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3日報導 一幅圖畫中常常蘊含肉眼所看不到的東西,而世界上許多最著名藝術作品的表面下隱藏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11日發表題為《名畫中掩藏的11個秘密》的文章,作者湯姆·梅特卡介紹了11個掩藏於名畫中的秘密,以下為該文章節選:
揚·范艾克的《阿諾菲尼夫婦像》
荷蘭畫家揚·范艾克的《阿諾菲尼夫婦像》被認為描繪的是義大利商人喬瓦尼·迪尼古勞·阿諾菲尼和他的妻子,他們居住在佛蘭德城市布魯日。畫家的籤名看上去像是畫中房間牆壁塗鴉——「揚·范艾克到此一遊,1434年」。
畫面裡牆壁上的那面圓形凸鏡中呈現的是這幅畫作繪製時房間的凌亂鏡像,包括兩個站在門廊旁的局外人,其中的一個可能是畫家本人。
上世紀30年代出現的一項有爭議的假設認為,畫中描繪的是這對夫婦的婚禮場面,鏡中圖像和範艾克帶日期的籤名則意在作為對此次婚姻的合法記錄,包括按規定須在場的兩名證人。
《阿諾菲尼夫婦像》(圖片來自維基百科網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巴勃羅·畢卡索的《藍色房間》
《藍色房間》被認為是畢卡索最早的傑作之一。這幅畫是他19歲居住在巴黎時創作的。
據美聯社報導,2014年有科學家曾宣布說,他們發現在《藍色房間》畫布塗色層之下隱藏著另一幅圖像,並展示了這幅隱藏的肖像,其畫面是一名戴蝴蝶領結、下巴枕在一隻手上的男子。
還不能確定這位神秘男子是誰,但這絕非畢卡索的自畫像。此人有可能是畫商安布魯瓦茲·沃拉爾,他在1901年為畢卡索舉辦了在巴黎的首次畫展。
藝術史學家說,畢卡索在創作《藍色房間》的時候還很窮,但極為多產,因此對他來說重複使用先前用過的畫布來呈現新創意並不稀奇。
《藍色房間》(圖片來自維基百科網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萊奧納多·達文西的《蒙娜麗莎》
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科特今年早些時候宣布,他發現在全世界最著名的肖像畫、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畫面之下隱藏著另一幅完全不同的女子形象。
科特2004年在巴黎羅浮宮對處於不同頻率強光下的《蒙娜麗莎》進行了檢測。之後他用了10多年時間對這些實驗的數據進行分析。科特稱,他的研究發現了在《蒙娜麗莎》畫布上原本存在的肖像,但它描繪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女人,她的眼睛在注視旁邊,而不是直視畫家。
達文西繪製《蒙娜麗莎》是在1506年左右。通常認為畫中描繪是佛羅倫斯的麗莎·蓋拉爾迪尼,她是一名絲綢商人的妻子。
但是科特認為,最初的《蒙娜麗莎》畫的是當時另一位名為帕奇菲卡·布蘭達諾的佛羅倫斯婦女。
《蒙娜麗莎》(圖片來自維基百科網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萊奧納多·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
由於丹·布朗小說《達文西密碼》及同名電影的描述,達文西在《最後的晚餐》中對耶穌及其門徒的著名描繪近年來一直處於某些流行假設的中心。但是對於藝術史學家來說,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的重要性在於其表達性構成和透視的運用,後者在當時還是一種創新。
達文西還創造了特殊的天麩羅顏料,這樣他可以不緊不慢地繪製這幅牆壁大小的畫作,而不用趕在顏料幹掉之前在潮溼的灰泥上倉促工作。當修道院院長抱怨這幅壁畫花了很長時間時,據說被激怒了的畫家曾揚言要把叛徒猶大的臉畫成院長的臉。最後,達文西訪問了米蘭監獄,在那裡找到了畫中猶大的邪惡面孔。
《最後的晚餐》(圖片來自維基百科網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文森特·梵谷的《夜晚露天咖啡座》
梵谷1888年的油畫《夜晚露天咖啡座》被一些人認為包含了對達文西名畫《最後的晚餐》的重新呈現。此畫展示的是法國阿爾勒鎮的一個燈光咖啡館,這位荷蘭畫家1890年去世前曾在這座鎮上住過幾年。
獨立研究者賈裡德·巴克斯特聲稱梵谷在開始畫家生涯前篤信宗教,並且認為這幅油畫是眾多畫家仿效達文西原作創作並形成整個「最後的晚餐」美術流派的一個範例。
巴克斯特還提出了畫中侍者身後窗框構成的十字形、燈光咖啡館的天堂般外觀(相對外面的黑暗街道)以及可能代表叛徒猶大的站在門旁的模糊身影。
《夜晚露天咖啡座》(圖片來自維基百科網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文森特·梵谷的《一塊綠草地》
梵谷一生中的多數時候十分貧窮,而且像許多手頭拮据的畫家一樣,他計劃重複使用舊畫布。荷蘭和法國科學家在2008年發表的研究揭示了隱藏在《一塊綠草地》畫面下一幅以前不為人知的出自梵谷之手的肖像。
研究人員利用同步加速器產生的高強度X射線,在不影響油畫表層顏料的情況下,確認了隱藏畫作顏料的化學元素。研究人員認為,隱藏的肖像畫於1884-1885年間,當時梵谷住在農莊尼厄嫩村附近,並畫過許多當地人的肖像。據研究人員稱,他到達巴黎的時候,或許覺得一名老婦的肖像「完全過了時」,並決定在上面畫一幅巴黎花卉風景。
《一塊綠草地》(圖片來自維基百科網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倫勃朗·凡·賴恩的自畫像
2001年,英國畫家戴維·哈克尼和美國物理學家查爾斯·法爾科宣布他們發現倫勃朗和其他繪畫大師大量依賴使用透鏡和曲面鏡來創作他們的風景和肖像畫。2016年7月,英國的兩位研究者在《光學雜誌》上發表論文,推測倫勃朗如何使用曲面鏡和透鏡組合來創作他那些著名的自畫像。
兩名研究者在倫勃朗自畫像中發現了很多支持他們理論的細節,包括畫像中央的明亮以及邊緣處的相對暗淡,這與曲面鏡投射出的映像相同。
倫勃朗的自畫像之一(圖片來自維基百科網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漢斯·荷爾拜因的《大使們》
《大使們》是德國著名畫家荷爾拜因的一幅油畫,荷爾拜因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都鐸王朝時期的英格蘭。除了其時髦標題所指的兩名紳士外,畫作中的眾多奇怪細節引發了重大爭論,包括多件刻畫細緻的科學儀器、已知最早入畫的地球儀以及圖中地上一具極端扭曲的人類頭骨。
對圖中儀器的分析使一些研究者認為它們指向的是耶穌受難日,即基督教日曆上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正式日期——從而進一步提供關於這幅畫象徵意義的線索。
《大使們》(圖片來自維基百科網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埃德加·德加的《婦人肖像》
與同時代的梵谷一樣,法國畫家德加常常在經濟拮据或早期作品失去吸引力時重複使用自己畫過畫的油畫布。2016年,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從目前懸掛在墨爾本國立維多利亞美術館中德加的一幅後期肖像畫下面的顏料層復原了他的一幅先前從未示人的肖像畫。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知道這幅後期肖像畫是覆蓋在德加的一幅早期作品上面的,隨著畫作的老化,原先那幅肖像的線條變得更加顯眼了。研究人員復原出了隱藏的圖像,並確定那是19世紀70年代曾為德加和其他畫家充當模特兒的埃瑪·多比尼。
(左)可見光下的《婦人肖像》,框內區域用X射線螢光光譜法進行分析,(中)X射線下的《婦人肖像》局部,(右)紅外成像下的《婦人肖像》局部,虛線標記出隱藏肖像的輪廓(圖片來自《自然》周刊網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米開朗琪羅的西斯廷教堂穹頂畫
米開朗琪羅在羅馬西斯廷教堂穹頂上繪製的著名壁畫包括了上帝創造第一個男人亞當的著名場景。該場景精心繪製的細節之一是環繞上帝和一眾天使的雲狀或波浪形鬥篷,它有著類似於人腦的形狀。
是的,不開玩笑:約翰斯·霍普金斯醫學院兩名神經解剖學家2010年發表的研究強調了該腦形雲團與人腦之間的許多相似之處,包括畫中似乎代表小腦、視神經、腦下垂體和椎動脈的部位。兩位科學家相信,米開朗琪羅故意畫了腦形的雲團或鬥篷,以表示上帝不僅給了亞當生命,而且還給了他理智和智慧。
西斯廷教堂穹頂畫局部《創造亞當》(圖片來自維基百科網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薩爾瓦多·達利的《永恆的記憶》
西班牙畫家薩爾瓦多·達利的超現實主義作品一直為哲學解釋提供了富饒的土壤,而他在1931年創作的油畫《永恆的記憶》中融化的鐘表形象則提供了一個警世故事。當時對於達利融化的鐘表的著名解釋認為這是對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所表達的時空流動性的一種象徵。一位藝術史學家曾寫道,這是「對我們固有宇宙秩序觀念崩潰的超現實主義反思」。
但是後來當達利被比利時科學家伊利亞·普裡果金問及這一理論時,他在信中答覆說,畫中扭曲和呈下滴狀的鐘表並不是受了愛因斯坦時空理論的啟發,而是在看到卡芒貝爾軟質乳酪在太陽下融化時的突發奇想。
《永恆的記憶》(圖片來自維基百科網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