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平行世界怎麼區分?只要弄清烏巢禪師的身份就知道了

2021-01-07 魚羊秘史

大家對《西遊記》中燃燈古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的概念基本算是比較清楚了。三人分別代表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這裡所說的三世佛,是縱三世佛。

總體來說,縱三世佛都屬於同一世界。按照現在量子力學猜想,我們生活的世界還有平行世界。這裡,也就出現了橫三世佛的概念。

縱三世佛所在的世界,是以時間概念劃分為三段,而這個世界所在的空間則稱為「娑婆世界」。除了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娑婆世界,還有兩個與其平行的世界,一個是「東方琉璃世界」,一個是「西方極樂世界」。

《西遊記》中唐僧取經始終都是發生在「娑婆世界」裡的事情。不過,在《西遊記》最後,曾經出現一個佛祖排名,排名第一的是燃燈古佛,如來佛祖排名第三。那麼排名第二的是誰呢?就是藥師琉璃光王佛。

從頭到尾,似乎藥師琉璃光王佛從來沒有出現過。但細讀之下,其實不然。

01

要說《西遊記》中最神秘的人物,大概就屬烏巢禪師了。

先不說烏巢禪師的身份,他最大的亮點是給了唐僧一本《多心經》。也就是現代中年人都喜歡手抄的《心經》。

別看《心經》字數一共270字(現代一般譯本是268字,題目少了摩訶二字),其中蘊藏修佛的幾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其實就是破除「六識」。在見到烏巢禪師之前,孫悟空已經提前破除了「六識」。從這點來說,悟空對《心經》的解讀就比唐僧更加準確,所以從這裡開始,悟空始終在擔當著唐僧《心經》的導師。

烏巢禪師的本體是三足金烏。所謂本體,是混沌未開時候的原始態。就比如說,唐僧以前是金蟬子,其實本體就是一隻金蟬。

三足金烏在妖巫時代是太陽本體。沒錯,他就是被后羿射日射落九個之後唯一倖存的那個太陽。而在世界縱橫劃分之後,三足金烏就成了陸壓道君。陸壓的存在甚至比鴻鈞老祖還要早,所以又有「先有鴻鈞後有天,陸壓還早一千年」的說法。

當初有一個「五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而做為道教三聖小師叔的陸壓卻失蹤了。

陸壓到底去了哪裡了呢?有人說他去了西方。其實不然,他是進入了另外一個平行世界,創立了「琉璃世界」,於是,陸壓也就成了藥師琉璃光王佛。

可以這樣說,三個平行世界本是一體。此次藥師琉璃光王佛化身陸壓來給唐僧送《心經》到底什麼意思呢?

得到《心經》的唐僧如獲至寶,在到達黃風嶺之前,唐僧通過讀《心經》還自己寫了一篇偈子:法本從心生,還是從心滅。生滅盡由誰,請君自辨別。既然皆己心,何用別人說?只須下苦功,扭出鐵中血。絨繩著鼻穿,挽定虛空結。拴在無為樹,不使他顛劣。莫認賊為子,心法都忘絕。休教他瞞我,一拳先打徹。現心亦無心,現法法也輟。人牛不見時,碧天光皎潔。秋月一般圓,彼此難分別。

他這篇帖子反正一般人讀了也是雲裡霧裡。接著,他們就遇到了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的老漢姓王,書中稱呼其「老王」。

唐僧見到老王的時候,老王正在「嚶嚶」地念佛呢。

三藏就說,貧僧是東土大唐來的,是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經的。

老王說:去不得,西天難取經。要取經,往東天去罷。

大家都知道,西天如來佛祖處才有真經,為什麼老王說要去東天呢?

原來,這位老王其實就是藥師琉璃光王佛。他是東天琉璃世界的教主。而唐僧取經的西天,其實依然是娑婆世界的地方。因為如來佛祖本就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這裡,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所謂的西天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佛祖所在的西天,只是相對大唐所在的南瞻部洲而言。同屬娑婆世界。而老王說的東天,則是與娑婆世界、極樂世界平行的琉璃世界。

這麼開腦洞的關係,肉眼凡胎的唐僧自然是難以理解。所以他聽了老王的話之後,沉默不語。

唐僧心中存有疑惑。等安頓好住處,唐僧又來跟老王聊天。他說:「老施主,始初說西天經難取者,何也?」老王說:「經非難取,只是道中艱澀難行」。

老王說話的口吻,跟當初烏斯藏的烏巢禪師如出一轍。

當時,烏巢禪師傳了唐僧心經之後就要上烏巢而去。結果被三藏扯住奉告,定要問個西去的路程端的。

烏巢禪師說道:道路不難行,試聽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處。……

烏巢禪師說的「路不難行」與老王說得「經非難取」基本就是同一個意思。

那麼,烏巢禪師先送唐僧《心經》,又希望他去東天取經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咱們繼續分析。

02

取經的事情,咱們先倒過來看一下。

唐僧師徒經歷了「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處」,終於到了西天。傳經的迦葉和阿難索要人事。悟空不給,還訓斥人家。結果被傳了白本經。

後來被燃燈祖師點破,唐僧師徒只好去而復返,找如來佛祖告狀。佛祖笑道: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

佛祖的意思是說,這白本經也是真經,而且特別適合你那東土眾生。這裡的東土,當然是指大唐地界。

為什麼東土眾生最適合讀白本經呢?咱們再看一下悟空與唐僧關於《心經》的四次爭論或許就明白其中端倪了。

雖然唐僧對《心經》非常恭敬,但他卻並不太會讀。所以每次都要悟空點化引導。

第一次是在平頂山的時候。

唐僧看見大山,總會先煞有介事的說一句,「徒弟們仔細,前遇山高,恐有妖怪。」這次到達平頂山也不例外。

於是悟空說道:「師父,出家人莫說在家話。你記得那烏巢和尚的《心經》雲心無掛礙,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之言?但只是掃除心上垢,洗淨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你莫生憂慮,但有老孫,就是塌下天來,可保無事。怕甚麼虎狼!」

心無掛礙,也就心無恐怖了。

《妙色王求法偈》記載,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迦葉問:如何能為離於愛者?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法相宛然,即為離於愛者。

悟空是已經斬殺「六識」的人,所以他才指點唐僧,要遠離顛倒夢想,才能沒有恐怖。

不過,唐僧畢竟是肉體凡胎,暫時還達不到悟空的境界。於是,第二次,悟空繼續幫助唐僧破除「六識」。

上次是山,這次是水。唐僧師徒到了黑水河,遇到了小鼉龍。小鼉龍是涇河龍王的第九個兒子。

唐僧一聽到水聲振耳,馬上大驚道:「徒弟呀,又是那裡水聲?」

結果悟空笑道:「你這老師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們一同四眾,偏你聽見甚麼水聲。你把那《多心經》又忘了也?你忘了『無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舌不嘗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謂之祛褪六賊。你如今為求經,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捨身,要齋吃動舌,喜香甜嗅鼻,聞聲音驚耳,睹事物凝眸,招來這六賊紛紛,怎生得西天見佛?」

悟空這番話,算是給唐僧的當頭棒喝。結果三藏聞言,默然沉慮。

悟空兩次幫助唐僧解讀《心經》,都是在幫助他斬殺「六識」,六識即「六賊」也。

第三次是在隱霧山。山中的妖精倒也一般。唐僧一看高山,又犯了毛病。馬上說道:「徒弟們!前面山勢崔巍,切須仔細。」

悟空說道:「你把烏巢禪師的《多心經》早已忘了?」

三藏爭辯道:「我當然記得。」

悟空說:「你雖記得,這有四句頌子,你卻忘了哩。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這次討論的重點不是破除「六識」,而是如何修「心」。這就快接近《心經》的精髓了。

經過悟空點撥,唐僧此刻是「心神頓爽,萬慮皆休」。

唐僧正在接近《心經》的真諦。第四次,悟空趁熱打鐵。

這次討論已經到了給孤獨園了。這裡,是佛祖成佛之後給弟子們講經的場所。

唐僧道:「徒弟,雖然佛地不遠,但前日那寺僧說,到天竺國都下有二千裡,還不知是有多少路哩。」

悟空道:「師父,你好是又把烏巢禪師《心經》忘記了也。」

這次,唐僧又不服了。他說道:「《般若心經》是我隨身衣缽,自那烏巢禪師教後,那一日不念?那一時得忘?顛倒也念得來,怎會忘得?」

唐僧的意思是,我現在都倒背如流了。你怎麼還這麼劈頭蓋臉地說我?

悟空說:「師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師父解得。」

三藏說:「猴頭,怎又說我不曾解得?你解得麼?」

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聲。

這段對話,才真正達到了解讀《心經》的最高境界。

最高境界是什麼呢?就是無言語文字,才是真解。

明白了這個道理,才會懂得,有一種智慧,叫做不解釋。拘泥於文字,也就把自己的思想禁錮住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試著理解,為什麼佛祖說白本經也是好的了。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風林秀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文由「魚羊史記」獨家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的烏巢禪師究竟是誰?《多心經》裡有答案
    西遊記中的烏巢禪師很神秘,功夫也特別厲害,他開始想收豬八戒做徒弟,後來又傳授給唐僧一卷心經,最後諷刺孫悟空一頓後揚長而去。這次她假扮烏巢禪師諷刺孫悟空一頓,孫悟空也假裝沒有認出她來,真的拿金箍棒打了她,終於出了心底的一口惡氣。三是監管豬八戒,因為老豬這傢伙不老實,他前年答應菩薩持齋把素、入沙門保唐僧,可轉眼就到高老莊做了上門女婿,若不看著他他說不準敢幹出更出格的事。
  • 烏巢禪師有何來歷?連孫悟空都近不了身!如來佛祖一句話道出真相
    烏巢禪師有何來歷?連孫悟空都近不了身!如來佛祖一句話道出真相 在《西遊記》中法力最為高強的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如來佛祖、太上老君和鎮元子寥寥幾人之外,其實還有幾位身份神秘法力通天的大人物,比如有孫悟空的授業恩師菩提老祖。
  • 烏巢禪師本是世外高人,八戒為何拒絕拜他為師?你看他說了什麼話
    西遊記中神秘的人物有菩提祖師, 當然還有浮屠山的烏巢禪師。菩提祖師出現了一個章節,但烏巢禪師卻是連半個章節都不到,無疑是神秘之神秘。烏巢禪師的住處更令人詫異,他是一位世外高人,卻就在鳥巢上面搭建一個窩?他整日就睡在那個上面?很神奇!
  • 西遊記中隱藏的四個厲害人物,其中黎山老母墊底,第一是他!
    西遊記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誰呢?當然就是孫悟空了,孫悟空從出生一直到他被封為了鬥戰勝佛,大家看到了他一路上的成長,一路上的心酸與成敗,但是孫悟空是不是西遊記中最厲害的人呢?他絕對是厲害的人物,但是卻絕對不是西遊世界中最厲害的人物,孫悟空與小編今天要說的西遊記中隱藏的四個厲害人物可差遠了,其中黎山老母墊底,第一是他。
  • 《西遊記》中北俱蘆洲最厲害的三大魔頭,最後都是怎麼被收服的
    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看看,《西遊記》中,到底有多少北俱蘆洲的魔,早就悄悄來到南瞻部洲和西牛賀洲一直潛伏著。01龍王敖順曾經對孫悟空說,涇河龍王是他妹夫,生了九個兒子,卻個個都是雜種。還記得《西遊記》中的漁夫張梢和樵夫李定嗎?曾經有人說,這兩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囉裡囉嗦的對了一大堆詩詞,簡直不知所云。而咱們的線索,就在這堆詩詞裡。漁翁張梢在一首《臨江仙》中說道:困臥蘆洲無個事,三竿日上還捱。這個蘆洲,就是北俱蘆洲。這首詞也道出了張梢的來歷。
  • 西遊記中的水簾洞是人造瀑布?他的主人到底是不是東海龍王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是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他是女媧補天的靈石,吸取天地精華孕育所生,出生之後就霸佔了花果山水簾洞,後來鐵了心去學藝,之後不明原因地大鬧天宮,被如來鎮壓,最後踏上了取經的路途。當然算得上是神秘的人物,還有烏巢禪師,給孫悟空指路的樵夫,大體的神秘人物就是如此。要說人物神秘,大家不分上下,但要說住所神秘,大抵有如下幾個: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當然還有孫悟空的花果山水簾洞,因為這個地方連結的,是東海龍王的水晶龍宮。為什麼說東海龍王的水晶宮這麼神秘呢?
  • 王維均:關於西遊記的28個冷知識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觀察者網發表,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又被歪果仁譯作《一個和尚和兩個寵物及一個僕人的故事》,是幾百年來中國人甚至全世界人耳熟能詳的作品。可吳承恩大叔筆下的這個故事,真的像影視作品裡演的那樣「單純、勵志而美好」嗎?下面這28個冷知識,告訴你一個你沒讀懂的《西遊記》。
  • 西遊記孫悟空懼怕的神仙僅有七人,靈山有三人,天庭和凡間皆兩人
    7、烏巢禪師 烏巢禪師居住在浮屠山上,法力無邊,能知過去未來,當他一句話說出孫悟空是山中老石猴之時,孫悟空愣住了!假如烏巢禪師知道自己過去之事,那麼他豈不是知道自己的師父是菩提祖師?
  • 當禪師遇到理科生:我讓要全世界知道這些段子禪師承包了
    (皮亞諾曲線可以遍歷單位正方形中所有的點,是一條充滿空間的曲線。)3、青年再問禪師:「我的頭腦卻是被這種繁雜的世俗所裝滿,卻要如何是好?」禪師說:「你畫一個沒有瓶口的瓶子。它總有一個盡頭。取一條長度為1的直線段,將它三等分,去掉中間一段,留剩下兩段,再將剩下的兩段再分別三等分,各去掉中間一段,剩下更短的四段,……,將這樣的操作一直繼續下去,直至無窮)5、青年問禪師:「我覺得我在這個世界上是多餘的,沒有人需要我。」禪師說:「就像你所學的數學,無論怎樣複雜艱深的函數,都有適合的圖形對應。你只是還沒找到那個圖形而已。」
  • 西遊記中的世界是怎麼形成的,時間是怎麼計算的?
    想要看看花果山的地理位置到底在什麼地方,我們就需要對西遊世界的一些自然情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本節就是從時間方面,簡述一下西遊世界的概況。猴子出世是偶然也是必然一、西遊時間的紀元單位西遊記中,時間是以「元」這個單位紀元的,一「元」等於地上世界129,600年,一「元」有12「會
  • 西遊記中那些關於孫悟空的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的規則在,而每個世界也都有自己的隱秘。西遊記這個世界中就有著我們所忽略的隱秘,這些隱秘又是就是我們想不通取經的原因。孫悟空可以說是西遊記中最討人喜愛的角色,他在聰明伶俐的頭腦下,隱藏的是一個顆渴望長生的心。
  • 為了翻譯《西遊記》 這個瑞士人去浙大讀碩士
    偶然的機會,她在上海古籍書店讀到了《西遊記》,其中蘊含的中國古代世界觀深深吸引了她。今年2月底,譯林出版社資深德語編輯王蕾因為喜歡林小發的德語版《西遊記》,隨手譯成中文發到自己的微博上,網友們馬上炸鍋了:「值得全部翻譯回中文!」作家馬伯庸也轉發並評論說:「這個史詩範兒好足啊。」還有人追著問:「好想知道烏巢禪師那裡的《心經》有沒有翻譯?
  • 西遊世界的宇宙觀竟是中西文化構成!十洲三島在哪?
    詩裡的這句話其實已經點明了作者的寫作目的:要想洞察自然萬物的變化過程乃至規律,就得看看我這本《西遊記》了。厄,就是苦難、煩惱、災害。在後文寫到收伏豬八戒後,唐僧師徒遇到烏巢禪師,其實就是鳥巢禪師。禪師傳授給取經隊伍一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開頭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釋厄,就是開解煩惱,出離困境,得大自在。
  • 《西遊記》慧眼閱讀考級50題(含答案),快來測試一下吧
    A.夏B.秋C.冬30、白龍馬的真實身份是(    )。A.東海敖閏之子B.西海敖閏之子C.南海敖閏之子31、師徒二人來到一個山中寺院。老院主(    )歲了A.二百三十B.二百四十C.二百七十32、老院主見三藏的袈裟是件寶貝,起貪心,要放火燒死師徒二人。行者向(    )借來「避火罩」。
  • 這個瑞士人為了翻譯《西遊記》 專門去浙大讀古代文學碩士
    偶然的機會,她在上海古籍書店讀到了《西遊記》,其中蘊含的中國古代世界觀深深吸引了她。  今年2月底,譯林出版社資深德語編輯王蕾因為喜歡林小發的德語版《西遊記》,隨手譯成中文發到自己的微博上,網友們馬上炸鍋了:「值得全部翻譯回中文!」  作家馬伯庸也轉發並評論說:「這個史詩範兒好足啊。」還有人追著問:「好想知道烏巢禪師那裡的《心經》有沒有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