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老祖宗的話,值得細細品味

2020-12-14 中原文化家

在民間有一句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很多人還是不了解其中的含義。這句話只有經歷了人世間的種種之後,才會對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有所了解,今天這句老話還適用嗎?

如果說讓我們直接去看這句話,那麼這意思就是說表親相隔三千裡以上,就是可以當成陌生人一樣,幾乎不會有什麼來往了,而對於堂親,則可以說是可以維繫關係到五百年之久。

三千裡和五百年一個形容長短,一個形容時間,都是虛指。具體的數字肯定並非如此,儘管這句話說得很虛,但是這句話所要表達的主旨意思還是很明了的,表親堂親和自己的親疏關係真的是這樣嗎?

一、表親三千裡

一般來說表親,指的是舅舅、姨媽、姑姑這三種親戚,以及他們的後代。雖然,從血緣上來說,所有的親戚都是自己的親戚,但是畢竟從情感上來說,一定是有一些差別的。對於這種現象,其原因又是什麼呢?

丈夫這邊的親戚,妻子這邊的親戚,與這些親戚的交往也是有一定講究的,擁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可以分為母親一系和父親一系,母親家族裡的成員便是表親。

由於表親不是一個家族,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平時大多分散在外地,大家接觸的機會本來就少,再加上如果表親的後代再嫁人或遷移,距離則越來越遠,這也就解釋了表親為何大多不會太親近的原因。

這句話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中國的家族觀念而產生的,雖然如今年輕一代家中沒有多少兄弟姐妹,因此不管是姑表親還是堂親都等同於血緣至親,可在老人們來看,其中的遠近親疏還可由這句老話之中看出。

由此可見,表親和堂親的親疏之別可以說是十分誇張了,雖然人們一直都認為表親不如堂親親密,但是親戚關係其實可以不用計較遠近、親疏,只要彼此常來常往,相處好就是好親戚。

所以在古代才有了「表親三千裡」的說法,意思是說表親如果相隔三千裡以上,「三千裡」雖然是距離但這裡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疏遠。兩家的關係就會想陌上人一樣,也就幾乎不會有什麼來往了。

二、堂親五百年

堂親指的是父親這邊的親戚,也就是叔叔伯伯,姑姑以及他們的後輩這些親戚。和表親不一樣的是,堂親就會更加親密一點,所以在民間才會有「堂親五百年」的說法。

但是怎麼會這樣呢?其實這是由自古以來的男尊女卑決定的,家庭中,男性的地位一般都會高於女性,那麼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也會下意識覺得父親家的親戚更值得親近。

其實大部分的情況下,人們會和自己的父系親人比較親近,來往比較多,但是和母系親屬,那些表親則是相對來往比較少一些。但是明明都是親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分別呢?

堂親作為自己同系同宗的人,就像古代的人一樣,是以一個家族部落形式存在的,直系親屬對於家族成員來講,當然接觸的就比較多,而表親往往因為距離和血緣的關係,不如堂親來的親切。

與表親疏遠卻與堂親關係緊密,如前文所說堂親隸屬於父系血緣關係,那麼,為什麼擁有父系血緣關係的人關係要更好呢?對於表親與堂親之間的疏遠是自古便有之,當然這些都是由傳統落後的封建思想在作祟。

在古人看起來,血脈的純正是首要的。表親與父系家族人的姓氏不同,自然隸屬於兩個家族,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在過去是指民族之間。在漸漸的發展中最後縮小成了家族。

老祖宗留下這句話時,想來將此話傳遞下去的後人一開始都還不明白,但當其閱盡人生歷程之時,就會明白此話的重量和無情。因為短短幾個字把人情冷暖表達的一針見血,讓人嘆為觀止。各位看官,您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老祖宗的話,值得細細品味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老祖宗的話,值得細細品味表親,即中表之親,指自己與姑母、舅父的孩子的親戚關係。堂親,可以分為「親堂」和「遠堂」,而遠堂又可以被分為同房遠堂和異房遠堂。在父系社會中,堂親一般都是指的是同姓氏的人,指自己與祖父、父親的兄弟的子女的親戚關係。既然堂親和表親都是自己的親戚,而親戚自然也是有遠近之分的,所以是堂親跟自己親還是遠親跟自己親呢?這個問題放到現在來看的話,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的人跟自己的母親更加的親近而母親又跟自己的兄弟姐妹關係比較好,所以夾帶著自己跟自己的表親就比較親密了。
  •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是什麼意思?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在民間有一句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很多人還是不了解其中的含義。這句話只有經歷了人世間的種種之後,才會對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有所了解,今天這句老話還適用嗎?
  •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為何會這麼說?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為何會這麼說?在中國我們有各種各樣的親戚關係,而很多中國人的骨子裡是非常重視親戚間的感情的,這也是為什麼逢年過節家裡經常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原因。我們總結一下親戚關係,基本上分為兩種,一個是表親,一個是堂親,有些小孩子可能不知道這兩個要怎麼區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照爸媽來區分,如果是屬於爸爸這邊的親戚的話,就都是堂親,而媽媽那邊的都屬於表親。關於這兩類親戚,我們的老祖宗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
  •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什麼意思?你們家也一樣嗎?
    導語: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什麼意思?你們家也一樣嗎?比如,大部分的情況下,人們會和自己的父系親人比較親近,來往比較多,但是和母系親屬,那些表親則是相對來往比較少一些。在鄉下,有一句民間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就是在描述這種現象,那麼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其原因又是什麼呢?
  • 農村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你有聽說過嗎?
    在農村大家之間的關係都是很不錯的,親戚之間也是會經常的走動,只要是閒下來就會大家聚在一起聊天,一旦是趕上什麼節假日的話,大家還會互相的走親戚,這樣的話也能夠增加兩家之間的感情,畢竟村裡人對親戚關係還是很在意的。
  •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很有韻味
    什麼是「表親」?什麼是「堂親」?可能對於現在城市裡的孩子來說,這兩個詞的意思他們都不太明白。先來解釋一下這兩個詞,我們知道,過去農村家庭人口多,兄弟姐妹一大幫。親戚關係中又分為父系親戚關係和母系親戚關係,父親那邊的親戚就叫堂親,我們時常會聽到別人說,這是我堂哥,指的就是父系親戚中和自己同輩的人。相對於父系親戚,母親那邊的親戚就叫表親,表姐表妹表姨夫,叫起來親熱無比,說的就是母親親戚一輩中和自己有關係的人。正是基於農村親戚關係而衍生出來的表親堂親關係,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人生活關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 農村老人為何說「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背後又有什麼深意
    文/墨雲農村老人為何說「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背後又有什麼深意?說起這個親戚,可是有非常多的講究,他分為表親和堂親,這個分類的依據就是表親指的是自己的母親這邊,而堂親則指的是父親這邊。雖然說不論是堂親和表親都是一家人,但是要說關係地位都一樣嗎?其實是不一樣的,比較一下還是會很明顯的發現,堂親是要比表親更加親一些的。
  • 農村老話說:「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該怎麼理解?對嗎?
    在說這句老話之前,我們就不得不說說表親和堂親的意思。估計對於很多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對於表親和堂親,並不一定分的那麼清楚。記得我自己還沒結婚之前,對於什麼表親和堂親也是不在意的,所以那些年也分不清,平常叫的那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到底是自己的表親還是堂親。後來自己有了小孩子以後,對於這些就,不得不惡補一下知識了。
  • 父系親戚叫「堂」,母系親戚稱「表」,為何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
    相約海讀  守護經典至聖國學   智勝天下隔山,隔水,不隔愛封城,封路,不封心感恩:我的好友中有您每日一學跟全國明師學習小學必背古詩詞遇見更好的自己俗話說:「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這裡的表親、堂親說的就是親戚之間的關係。
  • 古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是啥意思?有什麼現實含義嗎?
    老規矩,先上答案,「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這句話的意思主要是每個人的親戚很多,主要是由表親和堂親組成,表親多是指,姑舅、姨表之間的同輩之人,但是表親相隔3000裡就幾乎沒有往來了,這個3000裡指的是一個虛數字,意思是說表親之間距離越遠關係越遠
  • 農村俗語:表親千裡遠,堂親萬年近,為啥?老農道出三個現實原因
    農村俗語:表親千裡遠,堂親萬年近,為啥?老農道出三個現實原因觀古今故事,到如史我聞,人生哲理,古今智慧,與您分享。中國農村的俗語都是農民們根據自己常年勞作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一些寶貴的東西。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們學習,弘揚和發展。
  • 表親三千裡,堂親萬萬年,怎麼區分堂親和表親呢?看完你就明白了
    所謂「內親」,指的就是同一個宗族裡的人,在古代,一般大一點的宗族都有自己的祠堂,所以凡在這個祠堂裡的親人,就是自家人,被稱為「內親」,也就是堂親,就像堂兄、堂弟、堂叔什麼的;相反,凡不在這個祠堂裡的親人,就是「外戚」,也就是表親,比如表姐、表妹等等,所以也就有了父親一脈稱堂,母親一脈稱表的說法了。
  •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是啥意思?堂兄弟是指哪些人?
    縱觀人類歷史,漢族人是最為重視姓氏的民族,漢人管同姓兄妹叫堂親,管異姓兄妹叫表親,以示區別。首先說明一點,堂兄弟屬於兩代以外的血親,例如父生兒子,這兩個兒子是親兄弟。親兄弟再各自生子,所生的兒子是叔伯兄弟。
  • 表親和堂親,有什麼區別,為什麼
    表親和堂親,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文/@成長新視點一個家族的親戚中,在至親裡有表親和堂親兩種,他們都屬於男女婚姻之後帶來的親戚關係,分別對應母親與父親方面的親戚。再加上表親的後代嫁人或遷移,距離越來越遠,見面的機會就更加稀少。時間久了之後,有的就會生疏,甚至彼此都不認識,這就是「一表三千裡」的說法原因。2.堂親,指的是父親的弟弟、哥哥這邊的後代,大家都是一個家族。在中國的傳統社會裡,一個家族中的人,大多數居住在一起,平時會經常走動、串門子、嘮嗑。
  • 老祖宗總結的農諺,太實用了!你都聽過嗎?建議收藏
    是老祖宗通過精心觀察總結出的寶貴經驗,是從實踐中積累的結晶,下面農愛邦整理了一些農諺,你都聽過嗎?建議收藏。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下層社會人踩人,中層社會人比人,上層社會人捧人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姐死門坎斷,哥走侄不親死了姑,別了舅,三年老表成陌路人敬有的,狗咬醜的前30年看父敬子,後30年看子敬父人窮大街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 農村常說:「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背後是啥道理?
    農村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看起來有一點晦澀難懂,但如果大家能夠真正了解其中的含義,就會發現,原來有一些血緣關係,即使不用語言去形容,也可以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暖意。事實上一個「表」和「堂」就可以說明一切。
  • 農村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 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 話糙理不糙農村有句話:話糙理不糙,大概指的就是這些比較經典的俗語。因為短短幾個字把人情冷暖表達的一針見血,讓人嘆為觀止。農村比較注重血緣關係,特別是現在很多地方,開始興起排家譜立宗祠,這就是中國的家文化。老人常說:一輩兒親,兩輩兒淡,到了三輩兒不管飯。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對於親戚關係是很看重的,其中主要分兩種親戚關係:堂親和表親。堂親一般是指父親這邊的親戚的後代,和自己同姓的堂兄弟姊妹;表親是指母親那邊的親戚,比如舅舅、姨媽等親戚的後代,一般姓氏和自己不同。雖然都是親戚,但是在現實中卻親疏有別。
  • 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啥意思?
    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啥意思?現在的親戚是這樣嗎俗話說: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就是指人們之間的關係會隨著血緣關係的不斷變化而不斷地產生變化,就如表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沒有堂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好。
  • 俗語「好男慶九過虛,好女慶十過實」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俗語有些歲說念起來粗糙,但是細細品味的話,卻發現俗語中蘊含著許多人生哲理以及生活的經驗,說俗語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一點也不假。同時有些俗語還能能反應出當地文化以及民俗。比如說下面的這則俗語「好男慶九過虛,好女慶十過實」,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那麼今天咱們就來粗略的分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