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燦爛的青銅文化,中國燦爛的青銅文明

2020-12-17 品熊小姐

大約在公元前13世紀前後,也就是中國商代的時候,中國進入了一個青銅器繁榮昌盛的時期。那時的青銅製品涉及了社會生活的大部分領域,青銅製造技術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提高。獨特的造型、精美的紋飾,使得商朝青銅器在數千年的文化發展及藝術發展中,居於重要地位,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標誌。青銅器的大量應用,促使商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藝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燦爛的青銅文明。

銅、鐵、錫在自然界以礦物的形式存在,大多是化合物,必須經過高溫冶煉才能得到。我們的先人在加工石料、使用火及制陶當中,發現了這些金屬並開始利用它們。目前中國最早的青銅合金器物尚未發現,一如最原始階段的純銅器一樣,也還有待未來的考古發掘。

據考證,中國在炎黃時代就已經開始使用紅銅。這一時間略晚於古巴比倫人和古埃及人開始煉銅的時間。但兩河文明和尼羅河文明從純銅冶煉到青銅出現整整經歷了兩三千年,而中國古代卻很快從紅銅冶煉時代跨入了青銅器時代。

在夏代時,已經開始出現少量青銅器,古史所記「夏鑄九鼎」,大概是中華青銅文明開始的標記。但夏代的青銅文化仍在尋覓、探索當中。到了商周時期,青銅器才開始普遍使用,使中華文明前進了一大步。

青銅是紅銅、錫、鉛等金屬的合金,硬點高、熔點低,用青銅造的工具更加的耐用。根據出土文物分析,商代的青銅器為銅錫合金,錫的比例約為5%至20%。青銅合金的硬度與純銅相比更高,同時可以保持銅所具備的韌性,在熔點上,青銅合金也更低。當含錫量至20%時,熔點可以低至900度左右(純銅為攝氏1083度)。因此,青銅器兼具硬度和韌度,澆築時氣泡少,流動性好,所以可鑄造出銳利的鋒刃和精細的花紋,適合製作堅實的兵器、工具和華麗的容器。

銅錫比例的不同,合金的性能也不同。《周禮·考工記》這樣記載:「六齊」(即六劑)——鐘鼎之齊,銅六錫一;斧斤之齊,銅五錫一;戈戟之齊,銅四錫一;大刃之齊,銅三錫一;殺矢之齊,銅五錫二;鑑燧之齊,銅錫各半。根據這段話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商代人已經知道冶煉不同器具需要不同的配方以獲得不同性能的合金。

青銅器的冶鑄方法與青銅器的造型和裝飾方法密切相關。青銅器是鑄成的,不是敲擊或剜鑿而成的。而製造青銅器的範是陶製的,由內範、外範多塊拼成。鑄造過程大概是:用特製泥料做成待鑄器的實心泥模,然後在泥模上分塊翻制外範。外範做好之後,加以適當修整,並在外範上刻上精細的花紋,之後再將小塊的外範拼成大塊,在底部製作銘文範。內範的做法是在泥膜上刮去一層,這層空隙就是待鑄器的厚度。等製作好澆口和冒口後,用約600度左右的溫度將之焙燒成陶製模具,對合成的整體範預熱後澆注銅液。待銅業冷卻後,打碎整範,取出青銅器。

當時陶範的選料、配料、塑模、翻範、花紋刻制都極為考究;渾鑄、分鑄、鑄接、疊鑄技術也非常成熟,這些都充分顯示了我們先人的聰明才智。通過這樣的工藝流程我們也可以看出,鑄造一件青銅器究竟是多麼的複雜。如果是像我們的國寶司母戊鼎這樣的重器,沒有數百人同時勞作,是根本無法完成的。

而這也在一定程度的顯示了當時的平民和奴隸日常工作量之大,生活之艱辛,也最終造成了奴隸制這樣的體制漸漸走向崩潰與滅亡。

相關焦點

  •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認識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輝煌燦爛,源遠流長,一脈相承,表明我國古代文明具有極其強大的生命力。大會對殷墟的評價是:與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銅文化、玉器、古文曆法、喪葬制度及相關理念習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築乃至中國考古學搖籃聞名於世,文化影響廣播而久遠,真實性完整性強,具全球突出普遍價值,有良好的管理與展示。
  • 初中歷史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認識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輝煌燦爛,源遠流長,一脈相承,表明我國古代文明具有極其強大的生命力。2.培養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了解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境遇。3.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養成自學習慣。
  • 2020年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燦爛的青銅文明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出現了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偉)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 銅的生產和使用:燦爛的青銅文化
    1975年,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約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銅刀,這是目前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它是中國人使用銅的代表,也造就了中國歷史燦爛的青銅文化。
  • 進入文明歷史時期,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繁星璀璨的商周方國
    進入文明歷史時期,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繁星璀璨的商周方國商周時期,山西中南部地區分布著許多小國,如土方、鬼方、鬲方、亙方、轡方、缶、箕、潞、徐、蒲、趙、霍、虢、虞、冀、黎、郇、董、韓、芮、魏、耿、賈、楊等,考古學稱
  • 湖北是個風水寶地,從盤龍城到曾侯乙,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明
    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蘇秉琦曾把中國歷史的發源稱為「滿天星鬥」,大概意思就是說,中國文化的起源,並非是只有黃河中下遊一個地區,還包括長江、珠江以及中國邊疆的其他地區。中國青銅文化也和中華文化起源一樣,呈現滿天星鬥的局面,而江漢平原就是其中之一。
  • 到了和青銅時代說再見的時刻,青銅器的質量比商周時期差遠了
    自商代以來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至漢代雖然逐漸衰落。 銅鬥 漢景帝陽陵博物館藏 清華藝術博物館 「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展品自商代以來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至漢代雖然逐漸衰落。銅燈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清華藝術博物館 「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展品銅燈(局部)自商代以來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至漢代雖然逐漸衰落。 魚首銅扁壺,榆林文物保護研究所藏 清華藝術博物館 「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展品自商代以來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至漢代雖然逐漸衰落。
  • 中國社會科學報:古希臘青銅時代的歷史和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報:古希臘青銅時代的歷史和文化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2年8月10日A6版發稿時間:2012  基克拉迪文明早期青銅文化  基克拉迪文明屬於早期青銅文化階段,從公元前3000年到前2000年前存在於愛琴海上希臘的基克拉迪群島,與米諾斯文明的早期階段大致同時。這一時期造型藝術上的最大特點是,出現了一種非常特殊的女性雕像,用這些島上特有的純白色的大理石雕刻而成。
  • 多民族民俗文化表演展示西林燦爛句町文化
    人民網西林12月21日電 (張芳、王勇)12月20日晚,中國·廣西西林第六屆句町文化藝術節暨第八屆沙糖桔產業、茶葉產業文化展示活動周專題文藝晚會舉行。晚會以「神奇句町 多彩西林」為主題,整場晚會以時間為線,通過壯、漢、苗、瑤、彝等多民族民俗文化表演,全面展示了中國沙糖桔之鄉——西林燦爛的句町文化。 西林縣委副書記李正對介紹,西林縣歷史源遠流長,早在3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馱娘江流域繁衍生息,壯族先民句町部落在商周時期就建立自己的王國——句町古國,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明和稻作文化。
  • 殷商——詭異而燦爛的文明
    不過他也有非常燦爛的一面。殷商最偉大的發明是青銅器和甲骨文。尤其是甲骨文,是我們中國一種古老的文字,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主要是用來記錄事件、卜辭,用以佔卜,而且是中國最早的日曆,記錄天幹和地支。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所以祭祀用的一般都是酒樽,製作酒樽的材料一般都為青銅。商朝冶銅技術比較發達,製作出了許多精美的青銅器。大部分會篆刻銘文用以祭祀,有些會刻上法律。而且殷商的工商業發展非常發達,工藝水平極高,很多商品被運往五湖四海。
  • 殷墟婦好墓青銅鉤形器與古埃及方尖碑
    首先聲明:婦好之名是誤解誤讀的結果,是不認識古漢字的明證,殷墟婦好墓的命名是錯誤的,婦好的故事是編造的,沒有名為婦好的女英雄,只有輝煌燦爛的上古中華文明和成熟發達的古漢字,只有萬世不倒的先進執政理念!
  • 燦爛的商周文化——青銅玉器賞析
    斝,是古代中國先民用於溫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禮器,通常用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商湯王打敗夏桀之後,定為御用的酒杯,諸侯則用角。
  • 9月18日山西青銅博物館升級亮相!參觀須分時段實名預約
    經過三個月的展陳提升,9月18日,山西青銅博物館將華彩亮相。同日,「漢東大國——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兩大年度重磅展覽,分別在山西青銅博物館和山西博物院開展,曾侯墓與陶寺遺址珍貴文物在兩個博物館南北交相輝映。
  • 移動的青銅王都(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公共講座紀實)
    因為都城、大城市,肯定是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金字塔塔尖,是整個文明的精華部分,比如現在的北京就最能代表中國達到的文明高度。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屬於史前社會,最初村落之間都是平等的,接下去的社會結構就越來越複雜、差異就越來越大。從大型聚落到大的都邑,最後形成「移動的青銅王都」。而青銅禮器,恰好就是在這個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提速的時代出現的。
  • 中國外文局組織翻譯《燦爛的中國文明》網站
    新華網北京3月17日電(記者隋笑飛)中國外文局和中國文化研究院17日在京籤署合作協議,攜手建設大型中國文化網站《燦爛的中國文明》網站翻譯工程。英文版《燦爛的中國文明》網站將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於2015年年底上線,為西方國家讀者提供一個深入了解中國文化文明的新平臺。
  • 1分45秒, 帶你走進青銅文明
    &nbsp&nbsp&nbsp&nbsp1分45秒, 帶你走進青銅文明&nbsp&nbsp&nbsp&nbsp炭河裡宣傳片《邂逅》成手機熱播爆款&nbsp&nbsp&nbsp&nbsp長沙晚報8月13
  • 青銅器時代——中國遠古文化的一個璀璨時代
    東亞歷史之05篇:遠古中國之青銅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大約在距今五千年前結束,進入青銅器時代,青銅器時代在世界各地得到發展,但在遠古中國尤為輝煌燦爛。1928年起,考古學家陸續在河南安陽挖掘出古代文明的屋宇、宮殿、墳墓等遺址,並證實了安陽曾經是古代「殷商」的首都,因此這些遺址被稱為「殷墟」。
  • 《燦爛的中國文明》網站推出英文版
    籤約儀式 張曦 攝  大型文化網站《燦爛的中國文明》(>>>>>>),繼推出繁簡體中文版後,9日在京與中國國家外文局舉行英文版翻譯籤約儀式,計劃網站英語版年底前上線,向英語世界提供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新平臺。
  • 安徽人文講壇: 講述銅陵燦爛輝煌的青銅文化
    從商周至唐宋一直是我國採銅冶銅的中心,創造出了皖江地區燦爛輝煌的青銅文化,在中國青銅採冶史和青銅文化發展史上具有突顯地位,被稱為「青銅故裡」「中國古銅都」。一場留名史冊的青銅採冶青銅的採冶和使用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三大標誌之一,彰顯著中華文明的風貌。「銅陵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古採冶地,歷史源遠流長。
  • 青銅器中「青銅」的含義是什麼?青銅器又是如何鑄造出來的?
    我國遠古的石器時代結束以後,就進入了「青銅時代」,也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一個標誌。我國的青銅時代,基本包括夏、商、西周、春秋這四大時期,從現有的出土文物來看,自春秋末年起,鐵器開始產生,到了戰國時期,青銅器逐漸被鐵器所取代,從而進入「鐵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