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換種視角看藝術 尋找電影中的世界名畫
一、《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
圖註:《達文西密碼》
丹·布朗的代表作以達文西的作品作為線索,用大膽的聯想展開探險,最後得以解開神秘組織隱藏的背後真相。
作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達文西幾乎得到了所有的溢美讚揚,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而在這個故事裡,他的藝術作品從科學的角度被分析和詮釋,更顯出其天賦。
而諸如《維特魯威人》、《巖間聖母》、《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這些不世之作通通都成為故事中的關鍵,替主人公解開一個又一個謎團。
圖註:維特魯威人
圖註:巖間聖母
圖註:最後的晚餐
二、《愛的肢解》(Tell Me Something)
圖註:《愛的肢解》
在本片裡,幾個人接連被殺害肢解並重新組合,死者們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愛慕著一位女性。
這個懸疑案同樣以一張名畫作為線索。電影中警官在這位女性家中調查時發現了一幅臨摹小畫:一位躺在水中的少女,雙眼透著絕望。此外還有另外幾幅類似的圖畫臨摹了這張圖。
圖註:水中的奧菲莉婭
這就是約翰·埃弗雷特·密萊赫赫有名的代表作:《水中的奧菲莉婭》。作為19世紀拉斐爾前派的代表人物,這張畫被公認為是所有描繪奧菲莉婭的畫作中最優秀的(奧菲莉婭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哈姆雷特》中僅有的兩個女性角色之一)。
三、《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圖註:《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2003年斯嘉麗·詹森主演的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她在影片中飾演一個女僕——荷蘭畫家維米爾(Vermeer)這部偉大作品的女主角。該部影片是由Tracy Chevalier的暢銷書改編,以這幅名畫的創作作為故事主線焦點,揭秘畫中神秘女人背後的故事。
圖註: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維梅爾於1665年創作,如影片展現的,他用木匠的墨斗彈線方法來確定透視,而透視的消失點部位往往是他想表達最重要信息的地方。他是用暗箱照相機確定光影的變化。後來攝影作品風行時,他的畫成為世人的模範。
四、《縱橫四海》(Once A Thief)
圖註:《縱橫四海》
《縱橫四海》裡周潤發、張國榮和鍾楚紅這三名青梅竹馬神偷下手的主要目標是名畫,在電影中貫穿全片的重要道具就是朱爾斯·謝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法國畫家保羅·德西雷·特魯伊貝爾的名作《女僕》。這幅畫太有名了,以致於電影的DVD封套還專門把它印上去。
圖註:赫林的女僕
第一張出現的是特魯伊貝爾的《赫林的女僕》。這張創作於1874年的畫透著阿拉伯風情的華麗,一位裸露上身的女僕迎向觀眾,面容端莊。
圖註:讓娜·海布特
而另外一幅是莫迪利亞尼的《讓娜·海布特》。這位20世紀初的大師用色大膽熱情,線條直接強烈,使其描繪的人物都極富風格。
圖註:弄蛇女
最後在發哥飾演的阿祖的屋子裡還出現一幅大壁畫,即盧梭的《弄蛇女》。亨利·盧梭是和梵谷齊名的畫家,一生靠自學繪畫。他對熱帶情有獨鍾,常以熱帶植物、雨林和土著為繪畫題材。
五、《鐵達尼號》(Titanic)
圖註:《鐵達尼號》
這部戲不用再多介紹(沒看過的人自己蹲牆角吧),而細心的觀眾應該會發現露絲的愛好除了騎馬就是——藝術。不然人家又怎麼會看得上窮小子呢?
圖註:亞威農少女
電影中有兩處出現了大家的作品。第一次是上船之後露絲擺放自己收藏的畫作時出現的作品:畢卡索的《亞威農少女》。露絲當時怎麼說?她覺得這個畫家會出名(按照電影的時代,畢卡索還沒出名)。
圖註:藍睡蓮
而當傑克進入露絲的房間時,他被另外一張畫吸引住:那是莫奈的《藍睡蓮》。莫奈是印象派的創始人,他鍾情於水波紋的變化,曾以睡蓮為題材畫了一批繪畫,後來在拍賣市場成為藏家追逐的對象。
六、《盜走達文西》(Vinci)
《盜走達文西》裡出現了波蘭博物館鎮館之寶——達文西的名畫《抱銀鼠的女子》。
圖註:《盜走達文西》
圖註:抱銀鼠的女子
七、《天羅地網》(The Thomas Crown Affair)
《天羅地網》裡,皮爾斯·布魯斯魯扮演的男主角是個閒得無聊沒事就愛去偷博物館名畫的大富豪,比利時畫家雷內·弗朗索瓦·吉蘭·馬格利特的名畫《人子》在電影裡多次出現,當男主角把名畫還給畫廊時,就用了畫中人物裝扮的替身。
圖註:《天羅地網》
圖註:人子
八、《偷天陷阱》(Entrapment)
《偷天陷阱》又是一部和名畫大盜相關的電影,影片開場,倫伯朗的名畫《沐浴的貝特莎伯》失竊,於是引出主角;肖恩·康納利扮演的男主角家裡牆上掛著莫迪裡阿尼的《持扇女子》。
圖註:《偷天陷阱》
圖註:沐浴的貝特莎伯
圖註:持扇女子
九、《夢》
黑澤明的《夢》裡,出現了凡高的名畫《麥田上空的烏鴉》。
圖註:《夢》
圖註:麥田上空的烏鴉
十、《我之所見》(Ce que mes yeux ont vu)
《我之所見》以一位藝術史研究生露西的視角,探尋羅浮宮典藏華託名畫《丑角吉爾》裡隱藏秘密。片中出現了多幅華託名作,而《小丑吉爾》則是對影片情節有至關重要作用的一幅。
圖註:《我之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