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的第 1140 篇文章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一部出自Netflix的高品質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這部紀錄片是9月份上映的,時長90分鐘,中文翻譯為智能陷阱。剛剛過去不到3個月,已經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7,有將近2萬條影評。紀錄片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講述了現在大家最普遍的手機上癮問題。
通過採訪來自世界上最大的技術公司的工程師,他們都曾經在谷歌、臉書、推特、還有各種知名的社交媒體公司工作過。通過他們的講述,我們可以了解社交媒體工作的原理,更重要的是讓我們認識到社交媒體的弊端。
說道社交媒體,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方便。實際上,社交媒體的功能有多強大多方便,其背後就隱含著同樣強大的負面影響。
「世界上只有兩種行業
把他們的客戶叫做「用戶」(user):
毒品和軟體」
如果你覺得自己對某一個軟體很上癮,那就代表開發這個軟體的技術公司成功了!是的,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讓你上癮!開發各種手機app的公司主要為了盈利。他們盈利的遠離就是要賣一種確定性,能把廣告準確的推送給用戶。為了這種確定性,他們需要的是準確的預判能力。而預判的能力就來自於大量的數據。
社交媒體泛濫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創造各種數據。我們點擊過的每一個地方,我們看過的視頻,點讚過的內容,這些數據都會被返回去用來建造一個越來越精準的模型。一旦有了這個精準的模型,就能預判人們會做什麼樣的事兒。
很多人把現在稱為監視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利用大型技術公司對每個人去的每一個地方進行無限追蹤獲利。大型技術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保證廣告商最大可能成功,有了預判能力,他們就能實現這種成功。
技術公司主要有三個目標:
第一、參與度目標,就是增加的使用,讓你一直滑動屏幕。
第二、增長目標,就是讓你儘可能不斷回來,不斷的邀請朋友和家人,讓他們邀請更多的朋友。
第三、廣告目標,確保一切按照預期發展,這樣就能把廣告收益最大化。
每一個目標都有一個算法驅動,算法的作用就是找出應該給你展示什麼,讓數據上漲。現在很過公司都能做到精準的調控。比如聊天的時候可以給你自動填寫,還有自動推薦表情包。為了不讓你下線,還會顯示對方長在輸入。
所以,社交媒體已經不是簡單的工具了。這些高級工程師認為,社交媒體不是原地等在那裡被使用的工具。它有自己的目標,而且有自己的辦法去實現這些目標。這些方法就是利用你的心理來對付你。
現在的技術發展已經不是研究工具技術了,現在是一個以致癮和操縱為基礎的技術環境。
哈佛商學院教授認為,這是現在的一種新市場,這種市場以前從未出現過。這個市場交易的只有人類期貨,就像五花肉、石油的市場。我們現在有了大範圍人類交易的市場,這些市場創造了萬億美元,讓技術公司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富有的公司。
斯坦福醫學院的教授說了,社交媒體就是一種毒品。我們人類有基本的生物學欲望,那就是去和別人聯繫。這直接影響著我們大腦釋放多巴胺產生的獎勵體制。這種幾百年進化形成的體制讓我們人類聚在一起過著群居生活。所以,毫無疑問,社交媒體這種載體是會優化人們之前的聯繫,自然也會有致癮的可能性。
交易的不是數據,而是注意力
很多人會誤解,認為被賣掉的是我們的數據。其實,像谷歌和臉書這些大公司的商業興趣肯定不只是這些數據。他們用這些數據做什麼呢?他們做出預判我們行為的模型,擁有最優秀模型的公司就贏了。這種預判模型就是在研究我們的心理。
有一個專門的學科叫「增長量黑客學」,有無數的工程師團隊,他們的工作就是黑入人們的心理。讓一個平臺可以得到更多的用戶註冊,更高的參與度,能讓用戶邀請更多人。大公司會通過小實驗在用戶身上測試,然後就發現了最好的能讓用戶採取行動的方式(我們就是小白鼠)。比如說讓你在幾天之內邀請幾個好友。現在,用戶增長的手段已經非常成熟。
科技公司的開放就像是一個個智能的陷阱,讓你一下掉進去,無法自拔。甚至開發這個軟體的工程師下班都離不開手機。雖然家裡有孩子需要照顧,他還是情不自禁的看手機。他覺得非常諷刺,自己白天去工作就像是一個獵人創造了一個陷阱,下班之後,自己居然會跳進這個陷阱。
有一位工程師為了幫助自己戒癮,還專門寫了一個程序來阻止自己一直看社交媒體。即使是了解這些軟體的工作原理,這些工程師還是沒法控制自己的行為,隨手拿起手機,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當這些軟體抓住我們的注意力,佔據我們的時間,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是我們的心理和感受都會被影響甚至是操縱。
因為編程中的算法不是客觀的,比如現在最火的人工智慧,就是你給電腦一個目標,然後電腦會自己學習達到這個目標。通過一次次選擇和推送數據,會讓你在這個產品上花費越來越長的時間。大家可能都聽過「個性化」,個性化的智能系統會決定我們看到什麼,我們被這個系統控制。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搜索關鍵詞「氣候變化」,系統會根據你所的地址、你的興趣,根據以往使用留下的痕跡收集、分析出你的意圖,然後自動匹配生成完整句子。而且,搜索出來的答案也是個性化的,也就是說不同的人搜索同樣的問題會得到不同的答案,這就會影響我們個人觀點的形成。
久而久之,你會局限在一個小世界中,沒法接受和自己不一樣的觀點,或者說你也沒機會看到其他的觀點。因為我們都被系統操控了,我們接觸的世界是一個被第三方付費者操控的、只有部分事實的世界被打造出來。
所以,不僅僅是注意力,我們的主觀意志都可能會被一步步吞噬!是不是非常恐怖?想要了解更多,大家可以觀看一下紀錄片。相信在觀影后,你下一次拿起手機之前會有所猶豫。
本文系留學每日談原創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Pictures credited to Google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