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歷史:名畫背後的世界史》:破譯名畫背後的「摩斯密碼」

2021-01-17 緩緩有點慢

我從來都相信,那些「不會說話」的存在,都背負著很多很多的記憶,譬如文字、影像、畫作,他們從一個又一個或動蕩不安,或繁華祥和的時代中走來,見過了真正的歷史變遷,也見證了時代和文明的每一次進步。

所以,對於「藝術是有記憶的」這個觀點,我真的是無比認同的,即便藝術也可能存在一些記憶的「偏差」,但是它們之所以能夠存在,皆是藝術家們付諸於大量的經歷和情感去塑造的,那是對於一個時代最真實的反饋。

不僅文字可以記錄歷史,其實在一幅幅名畫的背後,也組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世界史。蔣勳先生在《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中曾寫到過這樣一句話:「美是人類一路走來艱難的記憶」,這種美在很多時候就是體現在藝術上的,藝術背後的那些記憶,有艱難困苦,有矛盾和割裂,也有走向和諧統一的時候。

藝術,也是歷史的一種載體,也是人類發展軌跡的見證。

《藝術的歷史:名畫背後的世界史》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從藝術的層面來分析名畫背後所承載的歷史片段,或許我們見識過很多欣賞名畫的角度和方法,技巧、色彩、派別……將歷史和藝術聯繫在一起,不僅角度新穎獨特,也有很硬核的知識內容,可讀性很強。

如同法國詩人保羅·瓦勒裡所說:「年輕人會找到自己的詩人,為了找到自己的詩人,他們日夜期盼。」

名畫背後的世界史,正是我們所尋覓的一首別樣的詩,我們尋尋覓覓地去探求著「真相」,也同時被那些故事所震撼,這是歷史的魅力,也是藝術的魅力。

名畫中令人嘖嘖稱奇的偉大預言

提起藝術,總是繞不開文藝復興時期的。顧名思義,文藝復興是文化和藝術的再度興起,也象徵著希臘主義和希伯來主義的重新融合。

在那個見證偉大歷史的時期,湧現出很多我們熟悉的藝術家,桑德羅·波提切利、李奧納多·達文西、安德烈·德爾·委羅基奧、米開朗基羅……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將這一段歷史記錄下來,隱藏於各個藝術作品背後。

在當時的歐洲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家族,他們放過高利貸,也當過銀行家,他們資助過藝術,還興建過教堂,甚至誕生了3個教皇、2個王后,是佛羅倫斯13世紀至17世紀時期在歐洲擁有強大勢力的名門望族,他們就是「美第奇家族」。

說是美第奇家族推動了這場舉世聞名文藝復興運動也不為過,雖不能說沒有美第奇家族就沒有義大利文藝復興,但絕對可以說如果沒有美第奇家族,或許義大利文藝復興就會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藝術的歷史:名畫背後的世界史》中就介紹了這樣的一幅畫,它描繪了美第奇家族祖孫三代身騎白馬行進於節日遊行隊伍之中的場景,與此同時,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如今看來這幅畫還於是著美第奇家族的未來,歷史中總是有著讓人震驚的巧合,藝術也是如此。

這幅畫就是義大利畫家貝諾佐·哥佐利的名作《三王行列》。

畫中的美第奇家族祖孫三代,身著華服,前呼後擁,其中有一個少年騎著一匹白馬,頭戴王冠,身穿金黃色華貴服裝,他就是洛倫佐·德·梅第奇,他後來統治佛羅倫斯數10年,是文藝復興歷史上的一位極其重要的人物。

《三王行列》的這番隆重而奢華的場景,恰巧與美第奇家族的發展軌跡不謀而合,頭戴王冠、身披金袍的洛倫佐·德·梅第奇成就最高,甚至被譽為「偉大的洛倫佐」,他身後的父親皮耶羅·德·梅第奇和祖父科西莫·德·梅第奇,低調而謙遜,追隨於他的身後,協助他帶領整個美第奇家族走進傳奇史話。

從農民起家的一個家族,不僅持續了幾代的輝煌,甚至推進了一場偉大的文藝復興運動,可謂是一場傳奇了,他們的輝煌是來自家族中幾代人的不懈奮鬥和頑強努力,然後將這些無與倫比的財富投諸於藝術,讓那麼多有著藝術天賦卻苦於貧困潦倒的藝術家們有了全心去完成創作的資本和倚靠,於是才有了當時最大的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有了世界四大美術館之一、藏品達十三萬件的烏菲奇美術館,有了波提切利筆下經典的維納斯形象,有了米開朗基羅刻刀下的大衛。

有意也好無意也罷,美第奇家族終是讓這些藝術不朽,成為傳世經典。

一個漂亮女人間接引發的血案

1789年的七月,法國爆發力一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這場大革命讓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也讓法國經歷了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衝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歷史上稱之為「法國大革命」。

然而促使這場革命大爆發的導火索之一,竟然是因為一個女人,一個傾國傾城卻又奢華無度的女人,她就是被稱為「赤字夫人」的法蘭西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

瑪麗王后的稱號其實並不止「赤字夫人」一個,曾幾何時,她被稱為「洛可可的玫瑰」,她不僅這在時裝、裝飾、室內設計方面獨具藝術的創造力,更是開創了一個屬於瑪麗的洛可可時代,詮釋著屬於皇室宮廷的藝術。

在伊莉莎白·維熱·勒布倫的名畫《手持玫瑰花的瑪麗·安託瓦內特》中,風姿綽約的瑪麗身著一襲華貴的深色長裙,手持玫瑰,莊重中不乏嫵媚與風情。

這位出生於奧地利的法蘭西王后,她優雅美麗又天真無邪,她從小備受寵愛,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她渴望簡單的田園生活,卻又深深地迷戀著奢侈與豪華。

在十四歲的時候,瑪麗嫁給了當時還是法國王儲的路易十六,隨後「穿過兩旁畢恭畢敬夾道歡送的人群,馳向她的命運」。

路易十六溫和卻懦弱,這讓瑪麗更加嬌奢任性,她花錢如流水卻似乎並不自知,甚至傳聞在大臣告知法國老百姓連麵包都沒得吃的時候,「天真」的瑪麗皇后還面帶甜蜜微笑地溫柔問道:「那他們幹嘛不吃蛋糕?」這個傳聞或許只是被硬加在瑪麗的身上,但卻真實反應出她的一些性格和習慣,這樣形容瑪麗王后,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瑪麗被控訴的又何止這一點?「偷情」、「通姦」等等醜聞的種種指控讓她飽受爭議,她的奢華無度更是讓陷入財政窘迫的法國王室被反對和指責,王室徵收的稅額越來越高,經濟的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社會變得更加動蕩不安。

終於,這些還餓著肚子的人們不得不奮起反抗,點燃法國大革命的熊熊烈火,而這位曾被認為是「被神選中的王后」的瑪麗王后,最終卻成為了法國第一位被壓上刑臺的「斷頭王后」,面對著所有的羞辱,也背負了很多莫須有的罪名,於民眾的怒吼聲和革命者的逼迫中,魂斷於斷頭臺上,結束了她38年的跌宕起伏的人生。

用藝術記錄歷史、解讀歷史,不僅是為了銘記,也當時時刻刻帶給我們反思,從名畫中讀懂藝術,從藝術中了解歷史,從歷史中思考發展。

我們的人類社會經歷幾千年的歷史發展,經歷過很多戰爭和革命,經歷過改朝換代的時代巨變,但總有一些「不變」的東西,生與死,愛和恨都是無可避免的,也和那些大事件共同構成了人類的進程,所以名畫之中不僅有場面奢華的出行,有家喻戶曉的名人,也有樸素真實的生活,有清晨的一縷陽光和路邊靜靜綻放的花兒 。

當這所有的一切被藝術記錄下來,我們再通過他們去解讀背後的歷史和故事之時,有一種別樣的趣味,像是在通過這一幅幅的名畫,破譯它們背後的「摩斯密碼」,追尋歷史的真相,如此一想,更有些不忍釋卷了。

相關焦點

  • 講座| 世界名畫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歷史脈絡
    《文匯報》新媒體部主編楊健近來的新著《畫外音:50幅名畫中的隱秘歷史》通過對50幅中外名畫的解讀,帶領讀者走進了畫作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因緣。不同於藝術史著述側重於談論的「藝」,這本書的特點是講「史」:將空間上平鋪的繪畫藝術,拓展為時間上多維的歷史表達。
  • 換種視角看藝術 尋找電影中的世界名畫
    原標題:換種視角看藝術 尋找電影中的世界名畫   一、《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   圖註:《達文西密碼》   丹·布朗的代表作以達文西的作品作為線索,用大膽的聯想展開探險,最後得以解開神秘組織隱藏的背後真相。
  • 世界名畫《蒙娜麗莎》,背後隱藏了什麼?一起揭開達文西的秘密
    世界名畫《蒙娜麗莎》,背後隱藏了什麼?一起揭開達文西的秘密羅浮宮的一幅畫前排著長長的隊,人們的臉上無一不露出憧憬的表情,他們瞪大了雙眼努力的想要看清楚幾米外的《蒙娜麗莎》,似乎在驗證她是不是有傳說中那麼的神秘。
  • 《溫迪嬤嬤講述1000幅世界名畫》|藝術啟蒙不要錯過這本3-99歲都能看懂的名畫賞析哈
    但是,問題又來了,不是誰都能夠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觀賞美術館,也不是隨時隨地環遊世界四處參觀博物館的。我們希望,那些沒有辦法帶著孩子親臨國外各大展館現場觀賞名畫的爸爸媽媽們,能通過今天我們讀的DK溫迪嬤嬤,在紙上欣賞到一個「名畫博物館」,還能藉助點讀筆聽到名畫的介紹。
  • 如何破譯摩斯密碼!原理你知道麼?
    你知道什麼是摩斯密碼嗎?這些滴滴答答的聲音背後究竟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大家好,今天小編跟大家聊摩斯密碼。此時,你是否會感到一頭霧水,什麼滴滴嗒嗒完全聽不懂?有人會說這不是國際求救信號SOS嗎?但如果你覺得這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我們再來了解下普斯密碼這個詞在無數諜戰劇中被渲染得神乎其神,在觀影時還會把你帶入一種燒腦且意猶未盡的循環之中。那到底什麼是摩斯密碼呢?簡單地說,摩斯密碼就是在摩爾斯電碼的原有基礎上添加了你與他人定製好的某種暗語。
  • 看過這些名畫背後的故事,你會發現,藝術並不是你想像的樣子
    世界名畫那麼多,可他們為什麼有名、為什麼值錢?一件商品,冠上「藝術」的名頭瞬間提高身價。由於這個詞自帶含金量,如今被很多人濫用,以至於真正的藝術被掩蓋在利益和偏見裡。我其實並不是藝術生,雖然也喜歡繪畫、手工,但深知這僅僅是藝術的皮毛,並非精髓。
  • 馬雲的學校美術是必修課——如何和孩子一起欣賞世界名畫?
    那麼沒有機會上雲谷學校的孩子,家長也沒有藝術底子,孩子也不打算以後成為畫家,怎麼懂得欣賞世界名畫呢?名畫電影——《至愛梵谷》名畫相關電影大多是講述價值連城的名畫如何被江洋大盜偷走的故事。當然也有一批名畫傳記電影,比如《至愛梵谷》、《花落花開》和《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
  • 陳丹青:當代年輕人欣賞世界名畫,真正讀懂的根本就沒有幾個人
    那就是當代的繪畫史上太多的成功作品還沒有等待那些真正解讀他的人存在,太多的作品已經過剩了,所以如今的繪畫市場不是一個以繪畫為主的欣賞,大家先要學會懂得欣賞世界名畫就足夠了。不光是要懂得畫,但前提就是先要懂得如何欣賞世界名畫,當代的年輕學者們太教條了,總是習慣性地想著從書本上了解知識,那絕對是片面的,太少了。年輕人應該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世界,去尋找關於繪畫的真理。如今的各大美國館,收藏的珍貴名畫太多了,幾乎方便到了一種荒謬的地步。
  • 放大達文西名畫,《蒙娜麗莎》微笑的背後究竟隱藏了哪些秘密?
    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很多繪畫大師,達文西就是其中之一,達文西可以算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的才華不拘泥於繪畫上,音樂、文學、天文他都有很高的的天分。在繪畫藝術上的造詣是最為精湛的,達文西的手稿放到現在無人能夠挑戰,在一個沒有電腦的時代,它的線條竟然是如此的整齊利落。
  • 浙大團隊原創專欄「每日中華名畫」上線學習強國
    想足不出戶飽覽中華名畫風採?想了解中國畫的筆墨技法?想探索古畫背後的逸聞趣事?現在,你的這些夢想或許都能一鍵實現!」為進一步推動「大系」成果轉化,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歷代繪畫精品,浙江大學在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的大力支持下,精心打造「每日中華名畫」專欄。專欄系列視頻由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城鄉創意發展研究中心監製。
  • 藝術紀錄片玩兒反向穿越 古代名畫成「網紅」
    ——系列紀錄片《此畫怎講》第一集《搗練圖:傳世名畫C位之爭》,採用真人演繹的形式,再現唐代張萱畫作中的一個個勞動婦女形象和動作。動人的古風旋律中,穿插妙趣橫生的對話,讓這幅經典名畫「活了」。  曲高和寡的傳統藝術如何更好地走進觀眾的視野?名畫背後的點滴故事如何通過紀錄片的形式來傳遞?
  • 以科學眼觀世界名畫
    實至名歸,林鳳生先生著《名畫在左科學在右》繼入選中國出版協會評選的「2018年度中國30本好書」之後,近日又被中宣部出版局、中國圖書評論學會、中央電視臺評為「2018中國好書」,並榮獲國家圖書館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此書內容有深度,表述又流暢,科學與藝術並茂,同類著述至今仍為鮮見。  此書旨在從科學視角再識世界名畫。
  • 讀懂藝術大師名畫:大影子追小影子,愛上藝術可以如此簡單
    都說,藝術培養要從孩子抓起。連大人都很難看懂的世界名畫,藝術大師,有4歲小小孩也能聽懂的藝術課嗎?這套《你好,藝術》,日本暢銷27年超經典藝術啟蒙繪本,獲得第47屆小學館兒童出版文化獎、第50屆久留島武彥文化獎。
  • 高校校長開設慕課藉由名畫共情歷史 醫學教育有溫度有深度
    上海健康醫學院校長黃鋼率先製作開設慕課《名畫中的瘟疫史》。上海健康醫學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月5日電 (記者 陳靜)在人類的歷史上,每一次大瘟疫都深刻影響社會變遷、文化興衰以及戰爭走向。藝術將歷史冰冷的數位化作鮮活的人世,記錄下惶恐、悲傷、無畏與勇敢等。
  • 看不懂世界名畫,這套繪本帶你輕鬆對孩子藝術啟蒙
    結城昌子希望名畫可以像朋友一樣與人們相遇,親近。為了實現她的教育理念,結城昌子創作出繪本《你好,藝術》,這套繪本在日本暢銷了27年,裡面收錄了梵谷、莫奈、畢卡索、高更、米羅等13位藝術大師165幅經典畫作。一共分為13冊,每一冊收錄一個畫家10副左右的經典代表作。
  • 傳世名畫《棲霞山圖》賞析
    明 張宏《棲霞山圖》(局部)中國繪畫源遠流長,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體系。這種用水墨作畫的藝術形式,在具象藝術的形態上,提煉出了高深典雅的意境。中國繪畫史上的傳世名畫,是璀璨奪目的藝術瑰寶,也是我們的祖先貢獻給世界藝術寶庫的珍貴遺產。在傳世名畫中,有描繪某一朝代民俗的,有描繪千裡江山的,也有描繪某一處山景的。在明代有一幅傳世名畫《棲霞山圖》,描繪了南京棲霞山的景色,作者為明代繪畫大師張宏。
  • 《看畫》:近距離觀察,抽象性理解,欣賞世界名畫,品讀名畫魅力
    前不久,有一些因疫情在家上網課的小學生收到了一份「特別」的作業:模仿世界名畫。具體操作方法是:自行挑選一幅名畫,真人模仿名畫裡的人物造型、動作、神情,然後將對比照片展示出來。活動一經發布,學校群、家長群立刻掀起一番熱潮,學生和家長都興奮不已。據統計,有3000多名小學生參與到模仿世界名畫的活動中,並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
  • 這個「六一」,帶孩子欣賞世界名畫,和藝術大師一起過節!
    四十多年前,藝術家莫爾在學生時代從同學的明信片上看到這幅畫,就被深深打動;如今,他親手手繪複製出這幅影響他一生的世界名畫,並將和他其他不少手繪複製的世界經典名畫一同來到成都,與愛好藝術的孩子們見面。▲展出作品 雷諾瓦《夏龐蒂埃太太及子女像》6月2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一場「和藝術大師世界名畫一起過節」的特別活動將在成都梁家巷收藏品市場舉行。這是一場專為孩子準備的「世界名畫」公益巡展。活動現場,藝術家將親自講解世界名畫,還將和現場觀眾一起進行油畫創作。
  • 兒童藝術:拿起放大鏡看世界名畫
    讓我們走進他的藝術世界。《不得了的野餐》《生日蛋糕》作者鄭宗瓊的「蛋糕哪兒去了」系列第4本,這次的故事和之前有點不一樣,在夢境的世界裡,動物朋友們竟然出現在一些世界名畫中,你們都找出來這些偉大的名畫了嗎?
  • 當刺繡遇上名畫,藝術的再創造!一隻手就能握住的世界名畫……
    刺繡藝術家Ira Pashkevych將世界著名的名畫用刺繡的方式再現了出來。Ira Pashkevych以小縫線製作出如'梵谷'及'莫奈'等藝術家的畫作。只是在將名畫刺繡時,Ira Pashkevych製作成比現有作品尺寸要小的多的作品,所以製作時要細緻和集中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