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究 廣角鏡頭拍攝人像技法大公開

2021-01-11 蜂鳥網

    本篇文章特別針對廣角鏡特性進行深究,讓你也能利用廣角拍出優質人像。

廣大視角容納更多的景物

    廣角鏡最直接的回饋,就是能在短距離拍下更多景物。這是因為廣角鏡拍攝時,能容納較寬的視角景物。以50mm標準鏡來看,視角為46度,而35mm視角62度;28mm視角74度;24mm視角94度;18mm則有超過100度的視角範圍。


輕鬆帶入周遭景色

    用量化方式來看也許較難體會,讀者可參考例圖就能體會不同焦段鏡頭的視角差異。比較敏感的讀者應該會馬上發現,這與前面我們解釋片幅影響焦長的方式類似,其實這就是APS Size或4/3系統的數位單眼相機,需要換算等效焦段的原因。


低角度盲拍也容易掌握

    寬廣視角的特色,讓廣角鏡​​拍攝旅遊照時,更能紀錄當下的景色。許多人難得出國旅遊,但拍攝紀念照時,光是人就佔滿整個畫面;又或者因為距離太近,以致於無法涵蓋背景特殊的建築物。這時適當採用廣角鏡,更能紀錄精採的旅遊照片。

強調透視具體描繪空間

    透視概念,是將我們生活的三度空間,具體表現在平面二維畫面時的方式。利用消失點、原線、變線等一定規律,能讓平面呈現出立體感。不論是繪畫或攝影,在空間的表現上,都是依據相同概念。

    西洋美術史上大量運用透視的名家,莫過於文化復興時期的天才達文西,目前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壁畫最後的晚餐,便是他利用透視原理,讓教堂食堂牆面,隨畫面做空間的自然延伸。而他設計的多項機械草稿,也仰賴透視法呈現出立體的完成圖。


最後的晚餐,以利用透視強化立體感,並與教堂食堂的空間配合,仿佛放大整個房間

    攝影與繪畫一樣是二維平面上的藝術,想要在平面上表現空間感,就要懂得利用透視。相信許多讀者應該都聽過,拍照要有前景、中景、遠景,為得就是利用透視營造空間的立體感。其中當前景與中、遠景有一定距離時,營造的空間感會讓畫面的立體感十足。採用廣角鏡拍攝時,因為能貼近主體拍攝,讓主體、背景到鏡頭的距離比拉大。此時,近距離的主題變顯得較大,而背景相對變小,便能輕易營造透視效果。

延伸軀體盡展曲線

    身高不夠、比例不對,還在怨天怨地怨父母嗎?只要使用廣角鏡由下向上拍,便能讓你瞬間增高,擁有傲人的身材比例,但廣角鏡是怎麼做到拉長身型的效果,其實與廣角鏡營造的透視效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延續上一點,當我們蹲低身體並由較低角度近距離拍攝模特兒時,近距離的腳會佔有較大比例的畫面,而相對遠距的臉部則會較小,視覺效果上便有拉長身型的作用,而手臂線條、裙擺的延伸,都可以用相同方式達成,但要注意伸展肢體時,要平行或靠近鏡頭,否則反而容易讓肢體長度變短。


利用廣角鏡,能延伸模特兒的肢體

    當然有利就有弊,沒有人是完美的,所以被攝者如果臉頰較圓、手臂較粗,或腿稍胖,廣角鏡用得不好,反而容易放大缺陷。一般會建議讀者注意兩大原則,其一是離鏡頭較近的東西看起來會較大,再者是畫面周圍的透視變形,會較中央區域更大。所以拍攝時注意要點,就是避免將這些地方,放置在畫面周圍或是貼近拍攝。不過若想要強調或增大某些區域,則可反向操作的貼近拍攝。


廣角鏡拍攝長紗,能更顯飄逸

    除了細心的觀察、平衡畫面的每個重點,也有反其道而行的攝影方式。利用超廣角或魚眼鏡頭,貼著頭拍大頭風格的照片。又或者將廣角鏡頭貼著腳向上拍攝,更等若將模特兒頭頂視為消逝點,可拍出高大的感覺。

景深效果描繪空間


廣角鏡景深較長,能表現出延伸感

    這幾年數位單眼相機日漸普及,大光圈、淺景深的朦朧美,是讓許多人掉入「錢景深」深淵的重要原因。但拍多了淺景深的影像後,卻又覺得不論在哪個地方拍,拍出來的效果似乎都一模一樣,也因此反思,淺景深真的就代表美嗎?景深控制絕非一定規範,景深淺有助於描繪主體,景深長則能紀錄空間。


想讓整個場景都落在景深範圍內,用廣角鏡就對了

    控制景深的三大要素,包含焦段、光圈、對焦距離,而超廣角鏡頭動輒17–24mm的焦段,先天上便能提供長景深的效果。這讓廣角人像的創作有什麼樣的好處?一般貼近模特兒拍攝時,若景深過淺,則位移一點點就處於脫焦的狀況。而拍攝廣角人像,為了畫面各種元素,又或者微調角度來控制變形,往往與構圖前鎖定的焦點距離不同,此時廣角鏡深遠的景深效果,便能保證把模特兒拍的清清楚楚。

人景結合的利器


樹林呈現單純的垂直線條,讓畫面簡潔有力

    想要表現人與空間的關係,廣角鏡是最佳選擇,深遠景深能將人與景都忠實紀錄下來,並強調人與景的相對關係。但因為廣角鏡能將周圍大量景色收納進來,所以比用望遠焦段拍攝人像時,更需注意構圖的基本能力。


廢墟中雖然雜物不少,但利用光比以及雜物種類、形狀相同,讓畫面不致雜亂

    雜亂背景容易將人物的主體性掩蓋,這對視角廣泛的廣角鏡,卻是相當困難的事。一般優秀的廣角人像作品,若不是拍攝場景本身就極簡、極空泛,否則就要利用仰角、俯角、高對比、框景等方式處理,可說是攝影觀念上減法構圖的代表,這也是許多優秀的廣角人像作品的第一要件。

微光拍攝的好幫手

    微光攝影是一般人常會碰到的狀況,以往沒接觸攝影時,大不了就是打開閃光燈,並針對被攝本體補光。但這樣的處理方式,往往因為與現場狀況不符,而尚失真實的氣氛。

    但微光下極慢速的快門,不僅手震動會影響影像清晰度,被攝者本身的晃動也會影響。早期防手震的技術較不普遍,手震動的影響較大,加上高感光度雜訊嚴重,微光攝影被視為極高難度的議題。近期防手震技術越來越普及,加上單反抗噪點抑制能力變強,讓越來越多人在昏暗的環境下,採用現場光拍攝。雖然有前述兩者的加持,但環境過暗時,被攝者的晃動還是無解,這時只有採用廣角鏡來減輕晃動的影響。

    廣角鏡減輕晃的原因,與物體在畫面上縮小,位移距離相對變小,等同快門時間內在畫面上幾乎等於靜止。


廣角鏡的安全快門較慢,能確保影像穩定

    我們常提到安全快門,是指不同焦段鏡頭要手持拍攝穩定影像,所需快門的最慢限度,一般都以鏡頭焦距的倒數為準。事實上這僅只是經驗法則的歸納,依據拍攝者自己的穩定程度及相機配重,都會有所差異,不過大體上焦距越短,安全快門越快的原則是不變的。原因在於廣角鏡通常較為輕巧,鏡身長度也較短,與相機搭配後重心落在手掌上,有助於穩定拍攝。而這也是廣角鏡適用於微光攝影的原因。


利用廣角鏡微光攝影,能忠實紀錄拍攝當時的氛圍

    例圖中用Canon EOS 5D單以街燈微環境光,拍攝的廣角人像,經常感光度設定ISO 1600,並採用光圈F/1.4的狀況,快門還是只有1/25秒。所以Kenny選擇廣角來拍攝,成功拍下現場特殊氛圍。

善用工具特性,廣角也能拍出好人像

    若形容各種焦段鏡頭的個性,廣角鏡狂野、標準鏡寫實、望遠鏡頭犀利。廣角鏡頭能拍攝大範圍的視角,相對也容易讓雜物入鏡,混亂畫面的構圖。所以想要駕馭好廣角鏡頭,更要注重本身的構圖能力。

    有人說用廣角鏡拍攝就好像在玩蹺蹺板一樣,固好左邊、右邊就變形;固了右邊、左邊就歪掉。這與廣角鏡能在單一畫面上,描繪廣大空間有關,視線角度稍有變動,就會有不同的延伸效果。

相關焦點

  • 廣角鏡頭哪個好?各焦段人像拍攝技巧全解析
    超廣角鏡頭是玩家嘗試盲拍的第一選擇。24-28mm一般廣角人像指南一般廣角鏡因發展歷史較久,目前不論是APS Size或全幅機身建議搭配的變焦鏡頭,都具備等效焦段24-28mm左右的廣角端,視角約略在74-95°,一般拍攝人帶景或紀錄室內聚會,這個焦段即綽綽有餘。
  • 人像拍攝——掌握室外人像拍攝的技法,拍攝最美人像作品!
    新手攝影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外拍機會,掌握一定的室外人像拍攝技法,為拍攝出漂亮的人像作品打下堅實基礎,當具備一定技能以後,我們可以按照前面兩篇文章介紹的去制定有明確主題思想的外拍計劃,拍攝出自己的優秀作品。下面這篇文章我們就介紹一些室外人像拍攝中常見的方法和技巧。
  • 數碼單反攝影原理與拍攝技法-鏡頭視角
    書  名  DSLR數碼單反攝影原理與拍攝技法不同場景下的鏡頭運用45Section 01 了解鏡頭與視角4601 視角和焦距4602 不同焦距下的視角分類4703 非全畫幅的視角5104 數位相機專用鏡頭5105 色差與球面差現象53Special Page 了解佳能、尼康、賓得、適馬等鏡頭標識的含義55Section 02 掌握鏡頭分類,體驗拍攝樂趣5801
  • 拍攝一切可能!富士超廣角變焦鏡頭推薦
    那麼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款富士XF8-16mmF2.8 R LM WR 超廣角變焦鏡頭,它究竟值不值得,看看下面的你就知道了。富士XF8-16mmF2.8 R LM WR 超廣角變焦鏡頭  富士XF8-16mmF2.8 R LM WR 是一款恆定F2.8大光圈超廣角變焦鏡頭,可以實現12-24mm等效焦距(相當於35mm格式)。
  • 使用廣角鏡頭,你不得不知道的六件事,尤其是第一件
    但是很多人都會混淆一個概念,覺得廣角鏡頭都會產生魚眼的效果,其實不是這樣的,有些廣角的鏡頭設計的好的話,就會可以避免大的畸變,而魚眼效果是就是為了產生誇張畸變的效果,並且讓這種畸變更具美感。由於透視的關係,在使用廣角拍攝人像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失真,這點要注意。
  • 鏡頭焦距是什麼意思,什麼又是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呢?
    在如今的智慧型手機早已經三攝四攝普及的年代,可能大家平時都會聽到廠商宣傳自家的多攝是由什麼長焦鏡頭,廣角鏡頭等等怎樣組合起來的,但是這些專業術語可能很多人都還不太明白,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鏡頭。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一個重要的參數指標,那就是焦距,鏡頭的焦距是鏡頭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是指的鏡頭光學後主點到焦點的這段距離。而鏡頭焦距的長短就直接決定著拍攝的成像大小,視場角大小,景深大小以及畫面的透視強弱。那麼我們平時經常聽到的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些都是根據鏡頭的焦距大小來劃分的不同功能場景下使用的鏡頭。
  • 人像鏡頭,35mm、50mm、85mm這三款哪款更適合你的拍攝需求
    人像拍攝,35mm、50mm、85mm這三款常被用來拍攝人像,因此也被稱為人像鏡頭,但很多人不了解這三款鏡頭它們各自的特點,各適合拍哪類題材。這一課小編就這方面的問題給大家講解下,讓大家對這三款鏡頭拍人像有更深的認識,這樣選擇起來會更有方向。1.
  • 拍攝人像應該選擇什麼鏡頭和相機的設置
    我們在拍攝人像時,首先要確定自己的主題,風格是糖水片還是帶點環境的故事片。這樣我們才能確定用什麼鏡頭,相對於相機而言,鏡頭對於最終的成像效果是影響最大的。如果你想拍的是景深小的糖水片,那麼你需要的可能是一支焦距85mm以上的鏡頭;如果你想拍的是帶點環境的故事片,那麼35mm左右是最佳的;你也可以選擇50mm,這樣也有一定的背景虛化效果,也會帶入一點環境。就算你手中是一支標準的變焦鏡頭,比如24-70mm,你也需要在拍攝時根據主題選擇好焦段,而不是怎麼方便怎麼來,讓整組片子凌亂不堪,這也是新手容易犯的毛病之一。
  • 人像攝影,如何拍攝最美的特寫鏡頭?人像特寫的拍攝訣竅
    所謂「細節見真章」,人像的拍攝少不了特寫鏡頭的拍攝,「特寫」的運用可增強視覺衝擊力,放大人物情緒和細節,增強畫面表現力等。▲「特寫」的運用可豐富和增強畫面的表現力。很多人以為特寫就是將鏡頭拉近,「咔嚓」一聲,其實不然,特寫更是你揚長避短的完美一擊。那麼,人像特寫,怎樣拍才最美?
  • 使用廣角鏡頭進行拍攝,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前面一篇我為大家初略的說了一下廣角鏡頭的特點,下面我們來看看使用它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首先廣角鏡頭能夠很好的捕捉你想要拍攝的主題,但是在你真正要按下快門時,你會發現鏡頭裡的主題對象會被放大,從而主題周圍的那些景物都會黯然失色,雖然周圍的景物都還包含在鏡頭中,但是會給人一種失去了平衡的感覺。
  • 用簡單通俗的語言告訴你拍攝技法
    很多新手一看到那些富有超現實的多重曝光作品,總覺得拍攝技法太高深,覺得自己學不會,對此拍攝技法產生畏懼感,其實多重曝光並不那麼神秘和高深,自己在了解其操作步驟後,花個半天時間也就摸到門道了,然後通過各種創意就可以拍出如幻般效果的作品來了。
  • 戶外人像如何拍攝,有哪些注意事項?
    戶外人像攝影也是廣大攝影愛好者終愛的一種拍攝題材,形式也多種多樣,如同學、情侶、家人外出旅遊,風景,名勝古蹟留影;也可是特意安排的肖像拍攝。要想獲得商有韻味,神形兼備的戶外人像佳作,拍攝應從以下幾方面著重把握。
  • 人像鏡頭之50mm毫米定焦鏡頭使用技巧
    一說到拍攝人像鏡頭,肯定很多攝影愛好者首先說出來的,就是50定焦鏡頭。那麼為什麼大家喜歡50定焦鏡頭?這個鏡頭拍攝人物的最佳取景是怎麼樣的?使用50定焦鏡頭又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事項呢?在成都攝影俱樂部8月20日組織的攝影知識分享沙龍上,王凱老師給大家做了詳細的分享。
  • 原來超廣角鏡頭下的TA們可以這麼酷
    隨著手機攝像頭的增多,手機拍照的可玩性也越來越多,人像、長焦、廣角、微距等等,都能按照你的想法去進行拍攝。不過除了按照固定模式去拍照之外,其實還可以進行一些「跨界」的創意拍攝,例如利用廣角鏡頭去拍攝人像或者動物。
  • 怎麼用好你手機上那顆廣角鏡頭?
    如果是廣角定焦鏡,豈不是只能用來拍壯麗風光照?你不知道,其實你的手機也是廣角鏡頭喔!即使是廣角鏡,一樣可以拍出不同感覺的照片。只要記住下面這幾點!三、引導視線使用廣角鏡時難以獲得散景,而且入鏡的景物太多,要突出拍攝主體,就要靠畫面的線條、構圖等來引導觀者的視線,讓觀者加倍注意攝影師想要展現的主體。四、走近一點這特別適用於拍攝人像。想要拍到人像的神情,捕捉他當下的神態,就需要走近一點。
  • 輕鬆拍攝糖水人像 佳能大光圈鏡頭推薦
    相信每個愛好攝影的朋友都有著對於大光圈鏡頭的執念,而一些超大光圈的鏡頭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所在。的確,大光圈鏡頭在成像上往往具有獨特的魅力,可以營造出非常唯美的淺景深虛化效果,將拍攝主體從背景中抽離出來,無論是在人像還是在靜物拍攝方面都非常有優勢。今天,筆者在此就向大家推薦幾款非常實用的佳能大光圈鏡頭。
  • 用廣角鏡頭拍攝,你需要了解一點透視基礎知識
    對於小於24mm焦距稱為超廣角,也包括表現一些特殊題材的魚眼鏡,24mm~28mm被稱為標準廣角,35mm焦段即可拍風光又可兼顧人文,因此有小廣角的說法。鏡頭的焦距越短,視角越大,焦距越長,視角越小;視角越大預示著拍攝範圍更大,視角越小則拍攝範圍越窄。
  • 不同焦段鏡頭分別適合拍攝什麼題材?
    關於焦距有這麼幾個點是我們需要知道的鏡頭是如何分類的?焦距對成像的影像有哪些?拍攝不同題材的時候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焦距?一、鏡頭分類一般來說我們的鏡頭都是按照功能和焦段來區分的按功能分類的話,我們把相機分為兩大類定焦鏡頭像這隻鏡頭,50mm定焦頭,鏡頭焦距是固定的,不能改變,就叫做定焦鏡頭。
  • 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
    拍人像怎麼匹配光圈和焦距,我覺得這是「文無定式」——因為,拍攝現場的環境不同,攝影師的器材不同,模特的表現力不同,所拍攝出來的「終級效果」當然會不一樣。攝影不是數學題,不存在唯一的標準答案。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主要還是取決於攝影師想要拍攝什麼樣的「最終效果」。
  • 廣角鏡頭有什麼使用技巧
    要有節制地使用廣角鏡頭,並用35mm至300mm之間的鏡頭作為補充。應在提高照片質量的前提下使用廣角鏡頭,充分發揮廣角鏡頭的性能,成為一隻具有通用性的鏡頭。廣角鏡頭的景深特別大,就是說,畫面中的大部分物體都能拍攝清楚,這對光線較暗的情況下拍攝照片十分有利。35mm廣角所以特別受人青睞,因為所拍攝的照片變形較少,15mm或20mm超廣角鏡頭,則有較明顯的變形現象,因此不適合拍攝新聞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