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服務群眾、凝聚群眾,近年來,宿松縣五裡鄉以閱讀為紐帶,通過全域布局,動員黨群參與,著力打造書香機關、書香村居,讓素有「十裡桃源」美譽的五裡鄉浸潤書香,全面打造「文化五裡」、「書香五裡」和「文明五裡」。
以文化人,用書香改變黨員面貌
在五裡鄉的黨員活動室,每周一講的黨員幹部「上講堂」學習活動正在開展。這期「上講堂」的主題是黨風廉政建設,鄉裡的書記羅朝斌正帶領大家學習。
他說:「讀書學習對於黨員幹部尤為重要。通過開展幹部上講堂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幹部黨性修養,定期自我淨化,還能找到新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
為了讓機關的黨員幹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五裡鄉堅持常態化開展幹部「上講堂」活動,嚴抓黨委中心組學習的「龍頭」線,堅持通過班子成員帶頭學的學習形式,「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幹」。在學習內容選擇上,重點圍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幹部教育、黨風廉政建設及其他業務知識等內容進行系統學習,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力度,確保學習成效。
集體學習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個人學習也蔚然成風。鄉黨委委員張燕在空閒之餘,都會和同事一起去五裡鄉「思·享」職工書屋給自己「充電」。《紅色家書》、《旗幟領航》、《延安精神》等這一類的黨史書籍,都是她的最愛。對於讀書,她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她在一篇讀書筆記中寫道:「走得再遠也不要忘記來時路。重溫紅色經典,堅定紅色初心,更加自信地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在各村的黨支部,讀書之根也扎得更深更實。流動讀書班,定期舉辦的黨員讀書交流會,「有獎競答走基層」和「鄉賢文化四進」活動,都激起了基層黨支部黨員的讀書熱情。在萬元村,更是把個人的理論素養和學習能力作為考核村兩委班子成員的重要指標,學習風氣更盛。村主任胡益平說:「局限在一畝三分地上是做不出大文章的。只有通過學習教育,才能解放思想,拓寬新視野,更能養成基層黨員幹部們勤於學習、善於思考、敢於實踐的好習慣。」
通過持續開展讀書學習活動,五裡鄉催生了「閱讀成常態,書香滿機關」的好氣象,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思想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2017年,五裡鄉黨委也被授予「安徽省第四批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示範點」。
成風化俗,用書香引領社會風氣
「賭博頑疾變少了,致富能人變多了;社會糾紛變少了,鄰裡關係拉近了;封建迷信變少了,相信科學變多了。」這是黎衝村幹部石曉燕自編的一句順口溜,反映了讀書後村民們精神面貌上發生的巨大變化。
黎衝村是一個依靠勞務輸出增加村民家庭經濟收入的大村,村裡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的大多是婦女、老人。在過去,由於村裡缺乏文娛活動,打牌賭博成為不少留守村民首選的娛樂方式,因賭博引發的家庭糾紛、社會矛盾,也成為村裡最頭疼的問題。
要想解決賭博頑疾,必須要營造新的社會風氣。2019年8月,村裡出資新建了黎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其中改善了圖書閱覽室條件,增購了書籍和桌椅,讓村民有了讀書交流的場所。村裡還定期舉辦讀書交流會,讓前來讀書的村民們分享讀書心得。在今年4月底啟動的「學習強國」也發揮起作用,向村民廣播分享科普、教育等知識,全面動員村民多學習、多讀書。
項石明是一名退休老教師,也是村裡閱覽室的常客。對於村民的變化,他看在眼裡:「自從閱覽室做好後,很多人都不去棋牌室了,來這裡讀書的村民們越來越多了。大家在一起學習交流,既增長了見識,又豐富了業餘生活。」
楊小華是村裡的養殖大戶,最喜歡讀的是農業使用技術類的書籍。2019年,他在龍湖圩承包了一片良田進行稻蝦養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說:「最早是在閱覽室一本書裡接觸到這種養殖模式,裡面對養殖的相關技術介紹的非常全面,看著很有意思,就想自己去嘗試一下,沒想到真的成功了。」日常在養殖中遇到問題,楊小華都會先嘗試著在書中尋找解決方法,現在,讀書成為了他致富的「小幫手」。
發生變化的,不止是黎衝村。為了改變全鄉居民的精神面貌,五裡鄉將書香村居建設和文化惠民工程相結合,以鄉村兩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主陣地,逐步改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農家書屋建設,構建起「一場 兩堂 三室 四牆」的農民文化樂園,補齊文化陣地短板。同時組織開展讀書分享會、知識講座、送書、送科技下鄉、送電影、戲劇公益演出下基層系列文化活動,逐步形成覆蓋全鄉各村社的全民閱讀網絡,提高村民閱讀率。
最是書香能致遠,最是書香撫人心。如今,「十裡桃源」處處傳來讀書聲,「書香五裡」文明新風逐漸形成,成為鄉村振興的精神支撐。(餘婷 夏全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