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媒體和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的個人推特顯示,在2020年1月25日,中國農曆大年初一,鮑裡斯·詹森正式籤署英國退出歐盟協議,決定英國將於1月31日正式脫歐。自此,英國漫長的脫歐之路終於走到了終點。英國國民和相關人士也可以為此長出一口氣,準備未來的工作生活計劃了。
根據媒體放出的英國脫歐之後的工作計劃可以看出,收緊歐盟內部人員向英國的流動,同時預備投放更多的移民和工作籤證指標給歐盟以外的世界各國申請者,向全世界招攬英才將是英國政府未來的工作方向。
而此前,英國內政部也早在去年9月就提出重新開放國際學生畢業後可以留在英國兩年找工作的PSW籤證。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這一舉動將進一步提高英國作為留學目的國對於中國學生的吸引力。
在這些政策背後,我們也可以清楚看到英國政府對於人才在21世紀國際競爭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認識。在網際網路高科技產業一枝獨秀,引領經濟發展,傳統產業普遍步履蹣跚,增長乏力的今天,誰擁有了世界最好的計算機科技、經濟金融以及生物製藥行業的人才,誰就有更好的人力資本在未來的世界經濟中分享更大的「蛋糕」份額。
同時,在作為歐盟成員國的時代,英國一項重要的國際競爭力是作為讓國際資本和歐洲大陸生產企業以及市場對接的「接線員」。很多歐洲大陸企業會為了和國際市場與資本對接方便,以及相關稅務優惠,把總部設在倫敦,並在倫敦交易所掛牌。隨著英國脫歐,預計會有大量歐洲大陸的企業將總部逐漸遷回歐陸。在這種情況下,倫敦作為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很可能需要面臨一定程度的「去歐洲化」,和在空間尺度上更廣闊的國際化。這時,英國很可能需要更多來自北美,亞洲和中東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進行相關業務的發展和對接。
當然,英國脫歐,和相關政策方向的轉化和轉移對於中國和中國學生意味著客觀的機會。首先,英國脫歐必然意味著要與歐盟重新商定貿易協議和壁壘,其中一個可能的影響就是提高歐盟國家企業製造業產品出口英國的成本。如果中國能夠抓住時機,與英國籤訂更為緊密的貿易合作協定,就有機會幫助中國企業贏得更大份額的英國市場;其次,如果歐盟企業隨著脫歐將總部遷出倫敦,或在倫敦交易所摘牌,英國也會迫切需要一些新的企業來填補這些空缺。中國企業也許可以合理利用這些機會商討在倫敦註冊或上市的可能,擴大自己的國際化水平?和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第三,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如果能在這個背景下進行合理規劃,尋找未來中英經濟合作最可能發生和發展的「風口」,也會有更多機會搭乘這一歷史時機,為自己的職業規劃找到前景廣闊的發展之路。
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包特
(編輯:趙芳迪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