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翻譯《西遊記》 這個瑞士人去浙大讀碩士

2020-12-27 騰訊大浙網

林小發去年在法蘭克福書展,面前就是德文版《西遊記》,細心的網友發現:林小發喝的是枸杞茶!

在德國,《西遊記》賣斷貨了?88歐元一本,德國終於有了第一個全譯本的《西遊記》。將《西遊記》翻譯成德文的勇士,是今年49歲的瑞士女漢學家和翻譯家林小發。最近,她因為這本《西遊記》,獲得了有「德國最受追捧的文學獎之一」稱號的萊比錫書展的翻譯大獎。首印的2000冊目前已經售完,正在加印。

不過在此之前,林小發已經讓中國網友們「炸」過一次了,有人把德語版《西遊記》譯成中文貼到網上,讓網友們高呼:「翻譯回來的中文簡直就是《指環王》了!」「從德文再譯成中文然後出版的話我100%買!」

還有網友激動地認出了她:「這是我研究生的老師呀,瑞士人,在中國20多年了,當年她是坐著火車哐哧哐哧穿越歐亞大陸來的中國。讀的是中國美院版畫系。特別淳樸,特別不物質,我們經常看她騎著那種後座帶娃的二輪來上下班,眼神特別乾淨。」

林小發曾在中國生活25年,而且都是在杭州。她在中國美院學習過,任教過,還為了翻譯《西遊記》,專門去浙江大學讀了古代文學專業的碩士。唐三藏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她翻譯《西遊記》,足足用了17年。

14歲時因為中國雜技團到訪,開始自學漢語

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比爾——一個以鐘錶製造出名的小城,一個同時使用法語和德語的城市。

1983年3月,一個來自中國廣西的雜技藝術團到訪比爾,14歲的小姑娘林小發一下子被介紹冊上的中國字迷住,走上了自學漢語的道路。那本冊子至今在她家中珍藏。

上世紀90年代,林小發來到中國,在中國美院書法系和版畫系學習。偶然的機會,她在上海古籍書店讀到了《西遊記》,其中蘊含的中國古代世界觀深深吸引了她。

今年2月底,譯林出版社資深德語編輯王蕾因為喜歡林小發的德語版《西遊記》,隨手譯成中文發到自己的微博上,網友們馬上炸鍋了:「值得全部翻譯回中文!」

作家馬伯庸也轉發並評論說:「這個史詩範兒好足啊。」還有人追著問:「好想知道烏巢禪師那裡的《心經》有沒有翻譯?最想看的是車遲國鬥法的時候,喝聖水的那一段是怎麼翻譯的。」

王蕾一攤手,「我讀的是Kindle試讀版,看不到那麼後面。」

馬上有網友決心追到亞馬遜去入一本。一看價格,定價88歐元,亞馬遜賣75.99歐元,Kindle版74.99歐元,怎麼算也要人民幣七八百!

王蕾說,一本800多頁的德國小說賣五六十歐元,這本《西遊記》精裝本做到88歐元,絕對是高端書了。「不過,今年德國還出了《三國演義》的全譯本,更貴,要99歐(元)。」

王蕾介紹,中國四大名著中,《西遊記》是唯一沒有德文全譯本的,有一本是轉譯自英文節選本的《猴子的朝聖路》。四大名著,德國漢學家孔舫之(弗蘭茨·庫恩)譯了三本,他唯一沒有譯的就是《西遊記》。

為了翻譯《西遊記》,她到浙大讀古代文學碩士

我找到林小發的導師、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樓含松。樓教授說,林小發其實還有一個中文名,叫林觀殊:「她讀研究生的目的也是很強的,就是為了做好《西遊記》的翻譯工作。」

因為樓含松寫過《西遊記》的研究文章,林小發拜他為師。樓含松回憶,林小發的中文水平很好,完全稱得上是中國通。「我不懂德文,跟她都是漢語交流,我們討論《西遊記》多一點。她畢業論文探討《西遊記》的主題,並將《西遊記》和《天路歷程》作了比較。碩士論文答辯的時候,老師們對她評價都蠻高的。」

「她終於完成了這項艱巨的工作,真的非常了不起!我為她感到高興和驕傲!」樓含松說。

林小發2004年碩士畢業,而她從2000年就已經開始翻譯《西遊記》。在今年年初一篇回顧自己耗時17年翻譯《西遊記》過程的自述中,林小發寫道,她在翻譯過程中讀了很多經典,包括四書五經、佛經,還有與《西遊記》相關的一些道教經典,如此一邊閱讀一邊調查研究,「翻譯過程也就成為一個獨特的『取真經』的過程。」她還到處走訪寺廟、道觀,向大德高僧請教書中一些深層涵義的解釋;大量閱讀18、19世紀的德國文學,從歌德等人的詩歌中感悟修辭技巧。

她以中華書局出版的《西遊記》為底本,譯出前十回後,林小發將內容和小說簡介寄給了幾家出版社,但都被婉拒。當時德國幾乎沒有人聽說過《西遊記》,更不知道這本書的文化價值。

直到2009年中國擔任法蘭克福書展主賓國期間,林小發認識了專業出版世界和德國經典文學著作的雷克拉姆出版社的編輯麥爾,《西遊記》德文版最終於2016年10月面世。

瑞士著名漢學家冬瑪軻評價:林小發翻譯《西遊記》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其貢獻將延續至少數十載。

若能激起中國人重讀原著的話,我很開心

命運女神是公平的,勞苦功高者終有所酬。

3月23日,被稱為「德國最受追捧的文學獎之一」的萊比錫書展獎揭曉,該獎分別頒給文學類、非虛構類、翻譯類的作(譯)者各一人,獎金總額為6萬歐元。林小發獲得了今年的翻譯大獎,獎金1.5萬歐元。

萊比錫書展主辦方評價林小發「不僅僅是把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更在不同時代和不同思維方式的峭壁中搭起了一座橋。這正是『世界文學』的真意,一種來自全世界、面向全世界的文學」。

精通德語與中文的王蕾對德語版《西遊記》誇了又誇:「章回標題都是對仗的,書中的詩詞最大限度地得到了保留。《西遊記》如果只保留情節的話很簡單,但是她把書中反映中國傳統宗教和哲學思想的部分都保留了,而且和中文版完全合得上,這就很厲害了!為了幫助不懂這些背景的德國讀者了解,她還做了大量的注釋。在書後還有一個附錄,一個個地介紹了西遊記中主要出場的各路神仙的來龍去脈。後來我看評論,許多中國讀者說,看原著的時候這些段落都是跳過去的。」

林小發已著手翻譯下一本書,那是華東師大朱志榮教授的《中國藝術哲學》。

林小發非常低調,對獲獎之事不願多說。針對我在郵件中特別提到的德文版《西遊記》又翻回中文一事,遠在瑞士家鄉的林小發表示:「若能激起中國人重讀原版的話,我很開心。譯回中文有趣,能讀原著是福!」

花果之山的應許之地 水簾之洞的洞中天堂

來感受下不一樣的《西遊記》

定場詩

有一首詩說:太初混沌不分,/天地晦暗地混淆在一起;/萬物模糊,橫無際涯,/誰都沒有見過那時的景象。/然而原始巨人盤古甦醒/打破了混沌,/強大的雲霧世界清朗起來,/清濁二分開。/這大地上的所有造物/向上追求至高的善;/從中生長出的事物/最終將實現美德。/如果你們想要了解那種力量,/它決定了存在的循環,/那麼這書定是最好的一本:/《在西遊之路上擺脫所有的災難》(註:原文是「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猴王出世》

這座山最頂上卻有一塊神石。這塊石頭高36.5尺,對應周天365度,周長24尺,對應曆法中的二十四節氣。此外它還有九個孔隙、八個窟窿,對應九宮八卦。自創世以來,這塊石頭就接受了天的真理與地的秀麗,太陽的力量與月亮的光輝浸透了它,使它在很久以後產生出魔力,在內部孕育出一個仙胎。直到一天,石頭迸開,出現一塊像玩的球一樣大小的石卵。在風的作用下,它變成一個石猴,有著所有的五官和四肢。

這猴子立即學會了爬和走,它向四方都鞠了躬,從眼中便射出兩道金色的光線來,直射到北鬥的星宮之中,甚至驚動了天上偉大神聖的玉帝。

……

那猴子吃草木,喝溪泉之水,採摘山花,尋覓果實。猩猩與鶴是他的同伴,狍子和鹿環繞著他。夜晚他歇在石崖之下,白天便漫遊群山和峽谷。這話很有道理:「在群山的世界中沒人知曉時歷,冬天過去了也不會提到新年。」

有一天,又熱又悶,石猴與其他猿猴在松樹涼爽的樹蔭下玩耍。這一群玩了一陣之後,都要去鄰近的山泉中戲水。那水湧成急流,潺潺作響,噴濺而出。

「這道泉水會是從哪兒來的呢?」猴子們問道。「我們今天也沒什麼事,我們去尋找源頭吧!玩去咯!」

一聲歡呼,整群猴子立即響應。它們沿著溪流向山上攀登,直至水流跌下之處。那是一道瀑布,從上面巖石中湧出。

「好水!好水!」猴子們歡呼拍手。「我們中誰有膽量,鑽到瀑布後面去,尋找通向源頭的路?誰若是辦成了,又毫髮無傷地回來,我們願意立刻擁戴他為王。」

它們連喊了三遍,石猴突然從鬧哄哄的猴群中跳出來大聲說:

「我去!我去!」

好勇敢的猴!瞧,他閉上眼睛,屈下身體跳躍!他高高跳起,從瀑布正中穿過。隨後他睜開雙眼,四下打量。這裡面卻沒有水也沒有波浪;他面前清清楚楚地有一座狹窄的鐵橋。在他身後,水注入橋下石縫之中,遮住了大門。他大膽上橋走了幾步,四處觀望。他看到的,就好像是有人居住一樣。確實,這是個好地方!長久打量之後,他跳過橋,左瞧右看,終於在正中間看到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花果之山的應許之地,水簾之洞的洞中天堂。」

(選自王蕾的譯文,有刪節)

相關焦點

  • 這個瑞士人為了翻譯《西遊記》 專門去浙大讀古代文學碩士
    在德國,《西遊記》賣斷貨了?88歐元一本,德國終於有了第一個全譯本的《西遊記》。將《西遊記》翻譯成德文的勇士,是今年49歲的瑞士女漢學家和翻譯家林小發。最近,她因為這本《西遊記》,獲得了有「德國最受追捧的文學獎之一」稱號的萊比錫書展的翻譯大獎。首印的2000冊目前已經售完,正在加印。
  • 在浙大留學的瑞士人 用17年時間翻譯了德文版《西遊記》
    浙江在線4月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湛 通訊員 吳荃雁)近日,瑞士譯者林小發(中文名)憑藉其翻譯的《西遊記》首個德文全譯本,獲得第十三屆萊比錫書展獎翻譯類大獎。這是德語地區圖書行業重要獎項。  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比爾,曾在中國生活超過25年,200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專業,導師是樓含松教授。
  • 瑞士人:翻譯《西遊記》過程成就獨特「取經」過程
    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比爾,曾在中國生活超過25年,200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專業,導師是樓含松教授。1999年,讀過原著和兩種德文譯本的林小發自己動手翻譯《西遊記》。翻譯越深入,林小發越察覺自己的不足。她特地去浙江大學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碩士論文主題是《西遊記》的「正路」思想。
  • 浙大留學生17年時間翻譯《西遊記》 回譯成漢語爆紅網絡
    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比爾,曾在中國生活超過25年,200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專業,導師是樓含松教授。對她來說,漫長翻譯過程中的成長與挫折,恰恰應和了《西遊記》的主題——取經。  在自述中,林小發寫道,她在翻譯過程中儘量讀了一些構成明代文人常識的經典,包括四書五經、佛經,還有與《西遊記》相關的一些道教經典,如此一邊閱讀一邊調查研究,「翻譯過程也就成為了一個獨特的『取真經』的過程。」
  • 將《西遊記》譯成德文的瑞士學者,這回翻譯了德文《千字文》
    2017年,林小發曾憑藉其翻譯的《西遊記》首個德文全譯本,獲得德語地區圖書行業重要獎項——第十三屆萊比錫書展翻譯類大獎,當時她的德譯版西遊記回譯成漢語,在中國網絡上走紅,錢報也曾做詳細報導。 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比爾,14歲開始自學中文,21歲來到中國求學,曾在中國生活25年,在浙江大學讀完了研究生。她對中國的文化十分精通,一直致力於將中國名著譯成德文的工作。
  • 留學生17年翻譯德文版《西遊記》
    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比爾,曾在中國生活超過25年,200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專業,導師是樓含松教授。1999年,讀過原著和兩種德文譯本的林小發自己動手翻譯《西遊記》。翻譯越深入,林小發越察覺自己的不足。她特地去浙江大學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碩士論文主題是《西遊記》的「正路」思想。在德語國家文壇《西遊記》原來是不存在的林小發在浙大的導師樓含松教授說,「她跟我讀的是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當時她已著手此書的翻譯。
  • 《西遊記》德文版譯者:一個瑞士人的十七載「取經路」
    一個瑞士人的十七載「取經路」——訪《西遊記》德文版譯者林小發  中新社柏林3月14日電 (記者 彭大偉)農曆猴年剛過去不久,美猴王孫悟空近來卻一個「筋鬥雲」躍上了德語國家讀者的書桌。  去年12月,德國大報《法蘭克福匯報》首次將《西遊記》作為最適合聖誕節饋贈的書籍之一推薦給讀者。
  • 將《千字文》翻譯成德文?這個瑞士學者做到了
    2017年,林小發曾憑藉其翻譯的《西遊記》首個德文全譯本,獲得德語地區圖書行業重要獎項——第十三屆萊比錫書展翻譯類大獎,當時她的德譯版西遊記回譯成漢語,在中國網絡上走紅,錢報也曾做詳細報導。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比爾,14歲開始自學中文,21歲來到中國求學,曾在中國生活25年,在浙江大學讀完了研究生。
  • 留學生17年翻譯德文版《西遊記》回譯漢語爆紅網絡
    德文版《西遊記》譯者:林小發近日,瑞士譯者林小發(中文名)憑藉其翻譯的《西遊記》首個德文全譯本,獲得第十三屆萊比錫書展獎翻譯類大獎。這是德語地區圖書行業重要獎項。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比爾,曾在中國生活超過25年,200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專業,導師是樓含松教授。
  • 瑞士女漢學家歷時17年翻譯《西遊記》,再譯《千字文》
    她後來在回憶的文章裡寫道,儘管自己當時已經能讀中國文學原著,能拉二胡、寫毛筆字。然而,從列車咔嗒聲中醒來的她,看到車窗外那些挑著扁擔搖搖擺擺的農民、沿著鄉間小路悠閒騎車的人,還有滿臉歡笑地向火車招手的兒童們,忽然感悟到,「對這個幅員遼闊的文化大國,我其實一無所知。」
  • 留學生17年翻譯德文版《西遊記》 回譯漢語爆紅網絡
    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比爾,曾在中國生活超過25年,200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專業,導師是樓含松教授。對她來說,漫長翻譯過程中的成長與挫折,恰恰應和了《西遊記》的主題——取經。  在自述中,林小發寫道,她在翻譯過程中儘量讀了一些構成明代文人常識的經典,包括四書五經、佛經,還有與《西遊記》相關的一些道教經典,如此一邊閱讀一邊調查研究,「翻譯過程也就成為了一個獨特的『取真經』的過程。」
  • 獨家|瑞士比爾湖畔談西遊:專訪《西遊記》德文譯者林小發
    從山頂遠眺比爾湖(攝:施慶華)林小發在中國呆著的時間比瑞士還長。1990年,二十歲的她坐著火車「哐嘰哐嘰」地從瑞士來到了中國。在西湖邊上,林小發完成了人生中大部分重要的事情:中國美院版畫系本科學位,浙江大學古典文學碩士學位,與中國美院的版畫家教授結婚生子,在中國美院的中德藝術研究生院擔任講師,以及,歷時十餘年,把《西遊記》首次完整翻譯成德文。
  • 林小發,一個用17年翻譯《西遊記》的瑞士人
    (林小發供圖/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3月30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在花果山的「應許之地」 林小發和她的德語版<西遊記>》)最初譯出了十回後,林小發曾把譯稿和小說簡介寄給幾家出版社,都是婉拒。大約有十年,她都沒找到願意出版德譯《西遊記》的機構。是否繼續翻譯,她也躊躇過,但終究沒有放棄。
  • 德留學生17年譯完《西遊記》,中國編輯回譯漢語成「網紅」
    近日,瑞士譯者林小發(中文名)憑藉其翻譯的《西遊記》首個德文全譯本,獲得第十三屆萊比錫書展獎翻譯類大獎。這是德語地區圖書行業重要獎項。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比爾,曾在中國生活超過25年,200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專業,導師是樓含松教授。林小發。
  • 留學生17年翻譯德文版《西遊記》爆紅網絡
    在德語國家文壇  《西遊記》原來是不存在的  林小發在浙大的導師樓含松教授說,「她跟我讀的是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當時她已著手此書的翻譯。因此我們經常會有關於西遊記的討論。」
  • 德文版《西遊記》譯者:推廣中國文學需要搭建橋梁的人
    您所翻譯的《西遊記》是第一部德譯本嗎?林小發:不是的。以前出版過一部《西遊記》的徳譯本,但是刪減版,內容大約只有中文原版的四分之一。我所翻譯的是完全未刪減的,因此可以算是第一本完整的德譯本。我用的中文原版是中華書局出版的《西遊記》,這個版本以清代的《西遊證道書》為底本。相對於更常見的明版本,這個版本經過了一些文筆潤色,也刪掉了一些描述性的詩歌。
  • 《西遊記》很紅,這本德文版《西遊記》更紅
    過去一個月,另一個版本的《西遊記》火了——一位在中國待了25年的瑞士人將西遊記翻成了德文版,初版2000本,售價88歐,沒想到火爆到五個月時間就已經翻印了四版。而回譯成中文版的《西遊記》依然很火,中國網友說讀起來有一種《指環王》的感覺。
  • 瑞士學者將《千字文》譯成德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怎麼翻?
    2017年,林小發曾憑藉其翻譯的《西遊記》首個德文全譯本,獲得德語地區圖書行業重要獎項——第十三屆萊比錫書展獎翻譯類大獎,當時她的德譯版西遊記回譯成漢語,在中國網絡上走紅,錢報也曾做詳細報導。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比爾,14歲開始自學中文,21歲來到中國求學,曾在中國生活25年,在浙江大學讀完了研究生。
  • 瑞士學生的浙大附中課表
    盧加諾第一高中是瑞士南部提契諾州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公立學校。盧加諾第一高中同學在浙大附中為期一周的短期訪問只是浙大附中外事交流的普通一課,但從中折射出的校際、城際、國際間的文化碰撞和文明互通,已經引發了同學和社會的關注。讓我們先看看瑞士同學在浙大附中的一周課表吧!
  • 譯者林小發:沒想到《西遊記》能在德語世界引起這麼大關注
    成名後面對各種盛譽,她始終淡然,頗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古風。8月底,在南京先鋒書店舉辦的一場《西遊記》對談上,讀者和主持人說到她漫長而辛苦的翻譯時,均用了「偉大」表達敬意,她輕描淡寫的一句回答,就消解了旁人眼中的「偉大」:「其實就這麼回事兒,瑣瑣碎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