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要留住外來人才靠什麼?
薪酬待遇?優惠政策?
除此之外,椒江又出了一個大招,給新椒江人子女上「公辦」學校!
那就是椒江區文昌第一小學,7月6日開始報名!
「我一大早趕來,把材料都帶來了,就怕來晚了沒有名額。」
「您好,我有積分沒社保也能來文昌報名嗎?」
7月6日上午,椒江區文昌第一小學門口就排起了長龍,一大早就趕來的新椒江人紛紛給隨遷的子女報名,有的一邊報名還一邊詢問,就怕自己不符合條件,而在現場的工作人員則一邊忙著解答一邊快速接收報名材料。
椒江區文昌第一小學校區。
這一切忙碌的背後是一所新小學的招生,一所專為新椒江人子女準備、公辦同質的新興民辦事業單位學校。
一個提案為「文昌」的落地埋下「引線」
文昌第一小學操場一角。
椒江區文昌第一小學的招生,引起了社會極大關注,招生信息一經發布,馬上引來幾萬的點擊量,尤其是它帶給有隨遷子女的新椒江人極大的期盼與欣喜。這也讓來自教育界的區政協委員張挺笑開了懷。
張挺委員就是為文昌第一小學的成立埋下「引線」的人。
近年來,隨著台州民營經濟的發展,企業對人才、技術人員的需求缺口越來越大,怎麼才能留住新椒江人的心?椒江的回答:以良好的教育留住孩子,留住新椒江人的心,使他們紮根於新府城。
區社發集團是椒江區文昌第一小學的承辦單位,該集團副總經理林紅說:「截至去年底,我區有新椒江人36萬人,其隨遷子女有1.4萬人,如何解決他們子女的就讀問題 ,區委區政府、教育部門和我們社發集團一直在思考、探索、醞釀。」。
今年5月,區「兩會」上,來自教育界的區政協委員張挺提交了一份《築巢引來新府城新人》的提案,提到全區有民工子弟學校7家,但存在師資不強、學科不全、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這與我們的「學府椒江」建設不相稱,他建議採用「企建民營公管」模式,為新椒江人解決子女就學問題,補齊教育短板。
這一提案,就像一根「引線」埋在了椒江打造教育高地的心上。
多方合力, 不到2月,「文昌」落地招生了
點燃這根「引線」的正是椒江區政府。
「區委區政府一直對教育非常重視,也很關注新椒江人隨遷子女的就學問題,『兩會』後,這項工作就提上了日程,多次召開各部門協調會,解決存在的問題。」林紅說。
從5月11日「兩會」結束至7月6日開始招生,不到2個月的時間裡,選校區、制定規章制度、籌建師資隊伍、制定績效考核等同步進行。
林紅說:「自開展這個項目之後,我們跟區教育局等部門組織人員前往金華、義烏考察,借鑑其成功經驗。決定採用『企建民營公管』模式,即『國企投資建設、民辦模式運營、教育行政管理』等模式,也可以說『公辦民營』。利用校網撤併後空餘學校改建或新建,提高辦學質量。」
她表示,採用該模式,給新椒江人子女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自然就像「磁鐵」一樣吸引外來人員來椒江工作,引來更多更好的人才集聚;其次,能提高「學府椒江」建設,打造優質教育品牌;「企建民營」也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財政支出;還促進探索國企辦學,加快國企轉型。
確定辦學模式後,「文昌」建設走上了快速道。政府重視、教育牽頭、社發集團承辦,他們各司其職,多頭並進,報批、整修、培訓……一一開展,只待7月6日招生,9月1日開學。
打造椒江「文昌」優質品牌
教室內是嶄新的桌椅。
椒江區文昌第一小學為何引起社會極大的關注,並廣泛好評?因為這所學校的性質。
這是一所按公辦同質標準建設的新興民辦事業單位學校,也就是說這是一所專門針對新椒江人建立的「公辦」學校。它由區社發集團投資運營,海門小學託管,旨在為在椒的新台州人隨遷子女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
「現在的文昌第一小學校園是借用了原椒江八中的校區,我們還在智馬小鎮選址了40畝的新校區,正在進行前期運作,今後我們不僅有文昌第一小學,還有第二小學、第三小學。」林紅對「文昌」的未來充滿期待。今年秋季,文昌第一小學計劃開設一年級6個班,招收學生270名。校長由海門小學校長兼任。
海門小學校長朱兆敏說:「文昌第一小學是由區委區政府關心新椒江人子女入學問題,讓他們享受跟公辦學校一樣的優質教育的需求而辦的,它定位高,要求嚴,我們也力爭將其辦成在椒江有一定知名度、優質的、公辦同質的學校。」開學後,文昌的教師將實行優質優酬,管理上也按照海門小學的管理模式。朱兆敏希望將其辦成讓新椒江人放心、信賴的學校,讓其子女在這裡成長、成才。
辦一所讓新椒江人放心、信賴的學校,一所讓新椒江人子女享受公平、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學校,那也是椒江區委區政府和各部門共同努力的目標。在7月6日報名現場,一位前來報名的新椒江人由衷地開心,他說:「現在好了,孩子在我們身邊也能有好的學校上了。」
家長們正在填寫報名資料。
目前,原定於7月6日的報名時間改為7月6日至8日,新椒江人對於是否符合報名條件可以撥打學校報名諮詢電話0576-89058261,89059165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