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上海加快教育事業發展跨世紀標誌性工程的上海大學寶山校區,今日在此間宣布基本建成……這個連續三年被列為上海市重大建設工程項目的新校區,被認為是目前上海最美觀、最實用、最具規模也最為現代化的大學校區。
——中新社上海二〇〇〇年八月三十一日
寶山校區於1999年下半年投入試運行並迎來第一批學生,於2000年8月31日宣告基本建成。
校區總體規劃構思以綠為中心,體現生態環境,反映人文精神純靜典雅的學府氛圍。寶山校區的主幹道叫名人大道,與傳統設計相比,大道並不是處在南北向上,而是呈西北-東南向,從而在視覺上延長道路長度,顯得更加寬廣恢弘。
校門設計新穎莊重,線條流暢。校門前廣場視野開闊,氣勢宏偉。「自強不息」校訓及藝術雕塑、植物造景、綠化小品、噴水池等融為一體,是學校的中心景點。
校行政管理中心(行政樓)是學校的決策指揮中心。為便於學校與社會的聯繫,校行政管理中心選址在校門附近。
圖書館是寶山校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在結構上強調通用性,採用大開間、大空間、統一格網、統一層高、統一荷載的設計格局。在功能上設置計算機網際網路加強館際和國際間的信息交流,符合現代化、信息化要求。
院系綜合樓群是集教學、科研、實驗和行政管理於一體相互通連的建築群體。院系科研、實驗用房與院系行政辦公用房相鄰設置,便於教學、科研、實驗相結合;教室的安排充分考慮了人流快速集散。
體育中心包括體育館、遊泳館和綜合田徑場,位於校區邊緣位置,便於服務社會。周圍設有足夠的停車泊位,能夠滿足承擔大型比賽及活動的需要。
2007年11月23日,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上海大學教授徐匡迪院士為「偉長樓」題字,併到場揭幕,把大禮堂命名為「偉長樓」。
大禮堂外形根據地形、周邊環境和功能體量切割成一個弧形體塊(大禮堂)和一個小三角形體塊(會議廳),在這兩者之間,形成一個開敞的半室外的共享空間,整個形體舒展而平靜,出挑的大屋簷擴大了建築本身的尺度,使之與體育中心相均衡。建築以白色、灰色為整體色調,具有現代感,體現了寧靜大氣的校園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