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育遲緩算是語言障礙家族中的老大哥了,不僅發病率高,致病因素也比較複雜,需要進行全面檢查。正是由於致病因素複雜,針對不同因素所採取的矯正措施也是大相逕庭。
在網絡上搜索可以發現不少家長都在諮詢語言發育遲緩的相關問題,這些問題都圍繞著語遲的症狀和是否能自愈展開的:「我家孩子得了語言發育遲緩,不是很嚴重,是不是長大後就能自愈了?」「孩子3歲了不太會說話,也不太能理解我說的話,這是語言發育遲緩嗎?」「語言發育遲緩是弱智嗎?我們孩子平時也不怎麼說話,對我的話都不理睬。」
雖然科學育兒知識已經廣泛傳播,很多家長仍然堅信老人「貴人語話遲」那一套理論,認為隨著年齡增長,孩子自然就會痊癒了。其實並不是這樣,如此思考的結果只能是耽誤了孩子的發育,甚至會推遲孩子上學的時間。
接下來我們就挨個回答一下家長比較感興趣的幾個問題:
1、語言發育遲緩是弱智嗎?
我們剛才說了,語言發育遲緩的致病因素很複雜,包括病理性因素和後天環境因素。病理性因素有先天智力低下、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以及遺傳等。智力低下只是造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之一,並不是唯一原因,所以語言發育遲緩不等於弱智。
但是需要家長注意的是:一部分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不只在語言方面落後於同齡人,在很大程度上帶來兒童的全面發育遲滯。所以,如果發現孩子除了不會說話,在其他方面也不如鄰居家孩子的話,不用驚訝,及時採取矯正措施就行。
2、語言發育遲緩會自愈嗎?
我們在前兩天的文章裡說過,語言問題不同於傳染病、外傷等傳統意義上的疾病,不能用「治療」「自愈」這種詞彙描述。但看問題本身的話,嚴重的語言發育遲緩兒童是不會自己康復的。
語言發育遲緩的發生機率很高,每100個兒童裡最少有6個會出現問題。誠然,大多數孩子的語遲症狀並不是很嚴重,確實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消除的;但是如果症狀持續時間超過半年,且在家庭的正確引導下仍未好轉,那就需要求助專業機構了。語言發育遲緩是否會自我康復還是要看孩子的具體情況。
3、如果放任不管,語遲會有什麼後果?
語言發育遲緩對兒童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體現在語言方面。說話晚、口齒不清、語法混亂、邏輯不通,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差,聽不懂大人稍微複雜一些的指令。
其次,是上學困難。由於對語言的敏感度低,導致閱讀、理解和計算困難,雖然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卻仍然顯得格格不入,沉默寡言。
最後,是心理問題。語遲兒童在學前階段可無明顯的心理異常,入學後由於語言交流困難,兒童常出現焦慮、抑鬱、退縮、執拗等行為問題,嚴重時會時常引起和同學的糾紛。
研究發現,1-3歲是孩子發育的最關鍵時期,家長切莫大意,時刻關注孩子的生理、心理變化。如果發現孩子有說話晚的情況,應該及時尋找專業醫院和專家對孩子的語言發育情況做全面的檢測和評估,及早發現,及時矯正。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