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車子的性能,主要還是看發動機,在以往,咱們只看排量就行了,排量越大性能越好。但自從渦輪開始普及,單純的排量,就分不出好壞了。有了渦輪的加持,同樣的排量,帶T的發動機性能指定要更好。但實際上,市面上的車子,相同的價位,排量有2.0L的,也有1.8T的,這樣該怎們判斷好壞?很多人就懵了,1.4T、1.6T、1.8T分別等於多少L?老司機:這個沒搞懂先別買車了!
帶渦輪,進氣量比較大,性能更好,但好多少,1.4T、1.6T、1.8T分別等於多少L?咱們不妨看一些車型的實際表現。拿19款1.4T版的高爾夫來說,發動機的峰值功率為110kw,峰值扭矩250牛米。我們看這個表現,跟日產軒逸的1.8L的發動機,它的峰值功率為102kw,峰值扭矩174。再看豐田的C-HR,排量是2.0L,峰值功率126kw,峰值扭矩203牛米。不難發現,一臺1.4T的發動機,性能介於1.8L與2.0L之間。
當然還要考慮廠家的優化,大家知道,做發動機是很考驗技術的,同樣是1.4T,不同的廠家,性能也或有所不用。但整體而言,一臺1.4T的發動機,性能表現應該跟1.8L不相上下,相應的,1.6T的發動機,足以媲美2.0L的車型,1.8T的發動機,動力上與2.5L也不相上下。對此,很多老司機就表示:這個沒搞懂先別買車了。基本照著這個標準,大家也不難選到合適的動力。
此外,除了動力外,還有一些因素也必須考慮到。首先是油耗,加了渦輪,不僅性能更好,進氣量增加,也使得氣缸內的燃燒更加充分,油耗會明顯減少。這樣一來,想要獲得相同的動力,買一臺帶渦輪的小排量,的確比大排量的自吸更划算。但自吸也有其好處,就是運行比較穩定,故障少,而渦輪由於構造精密,時間一長,就會出現抖動、異響等問題,也會造成不小的困擾。
整體而言,兩種發動機各有特色,如果是性能愛好車,就買帶渦輪的,如果不想修車麻煩,就賣自吸的。對於排量,如果是一般家用,一臺1.4T或者1.8L,也足以夠用,常跑高速,想要獲得良好的價值體驗,起碼也得1.6T或者2.0L。當然了,如果對性能有更高的要求,也可以買1.8T與2.5L,或者更高的排量,當然價格也比較貴點,關鍵選哪臺,還得錢包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