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得更遠:慢講話 持善心 快行動

2020-12-23 環球讀者

作者:王素絢

去年考古學界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海昏侯劉賀墓的出土。海昏侯一向驕奢淫逸,遊獵無度,他手下的臣子王吉經常引經據典地對他進行規勸。

後來,漢昭帝駕崩,由於沒有子嗣,當時獨攬大權的大將軍霍光與群臣計議,決定立當時還是昌邑王的劉賀為皇帝。消息傳到昌邑國,劉賀欣喜若狂。王吉深知劉賀的德行,他趕忙又上了一封《奏疏戒昌邑王》,對他進行勸誡。其中有這樣九個字:言宜慢,心宜善,行宜敏。在現在看來依舊是為人處世的良方。

言宜慢:水深流緩,人貴語遲

說話,體現著一個人的智慧。《論語》中,孔子講了這樣一句話:「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孔子這段話列舉了三種錯誤的說話方式:第一句話是說,話還沒說到那兒,你就出來發表意見了,這叫毛毛躁躁。第二句話是說,話題已經說到這了,你本來應該自然而然地往下說,可你卻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跟大家說心裡話,這叫「隱」。第三句話是說,說話不看別人臉色,一上來就說,這就是睜眼瞎。

其中「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以及「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兩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言宜慢。

言宜慢,就是告訴我們,說話要經過認真思慮再出口。第一是不要「躁」,不要在話還沒說到那個地方的時候就先搶話說。第二是不要「瞽」,要尊重和理解別人,先不要著急說話,說話之前先要對這個人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判斷,摸清別人的原則底線,觸犯別人原則底線或者引發別人壞情緒的話都不要去說。第三是說話之前要深思熟慮,力求講出的話都要有理有據,不要說太多話,特別是很多空話、廢話,要「訥於言」。

除這些之外,說話語調也要舒緩,這樣聽的人才會感到受尊重、親切,更舒服順耳。

「言宜慢」的背後是一份謹慎、穩重和冷靜的心態,是一種成熟大氣的人格。

心宜善:積善之家有餘慶

心宜善,與人為善,必有福報。古人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一個人心存仁厚善良之心,最後也必然有福報相隨。這樣的說法並不迷信,管仲說:「善人者,人亦善之。」心善的人,樂於助人,救人危難。周圍的人都願意與他交往,更願意幫助他。

在《紅樓夢》裡,王熙鳳一生機關算盡,但卻也曾真心誠意的接濟過兩次來賈府「打秋風」的劉姥姥。就是這一絲善意,使得賈府被抄之後,她的女兒巧姐兒被劉姥姥救出,算是得到了善果。危難關頭真正幫助她的不是她曾經的聰明,而是她的那一絲善良。

人們在一開始也許會崇拜聰明人,但是越到後來才會發現,善良比聰明更為難得。聰明人也許會受益一時,但善良寬厚的秉性才能讓人走的更久。

行宜敏:君子敏於行

我們說「訥言敏行」,敏於行和訥於言一樣,也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

我們說「三思而後行」,在行動之前,需要再三思考,想清楚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及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但是經過深思熟慮,確定要做某件事之後,辦事情就要敏捷,果敢決斷,雷厲風行。就不要再拖泥帶水,前瞻後顧。

因為每種選擇都有其多面性,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再三猶豫只能消磨最初的意志,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遇到困難,內心的猶豫只會成為實際行動中的阻力,讓人更難堅持下去。

相關焦點

  •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更遠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更遠——記馬亞麗名師工作室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 評論員觀察 「新職業」如何走得更遠?
    如何讓「新職業」走得更遠,值得我們深思。最近發布的《2020年上海市新職業青年生存與發展情況調查報告》就顯示,仍有近10%的新職業青年沒有籤訂正規勞動合同。沒有正規的勞動合同就意味著社保關係掛靠難、接續難等問題,有的網絡作家甚至面臨「想交社保沒地方交」的窘境。對於這些尚處於發展初期的新職業,相關社保政策也要與時俱進、跟上用工形式的變化。
  • 慢下來,讓教育走得更遠——對話浙江省春暉中學校長李培明
    ,讓教育走得更遠——對話浙江省春暉中學校長李培明 文化是百年春暉的靈魂之源高博:李校長您好!教育是「快」與「慢」的艱難抉擇高博:您在春暉中學校長的崗位上十年了,您調侃說自己沒有太大的作為,春暉似乎沒有外界期待的那種驚喜,但我想有時候對於教育者來說,沒有作為反而是很大的作為,至少您沒有急功近利。現在有很多人也在反思,我們的教育是不是跑得太快?自身的調子太高?在一片浮躁的背景下,您為什麼要選擇這種「韜光養晦」的做法?
  • 有「彈性」的孩子走得更遠
    所以我們常說,有彈性的孩子,走得更遠。我們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心理彈性強,也很想了解自己孩子心理彈性是什麼水平。有一個方法可以觀察孩子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彈性,就是看一件事,如果沒有按照孩子設想的方式進行時,孩子的反應如何。比如平時吃飯的時候,家長做好了飯餐喊孩子吃飯,經常要喊好幾次,甚至發火了孩子才來。那這次就喊一次,孩子不來也不等他,家長吃飯了就收拾。
  • 精打細算,才能走得更遠
    量力而行的人,才能走得穩。只有穩,才能走得更遠。凡事需留三分力,不可拋卻一片心。孤注一擲的人,即便是僥倖贏了一次,也會倒在未來的某一次計算失誤上。世間各類競爭,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誰擁有的底牌越多,就可以佔得先機。人在做,天在看,浪費可恥。
  • 孩子愛讀的心理學,成就健康人格,走得更遠
    最近,孩子們都出不了門,學習、玩耍都得在家。這讓父母能時刻陪伴孩子,也發現了自家孩子身上不少問題。其實,家長不僅要關注智力發展,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因為只有心理健全的孩子,未來才能走得更遠漫畫形式吸引孩子,語言通俗易懂,孩子一看就愛上並自願一直讀下去,才能讓他們進一步學習解決自己的心理困擾,不用旁人強迫,也能學得快、學得好、記得深。
  • 「前慢」大背景下,年輕軍官如何走得更快?
    軍人職業化為年輕軍官帶來新希望,宛如朝霞初照;然而「前慢後快中間穩」的政策傳聞同時又給他們當頭一棒,仿佛打開一扇窗又給關上一道門。雖說「前慢」是大環境,但是方法總比困難多,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素質依然可以在「前慢」中快步向前!
  • 比斯特羅維奇:希望薩格勒布迪納摩能走得更遠
    克裡斯蒂安-比斯特羅維奇已經加入莫斯科中央陸軍快三年了。他是克甲球隊斯拉文貝盧波青訓出身。「我想在斯拉文貝盧波待更長時間,充分展示自己,但事實證明早點出國也挺好。」比斯特羅維奇說。他為克羅埃西亞U21國家隊出場11次,打進3球;為陸軍出場76次,收穫5球6助。
  • 讓農村「幸福食堂」走得更遠
    7月27日中午11時,驕陽似火,郭河鎮楊洲村「幸福食堂」飯菜飄香,一派火熱景象:30多位老人吹著空調吃著午飯,10張方桌坐得滿滿當當,不時響起歡聲笑語。(7月30日 《仙桃日報》)  民以食為天。對農村獨居老人而言,「吃」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 澳大利亞隊——「袋鼠軍團」夢想走得更遠
    新華社坎培拉5月30日電 澳大利亞隊——「袋鼠軍團」夢想走得更遠新華社記者白旭曾經30年來澳大利亞只希望能夠進入世界盃小組賽。如果我對小組出線持懷疑態度我就不會當這個主教練了。我是個現實主義者,也有一點兒樂觀,在比賽中需要壓力,沒有壓力就不能發揮得更好。」(完)
  • 馨蓓安走進福利院 | 心中有愛,才走的更遠
    (鈞鈞媽和小朋友正在進行簡單的互動,現場其樂融融)每個孤殘兒童都是一個折翼的天使,儘管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完美,有的心智發育不健全,有的行動不便,但是他們都有一顆真摯的心(武漢市兒童福利院)事實上,國際兒童日當天,我們也看到了很多青年志願者走進武漢市兒童福利院,他們來自不同的職業、不同的階層,卻都有著一顆溫暖的善心。
  • 也許一個人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參加的比賽準備得怎麼樣了?也許你還不知道今天要做什麼,但浙大這間寢室裡的同學們全部安排得井井有條。這間寢室就位於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紫雲三舍,寢室四人全部來自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農業工程1702班,其中張友超、黃挺、陸旭琦保研本院,仇睿瑜保研到控制學院,他們都將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繼續馳騁。
  • 沒有學歷的程式設計師如何在IT行業內走得更遠
    雖然學歷對於程式設計師崗位比較重要,但是真正決定程式設計師是否能夠走得更遠的因素是知識結構,以及知識結構的更新能力。當前有兩類程式設計師會有較長的職業生命周期,一類是全棧程式設計師,另一類是研發級程式設計師。
  • 學會思考,你才能走得更遠
    假如你撞上了一個好運氣,努力讓這個運氣飛得更久,而不是試圖再去複製另一個類似的運氣。最好的老師是願意和你分享失敗經驗的成功者。成功者說起自己的失敗時會精心挑選,就像明星主動流出所謂「素顏照」。世俗拖慢智者思維的步伐,是為了讓他們能走更遠。
  • 陌路上的追夢英雄,願你一路披荊斬棘,風雨兼程,走得更久更遠
    沒有資源,沒有學歷,沒有時間,沒有背景……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可以找到各種理由推託而不去真正行動起來。正是因為這樣諸多的藉口和那樣所謂的理由,我們錯過了自己最好的年華,我們錯過了自己最美的夢想,我們錯過了太多自己原本可以擁有的東西。是否,你還想繼續錯過?是否,你還要繼續錯過?
  • 有底氣讓中國價值觀走得更遠
    有底氣讓中國價值觀走得更遠 發表時間:2016-08-26   來源:威海文明網  有底氣,方才有能力去發聲,方能讓我們的價值觀走得更遠、更有力。多些底氣,發出中國的時代強音,讓世界了解中國、理解中國,展示一個大國崛起的精彩。
  • 顏值高,努力又有天賦的鄭業成,假以時日一定能走得更遠
    因為從他目前的表現看,他完全能夠走更遠。當然,娛樂圈從來不是一個有實力和顏值夠就能出頭的地方,他很努力也有天賦,敢接美人師兄這樣可能影響定位的角色,也能在顫抖吧阿部這種無釐頭網劇裡面一本正經,至少戲路不窄。為什麼沒有更遠,在萬事可能的娛樂時代,相信不是他的問題。
  • 愛因斯坦:有想像力的孩子,未來走得更遠
    其中有一個我最為關注的問題,我相信也是大多數父母關心的問題,就是對於孩子未來的人生道路來說,到底作為父母,要教給他們什麼樣的能力或者說什麼樣的特質,孩子未來才能走得更遠些。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像重視知識一樣重視它,即使我們想重視,我們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才能有效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而不是空想。又或者說,應該是一個更實際的問題是,如何讓我們覺得擁有了它,因為像知識這類東西,我們付出了努力,我們能感覺到有收穫,那麼對於想像力來說,如何來評判這些標準?答案必須從我們的大腦神經元原理說起。
  • 賀蘭山網評:等一等「走得慢」的老人
    同時還配有導醫、志願者、社工等,老年人有任何就診需求都能得到及時回應……如何讓數位化時代充滿溫情,這兩家醫院的做法值得借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數位化飛速發展帶來的是工作生活的高效便捷。然而,我們也無法迴避一個基本現實:一端是日新月異的技術創新,另一端卻是持續增長的老齡化人口,橫亙其間的「數字鴻溝」正不斷被拉大。
  • 慢養出來的孩子,才能走得更遠
    大人的不急躁,也會讓孩子學習到,遇到事情時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如何積極地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02 「慢養」出好習慣丹丹快要上小學了,可總是丟三落四。媽媽每天回來後都要在丹丹屁股後面追著問老師留了哪些作業,每天臨睡前,還要把丹丹第二天所用的書和文具準備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