環境,偏清麗素雅。在布局時,盆景藝術注重開合處理,即有主次關係的區分,主景突出、次景陪襯、配景的配合。盆景藝術通常會有大面積的留空,以點帶面,形成對自然景觀的延伸和聯想。而三遠變化也是盆景藝術布局的要點,即模仿自然環境的高遠、平遠、深遠變化,讓作品產生一定的景深效果。
  • 現代插花藝術的特點
    豐富多樣的插花素材培育了很多觀花、觀葉、觀枝、觀芽等新品種植物材料,色彩豔麗,形態豐富;運用了許多自然或人工的植物材料如樹皮、藤條、羽毛、絲帶、金屬、玻璃、貝殼,增添了插花的語言。東西方交融的藝術特點傳統東方式插花重線條,輕顏色,注重留白。在現代插花藝術將傳統東方式插花的意境與西方插花的豔麗的花朵和對幾何圖形的美結合起來。反之,西方式插花減少了花朵數量,留出空間,融入了東方式插花藝術的線條美。3.
  • 宋人四藝:插花上至宮廷貴族,下至普通文人墨客,都熱衷插花藝術
    最重要的是,插花需要構思,用文人墨客的話來說:"插花是蘊含感情的",插花既是一個娛樂活動和裝飾品,也是用來表達主題,傳遞感情和情趣的,就像字如其人,插花也是透過花枝看性格。在唐宋時期,瓷器已經非常發達了,品類繁多,器型多樣,釉色優美,極其典雅含蓄,高貴樸實,圖案豐富,粉色、青色、綠色這些都是較為常見的顏色,有這麼多好看的瓷器,單獨擺放在哪裡是一種美,但是和插花搭配在一起就更具有意境了,古樸典雅追求精緻的宋朝人,為了這麼好看的瓷器,也不能放過插花。
  • 插花本身是一種藝術,講究頗多的,如何成為一個插花高手呢?
    你可能問,如何成為一個插花高手呢,下面就簡單和你說說:插花本身是一種藝術,講究頗多的。總的來說,插花一般選擇花朵尚未完全盛開的,最好選擇帶一部分葉片與似開非開的花蕾。而插花是嚮往有情調的女生的必修課。一個美麗的女生,帶著自己的插花作品,本身就是一副多麼動人的畫面。在安靜的房間裡,讓自己平靜,看著攤開一桌的香豔花草,賞心悅目,為平凡的現代生活增加典雅的意味。有情調的女生不僅是學插花,或許她還會學學英語,練練書法,學習茶道,練練瑜伽呢。
  • 凌雲縣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組織舉辦插花藝術培訓班
    凌雲縣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組織舉辦插花藝術培訓班 2020-12-31 1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品味】插花藝術:在小天地裡做大文章
    渝北區總工會插花培訓在小天地裡做大文章近日,在陣陣花香中,渝北區總工會舉辦的「品質生活·鮮花相約」女職工插花藝術培訓開班,參訓的女職工們在「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的意境中學習插花藝術「品質生活·鮮花相約」女職工插花藝術培訓現場。周新宇 攝「中國人崇尚自然,推崇自然純樸的生活方式,將自然作為心靈的寄託和歸依,愛『天然』而忌『雕飾』。
  • 插花:美好的藝術都源自生活,創意插花圖片大全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確實其實藝術家們的創作靈感都是來自於生活,生活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藝術分為很多種,小花認為,插花也是一種藝術。對於真正懂得插花的人來說,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並不是一定要選用名貴的花材、高價的花器,其實只要選取自己最喜歡的那一種就好了。
  • 西崗鎮舉辦「新農村 新生活」培訓之插花藝術
    此次培訓為期兩天,將開設插花藝術、健康管理、家庭保潔及面點培訓等課程,邀請棗莊市仁合世紀職業培訓學校作系統培訓。活動要求,廣大婦女群眾要充分認識「新農村新生活」的重要意義,堅持學以致用、學有所長,在「美麗庭院」創建、就業創業、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展示新形象,貢獻新力量。
  • 【招募】藝術插花班首度招生
    【課程背景】通過理論知識學習和操作技能訓練,能夠初步懂得基本的禮儀行為,能夠根據構成美學原理,獨立完成常用禮儀插花造型的設計與製作,能夠按要求製作一般的花籃、花束以及新娘常用的花飾與花束,並能勝任相關行業的工作。
  • 瓶花 中國傳統插花約定俗成的美
    花藝」或「花道」,而在中國傳統插花源遠流長的歷史中,「瓶花」才是自宋以來中國插花藝術約定俗成的稱謂。這讓《瓶花之美》的作者、資深藝術媒體人、策展人徐文治先生特別感慨。他非常重視這本小冊子,認為它是個非常重要的史料,但遺憾一直沒有找到編著者,希望這次通過本報的報導能找到當年的執筆人。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孫珺 悟瓶花之淵源,窺見中國傳統插花脈絡 徐文治介紹說,中國傳統插花,在一千年的歷史傳承中,一直約定俗成總稱為「瓶花」。
  • 餘仲騏老師接受【中國花卉報】專訪:在插花中體會「人如花、花如人」的和諧與奧妙
    「這是感悟天地規律、因果循環、生生不息以及人如花、花如人的和諧與奧妙。也讓我對中國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餘仲騏說。在餘仲騏看來,插花之美有兩種,一種是單純只追求把漂亮的花材放在一起,創作出美麗的作品;另一種則是用「起心動念,當意即妙」的方式來呈現美。
  • 日本那些事兒:演歌的演變,插花的藝術
    日本那些事兒:演歌的演變,插花的藝術哈嘍,大家好,歡迎來關注小編的文章,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關於日本的知識,首先我們來說下日本演歌的演變,演歌這一文藝形式對外國人來說十分陌生,可是日本人,特別是中年人卻愛它、唱它。
  • 「一花一世界」:古瓷插花,小天地裡有大文章!
    瓷器與花藝的結合,體現著中國人的哲學思想,處處透露著自然之真、人文之善、宗教之聖、藝術之美這四種特質。 在一千多年前,詩人就曾寫下田園逸世的美好,到了現代仍舊不失其追求者。在物質橫飛的當下,對於如何提高精神修養,人們也正努力尋找著某種方式,而這也許能在插花藝術中得到慰藉。中國插花藝術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南史·晉安王子懋傳》記載了最早的佛前供花情景:「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花不萎。」明代更出現了影響至今的花藝專著《瓶史》,插花是通俗的說法,正式稱為瓶供或者清供。
  • 解鎖《知否》插花課程:從認識常見花材開始!明蘭:你學會了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插花中常見的花材。最近《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在熱播,劇中大量還原了宋朝的生活場景,當時的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那時候的文人雅士所追求的生活四事必須課就是:點茶、焚香、插花、掛畫。想必劇中盛家三姐妹學插花的場景大家可能還記憶猶新。
  • 從插花藝術看,花就是中國人的象徵
    因此,古代漢語中,「花」和「華」是通假的關係,僅從漢字源流上講,「中華民族」就是「花的民族」。遠古時候,人們覺得有很多神明在主宰自己,人們在敬神的貢品裡,巫師會用花來和神靈溝通,這種習俗至今仍保留在中國福建一帶,那裡宗祠的門楣上會掛山茶花。無獨有偶,日本的神社中,祭祀請神時也會拿一枝山茶花。因此,插花最早源自生活中的祝禱和審美活動。我們要聊中華民族,就先從插花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