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9家劇院去年觀眾人次增長一成多 「演藝新空間」上演中小型節目作為專業劇場補充,第三批18家掛牌
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總結頒獎大會昨天公布,2019年,上海49家劇院的67個劇場共完成演出活動8820場,較2018年增長12.6%。
「新空間」達50家
包含上海大劇院、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等在內的49家劇院主/合辦演出4080場,佔46.3%,觀眾達631.64萬人次,較2018年增長15.3%。劇場售出票房10.98億元(含主辦演出總票房、租場演出代售部分票房及梅賽德斯奔馳中心演出活動票房),租場收入2.42億元,共計13.4億元,同比上升38%。
會上,上海大劇院、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等10家單位榮獲上海市文明示範劇場稱號,市民營院團展演獲獎劇目、市文明書場、上海舞美舞臺行業「十佳企業單位」、上海最佳音樂街藝、上海優秀街藝督導員等各有歸屬。
貓悅上城演播廳、貓悅上城影劇院、育音堂live house、TZ House—茅臺店,打字機博物館、藝聚空間、東昌電影院等18家單位掛牌成為第三批上海「演藝新空間」,由此上海「演藝新空間」數量達到50家。其中,黃浦區35家,其餘分布於長寧、閔行、徐匯、靜安等區。
貓悅上城負責人華凌磊透露,正在建設戲劇圖書館和戲劇排練廳,今年將在去年3萬人次觀眾基礎上推出「倍增計劃」,將觀眾提升到年度6萬人次,「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推行更加深度的粉絲『鎖定舉措』。戲劇圖書館、戲劇排練廳均是基於現有演藝品牌的深度拓展。今天我們掛牌成為『演藝新空間』,有利於擴展觀眾人次、提升粉絲黏性。」
錯層滿足文娛需求
除大中型專業劇場之外,還有散布在中心城區、適合舉行特色演藝活動的公共文化空間。上海50家「演藝新空間」既有博物館、藝術中心、實體書店、文創園區,也有商場、辦公樓、酒店、餐廳、茶館等,它們在公共空間一隅,座位不低於80座,演出可以按照時節、環境、氛圍調整。各「演藝新空間」都以打造演藝專賣店,形成獨家特色為目標。
繼去年5月為首批10家演藝新空間授牌後,市演出行業協會不斷培育「演藝新空間」進入演出市場,第二批「演藝新空間」授牌暨節目場次洽談現場活動上,增加拉法耶藝術設計中心等22家「演藝新空間」,共有1020場演出活動現場籤約,點亮國慶期間的夜上海星空。市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馬敏輝透露,今年「演藝新空間」新授牌單位有望達到80—100家,協會計劃與黃浦區一起開展優秀新空間示範體驗系列活動,組織部分新空間單位赴美國外百老匯交流考察。
市演出行業協會會長韋芝表示,打造「演藝新空間」是為了豐富「演藝大世界」內容,使得上海夜間文娛生活不僅有前往大劇院的藝術賞析,也有三五知己、職場同仁、親友聚會在餐飲之餘都能各取所需的文娛休閒。「演藝新空間」所上演的多為都市話劇、樂隊歌舞、地方戲曲等注重互動的中小型節目,作為專業劇場的補充,錯層滿足來到上海的每個人。 (記者 諸葛漪)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