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藝術地翻譯藝術?

2020-12-17 小布聊藝術

卡夫卡曾說:通天塔建成後,若不攀爬,也許會得到神的寬宥。這一隱喻,象徵了語言交流的隔絕。同樣的想法,還讓他把橫亙的長城與通天塔的垂直意象作了對比。不過,攀爬通天塔所受到的懲罰——「語言的淆亂」,卻並未摧毀人類的勇氣。翻譯就是這種魄力與智慧的產物。

翻譯乃苦事,但卻是傳播文明的最重要的方式;當今的學術平庸,翻譯的價值和意義就更加顯著。翻譯也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它總是提醒我們,人必犯錯,從而引導我們通過錯誤學習,以致讓我們變得更謙虛、更寬容也更文雅,對人性的莊嚴也有更深至的認識。就此而言,翻譯乃是一種值得度過的生活方式。

——範景中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藝術史名著譯叢主編

語錄一 藝術家:天才與人才

以前,畫畫和做雕塑本質上與做家具相同;也就是說,製作者的職業態度、他與贊助人成委託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他的社會地位,都與工匠的一樣。藝術在近代才脫離了技藝,確切點說,技藝與藝術相分離——不只對技藝不利。準時交貨、按約完成和做工可靠在從前都是對畫家和雕塑家的要求,酬金也與所花的時間掛鈎。甚至丟勒在要求他的法蘭克福贊助人提高酬金時,也不提他的名聲或高超的藝術造詣,而只是說所費時間大出所料,所用顏料也費用高昂。畫家的兒子子承父業:選擇一門行當並不需要顯出特別的天賦。

漢斯·梅姆林:《靜物》。盧加諾,羅漢茲堡藏

馬裡努斯·凡·雷莫斯維勒:《聖哲羅姆在書房》。

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此圖為勸世靜物畫的來源

我們將「藝術家」[artist]這一概念與優秀的特質、罕有的天賦、一種靠勤奮和經驗也得不到的能力等觀念相聯繫。藝術家的活動似乎是 不可控制的,也不能歸入一般類型的實用、必需和賺錢的活計。比起藝術家來,工匠更深地受惠於社會和社區,且兩者的受惠方式也不同。對藝術家偶爾的讚賞往往摻雜有懷疑。藝術家的地位有賴於名聲,而名聲又有賴於不確定的、可能變化的藝術判斷。青年人靠著希冀被賞識而過活,老年人則安享成就所帶來的聲望——要不然則靠著大膽地蔑視公眾的評價而期待身後的名聲。藝術家對自己的責任,他們如此驕傲訴諸的責任,嚴格來說也就是一種義務。

——《論藝術與鑑賞》[德]馬克斯·J.弗裡德倫德爾

本書匯集了是作者為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所寫的、匯集了一位權威鑑定家一生的個人經驗的藝術鑑賞指南。它代表著從莫雷利、貝倫森到弗裡德倫德爾西方美術史研究中鑑定學派的全部成就。

《論藝術與鑑賞》由三十八篇經驗性議論文組成,涉及藝術哲學和心理學、繪畫題材分類、形式批評、作品鑑定的基本要素,以及作品修復的標準和藝術文獻的鑑別等論題。

本書的前半部分是理論性的,且滲透到了哲學的領域;後半部分則討論繪畫批評的實踐。書中所涉及的藝術史實被用來作為支持作者觀點的論據,其中所舉的例子都來自作者所熟悉的領域,即15和16世紀尼德蘭的繪畫。作者堅信:對任何個體藝術品每次真正的考察,都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整體的視覺藝術,甚至更好地理解一般意義上的所有藝術活動。

語錄二 從萊奧納爾多·達·文西到聖路加美術學院(16世紀)

巴喬班迪內利在羅馬的「美術學院」,銅版畫,阿戈斯蒂諾韋內齊亞諾作於1531年

要想找到一種具有不同社會意義的藝術教育制度的最初跡象,就必須回到美第奇家族統治下的佛羅倫斯,萊奧納爾多曾在這座城市中接受過訓練。那裡先是出現了柏拉圖學園,接著早期語言學院也繁榮起來。豪華者洛倫佐是菲奇諾的學院的靈魂人物,他創建了第一所小型的、非正式的繪畫與雕刻學校,獨立於所有行會規章與清規戒律之外。這一定與萊奧納爾多在米蘭主持他的學院處於同一時期。以下是瓦薩裡對洛倫佐這一嘗試的記述:

那時(約1490年),豪華者洛倫佐命雕刻家貝託爾多任職於聖馬可廣場上他的花園之內,不是當他的眾多漂亮古物的管理人,而是任一所學校的教師和校長。而他打算建立的這所學校,是為了培養傑出的畫家和雕刻家。因為洛倫佐深深抱怨他的時代缺少著名的、令世人矚目的雕塑家,倒是有那麼多偉大的、傑出的畫家;因此他決定……建立這所學校。為此目的,他要求多米尼科吉蘭達約給他輸送天資聰穎、可以造就的學徒到這座花園。他要訓導他們,以便為他自己、吉蘭達約以及佛羅倫斯城帶來榮耀。

——《美術學院的歷史》[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納

一本講述美術學院歷史的全景式著作,帶您領略美術學院興起與發展的圖景。

本書開篇將academy這一術語的起源追溯到古希臘時期柏拉圖學園的哲學傳統,並介紹了在美術學院誕生之前這一古典傳統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復活並得到蓬勃發展的大背景。在接下來的篇章中,作者以大量的史實和生動的敘述,從佛羅倫斯美術學院,到法國皇家美術學院,再到巴黎美術學院和國立包浩斯學校,一步步引領讀者領略了美術學院興起與發展的圖景。

佩氏以講述四百年歐洲各地美術學院的性質、目標、組織法與教學法的演進為主線,討論了藝術家的社會地位、美術學院與行會的關係、藝術家與公眾及政府的關係、藝術創作與藝術市場的關係等重要話題,其中不乏鮮為人知的史料與趣聞。

相關焦點

  • 《漫談藝術評論的翻譯文章》
    藝術評論家是藝術家和社會的紐帶,他把藝術作品推薦給社會,同時把社會的意見反映給藝術家。一方面,要肯定藝術家的創造和探索,另一方面,藝術作品走了彎路的時候要靠藝術評論家來反思和調整。在藝術史上往往是批評家通過對社會進行反思來推動藝術向前發展,在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中,也湧現出了大批當代美術批評家,比如張三、李四、王五等。
  • 翻譯《藝術史名著譯叢》,「是把生命嵌入藝術的律動」
    、溫德、庫爾茨等世界一流藝術史家的西方藝術史學研究的經典論著約50種,並由藝術史研究者和中青年譯者共同精心翻譯完成,力圖全景式呈現現代西方藝術史學一個多世紀來的面貌和形態。「把翻譯看為一種值得度過的生活方式,現在可以再添上一種理由了:人活在現象世界,何謂獲得古典意義上的autark[自足],難道不是把他的生命嵌入藝術的律動?翻譯這套書也許正是生命的深心特筆。」範景中說。卡夫卡曾說:通天塔建成後,若不攀爬,也許會得到神的寬宥。這一隱喻,象徵了語言交流的隔絕。同樣的想法,還讓他把橫亙的長城與通天塔的垂直意象作了對比。
  • 專欄 | 如何見縫插針地在生活中融入藝術?
    過渡的節點,例如兩個不同的活動之間的片刻(午飯和午休之間),或在兩個不同地點之間切換的時間(從學校到家)都是添加藝術活動的好時機。藝術的時光讓切換變得更順利,也恰好填補了時間的空檔。你和家人可以在早餐後一起畫畫,周末舉行一次藝術節,或者時不時地組織藝術遊戲活動,總之,藝術的時光可以成為你生活的常態。
  • 漫談藝術評論的翻譯文章
    藝術評論家是藝術家和社會的紐帶,他把藝術作品推薦給社會,同時把社會的意見反映給藝術家。一方面,要肯定藝術家的創造和探索,另一方面,藝術作品走了彎路的時候要靠藝術評論家來反思和調整。在藝術史上往往是批評家通過對社會進行反思來推動藝術向前發展,在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中,也湧現出了大批當代美術批評家,比如張三、李四、王五等。
  • 上海首設文學藝術翻譯獎
    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評獎辦公室剛剛發布公告,宣布首屆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評選正式啟動。首屆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評獎範圍為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出版、演出、播映的作品,設文學翻譯獎和表演藝術翻譯獎兩個類別。
  • 上海為什麼需要文學藝術翻譯獎?
    12月25日,上海市文聯、市作協、市譯協共同發起設立的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項目(以下簡稱「翻譯獎」)正式啟動。據介紹,此次設立的「翻譯獎」,將對標國際最高水平,積極打造一個立足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高規格、高品質、高影響力的文學藝術翻譯獎項,推動新時代上海文學、藝術翻譯事業的發展。
  • 翻譯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求真的科學
    文\沈語冰翻譯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求真的科學——專訪浙江大學美學與批評理論研究所教授 沈語冰記者: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要更加清楚地認識西方的藝術世界,大部分還是要通過翻譯,那麼翻譯起到的關鍵性作用是什麼?
  • 「翻譯」美的藝術使者謝良雨
    「如果藝術只能被少數人欣賞和擁有那就太遺憾了。」「我們做的作品和學院派的雕塑不一樣,我們做雕塑的最終目的就是讓老百姓能夠接受。」「最短的時間內出最好的效果,只有這樣老百姓才能對你的作品感興趣,才能達到藝術傳播的效果。」
  • 「翻譯似臨畫」,感受譯製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
    近日,由甲骨易譯製主辦的「影視譯製藝術沙龍」舉行,八一電影製片廠翻譯賈秀琰作為上半場主講嘉賓及下半場主持人,與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中國公司)創作總監、譯製導演、配音演員張雲明,國際翻譯研究專家、語言學博士伊夫·甘比爾 ,配音演員季冠霖等一起暢談了關於譯製片的那些事兒。
  • 首屆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啟動,電影翻譯也將參評
    許多觀眾都曾通過上海譯製廠領略世界各地的精彩電影,今日宣布啟動的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將電影翻譯也納入了評選範圍內。「如果說電影是一門藝術,那麼電影翻譯就是一門 『譯術』。而對於這門 『譯術』,它不應該只是簡單的文字轉換工作,更多的應該是對原作的一種詮釋和一種二度創作。好的譯製作品不僅是不同文化、思想溝通的橋梁,更是美的藝術作品在他國的一種延續。」
  • 西安翻譯學院藝術學院第三屆藝術嘉年華文藝晚會順利舉行
    西安翻譯學院藝術學院第三屆藝術嘉年華文藝晚會順利舉行 http://www.huaue.com  2018年11月28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11月27日晚,由西安翻譯學院學工部
  • 第一屆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公告正式發布
    去年12月25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翻譯家協會聯合主辦的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宣布啟動。四個半月後,第一屆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申報公告正式發布。首屆獎項的申報截止日期為2020年8月31日。
  • 兩岸三地公共藝術研討會舉辦 探討公共藝術問題
    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2013兩岸三地公共藝術研討會近日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舉行。此次研討會集合了兩岸三地多位專家與學者,共同探討公共藝術問題。  研討會通過對「公共藝術政策與運行機制」以及「公益組織建設與公共藝術發展」的探討,對兩岸三地公共藝術實踐的重要個案進行研究,梳理公共藝術與社會轉型的互動關係,探討公益組織在公共藝術發展中的作用;以個案分析與學理研究結合、藝術實踐與社會研究互動的學術路徑切入,共同探索和建立具有前瞻性和學術性的多地公共藝術政策和運作機制。
  • 吳為山:藝術本身也是一種翻譯
    圍繞「用雕塑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他侃侃而談許久,其中還提到一個有趣的話題——「藝術本身也是一種翻譯」。要還原一個相當龐大的軍陣,因此要極儘可能地模仿和複製。當然,寫實或寫意,儘管受到客觀因素影響,本質、底色永遠是中華文化。筆者:近現代西方雕塑大量介入,中國傳統雕塑被排斥於本土「主流」展覽之外,這是否是您復興寫意雕塑的一個動機?吳為山:中國文化博大豐富,雕塑也是其中一方面。
  • 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啟動,文學翻譯和舞臺影視表演翻譯可參評
    12月25日,上海市文聯、市作協、市譯協共同發起設立的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項目(以下簡稱「翻譯獎」)正式啟動。「翻譯獎」的創辦,一方面將提升上海作為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碼頭」的能級,推動上海國際文化翻譯中心建設,讓全中國、全世界的優秀文藝作品更多地來滬出版、展出、展演、展映;一方面將助推上海原創文藝作品「源頭」建設,進一步用好用足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著力推出更多「上海原創」,推進新時代的上海文藝創作更好地走向全國、擁抱世界。
  • 英女王「御用翻譯」林超倫談中英文翻譯藝術
    英女王「御用翻譯」林超倫談中英文翻譯藝術 2017年11月22日 09:39   來源:新華網
  • 處女翻譯·620《中國藝術》(418)
    編者按:《中國藝術》(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國藝術的重要文獻,1958年在紐約出版,上下兩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禮澤)(漢學家、西方藝術史家)從中國的地理特色著手,系統梳理了玉器、青銅器、漆器、絲綢、雕塑、陶瓷、繪畫、書法、建築等中國藝術的各個門類。
  • 翻譯美·假期藝術大師系列課是什麼課程
    《翻譯美·假期藝術大師系列課》這是一套可以提高運營能力+授課能力+服務能力的課程,專門針對暑假期間家長需求而設計。暑假中周一到周五,1天1個大師,讓孩子連續一周浸泡在藝術的海洋裡。我們重新設計課件模式,通過以下六個部分構建成完整的4.0版本課件。
  • 處女翻譯 ·256《中國藝術》(53)
    編者按:《中國藝術》(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國藝術的重要文獻,1958年在紐約出版,上下兩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禮澤)(漢學家、西方藝術史家)從中國的地理特色著手,系統梳理了玉器、青銅器、漆器、絲綢、雕塑、陶瓷、繪畫、書法、建築等中國藝術的各個門類。他堅持客觀描述作品的方法,「並不對所討論器物給予美學價值論斷,而是讓器物自己說話」。
  • 翻譯報價的藝術,要如何掌握?
    我覺得對翻譯而言,「報價」就是個技巧活兒——報低了,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收穫;報高了,客戶被嚇跑了,也失去了鍛鍊的機會。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報價的藝術。) g* \' \1 m* t, }; I# w# Y; i7 F& c4 z5 ]2 o( H) S作為翻譯的個人,在與翻譯公司和客戶報價的過程中明顯處於弱勢地位,最直接的表現有兩處:地位不對等,信息不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