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鋼琴神童」的郎朗真的是我們國人的驕傲,年少成名他獲得了很多榮耀,在鋼琴上的天賦有目共睹:
2歲半那年,郎朗看完《貓和老鼠》後,就彈出了動畫裡的鋼琴曲;
5歲那年,郎朗獲得了東三省少年兒童鋼琴比賽的第一名;
9歲那年,郎朗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鋼琴科。同年,他還獲得了埃特林根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第一名;
13歲那年,郎朗在柴可夫斯基青少年國際比賽中獲得第一名;
15歲那年,郎朗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美國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加裡.格拉夫曼;
17歲那年,郎朗在芝加哥的「拉維尼亞音樂節」世紀慶典明星音樂會上成名,從此開啟了職業鋼琴家的演奏生涯……
在一次採訪中說:「他很感謝自己的父親,如果一個家長沒有這樣的想法的話,他的孩子是不會成功的。你看所有成功的優秀的孩子背後,身後都有一個很強的推手。」每一個被世人看見的天才,背後都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但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往往都喜歡放大結果而忽視過程,放大天賦而忽視努力。 但其實,努力也是一種天賦,一種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具備的天賦。
永遠別指望一個孩子會自律,主動學習,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位負責的家長做「推手」
還未形成成熟心智的孩子想要學會一門技能,沒有捷徑可走,通常只能是陪伴的父母付出更多。孩子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一句話,一張圖片,外界一點點新鮮的刺激都會吸引他的注意力,但是學會任何一種技能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長要做的是適時地給孩子提供創造機會,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強烈的興趣吸引入門後,不僅需要有聰明才智,還需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家長這個時候就要起到監督的作用,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引導。
但是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這個一定不能有攀比心理,每個孩子愛好,興趣不同,多數家長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正是因為家長的這種心態,「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的孩子不能比其他孩子差」,導致很多家長都在暗中較勁、攀比,而這樣做導致的結果往往是,孩子對於學習感到厭倦,不但成績沒有得到提升,反倒開始厭惡學習了,可以說得不償失。
家長監督孩子學習要注意方式方法
有些家長會說我也希望我的寶寶能夠多才多藝,彈鋼琴寫書法,可是他並不喜歡這些,又有誰能什麼都會呢?每個寶寶都各有各的不同,開心快樂就好!
可是什麼都不學的孩子真的能快樂的長大嗎?中國有句俗語「養兒方知父母恩」當自己有了孩子後,才明白父母當年的不易,每個父母都想把孩子養好,可是依樣畫葫蘆的教育方式可行不通,養孩子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行。孩子的教育要分年齡段,不同階段的方法不同:
0-3歲主要是情感撫養,3-6歲主要是性格培養,6-12歲實際上是學習能力的培養。
如果有的家長覺得不知道孩子喜歡什麼,無從下手時我建議從每天堅持親子閱讀開始,早期親子閱讀就是打開更多的可能性,我們需要儘可能的幫助孩子打開眼界,看過更多,才能說自己更喜歡哪一類。閱讀可以讓學生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小學生堅持閱讀的好處「開卷有益。」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知識是人類通向進步、文明和發展的唯一途徑。讀書不僅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我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於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我們的知識體系是通過課內外的自主學習而逐漸建立起來的,讀書是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 每一個人要想在知識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現的景色越壯闊,就要擁有淵博的知識。讀書不僅對我們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對道德素質和思想意識也有重大影響。
「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教育,從來不是孩子的功課,而是父母的修行。愛是一種本能,但高質量的愛,需要永不停息地自我成長。若有一天,您懂得了四兩撥千斤,懂得了潤物細無聲,懂得了因勢誘導,懂得了共情與尊重……您會發現——最好的教育,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家長的自我成長,是一個生命影響另一個生命!而我每一刻心裡也都在想著用生命影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