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閱者: 趙靖平(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小明(化名)是一個剛升入高中的學生,初中時成績中等偏上,可上高中後經常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
他和其他同學的關係也不好,總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因為一些瑣事,小明生了幾次氣,同學們慢慢地就不找他玩了。
獨來獨往的小明感覺自己被孤立、針對了,認為有人在背後對自己指指點點,說自己是個「怪胎」。
因成績下降,父母把小明臭罵了一頓,這讓他感覺很苦惱,求助於學校的心理老師,並在老師的建議下來醫院就診。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一、診療過程
問診過程中,精神科醫生發現,小明認為的「被針對」「被指指點點」缺乏事實依據,他自己也拿不出合理的證據。
醫生仔細詢問小明,發現他存在情緒焦慮、煩躁、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情況,還有一些短暫的奇怪體驗,比如,有時覺得別人在背後對自己指指點點、疑心比較重等。
醫生通過一系列的專業篩查工具和識別工具對他進行了評估,根據結果判斷,他可能處於精神心理疾病的前驅期。
目前,關於精神分裂症前驅期的識別及診斷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當前也沒有具體的診斷標準,較公認的說法是,將這一階段表現稱為精神病風險症候群,這屬於研究用的過渡診斷或狀態診斷,而不是臨床診斷。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二、應對建議
醫生給小明的建議是,定期來醫院複診,積極監測,可以對疾病早發現,早治療,縮短未治療時間;接受心理幹預(如認知行為治療),由心理諮詢師評估效果。
如果規律心理治療後症狀仍未緩解或正在加重,可使用小劑量的藥物治療來實現一定程度的症狀穩定[1]。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在疾病前驅期,患者的症狀表現不是特別明顯,此時家屬往往意識不到患者屬於病態,把這種情況歸咎於「平時壓力過大,思想有負擔。」
如果家屬能意識到上述表現可能是異常的,及時將患者帶到專業的醫療機構診治,早期採取系統有效的治療,不僅治療時間短、開銷少,而且治療效果好、不易復發,能幫患者早日擺脫「心魔」。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共同作者: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科醫生 龍雨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