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華德福」德式教育理念,二娃媽媽把家裝成孩子的啟蒙空間

2020-12-16 智家生活圈

【基礎信息】

坐標:廣州

房子面積:290㎡

戶型:5房4衛→6房4衛

裝修花費:140W(硬裝90W+軟裝50W)

設計師:於豔 在於空間設計創始人

- 在於空間設計創始人、設計師於豔

SUKI是一位80後二娃媽媽,曾經在國外學習工作了一段時間,生活習慣和教育理念比較西化。她很認可華德福教育方式,以人為本,既關注物質身體,也重視孩子的心靈發展。兩個孩子將在這套房度過童年、青少年時期,所以尤其注重家的設計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SUKI希望在家採取「陪伴式」教育,孩子可以像朋友一樣與父母平等相處,家也要滿足孩子成長階段的不同需求。同時,二娃家庭收納需求巨大,雖然房子有290㎡,但與大多數中國家庭戶型一樣,原始戶型收納規劃嚴重不足。在於空間設計創始人@於豔 在不大改布局的情況下,打造了最適合二娃家庭的模範戶型。

【戶型圖】

-改造前

- 改造後

l 玄關

暗書房變開放式,陪娃學習、聚會開趴兩不誤

SUKI家的原始戶型很吃虧,雖然有290㎡,但由於玄關入戶花園有沉箱,層高很低,而且天花有一根大橫梁,看起來很壓抑。玄關四通八達,讓入戶花園淪為走道,不僅浪費空間,鞋櫃也沒地方擺。

玄關右邊有一個房間,很多人都做成了書房,但這裡無窗無通風,做書房太雞肋了。SUKI非常注重孩子教育,對原始書房的位置非常不滿意。

屋主的教育理念很注重家人陪伴,希望父母平常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作業、讀書、做手工等,所以設計師索性把隔斷牆打掉,玄關、書房、客廳、餐廳連為一體,一進門就能感受到大戶型的大格局。

利用進門右側的一整面牆,打造頂天立地的玄關櫃,再多鞋子也裝得下。大柜子功能多多,還可以收納包包、雨傘、雜物等。玄關與客廳連成一片,所以設計師特別重視鞋櫃的顏值,時髦的普魯士藍與客廳書櫃保持一致,設計開放格用來收納書本和裝飾品,弱化功能性,增添美觀。

S形的觀景落地窗保持原貌,一側牆面,用一對伊姆斯椅和小茶几打造下午茶小憩區。女主人平常喜歡做手工、美食等,這裡同時也是拍攝區。孩子的小單車偶爾也會停在這裡,生活氣滿滿。

開放式書房由一張原木大書桌構成。華德福教育注重讓孩子多接觸自然,讓兒童通過各種手作活動,手、心、腦整體參與學習。SUKI特別提出家具一定要選最環保的,所以設計師特地選用一整塊原木大板定製書桌,滿足多種場景需求:

平常父母和孩子會在書桌上一起做手工、閱讀、畫畫,增加共處時光。小朋友過來玩耍時,這裡就是遊戲桌,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和情商;大朋友光臨時,化身為茶臺招待友人;開轟趴時,書桌餐桌並用,招待10幾個人都沒問題,可以盡情撒歡。

為了化解天花橫梁難題,書房天花板用平行的木條弱化存在感,地面用同樣花紋的木紋磚呼應,形成「島設計」,讓人產生圍合感以及能夠安靜坐下來的氛圍。高級的空間區隔法,靠的不是牆,而是「無形」的設計,這是設計師與普通人不一樣的地方。

l 客廳

巧用

這套戶型的客廳設計非常值得借鑑。原始客廳長達7.9米,為了滿足女主人海量收納的需求,設計師@於豔 靈機一動,劃出一條1.5米的分界線,一變為三,憑空多出一個工人房和儲物間,打造收納巨無霸。

值得一提的是,原始工人房藏在廚房裡,很不人性化。考慮到工人常住家中,改造後的工人房從陽臺進入,面積也有10㎡,非常舒服,這一設計相當有愛。

改造後的客廳仍然有6.4米的長度,客廳與玄關書房化為一體,空間感絲毫不減開闊。

主沙發背後是一整牆頂天立地的橡木書櫃,可容納幾百本書。這裡還收納了家人的旅行紀念品、孩子的畫作等,是擁有家庭獨特印記的文化牆。書櫃延伸了玄關櫃,所以書房也得以「偷用」客廳空間,更顯大氣。

很多人會擔心開放式書櫃難清潔,其實,對於喜歡看書的人來說,閱讀愛好值得付出這點辛勞,並且家裡有常住工人,不用擔心。為了客廳能常時保持美觀,設計師細心地在書櫃底部保留幾個封閉櫃,以便收納日常雜物。

客廳沙發採用女主人最愛的純白+原木色系,與普魯士藍書櫃相襯,形成冷暖調對比。水泥灰地板作為平衡色,整體質感相當高級,比普通的北歐風多了幾分精緻和時髦感。SUKI本來想用流行的自流平作地面,考慮環保因素,在設計師建議下採用水泥灰瓷磚,效果同樣美貌。

雖然客廳有電視,但打開率不高,沙發圍坐式設計,方便家人交流。開放式空間的好處是,坐在客廳沙發處,也能跟書房區互動。

儲物間的入口在客廳與書房之間,用同色木器漆做了隱形門,採用自動閉門器保持常閉狀態,空間視覺整潔統一。

儲物間內,按照宜家整理箱預留尺寸,做了一面6米長的收納櫃,吞吐量巨大。這裡主要用於收納孩子的單車、行李箱、吸塵器、清潔工具等大件物品,大大增加了家居空間的實用性。

l 餐廳

一個好空間,讓人有過好日子的衝動

SUKI是一位重度烘焙愛好者,餐廳和廚房的改造,是她最最最滿意的地方!原本只有一個封閉式廚房,被設計師巧妙變為「中廚+西廚餐廳」。

西廚與餐廳合為一體,延伸了書房空間。SUKI經常在家裡開轟趴,兩張大桌子一靠近,就能招待一大票友人。

- 佔用臥室的一小塊空間,打造西廚區

最令SUKI驚豔的是西廚區的一排柜子,原本並沒有這個空間,設計師把牆體凹進臥室,憑空「挖出」西廚區,大大提升了餐廳的實用性。

西廚餐邊櫃,底下部分是酒櫃和收納櫃,用於收納刀叉、開瓶器等餐具。檯面上主要收納了各種小家電,隨時可以移動到餐桌上操作。頂上是一排開放櫃,用於展示各種高顏值餐具,生活氣息濃厚。

設計師@於豔 還特地用磁性黑板漆刷了一塊「小黑板」,寫寫每日心情或菜譜,孩子喜歡在這裡畫畫,也可以貼一家人的照片,是家裡的溫情角落,生活有時需要儀式感的滋潤。

「有時候一個好的空間,會讓人滋生出想要做點東西,或者插一盆花的衝動。」SUKI說,自從餐廳這樣設計後,做烘焙的次數明顯變多了,時常能感受到生活裡的小美好。

原本的廚房只有大約7㎡,與戶型不相稱。吞併了工人房的空間後,變得很開闊。由於主人經常炒菜,保持了封閉式廚房的設計,增加了一個島臺,大大提升實用性。可抽拉的開放式層板,方便收納新鮮果蔬、麵包等,生活氣滿分。一側櫃體上也刷了磁性黑板漆,可以寫菜譜、留言等。

l 主人房

ins風皮帶衣架,隨手丟衣服也有美感

原始的主人房配有衣帽間,但設計很不科學,主人房偏長、而衣帽間卻只有2.1米的長度,很不好利用。@於豔 重新分配了空間,衣帽間借用主臥空間外延1米,設計更加合理。

SUKI清新簡約的風格,不喜歡過於複雜。主臥沒有太多花哨設計,背景牆用實木板做簡約造型,塗刷清新的霧霾藍,搭配一款質感超好的布藝大床,就很有味道。

衣服都丟進衣帽間,所以主臥的收納壓力不大。不過,設計師考慮到日常使用的便利性,設計了一個ins風的皮帶衣架,搭配一隻長椅,衣物隨手丟也有一種隨性的美感而不顯亂。

床尾用實木櫃搭配一張棉麻單人沙發,打造清新舒適小角落。

- 衣帽間設計圖

改造後的衣帽間長達3.2米,利用空間最大化原則,做了一組U型衣櫃,配套梳妝檯。開放式收納掛架與封閉式柜子相結合,非常實用。其中一面帶有鏡子的收納組合很實用,專門用來收納包包、首飾等,方便試穿衣服,也能站著化妝。

l 衛生間:

雙臺盆

女人的化妝品永遠不嫌多,SUKI家的瓶瓶罐罐也不少。主衛做了雙臺盆設計,既方便男女主人共用,臺盆底下全部為抽屜空間,可以收納各種化妝品和清潔用品。鏡櫃打開也是滿滿當當的收納,再多化妝品也不怕。

幾個房間的次衛同樣做了鏡櫃,實用度很高。主衛與次衛一樣,用一字型的淋浴房門做乾濕分離,保持了室內乾爽。

l 兒童房:

擯棄

兩個孩子目前一個6歲、一個2歲,都處於活潑活動的童年階段。與很多國內的兒童房設計不同,SUKI家的兩個兒童房採用「輕裝修重裝飾」的理念,沒有過多高飽和色的童趣元素。

「屋主很注重國外可成長的教育方式,我們在設計兒童房時,非常注重可塑性。硬裝上一般不做太過鮮明的顏色,主要從軟裝上來體現。隨著孩子的成長,可以隨意調換主題,空間也不會一直都很幼稚,這樣的設計,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於豔說。

男孩房以灰色為主題,客觀中性。現階段孩子很喜歡藍色,所以選了藍色的書椅,以及小王子最愛的恐龍主題床品,讓空間活潑起來。小王子很喜歡畫畫,書桌旁擺放了畫架和可移動小推車,方便隨時隨地作畫。

小公主目前只有2歲,還沒單獨分房,公主房目前作為遊戲房使用。收納櫃和床都靠邊擺放,最大限度地留出活動空間。溫柔的米白色為主題很百搭,SUKI非常花心思地搭配了粉色系軟裝,細節處的用心,看得出媽媽對孩子滿滿的愛。

相關焦點

  • 踐行德國教育理念,二娃媽把290㎡的家裝成孩子的啟蒙空間
    家住廣州的SUKI是一位80後二娃媽媽,有著國外學習工作生活經歷的她,對德式教育理念非常認可。跟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奧運冠軍、矽谷高管一樣,SUKI也信奉華德福教育。這種理念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物質身體很重要,心靈教育也不能缺失。為了給孩子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她希望能夠在家實現「陪伴式」教育,讓孩子像朋友一樣與父母相處。
  • 瑞吉歐教育理念與華德福教育理念
    5.合作學習與反思實踐教師,子一樣,都不是「訓練」出來的,相反,教師是在與孩子、與父母、與其他教師溝通的環境中學習的。這種合作關係有助於教師不斷增強自己的「角色"意識,提高教學水平。6.開放的教學環境瑞吉歐教育體系特別重視學校環境的設計布置,他們把學校的環境稱之為「不說話的老師」.因此,他們精心設計學校的每一個角著.讓幼兒在開放的環境中愉快學習、相互合作、彼此交往。
  • 從BBunion早教理念中看德式教育與中式教育結果的差異
    作為一個重視理論和規矩的國家,德國懂得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強調順從孩子的天性,主張給予孩子自由空間,讓他們快樂成長。而恰恰是這一種對孩子的「放任」讓這個國家,憑8200萬人口基數就包攬了全球一半的諾貝爾獎;也造就了23000多個世紀知名名牌,讓「德國製造」成為世界品質的代名詞。 作為早教發源地,德國早教方式有著與別國有著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
  • 如何在高端英語啟蒙中踐行清華大學「三位一體」教學理念
    高端英語啟蒙不僅僅只是提升媽媽和孩子的英文水平,更重要的是拓寬父母的眼界和思維,通過高質量的英語啟蒙,不斷培養孩子們的優秀品質。 每4年召開一次的「教學研討會」,不僅傳承前人優良的教育思想,而且與時俱進,不斷提升清華的教育理念。 2014年第24次教育研討會就提出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2014-2018年之間不斷討論,更新,最後在2018年3月份第25次「教育工作討論會」上正式確定這一次的主題是踐行「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
  • 二娃經濟又實惠的英語啟蒙之路
    同時,燦媽還是兩個娃的媽媽——老大9歲,二娃3歲。關於英語啟蒙的一些想法在閱讀了一些心理學和英語啟蒙書籍的建議後對英語啟蒙做了以下的總結:1. 儘量早的開始,英語早啟蒙有利於孩子掌握純正的英語,2~8歲是非常好的敏感期。2.
  • 二娃經濟實惠的英語啟蒙之路
    同時,燦媽還是兩個娃的媽媽——老大9歲,二娃3歲。燦媽把育兒的經歷和自己成長的思考點滴積累到了文章中,希望和同樣出身平凡但希望能將孩子培養的出類拔萃的您一起探索孩子的培養方法。關於英語啟蒙的一些想法由於自己的學習經歷加上蘭州大多數孩子英語啟蒙都比較晚,所以大娃英語啟蒙比較晚,小學二年級才開始投入比較多的時間學習英語。在後續學習中娃雖然英語學的還不錯,但明顯投入了比較多的精力。
  • 成都華德福實踐對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幾點啟示
    比如,成都華德福在中國踐行十五年的根基是什麼,如何在中國文化下深入理解華德福的教育理念,如何把華德福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在中國本土表達出來。這些問題不僅是華德福人要做的,也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第二點感受是,希望華德福教育理念能夠在中國土地上生根開花。教育是一個面向未來的事業,我們正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面對的正是現在以及未來在學校裡讀書的孩子。
  • 對話張俐:華德福教育中國本土化15年
    這一教育理念的核心在於對人的頭(HEAD)、心(HEART)、手(HAND)各個階段發展的科學化破譯,並由此給出各階段的學習重點和實施辦法。施泰納倡導的教育是屬於未來的,華德福教育是在面向未來的基礎上看待孩子,看過去的文明和教育。
  • 對話| 張俐:華德福教育中國本土化15年
    這一教育理念的核心在於對人的頭(HEAD)、心(HEART)、手(HAND)各個階段發展的科學化破譯,並由此給出各階段的學習重點和實施辦法。施泰納倡導的教育是屬於未來的,華德福教育是在面向未來的基礎上看待孩子,看過去的文明和教育。
  • 一圖看懂蒙臺梭利、華德福、瑞吉歐三大教育理念
    相信很多幼教老師對於蒙臺梭利、華德福及瑞吉歐三種幼教體系都不陌生,現在很多幼兒園的老師都會參加培訓,學習這三種教育理念。其中蒙臺梭利已經融入到中國的主流幼兒教育中,瑞吉歐和華德福在中國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是這三種理念在受到廣泛讚譽的同時也受到部分人的質疑,很多人都會疑惑這三大理念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異同?和傳統教育又有什麼不一樣?這篇文章用一張圖帶你看懂三大教育理念的區別,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各位老師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精華,更好的指導幼兒的教育研究與實踐。
  • 頭疼,幼兒教育三大理念:蒙氏、華德福、瑞吉歐到底教孩子什麼
    與傳統教育對立的理念蒙氏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簡稱,是英國皇室家的孩子選擇的教育方法。國內主打蒙特梭利教育的幼兒園已經非常多。華德福、瑞吉歐最近幾年也很火。他們之所以被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教育界認可,是因為他們打破常規,關注兒童的獨立性和感官教育。
  • 四大主流兒童教育理念pk:蒙氏、瑞吉歐、華德福、高瞻深度解讀
    幼兒教育位於整個教育鏈條的最前端,這一時期也是孩子智力發育的「超黃金」階段。幼兒園作為這一時期與家庭教育同等重要的學校教育的承擔者,也擔起了開發孩子的潛能的重任。那麼說到當下的國際幼教體系,就不得不提到四大國際主流兒童教育理念:蒙特梭利(蒙氏)、瑞吉歐、華德福和高瞻。
  • 華德福素質教育機制在中國興起
    1919年,德國斯圖加特出現了一所採用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的教育理念的學校,該校接收的都是當地一間名為「華德福」的香菸工廠的員工子女。華德福這個名字後來泛指採用了魯道夫·斯坦納教育方針的學校。該教育理念強調跨學科學習和創造性思維,並致力於幫助每個孩子發展成為一個思想自由、有道德責任感和具備綜合能力的個體。
  • 學齡前兒童一定要識字,不要錯失啟蒙教育的良機
    你提的幾個問題現回復如下: 第一,我書中「參考文獻」中有蒙臺梭利,沒有華德福。原因很簡單,我對蒙臺梭利研究多年,比較熟悉她的思想,但沒有研究過華德福,只是零碎地了解了一點華德福教育的情況,所以參考文獻中自然不便引用。這並不表示我不認可華德福教育,既然它能流行,被一些教育界人士推崇,說明它一定有優質內涵。
  • 華德福幼兒園的孩子,如何銜接傳統小學教育?
    本文作者以傳統小學對孩子入學的要求標準為主線,跟蹤和調查了3屆畢業班孩子,得出了強有力的結論。近幾年在中國華德福教育方興未艾,作為一個以人為本,注重身心靈整體發展的全人教育,她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接受和喜愛。
  • 華德福,幼兒教育四大特色
    角落常見的布置是「季節桌」,鋪有棉布的小桌子,上頭可能放著當季蔬果、木工手偶,或者只是孩子信手撿回的石頭與花草。  隨著華德福教育在臺灣的能見度愈來愈高,對師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華德福有自己的一套師資培訓系統,目前國內有三個地方開辦師培課程:宜蘭人智學教育基金會、新竹教育大學、臺中豐樂教育機構。
  • 德國華德福教育的特色
    特色1親近自然  源自德國的華德福教育,強調身、心、靈全面發展,主張七歲以前的幼兒是完全的「感官體」:不是用頭腦記憶,而是靠感官學習。所以華德福幼兒園裡的孩子不看書、不寫字,只有純粹的玩。他們鼓勵孩子親近土地,也特別重視四季的節令慶典。
  • 國外教育系列:華德福教育好在哪?選學校家長必知的華德福模式
    昨天,考拉細細地跟大家分享了蒙臺梭利教育法的一些歷史沿革、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想必家長朋友們對蒙臺梭利教育法都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按照我們的國外教育專題分享系列,今天考拉會重點聊一聊和蒙臺梭利教育法有著大致相同的歷史的「華德福教育」。
  • 華德福理念融入公辦小學 常規課堂煥發生機
    專家在進行華德福教學理念培訓  日前,管城回族區教育體育局在外國語小學舉行了華德福英語工作坊。華德福教育中國英語教學督導——來自加拿大的Monica老師為管城的學生和老師帶來了為期5天的英語教學和培訓。這次工作坊是管城華德福教育實驗區啟動以來,繼「2014首屆中原華德福教育國際論壇」之後,管城區針對在公辦學校融合華德福教育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 新時代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之路與成都華德福探索
    成都華德福教育秉承國際教育理念,在孩子善、美、真的階段性發展過程中,讓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潛能、孕育自由的精神。通過15年的教育實踐,成都華德福學校緊扣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將華德福教育理念進行了本土化改造,並將其貫穿到課程目標規劃、特色課程設置、教師教學方法等方面,探索發展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新樣態。課程目標規劃尊重學生成長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