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粉們大家好,又到了《寧波黨史地方志》欄目時間。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位方志人物,他是「鐘錶大王」孫梅堂。
孫梅堂,又名孫鵬,鄞縣北渡(今鄞州區石碶街道北渡村)人。1884年出生於富裕商人家庭。父親孫廷源是個鐘錶商人,1876年在上海界路(今河南中路)三馬路(漢口路)開設美華利鐘錶行,經營進口鐘表。1904年在寧波開設美華利時鐘廠,試製時鐘。他精心培養兒子梅堂,送他到上海聖約翰大學讀書,肄業後又讓他到亨達利鐘錶行,拜經理虞薌山為師。
(美華利時鐘製造廠)
孫梅堂進入亨達利後,敬重老師,虛心好學,認真學習虞薌山經營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在業務上主動勤勉,因此深得虞薌山器重。虞薌山與孫廷源原是同鄉好友。虞早先在德商禮和洋行所屬的亨達利鐘錶雜貨行當帳房,因辦事認真,業績顯著,被提升為買辦。
孫梅堂為人聰明機靈,深知父親的心意,立志發展鐘錶事業。他利用聖約翰大學進出洋人多的特點,廣交朋友,並通過他們給他羅致一批能工巧匠,為美華利設計和製作時鐘。1915年美華利從寧波遷到上海。就在這一年,「美華利」精製的時鐘在巴拿馬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獲得優等獎及金質獎章,從此名聲大振,為我國在世界鐘錶史上爭得一席之地。
(美華利總行及亨達利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英德兩國處於對立的交戰國。禮和洋行擔心亨達利地處英租界的南京路上,英國人會製造麻煩,便以每年交800兩白銀為「招牌使用費」的名義,將「亨達利」轉讓給虞薌山。虞接手後,將「亨達利」改名為「亨達利鐘錶總公司」,自任總經理,對外業務交由孫梅堂,效益很好。
過了三年,虞薌山將「亨達利」完整地轉讓給孫梅堂。孫梅堂接手後,將「亨達利」的業務併入美華利,「亨達利」原來經營的洋酒、雜貨等統統取消,專門經營鐘錶,但「亨達利」的招牌不改。孫梅堂充分利用「亨達利」這塊招牌,將「美華利鍾廠製造」都改成「亨達利鐘錶總行出品」。
經過一年多的整合,把亨達利與美華利的關係理順後,孫梅堂一展其才略。他在閘北天通庵路辦起了一家首飾廠,在北京路泥城橋(今西藏中路口)開辦了一家眼鏡廠。又先後在南京路、法大馬路(即金陵東路)開設「時鐘」「惠林登」「太平洋」「華盛頓」等鐘錶行,並在南京、天津、杭州、濟南、武漢等地遍設分號。到1925年美華利成立50周年時,全國亨達利已有23家分店,加上兩家美華利分店,共有25 家,設總管理處於南京路河南中路口的「亨達利」二樓,下設四個發行所(批發企業),實際上形成了一個集團型企業。
(美華利插屏鍾(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
鐘錶在當時的中國社會是一種高檔貴重商品,即使是購買能力較強的消費者,在挑選購買時也是慎之又慎。牌子好不好,走時準不準,款式新不新,壽命長不長,壞了怎麼辦?這些都在考慮範圍之內。孫梅堂在鐘錶行內打拼多年,深諳消費者的心理。他接手亨達利後,首先打出「貨精工保修」的旗幟,售出的鐘表除開給顧客發票外,再附加一張「保單」(即保修單)。
規定凡從亨達利購買的鐘表,使用中發生故障,不論何時,都可憑「保單」到亨達利免費修理(終身保修)。以後隨著一家家分店的開設,由一家保修擴大到家家「聯修」。也就是說,亨達利的任何一家商店售出的鐘表,如發生故障,都可以到任何一家商店免費修理。這使顧客感到在亨達利買鐘錶既方便又放心,一時成為購表的首選。
(1937 年5 月9 日,孫梅堂夫婦和部分子女在膠州路家中草坪合影)
孫梅堂子承父志,一心要想以中國的鐘表打天下,鍾已經成功了,表還沒有。他就利用人家的技術從組裝入手,大量生產高級掛表。他向瑞士一些名牌廠訂購大量「機芯」,由自己的首飾廠和美華利鍾廠生產鍍金或鍍銀的表殼、表鏈,打上「亨達利鐘錶公司出品」商標。由於表走時準、質量高、氣派大、價格低(比進口手錶便宜),獨家生產,因而生意特別好。但是到1931年,日本炸毀了美華利鍾廠和首飾廠,閘北的200多幢房屋也全部被燒光,孫梅堂遭到致命打擊,一時已無回天之力。
(北渡渡口)
上海淪陷後,日軍利用汪偽政權威逼利誘,欲讓孫梅堂任上海商會會長。孫梅堂牢記國讎家恨,他說「寧為茶籮,不當漢奸」,表現出中華民族的高貴氣節。除了逢亂世而不變其節的風骨,孫梅堂為世人所稱道的,還有造福社會的拳拳之心。他在家鄉捐建了北渡啟賢小學,創設北渡救火會,建造北渡渡口,還建了一座涼亭和三座橋,分別叫聽泉橋、金橋、東安橋,如今這三座橋仍在使用。
抗戰勝利後,孫梅華守住了以修理鐘錶為主的「美華利」產業。新中國成立後,1956 年「美華利」公司合營,孫梅堂已年逾古稀退休。1959年病逝,享年75歲。
編輯: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