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得的,就是應得的
頭等艙可以優先登機
銀行VIP可以免排隊
視頻會員可以提前觀看
......
世界從來不平等
你有多努力
就有多特殊
這個道理
一定要儘早讓孩子知道
01
越是不公平,努力才越有意義
《極限挑戰》曾經做了一個實驗,開始時,所有孩子被安排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嘉賓會向他們提6個問題,回答「是」的孩子,可以向前走6步,到達下一條線。
問題是這樣的:
你的父母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嗎?
你的父母給你請過家教嗎?
你的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一門特長?
三個問題過後,有人一路向前,也有人還站在原地。接下來,問題還在繼續:
從小到大,你是否有出國經歷?
父母是否承諾要送你出國留學?
從小到大,你是不是爸爸媽媽心中的驕傲,他們是不是經常在親友面前誇耀你?
當所有問題結束,有的人已經遙遙領先,但還有的同學還在原點,一步未動。
原本一樣位置的起跑線開始變得參差不齊,然後一聲令下,這些孩子開始集體向終點奔跑。
擅長賽跑的馬,不會計較自己的起跑線在哪,那最後衝到前20的人,是之前站在前面的20位嗎?
不!有他們中的一些,但不全是,甚至後面跑過來的人佔到更多。
出生有不同,什麼都有起跑線,但人生是場馬拉松,最終勝出的人絕不會是抱怨者,而是一直不吭不響悶頭跑的人。
02
你所得的,就是應得的
前段時間郎朗因為小時候一張練琴時間表再次引起關注。
從作息表的安排看,從每天早上5點多開始,一直到晚上,其他孩子放學後可以看電視,郎朗只有在吃飯的時候才可以瞄兩眼動畫片,周末不能去遊樂園,只能在家練琴。一周每個時段的練琴時間安排的明明白白,練琴狀態可以說是爭分奪秒。
現在儘管他是受聘於世界頂級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在白宮現場彈奏《我的祖國》;不到20歲,被美國《芝加哥論壇》稱讚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年輕音樂家」,與貝多芬、蕭邦、李斯特齊名… 可是依舊一刻也沒鬆懈。還是每天要練琴兩小時以上。
如果我們沒有了解郎朗小時候的事情,心裡一定想的是:他肯定是天賦好,真幸運、他人生好順啊、他家裡面背景好教育好。
當然,這些只是我們常常用來麻醉自己的藉口。
有人說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嘴上說努力的人很多,真正把努力堅持到底的人少之又少。
我們羨慕的那些人,然而他們所得的,往往就是他們應得的,哪有什麼天賦異稟,不過是勤奮得像個瘋子。
逆襲從來都不是傳奇的一躍而上,而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出來的。
對於我們來說,世界從來不缺優秀的人,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03
孩子應該知道現實的世界
「學琴,最奢侈的不是學費,不是鋼琴,而是一去不返的最適合學琴的黃金時光。我少年時沒有條件學鋼琴,現在一輩子不通音律!」
這是一位暮年的老人發出的一聲感嘆,依稀仿佛能看到一位垂暮的老人對著臺上的鋼琴演奏者飛揚的手指和飽滿的激情投向那滿是羨慕的目光。
這就是現實,這裡面飽含著一個過來人「我本可以」的酸楚。
我們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家長總把自己的苦和痛藏起來,只給孩子看最好的一面,給孩子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東西。
這世界本不公平,這世界又異常公平,你得到的,其實都是應得的,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儘早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才能讓他們發自內心的去努力和追求,才能讓他們真正明白,當下的辛苦,究竟是為了什麼。