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豆瓣評分達9.1的日劇《四重奏》,掀起了古典音樂熱潮。
四個沒到人生巔峰就開始下坡的「三流樂手」,組成了一支業餘弦樂團,淡淡講述成人世界裡的真實和痛處。不論是在西餐廳、百貨商場、居民樓下,不論是穿優雅的演出服,還是滑稽的動物裝,他們都毫不計較地享受著音樂的快樂。
日劇《四重奏》劇照而在上海,居然有人把這部劇搬進了現實。四個有趣的90後組建了「山澤四重奏」,就如《四重奏》裡優雅與市井並不矛盾,他們認為古典音樂其實可以很多元,演出場所不設限,觀演人群不設限,現場玩法不設限……
目前,山澤四重奏正在上海新銳聯合辦公空間「米域」巡演「成人法則」音樂會,曲目完全來自《四重奏》,所到之處,追隨者眾。
「成人法則」音樂會在「米域」上演,圖為米域·方寸山澤四重奏問世於2017年,1992年出生的陳弘達是山澤四重奏的創始人。
與「甜甜圈洞四重奏」相對應,山澤四重奏也是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的配置——小提琴手劉沁妤是上海音樂學院在讀研究生,中提琴手武梓顏是上音大四學生、大提琴手丁果果是華師大提琴專業碩士,作為第一小提琴手,陳弘達是其中唯一一個「非學院派」。
雖然從小學小提琴,陳弘達大學讀的卻是廣告學。機緣巧合下,他成了上海彩虹室內樂團的小提琴首席。雖然在音樂廳等正式場合演過不少古典音樂會,但觀察下來,「很多人沒有從內心去接納和包容古典音樂,距離感一直在,覺得和自己的生活沒有太大關係。」
不少樂團試著把古典音樂帶進辦公樓、校園、社區,做普及和推廣,收效甚微。陳弘達總結原因,「有些普及不成體系,演一場就算了,這周是古典下周是京劇,觀眾都是獵奇的心態。」
他不希望以「說教」的方式普及古典音樂,給人傳教士的感覺——把音樂會包裝得秀色可餐,讓觀眾被它吸引,主動靠近和領略它的魅力,成了他的工作動力。
於是,才有了山澤四重奏和「成人法則」音樂會。
有別於傳統音樂會,這臺音樂會不管是主題還是曲目安排,都巧妙地蹭了《四重奏》「熱點」,很自然就獲得了話題和關注度。而在視覺包裝、場地選擇、觀眾體驗上,它也做到了顛覆——演出場地極具藝術感,舞臺和觀眾席之間沒有界限,觀眾不用正襟危坐,可坐可站還可拍照,互動氛圍一流。
再比如選曲,陳弘達會注意控制時長,「傳統古典音樂篇幅比較大,一個樂章就要十幾分鐘,樂章之間還不能鼓掌,比較『反人類』,不太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也因此,「成人法則」音樂會選的都是《四重奏》裡的短章。這之後,他們在選曲上會更加大刀闊斧,跳脫傳統,嘗試和京劇、嘻哈、電音等藝術門類跨界,且更顧及旋律的抓耳程度。
有意思的是,陳弘達和彩虹室內合唱團的藝術總監金承志私交甚好。往前追溯,彩虹室內樂團和彩虹室內合唱團同成立於七年前,是姐妹團體。
去年,彩虹合唱團大紅,合唱這門小眾的藝術被大眾廣泛認可,陳弘達深受啟發和觸動。「彩虹推崇『9分嚴肅、1分搞笑』,因為這1分很多人認識了他們,他們會在這個基礎上找點打動觀眾,但沒有諂媚市場,還是有自己的堅持。不管是對外形象、團員親和力,還是金承志本人的魅力,他們都在修煉一種親近的方式獲得自己的『觀眾緣』。」
山澤四重奏也在修煉「觀眾緣」。因為不是學院派出身,陳弘達自認沒有學院派的包袱,可以跳開思維定式,更自由地去做各類嘗試。除了山澤四重奏,他也希望把「山澤音樂」做成一個廠牌,給泛古典類的組合和樂手,提供包裝、視覺、推廣、策劃等音樂以外的服務。
米域·有光除了主題「吸睛」,「成人法則」音樂會極具文藝範的演出場地,也成為觀眾熱議的話題。
7月16日、22日、29日、30日,「成人法則」音樂會分別在四個辦公空間——方寸、有光、飛元、禮和展開巡演,這些辦公空間均坐落於上海,且均隸屬於新銳聯合辦公空間「米域」(MIXPACE)。米域品牌公關負責人黃翊欽坦言,「成人法則」音樂會是他們和山澤四重奏達成共識後,一次有意識的策劃。
2016年以來,米域先後在上海改造了9個空間,既有老洋房、廠房改造,也有商務樓和歷史保護建築的改造。這些空間的改造和設計均出自不同的設計師,每一個空間都有自己獨到的名字,面積最小的是「有光」,原是一棟4000平方米的老廠房,最大的「禮和」總計6000多平方米。
米域·禮和「如果只做辦公空間,米域會不會太無聊?它需要有更多活力、更多內容。」也因此,米域積極拓展公共空間的功能,在這裡舉辦音樂、舞蹈、話劇、攝影展、藝術展、走秀等文藝活動。除了「成人法則」音樂會,前不久,浸入式戲劇《Sleep No More》也在米域舉辦過活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