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1 0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養心莫如靜心,靜心莫如讀書。」文字中所散發出的墨香,浸潤心田,給人以靈動。一本好書、一篇美文就能讓人暫離喧囂,從中覓得一處精神的桃源。
靜心讀書,是不少文學大師的「心頭好」。心靜如水的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節選)
那天夜晚,朱先生內心是「頗不寧靜」的。通常這樣的時候,有人會找朋友喋喋傾訴,有人會灌幾杯愁酒下肚。可朱先生兩種方式都不要,選擇了一個人靜心獨處,去了「日日走過的荷塘」,在月下獨自賞荷,以此來擺脫愁緒。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節選)
美麗又靜謐的荷塘,成為了朱先生釋放愁緒的綠色通道。我們仿佛看到那天晚上,月光柔和的像鋪著一層薄薄的白紗,朱先生獨坐在荷塘邊,細細端詳著滿塘的荷花。這時,一陣晚風拂過他的臉頰,夾雜著些淡淡的荷香,讓人陶醉不已,靜靜的夜產生了溫馨的意境。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朱自清《荷塘月色》(節選)
真可謂景中有情,情中有意。像朱先生這樣的文人墨客靜心讀書是平常之事,然而普通人想要做到讀書時心無雜念卻真不不容易。讀書是一個提高思想境界、開闊自身視野的過程。煩躁之人,往往一葉蔽目,很難讀到字裡行間透露的精髓。只有靜心之人,才能把心神融入書中,即便外面紛紛擾擾,也能安之若素,做到「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閒暇之餘,靜坐屋中,捧本好書,細細咀嚼,慢慢回味。
此時,縈繞在內心深處的將不再是生活瑣事,而是那歷久而彌新的陣陣書香。
文字:胡楊
攝影:楊凡
來源:中國文明網
原標題:《尋一縷書香 靜心之處是「桃源」》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