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農業為支撐 惠民鄉村旅遊之路越走越寬

2020-12-18 河北新聞網

靈秀溫泉度假村特色木屋。

鑫誠農業依託生態農業, 結合生態養生、休閒養老,發展鄉村旅遊。

    「惠民之前農家樂發展未形成規模化,沒有鄉村旅遊的概念。而現在依託大型林場、農場資源來發展休閒農業,發展鄉村旅遊,趟出了一條新路子。」惠民縣旅遊局局長張亮對記者表示。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與《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從國家層面對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出了指導意見與政策支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迎來政策黃金期。立足當地資源特色和生態環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也成為眾多縣域旅遊突破的方向。

    惠民縣地處魯北平原,黃河下遊,地勢平坦,境內多為黃河泥沙淤積成的平原,是一個農業大縣。惠民轄區內擁有孫子兵法城、魏氏莊園、武定府衙等傳統景區型旅遊點,發展鄉村旅遊,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是惠民旅遊的轉型方向。

    「一產+三產」 依託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遊

    「以溫泉、林業、農業等資源相結合,打造高端鄉村旅遊目的地。」惠民縣旅遊局局長張亮表示,惠民制訂了「依託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遊」的總體方針,通過一三產業的結合帶動鄉村旅遊的發展。惠民縣擁有雙河林場、沙窩林場等豐富的林業資源,結合鑫誠農業等高端現代農業觀光,融合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發揮高效生態農業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惠民的鄉村旅遊。

農業休閒與生態林場融合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在惠民縣皂戶李鎮生態林場,12000畝綠化苗木是特有的資源優勢。「這裡的土地鹽鹼性程度較高,最適合種植白蠟,目前林場種植了14萬株白蠟,形成了天然的森林氧吧。」林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株白蠟的成長期是2年,每株能賣到20-30元左右。同時,林區內還種植了部分蜜桃,及其他低矮經濟作物。還養了5萬隻鵝,建設了生態牧場。目前該林場第一產業的直接收入已經能支撐起企業的發展了。」記者看到,林場內已建起了7棟木屋,與大面積的森林相映成趣。「政府支持鄉村旅遊的發展,因此我們利用林場的天然氧吧資源,建設休閒旅遊度假設施。目前已建設7棟木屋,滿足了遊客食宿的需求。雖然開業的時間並不長,但遊客已經絡繹不絕,整體收入比單純農業收入增長了近50%。」林場負責人表示。按照規劃,將以該林場為基礎,建設靈秀溫泉度假村,建成一處集綠化苗木種植示範、農業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生態林場」。

    龍頭企業主導型是惠民旅遊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主要形式。山東鑫誠現代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惠民縣生態農業的龍頭企業。據了解,該企業規劃總面積14000畝,目前以苗木培育和蔬菜種植為主業,已建設日光溫室、智能溫室、育苗溫室、連棟拱棚溫室等50個溫室。並斥巨資在荷蘭購買了大量的名貴苗木,進行培育。企業工作人員稱,目前果蔬、花卉、林木培育種植及銷售是企業的主要經濟來源。農場生產的產品也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收入也比較可觀。鑫誠農業董事長趙成山告訴記者,公司在發展生態農業的同時,讓現代農業與生態養生、休閒養老結合,開展一系列以花草觀賞、五穀養生、溫泉美食、森林氧吧等主題養生活動。並引進荷蘭風車、馬匹等休閒觀光產品,發展養老度假產業,打造觀光、旅遊、養老等全鏈條型多元化農業。

鑫誠農業高端現代農業觀光。(攝影 王陸見)

    「發揮武聖孫武故裡優勢,打造一個獨具特色的國內兵學文化旅遊目的地;依託林業及生態農業資源優勢,融合發展『一產+三產』的特色鄉村旅遊。」張亮認為,惠民只有依託資源優勢才能把鄉村旅遊發展起來。

    好規劃需要好配套,基礎設施亟待完善

    在依託「孫子故裡」品牌下,圍繞「孫子故裡、苗木之鄉、溫泉之鄉」目標定位,惠民把旅遊開發與新型城鎮化、現代農業結合,創建旅遊強鎮、特色村、工農業旅遊示範點,推動全縣鄉村旅遊發展。在惠民的鄉村旅遊規劃中,重點扶持發展休閒觀光農業,以皂戶李鎮萬畝苗木繁育基地為中心打造苗木觀光休閒遊,以麻店鎮鑫誠農業為中心打造高端現代農業觀光遊,以大年陳鎮為中心打造特色林果種植旅遊採摘區,以魏集鎮為中心打造食用菌採摘觀光旅遊區。

    依託優勢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惠民鄉村旅遊的規劃找到了發展路徑,但目前多處於起步階段。靈秀溫泉度假村第一期已經建起了木屋、牧場,溫泉及配套基礎設施目前處於規劃中。據了解,在靈秀溫泉度度假村規劃中,預計到2016年將開發完成運動健身、特色林觀賞區、房車營地、農事體驗區。鑫誠農業與生態養老、溫泉養生結合也還處於規劃中。

    業內人士建議,惠民鄉村旅遊發展起點較高,需要政府的宏觀統籌,而區域內旅遊廁所、交通、停車場、公共信息圖形符號、遊客諮詢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項目也需同步或先期建設,為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延伸產業鏈,應加強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

    休閒農業是農業發展的新突破點,有著自身不可替代的發展優勢。目前,惠民以農業(林業)為支撐,開始發展休閒農業,不妨學習一下臺灣鄉村旅遊發展的經驗,在第一產業的基礎上進行深加工,向第二產業進行延伸,加強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每個林場(農場)都可以生產出自己獨特的農業深加工產品,不斷挖掘農業附加值,提升傳統農業的產業效益。最終形成「1+2+3」的產業鏈條,真正做到一村一品的鄉村旅遊發展新模式。

    強化現代農業保障能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建設現代農業,核心就是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增強設施保證能力,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只有這樣,農業才能留住人,才可持續發展。惠民縣休閒農業發展之路已初露端倪,就是不斷加強建設投入,優化美化環境,做足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的文章。不斷改善觀光休閒環境,使各大農場、林場真正變成一個集生產體驗區、生態觀光區、生活保障區、人文創意區為一體的大景區,促進產業效益的提高。

    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是趨勢,也是新形勢下建設新農村,帶動農民增收的渠道。惠民有豐富的資源,發展鄉村旅遊道路寬廣,路徑選擇多樣。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夯實農業基礎,深度融合各產業,惠民定能開拓出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劉暘】

相關焦點

  • 【產業發展】產業融合發展之路越拓越寬
    【產業發展】產業融合發展之路越拓越寬 2020-12-16 1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接續奮鬥 把腳下的幸福路越走越寬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沒有人比農民更知道用勤勞表達感恩了,大家堅信,只要堅定地聽黨話跟黨走,幸福的路子一定越走越寬。  大同市雲州區西坪鎮唐家堡村的田地裡,黃花地裡套種的小雜糧已經成熟,在秋陽下散發著特有的清香。習近平總書記的祝賀和慰問,讓唐家堡的鄉親們信心更足,幹勁更足。「我們農民有了自己的節日,有了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黨的領導下,今後的日子會越來越有奔頭。」
  • 西北蔬菜第一村:設施蔬菜之路越走越寬|伊當灣村|拱棚|武常平|蔬菜...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西北蔬菜第一村:設施蔬菜之路越走越寬「蔬菜價格從來都沒有像今年這麼好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伊當灣村的發展宗旨,目前全村已經形成了以設施馬鈴薯、蘿蔔,大田蔬菜等為主導的農產品種植體系。
  • 學會寫作,讓你的職場之路越走越寬
    1 電子郵件的寫法 在《寫作全技術》中,作者齋藤孝為我們講述了道歉信、電子郵件、企劃方案、報告、應聘申請表等各種商務文書的寫作技巧。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應答得越快,越有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比如向對方道謝或道歉等,以及上文中的情況,不要讓對方的感情懸而不決,應該儘快應答。 另外一種是當無法簡單做出判斷,情況比較複雜時,要經過一定程度的認真思考,間隔些時間再做答覆來體現出誠意。
  • 「我要把致富路越走越寬的喜訊帶到北京!」——井岡山神山村「笑臉...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題:「我要把致富路越走越寬的喜訊帶到北京!」2月28日一大早,天還沒亮,一家人早早起床為左香雲準備早飯和行李,左秀髮顯得格外激動,他拉著左香雲的手說:「我們家是紅軍烈士的後代,也是土生土長的農民,你能去北京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榮譽,但你也要知道,你代表的是整個神山村,也可以說是代表井岡山已經脫貧的老百姓,你要明白自己去北京是為了什麼。」
  • 在ATU遇見更好的自己,逆襲之路越走越寬
    而現在我在美國知名大學讀本科,並且打算借著這個平臺考取美國常青藤大學的研究生,我的路越走越寬。初三的師弟師妹,你是不是也希望在ATU遇見更美好的自己呢?7月4日快來ATU本科國際課程班介紹會吧!已經從阿肯色理工大學畢業的師姐等著你哦!她會跟你分享她的逆襲之路如何完美收官!
  • 鄉村旅遊:富民惠民 留住美麗鄉愁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鄉村旅遊:富民惠民 留住美麗鄉愁■新天水記者 黃虹景區全面升級,面貌煥然一新,鄉村旅遊景點人氣爆棚,農家樂、度假村、土特產品店生意火爆……「十三五」期間,天水市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把鄉村旅遊發展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的有效抓手
  • 說到做到,路才能越走越寬
    說到做到,路才能越走越寬 2020-12-10 0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5歲時請做好這3件事,職場之路越走越寬,人生之路受益匪淺
    總結一下,25歲,做好以下3件事情,是給自己的人生投資,使自己的職場之路越走越寬,人生之路受益匪淺。一、 樹立工作和人生的正確態度。我們在工作中常會發現,有些人工作責任心很強,做事認真,做人真誠。而有些人則凡事浮在表面,工作敷衍了事,辦事丟三落四。這些工作作風和態度的養成,與才從學校走入社會時的工作經歷有很大關係。
  • 從雷場禁區到開放前沿——廣西沿邊對外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從雷場禁區到開放前沿——廣西沿邊對外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 從泥濘小路到高等級公路 路越走越寬暢
    回首逝去的春夏秋冬,縱觀百姓的衣食住行,每一年,每一樣,都在變化著,且越變越好,人民的幸福感越變越強。上岸後,我們走了不遠便發現有一條很寬闊的街道,這是灌南建縣後新修的一條街道,稱之為人民路。雖說是街道,兩旁卻很少商業設施,多為機關辦公場所。形式均是臨街磚砌圍牆,牆中開大門,門旁掛招牌,上書某某單位的名稱。縣委、縣人委院子位於路北中心部位,裡面有兩幢二層小樓,是當時縣城最高建築。街道不長,路面是泥土的,倘若風大,塵土飛揚,輕則迷眼撲面,重則遮天蔽日。
  • 堅持闖關,英語之路越走越寬!
    那麼試想從某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正著走和倒著走哪一個更快更好呢?此處還可以添加「細節決定成敗『』。再舉個小例子,大家可能也聽說過。大致意思是說,有位將軍騎馬上戰場打仗,馬掌缺了一個釘子,由於時間緊迫,無暇顧及馬掌。最後在戰場上因馬的原因而戰敗。此處也可添加「細節決定成敗」。
  • 讓成長之路越走越寬——訪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副教授、學生工作處處韓滿達
    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是以原通遼市藝術學校為基礎組建的藝術類高等職業學校,具有44年的辦學歷史。學院設有音樂系、民族音樂系、舞蹈系、傳媒系、美育系、藝術科技學院、馬列與公共基礎教學部等,現有24個招生專業。
  • 走基層 聽民聲:桂中山區鄉村旅遊越辦越紅火
    新華網南寧10月19日電(記者韋大甘、汪軍)一浪接一浪的金葵花鋪滿村寨,田野裡拍照的遊客三五成群,步行街上的商戶們吆喝著生意……周末,走進廣西武宣縣東鄉鎮下蓮塘村,山區農民在家門口經營起來的鄉村旅遊別有一番景象。
  • 寶安「大教育」之路越走越寬
    教育是城市發展和民生幸福的重要支撐,教育也是民眾最關心的「民生工程」,更是考量城區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市第六次黨代會提出「努力建成更高質量的民生幸福城市」重大決策部署,教育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目前,寶安正在加快建設「濱海寶安、產業名城、活力之區」,新的城市發展戰略要求寶安教育與區域經濟和人口協調發展。
  • 農業農村現代化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江寧特色田園鄉村、高淳國際慢城名揚省內外,南京郊區成為市民和周邊城市遊客乃至長三角地區重要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鄉村成了令人嚮往的目的地,尤其是美麗鄉村已成為南京精美的城市名片。  延長產業鏈,三產融合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美麗鄉村為創意休閒農業發展厚植沃土,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每到秋季,溧水區洪藍街道「粉色的海洋」就會吸引無數人前來「打卡」。130畝的粉黛亂子草在風中起舞,把曾經小小的郭興村變成了一個「網紅地」。
  • 喜訊捎給總書記〡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小二臺鎮德勝村徐海成一家:牢記總書記的話,致富路越走越寬
    牢記總書記的話,致富路越走越寬如今,馬鈴薯種植已經成為德勝村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村東南連綿起伏、「向陽而立」的光伏發電成為村民增收的新產業,每年能為村裡帶來80萬元的收益,人均增收3000元。2018年,德勝村整體脫貧摘帽。2019年6月底,村裡最後1戶貧困戶也達到了脫貧標準,人均純收入達1.37萬元,村集體實現了由「空白村」到「百萬元村」的跨越,是2016年的60倍。
  • 江蘇濱海:做大做強特色農業助力鄉村旅遊發展
    紅勝火草莓園負責人陳乃久說,草莓園的興盛發展,也讓鄉村旅遊變得火熱,帶來不錯的經濟效益。近年來,濱海縣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優越的生態環境,鮮明的特色產業和濃鬱的鄉村風情,不斷加快「農業+旅遊業」融合步伐,推動鄉村旅遊發展,讓遊客深入田間地頭享受田園樂趣,感受清新淳樸的美麗鄉村。
  • 「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省農委副巡視員文山彪介紹,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了全省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重要增長極,為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推進產業精準扶貧、建設美麗鄉村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且顯現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 農業嘉年華 南京都市休閒農業品牌越擦越亮
    (原標題:農業嘉年華 南京都市休閒農業品牌越擦越亮) 第十二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