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足球,今年足壇流行的是西班牙語。第一件要提的是西班牙「紅隊」奪得世界盃,成為史上第三支同時保持世界和歐洲頭銜的球隊。還有就是巴塞隆納(我沒有開罪加泰隆尼亞人的意思,儘管他們很為自己的方言感到自豪),得益於哈維、伊涅斯塔、梅西和比利亞,巴塞隆納的足球是我們這輩子看到過最漂亮的。冠軍杯得主中也有的是說西語的人:比如穆裡尼奧(沒錯沒錯,他是葡萄牙人,但他們不是挨著嘛),他當年在巴塞隆納偷師積累了不少經驗,現在又回到了西班牙。國際奪得冠軍杯的首發陣容中,六人要麼母語是西班牙語(米利託、薩內蒂、薩穆埃爾和坎比亞索),要麼是曾經在西甲混過(埃託奧和斯內德)。
西班牙奪得世界盃,既包含了西班牙足球的元素,又超越了西班牙足球。說包含,是因為西班牙隊的打法基於該國足球的傳統:個人能力、短傳滲透和創造力。說超越,是因為「紅隊」克服了多年來妨礙他們產生質變的許多障礙。儘管西甲兩大豪門一直在競技和政治上分庭抗禮,但這次在國家隊,皇馬和巴薩的國腳都把國內賽場的各種分歧放在一邊,西班牙成為世界盃史上最為和諧的集體之一,這要歸功於兩隊的靈魂人物:哈維和卡西利亞斯。兩人的事業發展交相輝映,都從各自球會的青訓起步成長為球隊的領袖,他倆攜手將兩隊國腳團結在一起,忘卻國內賽場的得失和民族主義。「紅隊」還放下了困擾他們經年的思想包袱:缺乏自信和鋼鐵般的意志。不自信和軟弱害得西班牙屢屢在大賽上功敗垂成,直到2008歐洲杯才破咒稱王。
哈維、伊涅斯塔和梅西三人包攬金球獎前三,是能力戰勝體力、智慧戰勝身材的典範。眼下的足壇,力量和身體素質盛行,這三個小矮人展示了足球的天然魅力:技術仍然能夠壓倒肌肉。可惜,足壇依然是肌肉的天下。國際米蘭歷史性地成為歐洲第五家三冠王,隊裡有的是肌肉。但國際的成功並不是只有肌肉和效率,還有堅強的意志。國際已經35年不曾歐冠加冕,廢物的標籤貼在他們身上都發臭了。穆裡尼奧以神一般的帶隊能力屢屢將球隊從崩盤的邊緣拉回來:在歐冠他們越過了切爾西和巴塞隆納,連老天都為他造了一把火山灰;在意甲,國際先是讓13分的領先優勢化為烏有被羅馬反超,接著又戲劇性地再次反超羅馬。他在今夏加盟皇馬極為轟動,花了新主近兩千萬歐元作為贖身,是主教練改換門庭的裡程碑。
當然,今年的足壇也不是西班牙語席捲一切。說義大利語的也有佳績。安切洛蒂在英超為切爾西歷史性地拿到雙料冠軍,說明好人未必先死。他在藍橋接手了一支身經百戰卻暮氣沉沉的球隊,阿布還大幅削減投入,但安切洛蒂還是以悅目的場面首季就兩線告捷,英超進球過百。切爾西是穆裡尼奧的國際米蘭和巴塞隆納兩極的平衡點,要場面有紅色,要肌肉有藍色。不過,範加爾很不高興業界拿他和自己以前的跟班相提並論,輸了冠軍杯決賽後,他狠狠鄙視了一把「小穆」的功利主義,當然,他視自己為正道,追求純粹,這麼想無可厚非。他也有鄙視的理由,拜仁拿到國內雙冠是對他帶隊能力的肯定。
拜仁能後來居上,是該隊固有的自信、堅韌和善於把握機會的如實體現。去年11月末,拜仁的處境很不妙,聯賽排在第七,冠軍杯差點小組不能出線。就在大家看死拜仁必垮無疑時,這個德甲的巨無霸發威了,各項賽事連勝13場。拜仁也非就此一帆風順,冠軍杯淘汰佛羅倫斯和曼聯都有運氣的成分,但該隊的骨幹能及時發揮作用,在逆境中能挺住壓力,以及輸了之後總能反彈,說明拜仁的成績絕非撞大運的結果。
今年還是很多人和集體「第一次」成功的歷史時刻。西班牙拿了第一個世界盃,安切洛蒂、範加爾、本菲卡隊熱蘇斯、帕納辛奈科斯的尼奧皮利亞斯、馬賽的德尚和布爾薩的薩格拉姆,都在執教球隊的第一個賽季拿到了聯賽冠軍,一個史無前例的現象。這會讓眼下足壇那些對短期成功孜孜以求的人很是自鳴得意:誰說成功需要時間來浸淫?今年也許會給足壇留下這樣一個印象:當足壇需要立竿見影時,上述教練做到了,當足壇需要娛樂和場面時,西班牙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