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東莞6月27日消息(記者鄭澍 肖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這兩天,東莞圖書館的一張讀者留言表感動了很多人。一位名叫吳桂春的湖北籍農民工,因工作沒有著落不得不離開東莞。離別前,這位農民工前往東莞圖書館退還讀者卡時,在讀者留言表上寫下了這番話:「我來東莞十七年……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東莞圖書館,願你越辦越興旺。識惠東莞,識惠外來農民工。」
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幫助下,吳桂春找到了一份環衛清潔工作,可以繼續常來東莞圖書館讀書了。吳桂春為何對東莞圖書館如此眷戀?在電子閱讀興起的當下,東莞圖書館怎樣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這樣的圖書館又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怎樣的思考?6月26日,記者來到這裡,探尋東莞飄散書香的秘密。
假日裡的東莞讀書館,前來借書、看書的讀者人流如織,現場有著與人數不相稱的安靜。
館員王豔君接待著操著各地口音的讀者。6月24日那天,湖北農民工吳桂春就是在她面前,寫下了那段感人的留言。王豔君說:「他剛好過來退卡,我們照流程做,一般人會放在那裡,他一直看著那個卡。我說怎麼了?他說不捨得退。我說不捨得退就不退,你拿著它就好了,他說不行,他要回去了……」
王豔君說,其實每天留言的人都很多,但是,打動她的是吳桂春說的那句話,回去了,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
來這裡的都是和自己一樣愛書的人。對王豔君來說,圖書館是有歸屬感的地方,在這裡,人心裡會特別踏實。王豔君表示:「我們自己是很有歸屬感的,我是因為很喜歡書相關的東西,學的也是相關的東西,覺得在這裡特別適合我。」
因為多了一份感情,做事情就有了更多的耐心,王豔君和同事們對讀者也多了幾分溫情。王豔君說:「我想找的書我都能找到,我想呆的地方都可以呆得下去。當我不知道什麼的時候,我找人詢問,可以有人告訴我,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好地方。除了家和工作的地方,讀者願意把這當成第三個最願意去的一個空間。」
在很多讀者眼裡,東莞圖書館確實就是這樣的地方。羅女士告訴記者,其實現在電子化閱讀也非常方便,圖書館也提供了這樣的服務,但還是喜歡帶著四年級的兒子到這裡來,看重的是這裡的書香。羅女士說:「比如一進來,有書香,進到書的海洋裡,看到這麼多書,心裡馬上興奮起來了,當找到喜歡的書,他(孩子)感受最明顯,馬上就衝過去,我們作為家長非常能體會到這感受。」
2002年畢業後就來東莞圖書館工作的楊曉偉,見證了新館建設的全過程,現在,他是讀者服務中心副主任。楊曉偉覺得,如果說東莞圖書館有什麼特別之處,恐怕就是它很在乎讀者的意見和建議。楊曉偉說:「讀者關注什麼、喜歡什麼,我們就針對這個需求,提供他想要的一種服務,這是我們目前挖掘、分析讀者的需求。」
數據顯示,2019年末,東莞的外來暫住人口達到967萬,佔到這個城市總人口的70%多。換句話說,在東莞,每五個人當中,就有四個是外來暫住人員。2005年,東莞圖書館新館開創了24小時閱讀服務,成為了全國首家真正意義上的自助圖書館。楊曉偉說:「這個城市跟其他城市不一樣,它有很多外來務工群體,各個層次的務工群體對知識都有自己的一種需求。有很多人需要這種場所、空間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你提供這個空間正好給他一個港灣,累了歇一歇,或者在這裡『充電』,都挺好的。」
東莞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心主任莫啟儀說,圖書館還有針對性地梳理資源,打造平臺,讓讀者特別是外來務工人員能夠在圖書館找到適合他們的資源和服務。莫啟儀介紹:「比如邀請志願老師,針對技能型讀者,他需要充電,學習一些新技能、新知識的時候,我們開辦一些基礎英語、日語,還有廣東話的日常對話(課程),都挺受歡迎的。」
楊曉偉說,結合東莞外來務工人員數量多、比例大,上下班時間不統一的特點,圖書館不但24小時開門營業,還主動免費送書進廠。「企業工廠裡面管理比較規範和嚴格,他來圖書館不方便,包括我們的流動車,我們送書進企業建固定服務點、流動服務點,把服務由被動變為主動。一是節省了他的時間;二是彌補了他業餘生活的空虛感,因為很多工廠沒有什麼娛樂;第三也可以提供充電的學習機會。」楊曉偉表示。
截至2019年底,東莞圖書館在全市範圍內建立起1個總館、52個分館、400個村(社區)服務點、102個圖書流動車服務站, 建立了覆蓋全市、惠及全民的圖書館集群網絡,實現了「一館辦證,多館借書;一館借書,多館還書」的一體化服務。
下午4點45分,圖書館裡響起了閉館的廣播,楊曉偉說,有讀者反饋,現在每天開館的時間還是太短了,讓圖書館延長開館時間。聽到讀者們這樣的聲音,館員們很自豪也很開心。「等疫情過去以後,我們會恢復到以前24小時開放,為讀者提供無時不在、無刻不在的全方位服務。」
農民工與圖書館,這仿佛不太協調的搭配,或許正是吳桂春的留言觸動很多人的地方。從吳桂春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座群像,感受到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也發現了一座圖書館最好的樣子。圖書館不僅僅是一座城市藏書的地方,更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安放精神的家園。
採訪後,記者表示,在東莞圖書館裡,不論是館員還是讀者,他們的眼裡是有光的。「知識惠東莞」,希望這束光能照亮更多的地方,希望農民工,還有千千萬萬的讀者朋友們與東莞圖書館的緣分,一直綿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